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去世不久,记载他航海的宝贵资料却不翼而飞,真相扑朔迷离

六百年前的郑和下西洋,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壮举。按理说,史书对此应该是大书特书的。但实际上,郑和下西洋的这段历史在很长一段时期,只是一个传说,最终为后人所知并广为流传的,只是因为一本神魔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这是为何呢?

郑和去世不久,记载他航海的宝贵资料却不翼而飞,真相扑朔迷离

原来就在郑和去世不久,记载他历次航海的宝贵资料,竟然在皇家档案库中全部不翼而飞了。于是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真相便无据可靠,演变成了扑朔迷离的神话般的传说。如此重要的历史资料为何被藏匿销毁?郑和究竟为什么下西洋?六百年来引发了许多人的猜想。

原来,事情的真相和建文帝有关。靖难之役的成功,让燕王朱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造反的藩王。但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不明,却成了朱棣的一块心病。因为他怀疑被自己篡位谋害的亲侄子朱允炆,在宫廷大火中逃脱了。

郑和去世不久,记载他航海的宝贵资料却不翼而飞,真相扑朔迷离

为了彻底找到建文帝,朱棣名义上派郑和出使西洋,宣扬大明的国威,但在暗地里,却指派官员深入民间去查访建文帝下落。这位官员就是户部官员胡濙。胡濙的经历,很是传奇,他刚出生时是满头白发,到了满月以后才渐渐变成黑色。

胡濙在民间经过十四年的暗查走访,终于到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胡濙完成使命,到宣府回复朱棣。朱棣当时已经就寝,听说胡濙来了,立刻起床召他入见。胡濙将自己寻访建文帝时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棣。

郑和去世不久,记载他航海的宝贵资料却不翼而飞,真相扑朔迷离

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胡濙和朱棣对话的具体内容,但一句“至是疑始释”,已然说明胡濙已经找到了建文帝失踪之谜的答案。建文帝有可能早已死去,也有可能如传闻中那样渡海远去,或者已经出家为僧,当然也有可能,建文帝在被胡濙探访到后已被灭口。

总之,不管是死是活,建文帝不论是死是活,都不会再对朱棣的皇位造成威胁了。而另一个肩负寻找建文帝下落的郑和,在经历了六次远洋航行之后,也于1423年返航。1431年,明宣宗已登基,为效仿明成祖的伟业和雄心,再次诏令郑和出海。1433年,62岁的郑和于归国途中病逝。

郑和去世不久,记载他航海的宝贵资料却不翼而飞,真相扑朔迷离

从1405到1433年这28年的时间里,太监郑和所指挥的宝船船队,七次英雄式的远航,遍及中国海与印度洋,从台湾岛到波斯湾,并远及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因此成为了国人引以为傲的人类远洋航行壮举。

但人们只看到了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和光辉事迹,而郑和受朱棣派遣搜寻建文帝下落的历史真相却被很多人忽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