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营口的情报生涯

我在营口的情报生涯

作者 石迪

  1946年春,组织上委派我到佳木斯解放军官训练团选调干部,目的在于培训敌工人员,打入敌军内部,发展情报组织,搞情报工作。

追忆历史 | 我在营口的情报生涯

解放军官训练团,是我军收容审查、培养教育被俘国民党中级以上军官的场所。被收容的国民党军官,大部分是第一次解放长春时俘虏的。

追忆历史 | 我在营口的情报生涯

经训练团负责人彭加伦介绍,认为原东北行辕保安第四总队上校参谋廉政(即廉荣春)比较合适。一是我与他是早年同学,彼此熟悉;二是他对国民党的腐败现象和内战政策十分不满,思想比较进步,有爱国倾向。经过学习教育,于1946年底将他派回。为了迷惑敌人,掩护他顺利归队,同时还放了一些被俘人员。

追忆历史 | 我在营口的情报生涯

1947年10月,组织上派我带一批干部到盖平县、瓦房店等地开展工作。当时形势发展对我方十分有利,鞍山、海城、大石桥等许多重要城镇已相继解放,只有营口还在敌人手中。营口濒临渤海,水陆交通方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市内除国民党暂编第五十八师外,还有交警第三总队、宪兵中队、警察大队等,防守很严。我方主力部队还没有上来,在战略上还没有立即攻克营口的打算,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10月的一天夜里,辽南军区部队曾攻打一次营口,司令部设在离老边5公里处。那天正赶上我在,吴司令员邀我到指挥部观察作战情况。渤海湾上敌人新增加三艘军舰都设有重炮,火力很猛,我方伤亡很大,继续打下去也很难取胜。天亮前,吴司令员只好下令撤出战斗。

秋天,我派交通员金万镒与廉政接上关系。廉政写了书面报告,讲他归队后开展的工作情况:一是发展了情报组织;二是团结了大批同情分子。但是,那时只靠交通员传递书面汇报情况还不能把暂编五十八师的情况全面掌握起来。真正详细地掌握五十八师内部情况,是廉政等四人从五十八师跑出来住在我这里的时候。

我认为,廉政回队后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发展的刘凤卓、王明仁、张海涛等几名同志是可靠的,他们利用“北辰同学会”这个组织,经常聚会,讨论前途,议论政局,由对国民党的不满到倾向共产党,传播了革命真理,团结了一大批骨干分子,为起义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同时,廉政、刘凤卓等人与王家善关系密切,是无话不谈的亲信,在客观上对王家善的思想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们的活动,使王家善认识到,他的部下比他更进步,如果不另谋出路,迟早会被他的部下抛弃。另外,王家善本身并不是铁板一块,是可以争取的,我们从他对一些事情的处理态度掌握了他的思想动态。例如乔遇春回去放一炮,王家善不但没有把他抓起来,反而悄悄地把他放了;廉政等人计划内部起义不成跑出去后,他不但没有迫害这些人的亲属,还封锁消息,不让下面声张;刘凤卓留下后,表面上没有暴露,其实王家善也知道了,对他既不追问,也不采取行动。第一次内部起义计划虽然落空了,但是在客观上显示了我们的力量,起到了对王家善的督促作用。我感到争取王家善率部起义的条件成熟了,到了该下手的时候了。

五十八师是王家善说了算,只有王家善能决定一切。为争取王家善起义,我先后给王家善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的内容是希望王家善能认清形势率部起义。考虑当时情况和王家善的处境,信没有直接送给王家善,而是由戴逢源代转。其原因有五条:一是戴逢源的儿子、女儿都是我党的进步分子,受他们的影响,他的思想比较进步;二是我与他早年相识,有过一面之交;三是土改时对他家触动不大,家乡人对他不错,他对家乡人也不错,没有抵触情绪;四是他曾救过王家善的命,来往甚密,无话不谈;五是如果把信直接送给王家善,万一被他拒绝了,就没有回旋余地,不好再争取了。信是由班笠夫送的,他曾在王家善部队当过连长,出入方便,又是戴逢源亲戚,知道保密。

信送走后,很快就收到戴逢源的回信,说已把信交给王家善看了,他没有表示拒绝,只是有两个问题需要再问一下:一是问我是否是东北总部派来的,能否代表东北总部;二是问我是否有电台,能否和东北总部直接联系。

我将情况向大连站汇报后,大连回电马上答复。

我又写了第二封信,先回答了他们提出的两个问题,又写了一些向他指明前途打消疑虑的话,最后说明,关于起义事情,还有什么问题,请派人来大石桥谈判。信仍然是班笠夫送去的,还是由戴逢源代转的。

这次回信,是王家善的口气,戴逢源执笔写的,内容是愿意起义,同意派代表谈判。

我将情况汇报后,大连站立即回了电报,电文是:决定吴瑞林为全权代表,负责谈判工作。

1948年2月23日,双方进行第一次谈判。当时,大连站又紧急发来一封电报,电文是:提高警惕,防止王家善缓兵待援。

24日进行第二次谈判。关于时间问题,王家善的代表提出延缓一段时间,他们想等国民党对营口空投物资以后,把这些物资也一起带过来。这时又接到大连站的电报,电文是:东北局抓得很紧,要求越快越好,如果时间拖长,即使王家善诚心起义也会夜长梦多,难免发生意外,对起义不利,对王家善本人也不利,此意要告诉谈判代表,争取谈判后的第三天正式起义。

对于时间问题,我们也感到太急了,但是细一分析,上级指示完全正确。因为前一段乔遇春放一炮,王家善放走了他,时间长了,副军长郑明新等人难免会知道。另外,王家善部队跑了4个军官,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传出去,引起敌人的注意,不但对王家善不利,还会使起义计划全盘落空。因此,下决心在25日起义,决不推延。

经过周密的策划和精心的准备,起义一举成功。暂编第五十八师全体官兵在王家善的率领下,终于投入人民的怀抱,成为人民军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勋。

(作者当时系中共中央东北局社会部辽南情报站副站长,离休前为天津市国家安全局干部。)

追忆历史 | 我在营口的情报生涯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