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为什么敢放弃580万年薪,拿着500月薪跟着马云?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联盟

蔡崇信,这是马云最信任的男人之一,他与马云有着非常传奇的故事,没有马云,就没有阿里巴巴,但是没有蔡崇信,也没有马云。


投资是一场旅行,在旅途,遇见您。

我是雄风投资,20年投资实战经验的老司机,在亚洲最大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工作期间,荣获腾讯2012中国最佳投资顾问。


一,1999年,蔡崇信追随马云。


1999年,蔡崇信第一次见到马云,就被马云的梦想而征服,决定放弃580万年薪,跟着马云拿500元的月薪。蔡崇信当时选择马云,他认为马云的阿里巴巴将会成功,对他而言是一次很好的创业机会。蔡崇信,义无反顾的辞职加盟阿里巴巴,成为当时阿里巴巴学历最高的人才。


二,蔡崇信的价值。


蔡崇信是做投资银行的背景,在阿里巴巴发展过程之中,主要是协助马云进行融资。几次重要的融资,都是蔡崇信的努力下才完成,包括日本软银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的几千万美金。因此,如果不是蔡崇信的超强融资能力,阿里巴巴已经倒闭,当年马化腾就差点把腾讯卖掉,就是因为公司没有钱了。

三,现在的蔡崇信。


经过20年的时间,蔡崇信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重要核心高管,也是阿里巴巴的创始合伙人,与马云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伙伴。马云曾经说过,他生命之中最重要的四个男人,分别是孙正义、金庸、杨致远、蔡崇信。


蔡崇信在2015年已经进入全球富豪榜,估计现在的财富身家在100多亿美金,前段时间,蔡崇信还出钱购买一只NBA篮球队,可见他的财富价值很大。


四,蔡崇信和人生。


人生之中,要学习蔡崇信的眼光和勇气,懂得选择一个好老板和好公司。因此,选择决定命运,选择比行动更加重要,深度思考之后,再做出好的选择,做出正确的选择。




雄风投资

蔡崇信自己所以放弃580万年薪,选择刚起步“三无”的阿里巴巴,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当时的蔡崇信已经不缺钱

蔡崇信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就已经在一些著名的公司任职高管,这其中就包括北欧地区最大的工业控股公司Investor AB附属公司InvestorAsiaLimited的副总裁及高级投资经理、并购公司Rosecliff,Inc.的副总裁及总法律顾问、约Sullivan &Cromwell律师事务律师。其中在AB投资公司的年薪是70万美元,任职时间为1995年到1999年。

也就是说蔡崇信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收入已经很高,从1990年到1999年,少说也有1500万人民币以上的储蓄吧,1500万在20年前是一个非常高的数目了,放到现在估计得有8000万人民币以上吧。

所以蔡先生当时不缺钱,缺的是实现自己的平台,所以他愿意自己拿500元的月薪加入阿里巴巴。

第二、放弃580万年薪叫辞职,加入阿里巴巴叫创业,做自己的事业。

上面我们也说了,蔡崇信不缺钱,当一个人收入达到这个水准的时候,他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但是人都是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肯定也有一种梦想的情怀,毕竟之前任职的公司他挺多是个高管,再怎么牛逼公司也跟你关系不大,而加入阿里巴巴后,他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之一,有阿里巴巴的股权。

阿里上市前董事会有四个席位,其中一个就是蔡崇信;阿里的合伙人制度中,只有两个是永久合伙人,一个是马云,另一个就是蔡崇信,这在原来任职的公司是没法实现的。

而且看着自己参与创办的企业一步步发展到世界知名的企业,这一成就感是没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或许这就叫梦想吧?

第三、蔡崇信在投行工作多年,投资眼光独到,他更看重的是阿里巴巴的发展前景

放弃年薪580万,加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这换作绝大部分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当时蔡先生做这一选择的时候估计很多人都觉得他脑袋短路了。

但我觉得这恰恰是蔡崇信厉害的地方。蔡崇信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就在投资公司工作,AB附属公司InvestorAsiaLimited的副总裁及高级投资经理,主要负责该公司亚洲私募股本业务,说白了就是找哪些有前景的企业进行投资。

这个私募业务的工作经历,蔡崇信肯定接触了很多企业,知道哪些企业具有发展前景。1999年阿里巴巴起步的时候,当时国内互联网商务还是一片空白,但是在美国等地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这绝对是个有前景的行业。

所以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与其说是看重马云和阿里巴巴,还不如说是看重中国巨大的互联网发展前景。


贷款教授

01 1999年专业定制天使投资人爱看的商业计划书询Z博士zboshi007的蔡崇信为什么敢这样冒险?

1999 年,放弃580万年薪去创业的年轻人,后来,他身价数百亿,成为阿里巴巴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

可以说,1999 年蔡崇信那个冒险的决定,改变了阿里的命运,改变了马云的命运,当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问题来了,蔡崇信当年为什么敢冒这个险?

蔡崇信说,他做事看人。

最初接触时,马云的一个举动让蔡崇信非常感动。

“我见过他们18个创始人,都是马云的学生,一群没出过国的人,但个个精力旺盛,龙精虎猛,感觉很奇特。
我跟马云说,你把股东名单发我,我给你注册公司,马云就发来了传真,18个人都在上面。虽然他们都是马云的学生,但马云把他们看作创始人和伙伴。
与同伴分享,这在创始人中可不常见,我就动心了。”

做事最重要的是,跟对人。

蔡崇信辞职加入阿里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也是经历了一番“家族争执”。

蔡家政商实力深厚,蔡崇信的祖父当年还曾经接受过上海黑帮教父杜月笙的法律咨询,地位可见一斑,来台后,也经常承接行政院等官方大型法律案件的委托。

父亲蔡中曾则是台湾取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的第一人,还担任耶鲁大学的校董。

1999年,蔡崇信提出想加入阿里时,一向开朗民主、尊重孩子自由发展的蔡中曾也摇头反对;蔡中曾问身边几位经常进出中国市场的好友,据说每位好友都投下“反对票”。

但最后,蔡崇信心意已决,父亲蔡中曾依然放手,让蔡崇信自己选择。就这样,蔡崇信上了马云的船。

蔡崇信有一套做选择的逻辑:

下行风险很小,上行收益很大,

这事儿就可以干。

“耶鲁法学院的学位是这世上少见的珍宝,在政府和商业世界里都很稀缺。换句话说,我去冒险,风险收益是不对称的(asymmetrical) ,下行风险(downside risk)很小,上行收益(upside benefit)可能很大。说到底,如果我去阿里巴巴干半年,公司不行了,我还是可以再回头去干税务律师或者做投资。”


02 蔡崇信
对马云有多重要?

阿里上市前董事会有四个席位,其中一个就是蔡崇信;阿里的合伙人制度中,只有两个是永久合伙人,一个是马云,另一个就是蔡崇信。

如果让马云选一个最信任的人,恐怕也还是蔡崇信。

蔡崇信和马云都生于1964年,除此之外,两人从家世、学历到个性,几乎没有一样相同,甚至南辕北辙,可以说俩人原本并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后来一起缔造阿里帝国的俩人是如何结缘的?

从耶鲁毕业后,蔡崇信先是在纽约做税务律师,三年后进入私募股权行业,1995年开始为总部设在瑞典的AB投资公司工作,主要负责该公司亚洲私募股本业务,年薪70万美金。

时间来到1999年5月,蔡崇信第一次见到马云。

原本蔡崇信是代表AB投资公司去看要不要投资马云的,结果去到杭州才发现,马云连公司都还没有,只有个运行了几个月的网站。

第一次参观阿里,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黑压压坐着20多人,地上满是床单,一群着了魔一样的年轻人在那里喊叫着、欢笑着,翻佛一个吃大锅饭的大家庭。

蔡崇信很喜欢这种氛围,也佩服马云从中展示的领袖魅力。

马云给蔡崇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动了加入阿里的心思。

1999年末,蔡崇信再次来到杭州,并带上了他怀孕的妻子。从湖畔花园谈完事情后,他们一起西湖泛舟。这是一次改变两人命运的旅行。

△蔡崇信和妻子


蔡崇信在船上突然对马云说:“你要成立公司,要融资,我懂财务和法律,我可以加入公司帮你做”。

马云听到后差点掉到湖里,他不敢相信:“你再想一想,我付不起你那么高的薪水,我这里一个月只有 500 块工资。”

蔡崇信很坚定:“我已经想好了,我就是想加入创业公司,跟一批人共事。”

蔡崇信的妻子有孕在身,也不希望他折腾换工作,但她对马云说:“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的。”

当时蔡崇信的收入,用马云开玩笑的话就是:

蔡崇信可以买下十几个当时的阿里巴巴。



03 蔡崇信是如何成为马云背后的男人的?

蔡崇信加入阿里之后做了哪些重要贡献?

若以现在资本市场的标准看,当时阿里恐怕只能用“一片荒芜”来形容,别说没有制度、标准,就连最简单的公司登记都没有。

蔡崇信加入后,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才有了最粗略的雏形。

紧接着就是蔡崇信加入阿里后最艰巨的任务——帮马云找钱。

那时候,马云早期筹资的 50 万元也几乎耗尽,连 500 元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公司尚未诞生就陷入绝境。

2000 年前后,网络泡沫折损了一堆网络公司,融资难度非常大。

蔡崇信一共帮马云做过 4 次重要增资,每一次,都让阿里脱胎换骨。

第一次增资,1999 年 8 月,蔡崇信有位台湾好友刚好是高盛香港地区的投资经理,正要对中国互联网行业进行一次尝试性投资,蔡崇信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说服这个好友投资阿里。

该投资于当年 10 月敲定,高盛领衔一众机构向阿里投资 500 万美元,其中就包括蔡崇信的老东家 AB投资公司。

这次融资意义重大,它既让阿里有了继续发展的资金,也得到了投行巨头高盛的背书。

第二次增资是 2000 年也是难度最高的一次。阿里巴巴要增资 2500 万美元。这一次,蔡崇信找上了日本软银的孙正义。

孙正义第一次听了马云 6 分钟的演讲后,完全没有对阿里进行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就决定向阿里巴巴注资 4000 万美元,但是他要求占有公司 49% 的股份。

马云与蔡崇信赴日本与孙正义面对面做了一轮谈判,孙正义再次坚持 4000 万美元。但蔡崇信说 NO,吓了孙正义一跳,最后调整为 3000 万美元。之后,蔡崇信又说了一次 NO,最终让孙正义同意只投 2000 万美元。

如果那个时候要 4000 万美元的话,阿里巴巴的股份会被稀释更多。不仅如此,蔡崇信调整融资额度对阿里巴巴的格局是有利的。这一仗,蔡崇信帮阿里巴巴度过最危险的难关。

第三次增资是2004年2月

蔡崇信帮阿里拿到软银、富达投资、GGV共计8200万美元的投资。

第四次是2005年8月,阿里收购雅虎中国雅虎投入10亿美元现金和雅虎中国价值7亿美金的资产获得阿里40%的股份。这之后,阿里不仅有充足的资源,建构“淘宝网”,也因合并雅虎中国,坐稳今天中国第一大电子商务的宝座。

马云的幸运在于,阿里事业开始发展的最早期就有了一个解决一切财务、法律疑问的守护神。


其实,一个人的一生命运,是其所有选择的叠加结果。人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但真正左右命运走向的,往往就是几个关键节点的选择。


创业融资宝典

马云一直盛赞蔡崇信,而当年蔡崇信放弃数百万年薪而加入只有几千元,阿里巴巴的故事也成为,创业者的佳话。


蔡崇信加入马云是在1999年。当时结缘是因为,98年时,蔡崇信所在的投资公司当时想投资马云,但由于一些原因,最后没有投资。但蔡崇信却被马云以及他的梦想深深吸引,决心要加入马云一起做一件,更大的事情。


马云后来回顾,当时蔡崇信要加入阿里,马云自己也很惊讶。马云给了蔡崇信两个星期考察,让他知道他现在的情况,然后最终蔡崇信,仍然决定加入马云。



而为什么蔡崇信要放弃高薪,加入阿里巴巴呢?在后来,蔡崇信的一次采访中,他这么说道:


我与马云见面的时候,我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他非常平易近人,还极有魅力,他一直都在谈论伟大的愿景。我们没有谈商业模式、盈利或者其他业务上的东西。他说,“我们拥有这些数以百万计的工厂资源。我如何帮助这内地工厂接触到西方世界呢?它们现在都看不到光明的那一天。” 互联网就是一个均衡器,它能够让商业领域平衡起来。

在中国入世之前,产品从中国出口至海外,必须通过国有贸易公司,只有国有贸易公司才有相关的许可证。小规模的私营企业必须借道国企,方能出口产品。这些小公司若想将自己推销给世界,别无他法。他们不具备出口商贸的基本技能。

当时我觉得马云的创意——将这些公司推上线——够得上伟大,却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想法。但我欣赏马云的个性。真正打动我的地方,不仅仅是马云本人,也不是他本人以及一两位跟随者,而是马云与一群追随者患难与共的事实。基本上,这些追随者都是他的学生。
马云当过英文老师。这些在大学跟马云学习英语的大学生要么是工程师,要么是进出口人才。我看见了这种非凡的能量。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他们很快乐。我还看到他们眼中的光芒。我想,“这家伙有能力将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个有影响力的领导者。马云真的有能力做成一番事业。”那就是最终说服我的原因。

当时我想:“我是不是也该加入这个充满冒险精神的团队呢?”。我希望跟有能力领导并把各种人才网罗到自己身边的人合作。

我与马云合作得很好,马云对于任何东西都没有据为己有的感觉。他也很愿意承认自己的弱点,他说:“这个我不在行。”很多强势企业家都会说,“我擅长一切。营销,我在行;编码,我也擅长。”

在马云看来,我职业所涉猎的领域很新奇,因为我通晓财务,还当过律师,能帮助成立公司及筹集资金。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团结在一起。


我想,正是当时马云的梦想以及显示出的领导力,同时加上二者的互补,让蔡崇信加入了阿里,一直到今天。


我也能够想象,当时蔡崇信做出这个决定时,他身边的人是如何的劝阻,但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往往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就像人们问孙正义,你为何投资马云:


他说,我看到马云闪光的眼睛。


钱真理

马云说,这辈子他要感谢4个人,一个是孙正义,一个是杨致远,一个是小说作家金庸,另一个就是蔡崇信,可见蔡崇信在马云心中的份量。
蔡崇信作为耶鲁大学毕业于经济学学士和法律学学位,1990年起在银瑞达担任投资主管,年薪70万美元,他和马云在杭州结识后,毅然决然放弃高薪,为什么甘愿拿500元月工资跟马云合作呢?


舞动人生124

我觉得还是马云的个人魅力。

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已经聚齐了18罗汉了。没钱开公司,18个人一起凑50万开公司,你想想这18个人为什么跟着马云?

马云在当时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也并不是一无所有。他之前创办海博翻译社,又做中国黄页,还到北京给商务部做网站,他这几次经历虽然都失败了,但是却也赚了不少钱。当时马云用这钱买了湖畔花园这套房子。马云当时已经买得起房子了,不算是屌丝。

马云自述:从北京回杭州的时候,他跟18罗汉说,散了吧,你们都是人才,去搜狐新浪工资要高不少。结果就是,18个人,一个都没走。

蔡崇信当时在投行里工作,阿里巴巴需要融资,最终投行没有投。后来蔡崇信自愿加入阿里巴巴,而蔡崇信原来所在的投行得知消息,基于相信蔡崇信的眼光吧,投行又改投阿里巴巴了。

投资,说到底是看人的。雷军投资就有一个信条,不熟不投,所以,虽然雷军作为一个投资人很成功,但是他却错过了阿里巴巴。而董明珠要造汽车,王健林马上投了5个亿,当时还有人采访他,问他了不了解这个项目,王健林就说不了解,董姐介绍的就没错,投5个亿。

当年的马云虽然还是名不见经传,但是蔡崇信却慧眼识人,最终成为身价超百亿美元。


伦理君

士为知己者死。

对于他们这个层级的人来说,金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工具;

实际上,这也是一件非常理智的事情;

如果马云创业成功了,那么他可以获得最大化收益;

如果马云创业失败了,他也算是一种经历,回去后依然可以再拿580万的年薪;

这本身并不是什么生死抉择,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选择而已

如果,我是他,我相信我也可能会这样选择;

所以,没有必要过分夸大这件事情本身;

首先,他本来就不缺钱

,你给他500块一个月和1万块一个月是没有区别的;

其次,有一种误解,马云给的股份就不是工资么?实际上也是收入的一部分,只是不确定性很大而已。

再次,他们追求的是做事情,而薪资是自然而然的部分;


相信吧,那些有能力拿500万工资的人不管创业是否成功,都会过的不错,就不劳你费心了。


以股易金

1999年, 蔡崇信 赶赴杭州拜访马云,当时 阿里巴巴 还是一家鲜为人知的创业公司,其创始人马云同样名气不大。此时的 蔡崇信 一直在香港工作,是瑞典投资公司InvestorAB的高然而,就是一次见面改变了 蔡崇信 整个人生轨迹,他竟然提出放弃一切(包括年薪70万美元),跟着马云一起干,月薪500元也没关系。甚至,他的家人,以及怀孕的妻子都强烈反对,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1999年5月,他和马云第一次见面。去之前,他的台湾朋友给他描述马云“这个人有点疯狂”,当他去了之后,发现马云甚至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公司。任何公司实体都不存在,只有一个上线刚刚几个月的网站—— 阿里巴巴 。

他与马云见面的时候,就被马云的 人格魅力 深深吸引了。马云非常平易近人,还极有魅力,他一直都在谈论伟大的愿景。他们没有谈商业模式、盈利或者其他业务上的东西。马云说,“我们拥有这些数以百万计的工厂资源。我如何帮助这内地工厂接触到 西方世界 呢?当时他觉得马云的创意——将这些公司推上线——够得上伟大,却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想法。他很欣赏马云的个性,然而,真正打动他的地方,不仅仅是马云本人,而是马云与一群追随者患难与共的事实。

每个人都疯狂过,我以年薪13+。我的合伙人搞工程的,随便一个活都可以生存几个月的。可是现在呢,我这边负债17左右,然而他卖了一套房子。每月拿着一千多点的工资,我也曾经问过他,何必呢。他回答我,窝囊乐小半辈子,现在想为自己活一次。每个人执着的事情不一样,所以会做出疯狂的举动和想法


小混混的那点破事

有很多东西讲究的是缘分!

很多时候成功人士的身边都会有厉害的帮衬角色,就如敢于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为何会历尽千辛万苦帮助唐僧取得真经一样。

所以缘分让两个人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共同进步!

再次马云的眼光和蔡崇信一致!

在入职阿里之前蔡崇信是一家德国投资公司的高管。

因此他清楚未来互联网在国内的市场价值!

当初阿里的目标只是简单的:帮助中小型企业更好的做生意!

99年的时候中国还未加入WTO,外贸生意比较难做,不过外贸确实是最赚钱的行业,所以企业愿意为了推广在阿里上做广告!

蔡崇信是投资公司的领导,肯定是看到这一点:未来的市场很大!

也许说句实话:蔡崇信做梦也不曾想过会有如此成功!

如果按照阿里最初的计划最多也就是现实版加强的慧聪网!

阿里如此的成功就要赞赏马云的眼光:创建淘宝网!

所以投资要看一要看缘分,二要看是否有共同的目标,三要看公司负责人的眼光!


关中道

这个不是敢不敢,是相信互联网经济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前途,也是相信马云的人品及能力。

独木不成林,马云有一群朋友,有多次创业的经历。

在搞淘宝前,马云已经对创业比较熟悉了。雷军说猪在风口也会飞。蔡崇信应该是认可马云的新经济理念,确信互联网经济有前途,所以跟着马云干了。马云成功了,蔡崇信的付出也值得了。如果马云失败了,蔡崇信不是没有退路,可以继续去应聘,再找一个年薪百万的职业,他有那个资格与能力。

马云的成功是非常侥幸的,如果没有日本人的资助,马云可能早就关闭淘宝了,那时马云在国内融资融不到,处处碰壁。

蔡崇信的成功也是非常侥幸的,所以羡慕别人的时候先看看别人的艰苦岁月。没有人随随便便功成名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