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东大学会逐渐没落?

马瑞涵

作为一个山东人,山大曾经是我梦想中的大学,可惜自己的努力没有能支撑起去我的梦想。现在也时常关注山大的一些信息,一直希望山大能成为比肩北大清华的学术地位,可是山大的没落却是不争的事实。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名单。山东大学虽然进入了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名单,但山大这次只有数学和化学两个学科入选,传统优势学科如文史哲、生物、材料等全面沦陷,位列一流高校A类中的末流,在被业内人士看重的“一流学科建设”数量的竞争中全面落败。建设学科数量超过10个的高校有12所,基本形成了国内高等教育的第一集团,可以说山大通过这次双一流评选已退出我国高校第一集团的行列。

上述名单一出,山大校友和学生在网上的反应是一片哗然。这还是原先那个百年校史、具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大学吗!但多年来文恬武嬉,精于政绩塑造而疏于真正的实力建设,在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上的逐步倒退大家有目共睹。曾经山大在全国有很高的影响力,但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这二三十年,山大不论是人才数量、学术还是名气一步步的走向没落。

山东作为人才大省,每年输出60多万本科生。可是因为山东没有几所重点大学,造成人才的外流。山东大学的本科教育水平很高,然而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科研领域绝对落后其他老牌高校,造成山大沦为其他高校输送大量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来源地!

分析原因,山大没落很多因素造成的,山东大学以前在青岛,自从搬迁至济南后就开始没落,一个大学的命运与一个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不论是从城市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环境还是思想意识,济南都不是一个适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好地方。济南这个持续没落的末流二线城市,给山大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高的难度。

当国内其她的老牌院校不断引进人才,增加学术投入,不断申请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反观山东大学仅有的几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有被摘牌的风险,特别是2015年教育部评审时被黄牌警告的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山大有着老牌院校的通病,改革滞后,近亲繁殖、内耗斗争,人才待遇低等,希望搬迁至青岛后,从山东大学生科院独立出来的微生物国重实验室可以放开手脚重塑辉煌。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建设高水平大学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山东要借鉴安徽对中科大的大力支持,安徽对中科大有恩,科大回报给安徽的更多。不仅带来了一众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批的人才,孵化出了整个中部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产业——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一批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领先企业。合肥把中科大看做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济南该醒醒了,山东该醒醒了。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大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山大是否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们拭目以待。


亮亮聊影

头条搜索:志愿填报勋哥,获得更多免费志愿填报指导视频和志愿填报数据

下面是我的个人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山东大学逐渐没落?假的!

以下是我的两点理由

一、从教育部的两次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山东大学并没有退步。

1、山东大学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

2、2017年山东大学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

头条搜索:志愿填报勋哥,获得更多免费志愿填报指导视频和志愿填报数据

也许有的考生和家长会对比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中的排名,但大家一定要清楚,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中,有学校数。比如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虽然2012年评估位列第8,但并不意味着山大就是全国十强,因为当时只有33所大学参评!从相对位置来说,山东大学并不高。里面还包括同样排名的院校。

所以在2017年学科评估,为B等就不足为怪了!

从下图大家就可以发现,2012年山东大学与四川大学同样水平,在2017年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实力,依然与四川大学处于同一层次。

二、从历年录取分数位次来看,山东大学并没有退步

头条搜索:志愿填报勋哥,获得更多免费志愿填报指导视频和志愿填报数据

从上述山东大学的投档线位次来看,山东大学近些年,在全国各省的位次,基本上保持稳定,这说明山东大学的实力,在全国投票过程中,是稳定的,可靠的!

头条搜索:志愿填报勋哥,获得更多免费志愿填报指导视频和志愿填报数据


志愿填报找勋哥

山东作为一个教育大省,每年向大学输送本科生近60万,山东省的高考改革也是走在中国教育的前列。就是这样一个省份,拥有的好大学却寥寥无几。

山东大学作为山东省最好的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海洋大学紧随其后。中国石油大学入选一流学科。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所位于济南的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简称山大(SDU),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一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其主体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数学、化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妇产科学、产业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古代史、微生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药物化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山大是综合性大学,基础学科还是不错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位同学对她的评价吧!

根据热心网友的评论,校友们对于山大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除了思想保守、硬件设备老化、行政效率底、官本位思想严重、校区过多等问题,学校里的樱花树、北门外的地沟油小吃、小树林都值得怀念而且十分美好。并且山大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有一点,就是学生很勤奋,学霸遍地。

我们在看一下分数:

以北京理科数据为例,历年录取分数如下:

数据来自聚铭师官网

以山东理科数据为例,历年录取数据如下:

数据来自聚铭师官网

两地相比较山大在本地的招收分数偏高,而在京招生的分数要低一点。

无论怎样这所历经沧桑的高校,依然受到很多学生的尊敬。


孙成-高考志愿专家

不知道题主从何得出山东大学会逐渐没落的结论?

山东大学作为山东省内最好的大学,同时也是国家985/211双料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A类高校之列,近几年在各种排名中也是不断攀升,为何会“逐渐没落”呢?这个结论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山东大学总部位于美丽的泉城济南,目前在济南拥有六个校区。同时,山东大学还在威海和青岛分别拥有一个校区。青岛和威海的环境自不必多说。

这是硬件。软件方面,山大也有值得说道的资本。

教师方面,山大有教授1082人,博士生导师897人。其中,两院院士有8人。学生方面,山东大学目前有全日制学生6万人在校学习,其中本科达到4万多人。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主持的《2018中国大学评价》课题今年2月发布研究评价结果,山东大学排名第12位。

今年3月科睿唯安发布的最新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排名数据显示,山东大学国际排名301位,位居全国第10位,有15个学科进入ESI前1%。

去年年底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山大数学评估结果为A+,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药学、工商管理等学科评估结果为A类(A和A-),A类学科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由山东大学主办的核心期刊《文史哲》,想必文、史、哲类的学生都知道吧?

综上所述,笔者实在看不出“山东大学正在逐渐没落”的理由。


齐鲁壹点

仅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谈谈山东大学。

山大的没落已是不争的事实了。且不论去年入围的双一流高校A类建设高校(基本所有的985高校都入围了),但在“一流学科”建设的竞争中全面溃败。北大41个,清华34个,上海交大、浙大、复旦都是15以上,武大也有10个。而山大仅2个,安慰奖,排名39。山大历来应该是前十的排名啊!

再看2018年国家科技奖提名1446项,山大又是只入围3项。浙大、上海交大、华科、北航、中山大学,分别是30、29、16、15、11项。很明显,山大和这些双一流高校存在显著的差异。(因为手机敲字,不好上图片,以上数据基本准确)。

1954年的《文史哲》第九期上,山大毕业生李希凡和蓝翎批判红学专家俞平伯的文章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山大校长曾来我校来讲座,从溯源上看,文科一直是其强项。与其说山大是综合院校,不如说它的优势在文科,山大的《文史哲》刊物,它的哲学、古代文学、历史都非常强大。马瑞芳还上了百家讲坛,她在八九十年代写的一系列高校小说都能让人感受山大文科的实力。

那么山大的没落,一方面是由于文科作为基础学科,由于经费受限和新的科研评价体系直接来自西方,对山大来讲是相当不利的。文科高校很多实现了转型,山大却裹足不前。华科理工科教师在十多年前五百万的科研经费算是平常,拿之者众。而山大受孔孟之道影响,比较保守,对新兴、前言学科的把握不够,理工科的成绩与它历来前十的名次严重不符。但是它的作风是相当平实的。

在历史时期,山大发挥了很大作用。每次政治风暴出来,它受牵连或是主动介入的心态比较强烈,这或者和儒家正统文化有关,那种甘当帝王师的心态使得山大历代领导官僚气很重,懂教育和主动办教育的自觉性比较低。领导如此,老师也不复之前的踏实。一直以来,山大是官办大学很严重的高校,谈到“去行政化”,大部分人恐怕第一个想到的是山大。

山大的日趋落末钙离不开它的经济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开篇就讲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山东经济没有很好的输血能力,人口多,据最新调研 ,它又是全国二胎最积极的省域。人才外流严重,就我所知的几位山大教授,流动到江浙的就有不少,至于京沪的更难数清。往往好多年培养的专家走了,一个学科基本就摇摇欲坠,各种人才评选也后继乏人。

这一方面是各大高校之间的挖人战,也与山大内部门派林立有关,政治文化传统皆然。山大老师待遇之低,让人难以想象。三年前在山东开会,有幸与山大、山东师大、山东理工大、烟台大学和潍坊学院等同仁交流,几乎去意都比较坚定。重庆、成都等西部高校副教授月收入八九千,山东五千左右。

所以,山大的没落既是历史造成的,也与当下高校人才战的激烈有关。


又是乌鸦的杂酱面

山东大学的没落,有着人文原因和社会的原因。

一,以山东为代表的北方群体意识,普遍带有政策的和意识形态的色彩,轻经济和文化生活。导致山东的教育体制“官”味浓,浮夸,形式主义,喜欢搞些“高、大、上”的事,不务实。学问流于形式,成为一种分饰。从近年来山大交出的成绩可以看出,数量少,没有新意,有勉强凑门面的嫌疑。

山大在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竞争中全面溃败。仅2个学科入围,安慰奖,排名39。2018年国家科技奖提名1446项,山大又是只入围3项。

二,作为山东大省教育界的老大,能在985、211里面晃荡,是成绩、是脸面吗?很值得自得?本来,山东还有几所实力均衡、相互竞争的院校,教育形势和学术氛围尚可。一下子兴起并校风,追求大、规模,你以为这是建工厂?几条小龙,合一块后,快成小虫了!搞教育,治学问,要的是不同和竞争,不需要大一统!而现在,又赶什么“分校”风,圈地、捞利益,纯粹一利益主义、机会主义形象。

三,由于意识的保守,经济的止步,社会的有效可支配资源受限,对山大的投入不足,无法维持人力资源和学术研究的需求。比如没有足够优惠的待遇留住人才,没有资金投入大的研究项目。只能发展一些投入少、边缘化的项目。

任何决策、决断都需要付出代价,需要魄力。山东大学,甚至山东的经济,不认真反思、重新寻找和定位发展的中心和重心,就只能在时代进步中落伍,被他人远远抛之身后!


思渡万古

山东大学是教育部直属985重点大学,校本部在济南,在青岛、威海也有校区。近些年,山东大学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争议。

山东大学在威海建立山大威海分校,在毕业证以及分校的师资、基础设施等方面,有些学生有些不同意见。

建立青岛校区,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目前已经搬迁了几个学院。目前青岛校区还在继续建设中。

建立山大章丘校区,新闻报道章丘划拨8000亩地供给山大作为主校区,而山大原来在市中心的几个校区去向还不明确。这个章丘校区的建设引起了校友的争议。

山东大学在2017年双一流学科中,只有两个学科入选,在985大学中是属于入选学科比较少的。


塔尖

首先我认为上大学不会落寞,山东大学是山东省最重要的一个大学,也是济南市唯一的一个958,211大学。目前上大学的生源质量可能很好,但是很多人担心的是上大学的一个教育质量。

山东省作为整个全国前三的经济强省。山东大学的口碑相对于这档还是有比较大的不足。

我相信山东省教育局,山东省政府,为了整个商业,科研的发展,以及在山东省的教育地位。后期山东大学再发展不力的话,或者说是遇到研发提升为一流大学的或成为超一流大学无力的情况下,肯定会到时候会全力支助!首先第一个不缺钱,缺的是人,人才的引进,从国外和国内其他地方等,山东大学未来必定会成为一个超一流大学


嘟嘟乐2637

山东大学呃没落与山东经济发展的没落有些必然联系。山东经济总量看起来很好看,但是里面假的太多,真实面目惨不忍睹。山东就像一个大脓包,不敢轻易去戳破,也没有勇气。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山东也随之没落


逝丶流年71131416

因为山东在没落,尤其是鲁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