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打仗所向披靡,为何太平天国会惨败,看了让人心寒!

李秀成评价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战力第一的将领,并不为过。石达开参加拜上帝会时,还是个不满二十岁的小青年,但却已经是贵县鼎鼎有名的风云人物。在金田起义时,二十岁的石达开竟然带来四千人的大部队,几乎占了起义部队的三分之一。可见他具有崇高的群众威望、非凡的组织才华、过人的胆识谋略。

石达开打仗所向披靡,为何太平天国会惨败,看了让人心寒!

对于太平天国来说,石达开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应该是最大的;天国前期的时候,是杨秀清主政,当时由萧朝贵和石达开担任先锋,在攻打长沙的时候,萧朝贵被杨秀清设计害死,后来先锋主要都由石达开担任,在后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几乎都由石达开指挥,若是没有石达开的军事才能,估计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就被清军围堵死了;

然后到了南京之后,杨秀清为了方便逼宫洪秀全,故意把石达开调出京去西征;石达开西征打下了安庆,九江,湖口这些重镇,并且打下之后是当作根据地一样的经营,既保证了下游南京的水路的畅通,又为天国提供了财政和物资的基础,当初封石达开为翼王,意为“羽翼天朝”,实在是实至名归。

石达开打仗所向披靡,为何太平天国会惨败,看了让人心寒!

杨秀清韦昌辉死后,洪秀全被吓出翔来,从此以后任人唯亲,天朝人民人心离散,信仰迷失,石达开回京靖难,被尊为义王,是在当时唯一能够挽回天国运势的人物。石达开代理朝政,短时间深得民心并稳住局面。本来他完全可以带领天国重新振兴。但洪秀全见他威望太盛,怕他成为杨秀清第二,派人搅局,猜忌不断

石达开本来就不擅长勾心斗角,加上天京变乱时一家老小被杀,以及对杨秀清的同情,对兄弟反目的痛苦,心情本来就非常低落。遂带兵出走,誓死不回。但他并没有另立旗号,公开分裂,而且一直以翼王自居,只是去打别的根据地,这也导致了天朝的一次严重分裂。

到这里,已经到了天国的后期阶段了,石达开在天国后期阶段,军事上成就没有前中期那么大,这或许是因为对于天朝政治的腐败,天王的昏庸感到心灰意冷,又或许是因为离京远征,后勤没有保障,最终兵败,石达开凌迟而死,他用自己的命换了全军性命,清政府将他绑在十字架上,用刀一刀一刀的活剐,死后还不罢休的将石达开的骨头切碎,才算凌迟完成。石达开面临千刀万剐之痛时,没有发出一句惨叫,实属一名硬汉。也为他的人生画出了一道壮丽而又悲凉的轨迹。

他的一生犹如传奇故事:太平军诸将领中,他是最年轻的,十六岁拜将,二十岁封王,三十二岁走入末路。他勇猛而且热忱,且很有人格魅力,即使背弃洪秀全离京,也有众多人马甘愿奉他为主。石达开还会写诗,接受过儒学教育,大约在太平军高层中文化仅次于洪仁。且与其它诸王装神弄鬼的作为不同,石达开基本上没表现出对于“天国”、“上帝”的狂热,他更符合一般百姓心中的“义军统帅”、“儒将”的形象。在人生的终点,即使已经走投无路,他仍表现出项羽式的高贵,要“舍命全军”,他的被俘,与其说是投降,不如说是自我牺牲,因此时人无论敌我都视之为奇男子。

石达开打仗所向披靡,为何太平天国会惨败,看了让人心寒!

从历史作为方面看,石达开其人战功赫赫,功绩彪炳。攻克庐州,迫使楚军名将江忠源自尽;湖口、九江大捷,逼得曾国藩投水自杀(没死成)。天京之变率师勤王,稳定了太平天国的局势,离京后又转战大半个中国,破湘入川,在绝境中顽强作战——且石达开不仅只会作战、只会破坏,与诸王不同,他很重视对占领区的管理,除服从征税外,不对当地民众作过分的骚扰,所以甚至能得到被占领区民众的拥戴。假如没有石达开,天京之变也许不知伊于胡底;假如洪秀全能重用、善待石达开,太平军不至迅速没落。

总而言之,之所以对石达开给予赞许,首先是他文韬武略皆有可观,得到人们的激赏;其次是悲剧遭遇,英雄末路引发人们的同情。

对于太平天国的研究有了新动向,无原则的吹捧已经基本灭绝了,棒杀似乎成为时尚。但有一个人却始终在这场争论中鲜有被鞭挞,他就是翼王石达开。这位客家汉子之所以被人“遗忘”,其根本原因似乎在于:仅从现在的史料看,他似乎是位完人,无论是己方人员还是对方人员都对他抱有着深深的敬意。洪秀全与石达开的矛盾甚深,但“天京事变”后却始终未对其在正式场合上进行过鞭挞。要知道作为“一言九鼎”的人物,如果不是因为石达开的威望高到某种地步。以洪秀全的性格和行为处事方式,焉能放过石达开。杨秀清连洪秀全都进行过鞭打,却从未打过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等在人生最后时刻都对他抱着深切的敬意。  而敌对方呢?几乎也是如此。就连晚清最有军事才能的左宗棠都认为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可以说,那个时代能让左宗棠有所忌惮的人不多,毕竟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晚清将帅中没有能出其右者。  当然,历史上也确实有过对这个男人肆意侮辱的时候,但在那个疯狂的年代又有多少人没有被侮辱呢?如果,现在还有人拿那个时代的主流观点作为说词,恐怕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在照本宣科。  笔者并不打算照本宣科,也不甚理会时髦观点,只以本人对历史的体味,为各位读者勾勒出:在民族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一位汉族少年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的英雄形象。他少而富有勇武,却不是匹夫之勇。他深知历史,也极力避免堕入帝国政治的陷阱中。但可惜,帝国政治的阴霾根本无法摆脱,特别是在一个才智并不出类拔萃、眼光并不睿智和高远,而学习如何管理人的能力却超强的“领袖”领导下,悲剧难以避免。  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像过去宣传的那样带有很强的先进性,也不像某些人所说那样邪恶。其实,太平天国运动和历代农民一样是被逼造反。更重要的是它切合了三大思想潮流,从而在许多人看来有了某种时代先进性。  其一,清朝建国之始便没有割断的“复汉”心理,而辛亥革命者们利用这种心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当清朝皇帝和官场较为清廉的时候,“复汉”心理就会比较清淡,也不会引起汉族人大规模的共鸣。正如儒家理论所倡导的那样:只要他尊奉儒家思想他就是自己人而无论他是汉还是其他民族。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过日子,日子好过谁还愿意去冒杀头的风险呢!可当皇帝和官场灰暗时,问题可就大了。特别是当统治者输给了“外夷”,给“老大中国”丢脸的时候更是如此。

满族人快速的学会了汉人统治百姓的手法——利用儒家统治人心。然而,儒家是汉人创立和发扬的,当人们每每读到汉人先祖创立的汉唐盛世的时候,其内心的苦闷和不平无法言语。其实,此时的统治人心的工具反倒起了反作用,越读它就越觉得清朝统治者统治汉人在法理上站不住脚。例如,在太平天国时期,诸多湘军将领就曾七次进谏曾国藩造反,如此更可以说明,自清朝建立之日起“复汉”的思想就一直在许多汉人心中存在着。  其二,南方汉人的“复仇”心理。清朝自建国之日起,对北方的杀戮相对要少,对南方则比较众多。正如日后石达开在接受审讯时埋汰一位扬州人那样。石达开故意问此人何地,那人回答曰扬州。那人追问幼时读何书,石达开答曰《十日记》。审问者闻听羞面而去。由此可知,汉人特别是南方汉人在做官时也是带着某种“罪恶感”的。  其三,鬼神思想对底层民众的吸引。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中,虽然宗教不曾占据过统治地位,但“鬼神”思想却一直在民间广泛而顽强的存在着。因为,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新来的宗教正好应和了一句古语“新来的和尚好念经”。太平天国后期更是迎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由此,它胜利后会给中国带来的好处更让后人有了无尽遐想。  然而,最终太平天国却失败了,为什么?本书就力图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人们就会明白乃至理解石达开为什么会被排斥,为什么一位堪与韩信比肩的军事奇才会最终走上了没落。在阅读本书时,我们应该带着以下两个疑问去思考这个难题。  当大渡河开始咆哮的那一刻,疲惫的英雄走上了没落,我们不禁要追问:什么使他走上了“舍命全军”的道路。  当凌迟的痛苦降临在他的身上时,我们不禁要追问:他那时的悲伤是否会高过疼痛。什么东西使得一种现象几千年来,不仅仅在中国更在全世界上演着——杰出的不与某种龌龊氛围同流合污的人,为何总是失败。白莲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人间是否真的无法显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