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中国教师伤心的一句话是不是"课上不讲知识,补课讲"?

人生心得

现在有些奇葩的言论很有吃香、很有市场

“课上不讲补课讲”只能算其中之一,还有其他的

“课上不讲补课讲”

(这现象不能说绝对没有,但绝对不可能多)

这话最早是谁说的?是家长说的、还是培训机构的人说的? 我找到了一个2014年的新闻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

他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和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真理性在于: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换句话说,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但现在已经被完全的曲解了…

成了指责老师的一个意思了,学生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

那些把这句话当成真理的人,从来没有看陈鹤琴先生讲的其他的话

陈鹤琴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

“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先生批评家庭教育中“娇生惯养”、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稚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

还有很多奇葩的言论…


阿阿阿杰

我觉得至少目前是最令教师伤心的一句话。

这个问题我曾不止一次提到过,教师队伍中的确有一些逐利之徒,想尽办法从学生身上谋利,比如将7分钱一张的作文纸2元卖给学生的某教师。但毕竟是少数,不能因此就否定了所有老师。事实上,很多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以我们学校为例,两周甚至四周一休,中间周六日正常上课,还有早读和晚课,寒暑假经常提前开学,而这些所有被占去的时间都是老师在补课,可是又有谁给老师一分钱呢?老师还不是领着自己的死工资,连周六日上课都没钱?而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比比皆是啊!


至于“课上不讲补课讲”那就更不可能了。老师的考核和学生成绩直接挂钩,老师用尽各种办法,巴不得学生成绩好点,好在评优评模,晋职晋档时给自己加点分。这种说法是别有用心的人对教师的诋毁,凡是了解实情的人都不会认可这种说法。恰恰相反,老师非得校内把课上好,校外才能吸引人找他补课。如果非要说老师补课,那也得改成“课上精讲补课更讲”才合理。

以前,人们曾给老师冠以“灵魂工程师”的美称,大力颂扬老师似春蚕、似蜡烛,要无私奉献,不计回报,把老师置于道德高地。后来又流行“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度又将老师推向风口浪尖,一旦学生有问题,就是因为老师没有能力、缺乏智慧、不讲究教育艺术造成的,又对老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现在,又纷纷指责老师“课上不讲补课讲”,违背职业道德,谋取暴利,又把老师拉下神坛,标以势利的嘴脸。这么说的人真地深入到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过调研吗?说话是要以事实为依据的啊!



老师常常处于两难境地。人们潜意识中认为老师要甘于清贫,淡泊名利,是道德楷模,可是老师也要生活,没有钱也是寸步难行。学校用各种制度约束老师要严管学生,可是真严管了家长还不依不饶。老师明明很清贫,还要背着个有巨额补课收入的“美名”。老师真是不好当啊,左不是右不是,深不是浅不是,唉,一言难尽,换了你你能不伤心吗💔?


道道的快乐重新来过

“课上不讲补课讲”,这句话确实让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听着寒心。事实上,这样的老师有没有呢?答案是:有的!然而,在教师队伍中,这样的老师也只占非常非常低的比例。这里必须为老师正名。客观说,老师周末办辅导班的也不在少数,这是事实,但是他们所讲的知识绝不是上课故意不讲的,到底是怎么个情况呢?

首先,学校教学大纲限制了所讲的内容,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也限制了所讲内容。

根据自己及其身边朋友多年的经验,实际上,教师办辅导班所讲的内容真不是课堂故意留着不讲的。

学校每学期的课程是固定的,课时是固定的,这个在一开学就固定好的。不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教师,他们上课内容不是他们即兴发挥,不是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必须跟着大纲走,跟着课本走。而课时有限,没有精力来补充太多其他内容。

一个班级动辄50多个同学,少的班级至少也是30多个同学,大家知识掌握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只能根据中间水平的孩子来制定教学内容,而一些掌握较好的学生,课堂上可能就学不到太多东西,就需要课外补充一些提高知识。相信有经历过的宝妈们一定能理解。

如果当过教师,或者与教师接触的朋友就知道,在课堂上,老师的课程非常紧,有时因为个别调皮捣蛋的孩子影响班级纪律,都可能导致课程进度被耽误。所以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实际上只能按照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来上课。而无暇顾及要求难度更高的学生的需求。所以,就没有课上不讲课后补的说法了。

其次,换个角度来说,补课这事,不全是在职老师的问题,就算你不参加在职老师的辅导班,现在各种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班一大堆,你是不是也得参加呢?他们水平可能还不如在职的教师呢?

据我接触的一些老师,他们从不要求学生上他的辅导班,相反,有的老师还劝自己的学生不要参加他的辅导班,说,这些内容都会在课堂上讲的。他之所以办辅导班,是给一些非重点中学的一些学生上课。

这样的好老师,相信大家也遇到过吧!


博文成长营

是的,我听到这句话就很伤心。因为并不是所有老师都是课上不讲补课讲,害群之马绝对有,但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一片人。

这句话,有亲身经历的,但大多数可能都是听别人说,传来传去,就觉得所有老师都是这样。事实呢,你只有当了老师,才知道老师辛苦。就像警察一样,你说所有警察都坏吗?不是。可恨的警察有吗?有。

老师是个很辛苦的职业,对上有升学率的压力,对下有育人子弟的职责。尤其现在家长对学生关注度很高,不管有理没理,动辄就到学校找老师麻烦,老师岂是那么容易当的。

但无论如何,也希望教育部门加强监管,把那些害群之马踢出教师队伍。


名师育儿

我是老师,自荐回答这个问题。

要说起最令老师伤心的话,绝对不是“上课不讲补课讲”,理由是:对有有偿补课行为的教师而言,可能有一点触动,关键是,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参与补课,既然没参与,那这句话对他们而言也就无所谓,最多一笑而过,何来伤心?


我认为,不论什么样的老师听到以下几句话,会伤心不已,无奈不已。

最伤教师的话排第一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是一个专家说的。她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站在关爱学生呵护学生的角度,对老师进行鞭策和敲打,强调教师的责任感,看似无错,殊不知,这给了老师多大的压力:领导大会小会强调,专家这里那里引用,家长也时不时的用上这样一句来对怂老师,说的人多了,已经奉为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我不知道教师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会把每一个学生都教好。反正百分之九十九的老师做不到。当这句很伤老师自尊也损教师德性的话满天飞,而教师又不能反驳的时候,因为是专家说的,你说这句话是不是伤透了老师的心?


最伤教师的话排名第二的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呵呵,最光辉应该是最高尚最值得选择的意思吧!然而,事实上,现在人们对教育有太多的不满,对教师也太多微词。教师体罚学生小事就是大事,教师课上不讲课后讲犯众怒,教师有偿补课更是令师者颜面扫地。一小部分教师的不耻行为让所有教师为之背书,公平吗?我们看到,各地羞师、辱师事件频出,教师身上可还有一点荣耀的光环?说到底,教师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们无需任何赞美,也不需任何光环的绑架。


最伤教师的话排名第三的是:选择教育就是选择清贫,选择寂寞。

俗话说,因喜欢而热爱。我喜欢教育所以我选择教书。教师都是乐天派,不然愁眉苦脸怎么面对学生?有哪个教师喜欢清贫和寂寞?教师工资不高不意味就清贫和寂寞,难道不可以贷款买个房买辆车,不可以利用节假日游山玩水?下班后不可以三五几个来两杯嗨几句?这句话不要再提了,会寒了想当教师的人的心,会吓跑一大堆有心从事教育的下一代。


欢迎朋友关注大师视界,继续补充,谢谢。


大师视界

这句话的确令人伤心。它实质上直接否定了教师的师德。不排除的确有部分教师为了利益,在课堂上故意有所保留,课后再诱导学生补课。但个人认为这种行为对于老师来说无异于杀鸡取卵,只会不断消耗自己的形象与口碑。这样的人有存在,但绝不是普遍现象!

笔者在一所私立学校教书(私立学校老师应该最爱钱吧!),但我见到的大部分老师都是矜矜业业的好老师,很多老师课上巴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倒给学生,下课后认真解答学生问题,甚至有部分老师,还会利用放学无偿为学生辅导(学校不支持,怕出安全事故),我想这部分人才应该是真正能代表老师的群体。热爱事业,热爱学生,以传道受业解惑为己任!

笔者认为还有更多现象令教师伤心,比如:屡见不鲜的“辱师”甚至“杀师”事件。还有很多落后地区缺师少师情况。不是勤奋敬业的老师因为不合理的制度,无法评上应有的职称。年轻教师职业压力大,找对象难等。



说了那么多让教师伤心的事,来点老师开心的内容吧!学生进步了老师开学,学生考上理想学校老师开心,学生事业有成老师开心,学生懂得回来探望老师老师开心,学生一张贺卡,一朵花,一句祝福的话都让老师开心,涨工资了老师开心,下课了老师开心,放假了老师开心,老师其实很容易满足,很容易老师其实也是普通人,老师其实很容易感动,老师真的不是异类!


新任教育部长曾说:“要让老师成为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职业。”我想这个目标要实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我们教师只能用“勿忘初心,方得始终”来自勉了,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心健康!


励使学佳

这个只是片面的,并不是所有的事都是真的,不用一棍子打死所有人!是的做一个老师真的是最让中国人是最伤心的一句话,就是“上课不讲补课的。”现在真的各种就是流行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家长也为了让孩子多学一点知识,会给他们报各种班!



为什么会出现“上课不讲补课讲”这句话,那是因为之前有一个学校,是一个数学老师,就是私底下办了一个辅导班,让他们班的学生都进她的辅导班。

当然也有很多学生没有去,但是才发现老师对他们的态度越来越不好,常常问老师问题,老师都是爱搭不理的,并且还说这么简单的题目怎么都不会,你知道你为什么不回答你,就是没有进辅导班学习,本来就学习不好,还不进辅导班。


而后来更有学习好的同学发现,老师重点的东西都不讲,课堂上只是讲一些不是重点的东西。后来他们都听到别人说老师重点的东西都是在辅导班讲的!

其实老师的这个辅导班,不过就是为了多赚一点钱,但其实也说明了,这个行为是对学生对家长的不负责。


但其实你也要明白,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的,也有一些好老师。说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这是对老师人格的侮辱,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老师这个职业是多么的轻松,只要站在那里说说话就可以了,但是你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经常赶作业,赶到深夜几点,常常备课的头昏眼花,为了要给你们讲一点更好更专业的知识,她能把备课本改一遍又一遍。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些好老师听到你们这样说,他们还有没有心思教学?大家都要换位思考一下,你努力了这么多年,默默的付出,没有得到别人的鼓励,反而大家还都这么误会他们,不理解他们!


其实大家都要换位思考一下,所有的事情都有好有坏,你们觉得老师怎么样,欢迎评论谢谢大家,爱你们 木嘛


你是我小公主ii

让老师上心的话还是有很多的,最典型的有几个:

“上课不讲知识,补课讲”,是对老师工作出发点的误解。

这是对我们绝大多数不补课教师的侮辱,绝大多数的教师给一小撮人背了黑锅。“上课不讲、补课讲”还是存在的,但是我认为应该是非常小的比例。

“每天上两节课、每周放两天、每年两个假期”,是对教师工作时间的误解。

我认为这句话是对教师工作的彻底的误解。每一节课都是教师个人的心血,都需要提前花费若干时间来进行备课的,要上好一节课真的是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努力,得关心上课内容,思考如何导入、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如何深入浅出的讲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习、等等;每天除了备课、上课还需要批改作业、一个班50人左右、两个半100人左右,每天一篇作业就是100多份,你看一遍就得一个多小时,更何况批改。

其他还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是老师,你就应该这样做”等等

我是90后不成熟胖大叔,我在美丽的黄海之滨,欢迎评论说出你们听到的话。

90后不成熟胖大叔

这句话绝不是最令中国教师伤心的,毕竟参与补课的占比不多,社会不管怎样怨气冲天,反正和我无关,有啥好伤心的。

最令教师伤心的是这一句一一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和这句相比,其他都是小巫,根本不具杀伤力。



这句话把教师置于道德制高点,把教师完全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最神圣”冠名的职业,就是要你工作上无私付出,生活上甘守清贫;个人与集体上要舍小家顾大家;评优评先评职称要谦让。如果你有丁点不满至而反抗,被人指责:这样的人不配做教师。

“太阳底下”不是享受温暖,而是被万众瞩目。所以,你一旦批评学生了或者不小心碰了学生了,你平静的日子到头了;一旦你补课收费了,口诛笔伐来了,最神圣的职业岌岌可免了。

“太阳底下最神圣”也即最有能力。其他机构的活动什么都往你那里推,美曰“小手牵大手”,你不做不行,涉及你的工作考核呢。



这一句话坐实了你的义务,绑架了你的权利。久而久之,教师向美向善无私付出是必须的,教师为自己及家人考虑一下,对不起!“最神圣”的人怎能也和俗人一样计较柴米油盐啊。

一句话,把教师捆个扎扎实实,怎不伤心?


沙砾梦呓

伤心复伤心,伤心何其多。我自不伤心,低眉任蹉跎!也不必为这句话伤心了,令中国教师伤心的话还多着呢!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又怕让老师们伤心了。

这句话之所以成为评价教师的“神句”,很明显是“三人成虎”效应,刚开始在网络上流传,一传十 ,十传百,最后成了怀疑教师师德的调侃。


老师真的这样吗?若说极个别则已,若加之于全体,那就是污蔑!看看教师们的工作日程表,已经非常辛苦了,大部分老师都不愿补课,即使有极个别搞家教的,也不可能让自己教的班级落后吧。也许是我们地大物博的缘故,我们的舆论很容易成几何级数式的增加,有些人不做调查研究,也随声附和。就像少数国人出游不文明,使得全体国人常常被贴上“不文明”的标签一样。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可能被这种思维和舆论操纵的现象。做教师的,我们不愧自己的良心,也无需伤心,因为这样的言论不经一驳。

老师们课堂讲不讲,重不重视教学质量,关不关心孩子成长,看看教学评价吧,看看每年的年度考核吧。没有调查就不该人云亦云!


真正让人伤心的是,这种奇谈怪论的社会背景,这背景下对老师根深蒂固的轻蔑。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还在为该不该尊重老师,该不该给教师提高待遇等问题争论不休,这实在只能让人苦笑。难过的是外人看老师的笑话,有损自己的形象。

伤心复伤心,伤心何其多。我自不伤心,低眉任蹉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