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孙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战略家?

一些明史爱好者认为,孙承宗修建宁锦防线、扩兵练兵导致军费大涨,使明朝经济陷入崩溃边缘,最终使明朝坠入无底泥潭无法自拨……但更多明史爱好者认为:打造宁锦防线,拒清于关外,提拔袁崇焕、祖大寿、满桂、赵率教等,孙承宗可称得上明末超一流的战略家。

1、一语指出明朝最大军事弊病

天启二年(1622),清兵攻打广宁,王化贞弃城而逃,熊廷弼也败退关内,熹宗只好启用孙承宗掌管兵部。孙承宗上书:“武将领兵,文官练兵;武将指挥作战,文官指挥调遣;武将防守边疆,幕僚全是文官;将帅领兵在外,却问朝廷攻守之法。这是当前军事的最大弊病。”

为什么说孙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战略家?

孙承宗指出问题,也开出药方:“国家应放权给武将。挑选有气量、有谋略的人全权代理边疆事务,不受文官管制。不关心他的小胜小败,他的任务就是守住关隘,不让敌人擅自进入山海关,再慢慢收复失地。”

孙承宗的安辽之策核心内容是:安抚辽西;救济辽阳难民;练兵京师;增设永平大帅;修筑道路;开辟京东屯田等。

2、山海关下舌战王在晋

兵部尚书王在晋代替熊廷弼治理辽东,与总督王象乾亲密。后来依照王象乾提议准备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构筑关隘,派4万人防守。袁崇焕、孙元化等人反对无果,孙承宗主动要求裁决此事。

抵达山海关后他问王在晋,新城是调旧城人防守吗?王在晋称要另增兵马。孙承宗说,这意味着8里内有8万部队。新城守得住,要旧城何用?要是守不住,4万新兵逃到旧城,是放进来还是闭关任由敌人宰割?

为什么说孙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战略家?

王在晋答,关外有三道关口可以让他们进入。孙承宗说,敌人来了我军照样逃跑,还要旧关干什么?王在晋说,准备建三座兵营,收容逃亡士兵。孙承宗说,士兵刚上战场就建好兵营等着,这是教他们逃跑……王在晋无言以对。

3、提出四条守辽案

孙承宗的治辽之策是防守关外:阎鸣泰守觉华岛,袁崇焕守宁远。王在晋不同意,主张守中前所,最终谈了七天七夜才说服王在晋。此后,孙承宗第一次完整道出守辽案:

守辽案一:与其用百万银子筑城,不如加固宁远城。

守辽案二:八里铺4万人挡住宁远要冲,与觉华岛互为掎角。敌人攻宁远,觉华岛可出击,绕敌后背打击。

守辽案三:不能让清军靠近山海关。

守辽案四:要破除庸人的议论,确保辽东战局有所为。

为什么说孙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战略家?

4、主政辽东,局面为之一变

王在晋离职后,孙承宗主动要求担任守辽统帅,统领山海关、蓟、辽、天津、登、莱的军事。命阎鸣泰为辽东巡抚;袁崇焕建造兵营;李秉诚操练火器;鹿继善、王则古治理军备;沈翭、杜应芳修理兵器;孙元化兴筑炮台;宋献等人购买马匹;祖大寿守觉华岛,孙谏在前屯辅助赵率教,鲁之甲收治难民,李承先练骑兵,杨应乾募辽人当兵。

阎鸣泰出任巡抚是孙承宗举荐的,后来发现他没有才干,孙承宗力主将其罢免。后来,孙承宗出关巡视抵达宁远,支持袁崇焕、鹿继善、茅元仪的意见全力防守宁远。命祖大寿兴修城,袁崇焕、满桂防守。

5、提出守辽核心战略是拒敌关外

孙承宗此后上书,系统陈述守辽核心战略:“拒敌门庭之中,与拒诸门庭外,势既辨。我促敌二百里外,敌促我二百里中,势又辨。盖广宁,我远而敌近;宁远,我近而敌远。我不进逼敌,敌将进而逼我。今日即不能恢辽左,而宁远、觉华终不可弃。

意思就是:在山海关外拒敌,同在关内拒敌,是大有区别的。拒敌200里之外,同拒敌200百之内,也是有区别的。广宁,离我远距敌近;宁远,离我近距敌远。我军不进,则敌进。既然无法收复辽东,那么宁远、觉华岛终不能放弃。

为什么说孙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战略家?

6、拒绝魏忠贤的拉拢

魏忠贤专权后,想拉拢劳苦功高的孙承宗,但被孙承宗拒绝而结仇。恰逢魏忠贤打压东林党人的杨涟、赵南星、高攀龙等人,孙承宗正巡视蓟镇、昌平,就想面见熹宗,想借机除掉魏忠贤。

魏忠贤得到讯息后“悸甚,绕御床哭”,很恐惧,绕着皇帝的床哭泣,最终熹宗下旨:“没有皇帝圣旨离开驻防之地,有违祖宗法令,违命之人绝不宽恕。”连夜命兵部尚书下三道命令并派骑兵传旨。孙承宗只好止步。

7、被魏忠贤党徒轮番陷害

经过此事,魏忠贤党徒李蕃、崔呈秀、徐大化接连上书诋毁孙承宗。天启五年(1625),关于孙承宗冒领军饷的议论蜂起,此后又借马世龙兵败大作文章,孙承宗辞职,兵部尚书高第取代了他。

魏忠贤的党羽梁梦环则巡视山海关,想罗织罪名而无所得。史载,孙承宗守辽4年,修复9座大城、45个城堡、练兵11万,建战车营11个、水兵营5个、大炮营2个、前锋后劲营8个,制造甲胄、器械、弓箭、炮石等数百万,开拓土地400多里,开辟屯田5000多顷,年收入15万两银。

为什么说孙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战略家?

8、袁崇焕之变后重新出山

孙承宗辞职时力荐袁崇焕,而袁崇焕得到崇祯信任统领辽东军务,因为斩杀毛文龙,使清军再无后顾之忧,绕过山海关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回师京城不久就被下狱。祖大寿闻讯后兵变。

孙承宗危难中重新出山,布防北京城后,写亲笔信劝慰祖大寿。祖大寿也幡然悔悟并得到崇祯的原谅。崇祯三年(1630),祖大寿入关拜见孙承宗,孙承宗待之以诚,举行誓师礼仪,完全消除了祖大寿的疑虑。

此后,孙承宗调度有方,北京城、山海关的危局全被化解,被占领的城市也被收复。崇祯加封孙承宗为太傅,赐给蟒服、白金,世代继承锦衣卫指挥佥事。孙承宗推辞不受,多次上书称病请求退休。

9、受祖大寿牵连,核心战略被否定

孙承宗的核心战略就是拒敌于山海关之外,用宁锦防线来确保山海关的安全。因此在右屯、大凌河都有兵驻守,高第主辽后撤走部队,二城被毁。等到高弟被免职后,孙承宗建议占据右屯,在大凌河筑城,逐渐向清兵腹地推进。

为什么说孙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战略家?

兵部尚书梁廷栋支持他,于是开建右屯工程,刚完工就被清兵围困。孙承宗快马赶到锦州,派吴襄、宋伟救援,但援军在长山被打败。在城中粮食吃完、援军无望下,守将祖大寿投降。

言官为此再次认为修筑城池、拒敌关外不是好计,上书弹劾孙承宗。最终,孙承宗称病请求辞职被批准。很多人认为他丧师辱国,因此剥夺他的官职和世代荫封,在家闲居7年。

10、以身殉国,满门忠烈

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深入中原,明朝大势已去。11月9日进攻高阳,孙承宗率家族抵抗。清兵攻城不下离开,绕城大喊三次,守城人也回答了三次。清兵认为“这是守城人嘲笑我们无能。”再次强攻高阳城,次日城破。

为什么说孙承宗是明末超一流的战略家?

关于孙承宗之死史料有数种说法,广为人知的有两种:一说孙承宗被清兵抓获,反复劝说下拒不投降,被清兵拴在马尾巴上,策马拖拉而死。二说孙承宗城破后,被清兵抓获,押进城南老营中,孙承宗铺上苇席,向北京城的方向叩头然后吊死。

孙承宗终年76岁,子孙19口人“皆力战从死”,全都战死。崇祯获悉此事,命从优照顾。但在杨嗣昌、薛国观等人压制下,只是恢复了他的原官职,给予祭奠下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