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在中国,医疗服务机构为民众提供关乎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医疗服务。 在我国整个医疗服务产业的核心位置,对于上下游都具有极强的议价能力。 在所有医药子行业中,医疗服务版块是最贵的。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数据截至2018/04/05

这几年,在A股也陆续出现了一些知名的民营医疗服务企业。其中最著名的的三家,

美年健康:体检的行业龙头

爱尔眼科:眼科的行业龙头

通策口腔:口腔的行业龙头

在过去一年,表现都极其优秀。是大家公认的价值好股。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1965年出生的陈邦,是湖南长沙人,他是个典型的湖南人的特点“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1982年,17岁的陈邦选择了参军,两年后考上军校,却因红绿色盲而退学,于是他提前退伍,进入国企工作。

1986年底他从国企离职下海,起先代理了国产知名的椰树牌椰汁。1990年来到海南,随后进入海南房地产市场。也是那一年,地产大鳄潘石屹在海南搬砖造房,冯仑刚下海到海南成了亿万富翁。和潘石屹,冯仑不一样的是,虽然也在房产项目上赚到了第一桶金。

在1994年海南房产泡沫的时候,输光了一切。“崩盘之后,很多房地产老板选择跑路,但我没有,想的是如何挽救。”为了挽救海南的项目。

1995年,陈邦在台湾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希望借此“解救”海南房地产项目。可是,还未建成对外营业,却因为时政原因,千万投资打了“水漂”。 他是台湾项目的“团长”,带着100多人来到台湾,结果全部人又跟着他“无功而返”。

事业上的起落,伴随着陈邦度过了三十岁的生日。

2006年,爱尔眼科成功与世界银行的认可合作,成为爱尔眼科发展的“加速器”。公司凭借着规范的财务基础、良好的治理以及行业前景,成功从世界银行申请到长期贷款,为此后爱尔眼科能够成功在创业板第一批上市打下良好基础。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如今的爱尔眼科,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头衔。

它是全国最大的连锁专业眼科医疗机构;

覆盖全国医保人口超过70%;

年门诊量超过400万人;

市占率从12年的3.56%,增长至16年的4.84%;

从薄弱环节攻入,是每一个行业替代者的最佳途径。

技术含量低+可复制性高使得他们能够在进入后得到快速的发展。

专科连锁是社会办医疗机构的第一批热点,现在重心已经从早期拓荒转向进一步扩张和复制,从而实现规模化增长。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独特的成长逻辑

民营专科医疗服务企业不断飞速扩张的背后,是业绩的高速增长。爱尔眼科从09年上市以来,成为了十倍股。在业绩上,更是标准的超级成长股表现:

营收复合增速33%,净利润复合增速30%,每一年都高成长。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ROE也持续增长,16年有拐头的迹象: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美年健康的业绩表现也不逞多让,营收复合增速73%,净利润复合增速54%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完美的表现,搭配远大的空间。成功形成股价的双击表现,业绩与估值齐飞。美年2年涨10倍,爱尔8年涨10倍,通策12年10倍。

业绩飞速增长的背后,是商业模式的支撑。

这3家公司都是连锁经营企业,连锁企业的核心特征是资源的可共享和经营模式的可复制性。

由于单个实体门店受制于面积、 辐射人口、重复消费等因素影响,增长到一定规模后将面临增长瓶颈和天花板,而新开门店可复制能力强、重复消费率高的公司增长瓶颈和天花板没那么容易看到。

核心的商业模式其实是:有多少店,决定了有多少业绩。

来挨个看下他们的扩张策略和路径。

美年健康:最简单直接粗暴,就是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不断新开门店,抢地盘,各门店的核心设备主要靠租赁,极大降低了前期开店的成本。这些点的相似度极高,门店数上市两年即翻了番。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覆盖区域也占了全国大部分发达地区: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美年门店覆盖区域图

爱尔眼科:独创“三级连锁”经营模式。上海爱尔作为一级,重在技术和科研,定位为爱尔眼科的全国技术中心和疑难眼病患者的会诊中心;

爱尔眼科的门店数量翻了十倍: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从简单的行业规模来看,似乎还都有不少的空间。体检1200亿的市场规模,眼科800亿,口腔900亿。现在三个公司占比最高也不过10%。

看起来都太美好了,但最重要的地方还没看。美年,爱尔,通策的估值: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注:处于历史高位的意思是比历史多少的时点PE高。比如爱尔眼科,就比历史86%的时候都要高了。

不管是看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这三个价值好股,都是贵的离谱的。看他们的研报,就连最乐观的卖方也只是给出了30%-40%左右的增速。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高估的好股票比垃圾股更凶险

高估的好股票,历史上不少见的。先来看一下迪安诊断的故事。迪安成立于2001 年,是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医学诊断服务运营商之一。最开始作为罗氏的代理商起步,2004 年开始转型进入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外包领域,2014 年升级成为为检验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扩张模式和爱尔,美年,通策一样,也是全国连锁化、规模化的扩张策略。在16Q4之前,其连续几年的营收和净利增速不亚于现在的美年和爱尔。

当时市场也是给予80倍以上的估值,以“4+4”速度向全国扩张,即每年新开4 个独立医学实验室,再为下一年筹备4 个点。公司不断加快“产品+服务”的产业布局。公司在加快全国连锁化步伐的同时,也实行横向拓展检验检测大平台,纵向欲打造医学诊断产业链。

市面上充斥着的评论是:

"公司拥有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

"多领域协同发展,打造“诊断+”生态圈"

“行业远未达天花板,80倍只是起点”

但结果是比较惨烈的。在16Q4之后,公司的业绩增速急转直下。净利润增速回落到了30%左右,营收增速则是直接减半。虽然绝对值上是高增长,但是这个增速显然是对比其迪安高达近百倍PE的估值。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所以后面股价的走势也是比较动人了: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股价一年半时间,接近腰斩。对应的估值则从天上的100倍,直接下跌了2/3,来到了30多倍。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我们总是在其最好的时候幻想其最好的未来。但是事实证明,大部分真的只是幻想。

虽然后续迪安的业务仍在稳步推进,增速在一众A股公司里面也算不错,但奈何之前预期太高,全国布局增速不及预期的结果只能以股价接近腰斩作为收尾。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这种类型的公司,增速稍微一下滑,面临的就是杀估值。看看当时的窘境: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高成长之下不是没有隐忧的。现在的医疗服务三巨头,估值基本都超出了天际。简单的通过历史增速及行业未达天花板来估算未来的美好未来,有点想当然了。

医疗服务,最终扩张还是取决于服务的人,这类的服务业基本是不存在持续的爆发式增长的。高高在上的市梦率终会被拖回地面的。即使公司还在增长,和迪安诊断一样。

即使能够取得超高增速,比如信维通信的例子。估值超高,但业绩真的支撑得起,每个季度增速都翻番。股价也可以继续翻番。但是一个季度的不及预期或者,业务环境发生变化,估值杀起来是一点都不会客气的。

警惕!这类高估的价值股

现在医疗服务是个好生意,明星公司也很优秀,奈何现在的估值,真的已经不具备吸引力,安全边际极低。要在这个行业找到未来更好的机会,干龙头这一套是行不通的。因为大家已经把龙头干上去了。

去年的大票行情让不少人都玩起价值投资。但是大部分人买的只是“好公司”而已。见好就买,面临的结果,可能比瞎买还要惨。

如果你瞎买了,你会止损。但若买了个好公司。总会暗示自己买了个好公司,总会涨回来的。

结果就是,估值可能腰斩再腰斩。

上周的《暴涨的医药股》跟大家聊了医药股的核心特征和影响医药股的核心因素。在上一篇中,大家应该已经看到了,医药有很多细分行业。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会分几篇好好写一写医药里面的各大细分行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