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提起沈从文,你会想到什么?

我国著名作家学者?

湖南凤凰的“金凤凰”?

小学学历却差点获得诺贝尔奖?

一支秃笔闯天下的北漂青年?

诗意淳朴的《边城》翠翠?

与张兆和的浪漫师生恋?

......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可回望沈从文的一生,从一个边城少年,到一个著名作家,再到一个被边缘、被遗忘的文物研究者,除了上述偏较乐观的个人标签,“不容于时代的思信悲剧”也应当是他大鸣大放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那么今天,5月10日,在沈从文去世30 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就一起来谈谈沈老先生后半生里,那些战战兢兢、谨小慎微地站在现实社会对立面的衰颓时刻。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被围攻

1946年8月,沈从文一个人从上海乘飞机回到北平,就任北大教职。同年,他发表作品近四十篇,有少数是重刊。

在这些文章中,最受瞩目的是《从现实学习》,11月3日、10日《大公报·星期文艺》天津版和上海版同时刊出,可紧随而来的,却是异常激烈的批判。

文章正文前有一小段引言:“近年来常有人说我不懂‘现实’,追求‘抽象’,勇气虽若热烈实无边际。在杨墨并进时代,不免近于无所归依,因之落伍。这个结论不错,平常而自然。极不幸即我所明白的现实,和从温室中培养长大的知识分子所明白的全不一样,和另一种出身小城市自以为是属于工农分子明白的也不一样,所以不仅目下和一般人所谓现实脱节,即追求抽象方式,恐亦不免和其他方面脱节了。”

这算是被围攻的缘起了。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在于,沈从文笔下那些不容于时代的“思”与“信”。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相信读过《边城》,或正在参与《边城》共读的小伙伴们应该发现了,沈从文,这位从湘西凤凰飞出来的“金凤凰”最关注的是文学作品对“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的描写:

无论是湘西旅程中的舵手水手,还是吊脚楼河街上的娼女浪客,他们吃酒吃肉、大声玩闹,嬉笑怒骂中透出的是最野性的自然和单纯。

因而,当“政治开始介入文学”的历史大变局到来之时,沈从文几乎是沉痛地批判了“政治”、“时代”之流对人性写作的侵蚀:

“却明白一个国家真正的进步,实奠基于吃政治饭的越来越少,而知识和理性的完全抬头”。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可这一观念,却遭到了当时文学界的极大反对。1948年11月,在一场名为“今日文学的方向”座谈会上,沈从文又一次因为“文学与政治限制”的问题引起了激烈的辩斥:

冯至说,“既然要在路上走,就得看红绿灯。”沈从文道,“也许有人以为不要红绿灯,走得更好呢?”

废名则说,“文学变了。欧战以前的文学家确能推动社会,如俄国的小说家们。现在不同了,看见红灯,不让你走,就不走了!”

沈从文又回应道,“我的意思是,文学是否在接受政治的影响以外,还可以修正政治,是否只是单方面的守规矩而已?”

一夜之间,“污蔑”、“反动”、“犯罪”成口诛笔伐之势向沈从文砸来,他本能地想要反抗,却只能在一波又一波的围攻浪潮中颓然废言。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搁笔转行

不得不承认,那个崇尚领袖、打压思想的时代,让习惯独立思考的沈从文感到无所适从:

“二十年三十年统统由一个‘思’字出发,此时却必需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转,过不多久,即未被迫搁笔,亦终得把笔搁下。这是我们一代若干人必然结果。”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1934年,沈从文回乡拍摄的凤凰虹桥。

1948年,在猛烈的、铺天卷地的批判声浪中,沈从文被踢出北大,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大教授被发配到了“边缘化”的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

作家“失去”了写作的权利,就像美食家失去了味觉一般,本就足以令人崩溃。而更加残酷的一个现实是,批判到现在为止还远没有结束。

“文革”十年浩劫,沈从文重又被罚被批斗:

造反派要求他胸贴标语“打倒反动文人沈从文”,游街批斗;造反派要求他打扫历史博物馆的男厕女厕;再然后,造反派又将他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开荒种田,垒屋盖房。

据说后来,沈从文在接受杂志社的采访时,被问起“文革”的事情,慨然说到,“在‘文革’里我最大的功劳是扫厕所,特别是女厕所,我打扫得可干净了。”

什么话都不说,就是不停地哭,鼻涕眼泪满脸地大哭。妻子张兆和只有像哄小孩子一样,又是摩挲又是安慰,才能让他安静下来。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谨小慎微

“好好工作吧,不明白的事沉默对待,可少错误。工作多担负些,向(好的)解放军学习看齐。向优秀党员(真正优秀的)和同志看齐,即可望提高而少出意外。谦虚谨慎不怕多,不宜忘。”

“希望你凡事谨慎,多学习,也多听群众意见,见名誉就让,见困难就帮,能把握大处,就可以少让妈妈担心。”

这是沈从文写给长子沈龙朱和次子沈虎雏信里的话。可这短短2段话,却明显包含着老人在经历了惊涛骇浪年月之后衍化出的战战兢兢与谨小慎微。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沈从文绘

1974年2月,沈从文给妻子张兆和写了一封长信,推心置腹地讲述自己在新中国的生存方式。令人意外的是,信中的他否定了自己过去的创作,认为进行文物研究才有价值:

“而取得的进展,却又显明比过去写点不三不四的小说,对国家有现实意义。”

1988年4月,在听说凌宇要参与筹备“国际性的沈从文研究学术研讨会”后,沈从文极力阻止,已经好几日无法写字的他勉强握笔,焦急而费力地写了一封短信:

“你目下的打算,万万走不通,希望即此放下痴心妄想。你只知道自己,全部明白外面事情之复杂。你全不明白我一生,都不想出名,我才能在风雨飘摇中,活到如今,不至于倒下。”

“你不要因为写了几个册子,成为名人,就忘了社会。社会既不让我露面,是应当的,总有道理的。”

“......写几本书算什么了不起,何况总的来说,因各种理由,我还不算毕业,那值得夸张。我目前已做到少为人知而达到忘我境界。以我的情形,所得已多。并不想和人争得失。能不至于出事故,就很不错了。”

你看啊,经过几十年的打压改造,自由主义作家沈从文彻底颠覆了自己,成为驯顺的革命一兵。此后,“个人渺小”,“牺牲一己,成全一切”,成为他的座右铭。

“竟然在内心深处获得了一份可笑的崇高感。”(沈从文)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有人说,沈老先生,“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虽然失宠于时代却赢得了历史。

可在博库君看来,“赢得了历史”又有何用?一个曾经意气倔强、自视甚高的大作家,在后半生却宛如变了一个人——胆怯、羸弱和谦卑。“乡下人”这匹“无从驯服的斑马”,最后还是抵不过时代的强权而主动“扭曲”了。

如果历史能够重来一次,博库君希望见到的是,那位在“边城”里拥有十足自然、十足野性的沈从文。

-END-

今日荐书

《沈从文作品精选》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拿起我这支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二十年所过的日子,所见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也就是说我真真实实所受到的人生教育。”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下载“博库图书馆”APP

即可免费在线阅读~

沈从文逝世30年了,可他的故事你真的了解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