平凡的世界里,晓霞死后,少平会娶惠英吗?

a_nuo_1996

现在回想起来作家路遥的情感生活会觉得非常有意思。路遥出身农家子弟,梦想靠着写作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个极度有着创造野心的作家。当然,在生活中和情感上,路遥却表现出了与他的写作截然不同的态度。

其实很多评论家都发现了,说路遥的小说中隐藏这一种很深的“寡妇情结”。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路遥的自己的婚姻并不顺利,他当年跟下乡的女知青谈恋爱,还把进城的招工指标让给了自己的初恋女友,但是没想到女知青回到城里就跟他提出了分手。这种情感带给了他很大的打击。他的朋友都劝他找个乡下姑娘结婚就算了,路遥固执的很,他说,找个乡下姑娘怎么能行,她有能力供我上大学吗?我不上大学,怎么才能从农村出去?难道一辈子都要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吗?

而少平跟惠英,大概就是出于路遥的那种“寡妇情结”,还有书中的另外一个郝红梅,最终也是一个寡妇。甚至田润叶,这么善良美丽的一个人,也是丈夫失去了双腿之后才回归到了家庭,这大概也是“寡妇情结”的折射。寡妇可以让路遥(孙少平)产生安全感,而且寡妇的成熟足够可以安慰到这个情感上自卑男人,寡妇成熟到可以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写作。如果孙少平和惠英在一起大概处于一种生活的需求,在灵魂上和感情上,他依然会在心里的角落里想念这他最完美的爱人田晓霞。或者干脆无耻点说,他恨不得聊文学的时候找田晓霞,生活的时候最好跟惠英在一起。

所以,你怎看待路遥的这种创作呢?路遥的妻子也是一位北京知青,他最终如愿以偿了,他确实在知青老婆的支持下,考上的延安大学,走上了写作道路。但是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在他去世前三个月,同样跟这位老婆离婚了。路遥对女知青的情感大概就是这种最真实的投射。

1991年,路遥终于凭借《平凡的世界》扬眉吐气了,他获得了矛盾文学奖。但是他去北京领奖的路费还是借的。他从北京回来后,贾平凹开玩笑问他,站在领奖台上想啥呢?他说,你猜我在台上想啥?贾说:想啥哩?他说:我把他们都踩在脚下了!这就是路遥。


说书人思郁

少平会娶惠英,而且我觉得比起晓霞来说,惠英才是男人心目中最佳的伴侣。


前面看到少安和润叶没能走到一起时,心痛到窒息。于是寻思着少平和晓霞一定能修成正果,而少平也没有自暴自弃,不管多苦多累,都始终坚持看书,可见从思想上来说,和晓霞是很般配的。

但当晓霞去煤矿看望少平时,又发现两人之间格格不入!

回想王世才一家三口的出现,看到明明和少平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后,才隐约觉得不对劲,不明白路遥先生为何要把这种关系作大量描写,后来才明白是铺垫。

直到王世才在矿井中出事,才突然觉得晓霞要离开了,少平身上的担子已经变成惠英母子俩了!


但路遥先生把晓霞写牺牲了,又让人难以释怀,毕竟晓霞是一个初恋般的女孩子,浑身上下没有一点瑕疵,就算安排一个如李向前一样的人也是极好的!


袜子哥

一定会的。


田晓霞是孙少平理想中的恋人,但是两口子菜米油盐过日子,惠英更适合少平,这个意思路遥没有明说,但路遥一直在暗示。

第三部第十八章:“对孙少平来说,这是一种新的生活。由于他对师傅的感情,使他不能不对惠英嫂和明明担当起爱护的责任。同时,井下沉重的劳动之后,他自己也希望能在这里的家庭气氛中得到某种松弛。他帮助惠英嫂干那些男人的力气活,也坐在她的小饭桌前,让惠英嫂侍候他吃一碗可口饭,甚至喝一杯烧酒,以缓解渗透在身上的阴冷。”

第三部第三十二章:“有时候,孙少平一旦进了惠英嫂的院落,不知为什么,就会情不自禁对生活产生另外一种感觉。总之,青春的激情和罗曼谛克的东西会减掉许多。他感到,作为一个煤矿工人,未来的家庭也许正应该是这个样子——一切都安安稳稳,周而复始……”

第三部第三十七章:“晓霞死后不久,惠英嫂很快就知道了这件悲惨的事;她没有想到,相同的不幸命运降临到少平的头上。她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因此完全能体会少平的痛苦。她千方百计用好饭、好酒、好话和一个女人的全部温情来安慰他。命运啊,对人是这样地乖戾!不久前,还是他在安慰她;而现在,却得要她来安慰他了……唉,也许只有惠英嫂的安慰他才可以平静而自然地接受。因为她了解他,因此也理解他。要是换了另外的人对他这样,他不仅不能接受,反而会更痛苦的。”

第三部第三十七章:“自从当班长后,他不象过去那样有时间常去惠英嫂那里——他实在是太忙了。惠英嫂也劝他不要操心他们;让他好好在井下熬威信,说不定将来还有大前途哩!她知道,他的前途也就是她和明明的前途——她毫不怀疑,他就是当了“皇上”也不会忘记她和明明的。”

第三部第四十七章:“金波沉默了一会,问:“你现在有自己喜欢的人吗?”“说不清楚……”少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回答这个问题。”

第三部第五十一章:“孙少平这才反应过来,他昨晚上喝醉了酒,竟然在惠英的床上过了一夜!这该死的酒啊……一种说不出的羞愧使他一只手按住额头,在被窝里呆坐了片刻。你这是怎么搞的!他谴责自己说。但是,懊悔也来不及了。他已经在这里睡过了,而且睡得十分舒服,十分酣畅,十分温暖!温暖……真想哭鼻子。”

第三部第五十四章:“他依稀听到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活的歌。他走上二级平台,沿着铁路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在小说中,这样的暗示多不胜数,路遥一直在暗示惠英才是少平感情的最终归宿。这一过程从少平进入煤矿开始,到王世才死后,少平出于对师傅的感激帮助惠英走出阴影,少平俨然成了惠英嫂的寄托和依靠。在田晓霞去世后,孙少平常去惠英家,寻求安慰,寻找家的感觉。后来,少平醉酒睡在了惠英嫂家,虽然有些脸红,但他却睡得舒服、睡得酣畅、睡得温暖,这说明什么?说明少平已经从心底接受了惠英。到最后,少平受伤毁容,深受打击,他既没有调动工作去大城市,也没有接受金秀的爱,而是义无反顾的回到了煤矿,回到那个等待他的女人身边,那个女人就是惠英。只有在惠英能给他温暖,只有惠英才能理解他,也只有惠英才能接受毁容的他。

所以,我认为少平会娶惠英的。


萤囊夜读

《平凡的世界》小说原著的结尾是:

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亚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传的矸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急速地向东走出。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玲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晓霞的死对少平的打击很大!生者可还得生存,少平最终回到了他成为工人的大亚湾煤矿。
少平知道,一个寡妇带个孩子不容易。更何况这个家曾经给他很多的帮助,特别是已过世的师傅王世才!他也喜欢这个家和这个家的人。最终,多份情感的交集会让少平和惠英走到一起!这也是路遥先生字里行间所希望的!

少平也不会忘记晓霞,在他心里有一个角落珍藏着,珍藏得让人无法触及的距离!


阿邦61

我觉得不会。虽然少平经常去惠英家照顾她们母子,可那都是处于少平对师傅的感恩之情,当初少平能在煤矿上留下来,主要是惠英老公的帮衬和关照,无论是工作上和生活上都一样。少平家庭贫穷,兄弟姐妹多,用当时的话说“光景烂包的很”,可他吃苦耐劳,在矿上脏活累活他抢着干,所以,惠英的老公(少平的师傅),就看中他身上的韧劲,才把他留在矿上。

其次,他心中一直装着晓霞,虽然晚霞已经不在了,他和晓霞是“同路人”。晓霞是唯一一个鼓励他去外面的世界闯闯的人,在那个年代,人人都在为吃饱饭而奔波,无暇顾及自己心中存在的梦想时,恰恰晓霞给他的人生点燃了一盏“梦想之灯”,因为在孙少平的心里,他是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他是一个有着“另外世界的人”。他的人生不应该是和黄土地打交道,可这一切又有谁能理解?

所以晓霞的出现对他未来的人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每一次遇到困难或问题,他都会想到晓霞,因为只有她才能告诉他问题的答案,也只有她才能真正地感受他的存在,他们不仅是朋友而且还是知己,她在他的心中的位置也许无可替代。

如果一定要问:少安会娶惠英吗?我只想说:如果晓霞是少平的知己,那惠英就是少平的恩人,晓霞和少平之间是儿女私情,而少平和惠英之间是感激之情,少平要报答师傅的恩情。


墨言邂逅

有这种可能。虽然少平和小霞之间,爱的深沉,爱的刻骨铭心,是一种真正的爱。但是,毕竟小霞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以后,小霞带给少平的也只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或者更多的是思念的痛苦。 而惠英嫂不同,她给过少平温暖。在他大醉的时候,给他温暖的床,在他饿的时候,给他包水饺,惠英嫂给他实实在在的幸福。任何一个男人在经受打击之后,遇到这种幸福都会乖乖就范。惠英嫂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也会坎坷,这对于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少平来说,他不会忍受。我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俩人一定会水到渠成得走到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