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狼子野心的高盛如何唱空中國銀行業,從而為其牟利700多億

2004年正是國有銀行具有里程碑的一年,在這一年,國有銀行開始由私有制走向股份制的改革之路,也就是說,國有銀行即將上市,而作為股份制改革試點的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成功的實行了股份制的改革,成為首批上市的國有銀行。

看狼子野心的高盛如何唱空中國銀行業,從而為其牟利700多億

作為資本剁手的高盛敏銳的嗅到了商機,在2005年的時候不斷的唱空中國銀行業,發佈各種各樣的報告,宣傳中國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居高不下,巔峰時期不良貸款率高達40%,是所有亞洲國家裡,不良貸款率最高的國家等等諸多對中國銀行業極為不利的利空消息,這一度上國內的銀行業出現相應的震盪。

而那一年,正是中國銀行業股份制改革之年,股份制的改革必然是吸收戰略投資者為目的,包括國內外的投資機構,特別是國外成熟的機構,狼子野心的高盛早就瞄準時機,在其自導自演唱空中國銀行業的同時,以極低的價格買入了大量國有銀行的股權,其中以中國工商銀行為最。

看狼子野心的高盛如何唱空中國銀行業,從而為其牟利700多億

當初,高盛斥巨資購買了工商銀行4.9%左右的股權,這便是高盛的目的,利用利空的消息作為打壓的工具,從而能為其獲得底價的籌碼,然後通過上市,在二級市場拋售獲利,這或許不僅是高盛的手段,是資本市場所有投資機構慣用的伎倆。

僅在四年的時間裡,高盛就在工商銀行的股票上賺到了120億美元,將近人民700多億,其實說到底,外資一旦掌握一定量的股權,必然是以盈利為目的,而當初工商銀行想上市,引入高盛作為其戰略投資者也無可厚非,畢竟高盛的實力有目共睹。

看狼子野心的高盛如何唱空中國銀行業,從而為其牟利700多億

雖然高盛的名聲不太好,而工商銀行也實現了A股和H股同步上市,不過像這種把持著國家經濟命脈之一的國有控股銀行,是絕對不可能讓外資控股的,絕對的股權必然掌握在國家手中。

當時股份制的改革,需要一些戰略性的投資者,不然改革的利益何在?當初的中國股市也需要幾家大型的權重股來支撐著,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另一方面是讓國家間接的能調控股市為目的,當然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如今的工商銀行更是成為了全球最賺錢的銀行之一,更是擠進了全球前十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