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紅利還能持續多久?

心傾明月

中國過去3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有人認為為人口紅利的釋放是重要原因。那麼印度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有沒有“人口紅利”,又能維持多久呢?


從人口規模和結構來看,印度有釋放“人口紅利”的條件

人口紅利,一般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呈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

截止到2016年,印度的人口為13.26億人,是世界上僅次於中國(13.83億人)的人口大國;從印度人口的結構來看:15-24歲人口占17.9%,勞動人口占比較大。印度生育率較高,每個婦女在生育期間生育子女數量約2.43(高於中國1990年經濟起飛時的2.34人水平)。從人口規模和結構來看,印度有釋放人口紅利的必要條件。


印度的經濟增長有“人口紅利”的因素在裡面,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一是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印度有2.7億文盲,是全球文盲最多的國家,這直接制約了印度的產業升級。印度有超過50%的青年女性沒有受過教育貨就業培訓,這些女性不僅不能成為工業化的勞動力,也直接影響了未來子女的受教育水平。人口多不代表合格的勞動力人口多。

二是印度的種姓制度限制了人口紅利的釋放。類似於我國南北朝的門閥制度,傳統的印度將人們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大階層,婆羅門是古印度的宗教徒,具有最高的權威;剎帝利和婆羅門同樣被人尊敬的王族,這兩個階層擁有特權;吠舍是指一般工農商階級;首陀羅是被人使役的奴隸。此外還有成為“達利特”的賤民(大約有近2億人),沒有受教育權。

三是印度的人均糧食產量很低,1990年以來,印度的人口淨增了5億,但是人均糧食產量一直在200公斤上下浮動,甚至沒有達到中國在建國前1949年的水平,人口的增速超過了糧食增速;人口密度很高,印度的人口密度已經超過了420人/平方公里,超過了中國近2倍。如果印度不能夠解決自己的糧食問題,人口紅利反而會成為人口負擔。


從工業化國家的經歷來看,一般都是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型升級。隨著科技水平的飛速進步,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生存空間和利潤空間已經越來越小,即使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印度在國際市場上也面臨著南亞其他國家乃至非洲國家的激烈競爭,比較優勢有限。由於上述幾方面原因,印度

人口紅利可能還沒有得到完全釋放就已經變成了人口負擔。


大笨蛋6703

所謂的印度人口紅利是一把雙刃劍,短期內有助於印度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是三十年後,就是印度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如果印度在這30年間不能完成崛起,這將會成為印度最嚴重的負擔。

印度人口在13以左右,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所以印度這些年發展很快

印度這幾年,經濟發展很快。雖然印度為了提升GDP是真的盡力了,把羊糞都計算在肥料之內。但相比之下,在發展中國家,印度還算是發展不錯的。

原因很簡單,印度有13億人口,這13億人口的吃、穿、用都要產生大量的消費。這些消費的總量是很巨大的,所以能促使印度的GDP快速發展。甚至說可以幫助印度的GDP總量達到一個很大的數字,印度超越英、法只是時間的問題。

印度可以靠人口提升GDP總量,但無法提升經濟的質量

人口的數量是無法提升經濟質量的。什麼是經濟質量?你有多少創新型企業,你有多少國際知名公司?你們國家能否音量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這裡面誰做的最好?當然是美國,德國,然後咱們快速追趕。我們基本上處在產業轉型時期,越來越強調發展的質量。

比如美國的蘋果、亞馬遜、微軟,這些公司都是不可替代的。他們有創意,蘋果賣的就是創意,亞馬遜的智能科技“阿爾法狗”,微軟的操作系統等。咱們也緊隨其後,華為,大疆無人機,阿里巴巴,騰訊等一大批世界級的企業。

但是咱們還是有差距,比如說大型客機的突破還需要時間,醫療技術還和西方有較大差距。原因很簡單,高精尖領域的突破時需要時間的,沒有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很難實現技術突破。

印度有時間嗎?30年後印度老齡化就會到來,30年後將是智能化時代,人力的需求量將會下滑

30年後也就是2050年前後,印度這些壯年都到了老年。可以想象,印度有幾億老人會是什麼情景?進入老齡化的日本就有大量的老人,但是日本經濟足以支撐養老問題。可是印度就不一樣了,現在經濟還沒有發展起來。30年後,大量的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誰來照顧?

現在德國已經提出工業4.0,就是實現智能化、機械化。現在的許多工廠都不需要那麼多的工人,未來對人工的需求肯定會下降的。如果30年內,印度不能實現崛起,印度以後將會出現年輕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老年人沒有足夠的保障的情況。

但是30年太短暫了,尤其是現在本身就是產業革命,各國都在追求智能化的突破,而印度的工業化還沒有完成,極有可能再次被髮達國家拉開差距。

所以,留給印度的時間不多了。短期內,印度憑藉人口紅利快速發展,如果在印度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前,印度不能實現崛起,那麼印度將會出現大量是業內的年輕人口和喪失勞動力的老年人口。這樣的狀況就太可怕了。


寰球視角


看了印度火車站這樣的亂象你還會認為印度有什麼秩序可言嗎?這種亂象不但給印度鐵路部門造成了大量的營業損失,也對鐵路設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也有此引發了印度每年有幾萬人喪生與車輪底下!


我們一直強調,國家發展對於人的要求是具備三大要素:工作願望、工作技能、工作紀律。缺一不可,而印度目前具備這三大要素的人口不足2億!也就是說目前為止,印度13億人口並沒有大部分被領引到 國家工業生產當中去!這也就不能稱作有什麼所謂“人口紅利”之說工業是立國之本,一個國家沒有工業也就沒法參與世界競爭,只能將自己的市場拱手讓人!你就是想“閉關鎖國”也不行,原因是“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經濟上“自循環”,否則這個國家不需要多久就會崩潰!目前為止,印度處於“前工業化時期”,工業佔國家經濟比重非常低,甚至不足以為印度提供60%的工業消費品佔有率(可能還要略低),這就說明印度僅僅處於工業及格線上,這也是國民相當一部分沒有參與到工業生產的體現!
如果說,手機這樣的高科技產品印度只能進口零件組裝生產的話,其他的最初級工業消費品生產他們也非常吃力!並且由於生產文具、日用小百貨、紡織品…等等這些低附加值生產企業(理論上來說,這些低附加值工業都是 重工業下來的邊角料再加工而成),生產設備落後、員工素質低生產效率低,在外國進口此類商品面前幾乎是不堪一擊,所以印度市場上充斥著東亞高效率國家的商品,而印度出口的商品除了“貴金屬”、稀有木材(小葉紫檀不錯)、印度特產商品外,實在是難以見到其他在世界市場供應鏈上有價值的商品!

現代工業生產和服務業已經往人工智能方向發展,各大國為此都制定了長遠規劃…也就是說將來的低技術人口、人員密集型低技術服務業(比如:搬運、快遞、環衛…)都要用機器人來完成,甚至服裝廠也會根據客戶的要求“量體裁衣”!每個人都是私人訂製!這樣就會有大量的行業會被淘汰,也會有更多的新型行業出現,而印度目前根本沒有參與其中,也就是說他們基本上喪失了工業化的可能,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有再多的“紅利人口”也發揮不了作用。


皇家橡樹1972

人口紅利是西方編織的虛假故事,普及教育跟不上去,絕大部分年輕人都是文盲,人再多又有何用?反而會造成很多社會問題。高素質的人口紅利,在印度完全是一個夢想,低素質約人口紅利,對印度來說是一個惡夢。


無所謂213478592

人口紅利的基礎是建立在人口素質上,我覺得印度的素質人口在1~3億之間,人口紅利起碼還要持續二十年,這前提是非素質人口不要變成人口炸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