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意境你了解吗?浅谈太极拳的“意境”!

太极拳的意境你了解吗?浅谈太极拳的“意境”!

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流传几千年,自有她存在的道理:

一是练身;大家都明白。二是练气,或者说是练功;大家也容易理解。三是练心,有些人就可能会容易忽略。有练太极拳数十年,而没有太极功夫内劲、意道者,确实很多。太极拳流传很广,但得太极真谛者甚少。太极作为一种内家拳法,博大精深,养生、防身是它的功能之一。然而,如果人们练太极拳而不知道其“意”,练着几十年的体操,便无什么真正的养生、防身功能了,因为练习者根本就没有太极内功,也就无任何效果。

“意”,是太极内功必须要修练的东西,许多书已经把它神秘化了,或者根本就不提它而只讲架式,看书的人不着边际,不理解意是何物。古典拳论有意的论述,但对于一般人来说过于深奥,不通俗易懂。或者说,前辈们传道不传术,而许多后学者不知道法门,体悟不出简便易行的具体修练方法。内家拳有“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描述,但许多人并不知道什么是意,又如何能练拳,如何能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大家知道,“心神意气”是人体具有的功能,“意”由心识、神志合一而得到的一种结果。通俗地讲,“心”应当是主(人体系统中的最高地位),它主宰人的一切感觉,活动,心理与本能;而“神”是帅、将军,由六神七魄具体统合指挥人体的功能,实际上是负责运化人体各种有机活动的过程。心神合一即所谓灵魂也。“意”是真正具体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极强的心理活动,是人体最为矛盾而又自然能够体察到的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心神控制指挥下的真正的活动部队,是分析和处理视、听、触等诸多感觉在内的“CPU”。显然,“意”是思想意识,是人们能够主动体会到的东西。而心神是本我、无我,是人体自然规律,不可控的,是不可捉摸的无形的东西。比如,我们不能主观随意地使呼吸功能停止、心跳功能停止、消化功能停止,说明它们是由心神直接控制的自然存在的本能的东西。由此,“意”才是我们可以直接控制体察的东西,当然它也是一种规律,我们也不能围背其运动规律。至于“气”,在人体经络中自然运行,无需着意去想去运,它本来就是一种先天安排,有其特殊的运动规律。

那么,“意”到底是什么?拳中的意又怎么理解并做到身上来呢?这就要仔细思考太极拳作为内家的真正特点。松、沉、整、空、灵,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其中,松只要放松,顺着重力下垂就是了,无须着意求之,是自然而为;沉则是松得到的效果,是太极身法与重力线(自己的中线)结合的结果;而整、空、灵是有一定程度之分的,起初是依靠“意”的整合得到的,而后来又于“无意”中体现并发挥其最大效果的。于是,我们归结到“意9’上来了。常人用力,后天习惯影响很大,主观而为,主观的动意非常强烈。练太极拳,去除一切主观动意,顺应客观规律来控制调整自己的活动,所谓“守静而不妄动”。比如,我们意想两脚根,这一想必须均匀,消除差异,无左右脚或前后脚之分,即使重心在两脚间转移,也不能在意上有两脚差异;由此推到两手、手脚、头手脚、周身,最后达到周身在意中没有任何差异,也就是说,没有一处不想,又没有一处会多想。做到了,“整”就有了,开始有太极内功了。但这仅是小无内而已。要做到空灵,则必须要做到大无外,我们在周身意均匀分布的基础上,意想自己成为一个无所不吸的“黑洞”(现代词汇),吸融周围一切东西,如气吞山河日月。这时,意已经放大到无边无际状态,而起手起脚均不再着意、无动意,只是吸纳接融而已,而自己的根顺从重力线已经延伸到地球球心。那么,太极的纯正内功就上身了。这时,内家的真谛可以看到了。

太极拳的意境你了解吗?浅谈太极拳的“意境”!

从力学上说,太极内劲是借助大地的反作用力将对手的作用力反弹,而我们的太极身体就是传导力的媒介(一将来力化之于地,二将反作用力同时传回),但是,这一传导过程是在意的整合、无差异中完成的,整个过程在时间上是瞬时、零秒。加上太极法门的运用,才使内劲澎湃不绝,摧对手之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所谓“力不敌法,法不敌功”。实际上,太极拳求不动之动,不用之用,主观上并没有伤人、打人的动意或杀气,只不过对手执意要侵犯我而自讨苦吃。如果不是这样,那就难以达到太极拳的高级境界。具体练习方法总结如下:

太极拳的准备运动至少要有三次深呼吸。在深呼吸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气;二是心,就是意念。

先说说气,或者说“呼吸”。

呼为阳:要把五赃六肺的废气吐尽,可以想象为黑色(身体有疾病者)或者灰色(身体健康者)的“气”汇集到中丹田(或者肚脐眼)(中丹田是全身之“中”)后从鼻子(头部之“中”)呼出。

吸为阴:把外部环境中的新鲜空气吸入丹田,再自然而然地分布去全身。可以想象为白色。内功深厚的,可以想象为白雪。如果患癌症的,则可以想象为蓝色。也有想象为嫩绿色的。

呼吸以意守丹田的腹式呼吸为最佳,但不能强求。也可以自然呼吸。以“顺应自然,吸满当呼,呼尽当吸”为目标;说得再简单点:怎么舒服,怎么呼吸,就是太极拳的呼吸。在具体动作上,则基本上是“开吸合呼”“起吸落呼”“屈吸(抱球状都是吸气)伸呼”等。

再来说意念,或者说“心”。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据说,中国的拳术,除了用来防身,本来就是古代儿童“礼乐御射书数”六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到了法定年龄,“六艺”能及格就“冠礼”“成人”啦!如果今后中国的教育部门,把太极拳列入“必修课目”,作为我是一个有点了解中国历史的中国公民,也将心悦诚服的说声:“应该!应该!”

一是想到“天”:头顶三尺有神佛。想象“天”上有个神仙(或者自己个人的,最近去世的祖宗),正用一根绳吊住“百会”穴,让头保持中正;在帮助我们“战胜”面前虚拟的“对手”。靠“天人合一”来战胜对手,应该是可以百战百胜的。

二是想到“地”:脚掌“扎根”于大地,力量来自于大地。具体工作中,这“大地”就是周围的“人民”——同事、供应商、顾客等等。整个运动过程中,所有“实”的脚掌,都需要扎根大地。如果不注意扎根大地,则会祸害于膝盖:把本来打拳过程中,应该来自于大地的力量,由弱小的膝盖来承担了。这拳,就越打膝盖越难受,严重的,甚至因打太极拳而落下腿疾。

三是想到假想的“对手”:太极拳是能够起防身作用的“拳”,或者说重要的武术流派。对面“站立”着一个可怕的对手,打拳才可能有“忧患意识”,专,EL、致志地与对手拆招应招。工作中,生活上,人们也需要有忧患意识来处置人生。所谓的“要有最坏的打算”,就体现在太极拳里。在整个打太极拳的过程中,假想的“敌人”始终没有出现,甚至根本不存在!

四是对“我”自己,要想象——“我”——:是个顶天立地(虚灵顶劲),傲骨虚心(含胸拔背)的“人”。这是打太极拳建立自信心的要点。

同时,要把“我”自己始终看作是个运动的整体机械j手、脚、腰、体,甚至五脏六废,都是统一的整体机械的零部件。腰是主轴:会360度自由转动的,保持中正的“轴”。手的动作,带动脚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是下一个动作的准备工作;而每一个下一个动作,有许多属于“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太极拳的中心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说“无为”:一套拳打完,假想的对手根本没出现:事实上也根本不存在。但是,我们的愿望也最好是假想的对手不出现。工作中,健康养生时,我们都希望“坏事’’不发生,但是,对于任何坏事,我们有“预防为主”的预感、预案、预备,这就是太极拳了。在生活中,我们学太极拳的人。只要一看到“预防”两字,就很容易想起太极拳的真谛。

说“无不为”: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除了陈式太极拳偶尔有少数动作突然间“发力’’之外,基本上都不发力,都没有“到位”——打击对手。例如:搂膝拗步击向对方胸口的掌:手臂没伸直(不到位);掌是斜的。但是,如果真有对手出现,所谓的“发力”,就是斜掌触及对手胸口时,立即改变为正方向的推掌,而手臂则伸直发力,把对手推倒。同样,手挥琵琶的发力,甚至是能够把对手的手臂拗断的。陈式太极拳的少数发力动作,虽然是发力“无不为”了,但是,因为假想的对手的并不存在,说到底,还是无为。

无为,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吗?我不这样认为。我们绝大多数人打太极拳确实“无为”,但是,至少有个保健养生的作用吧。如果您用了意念,那就起到了“练心’’的作用:太极拳的心理保健作用也发挥作用了。 ‘

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同样也需要“无为”:对没有发生的危险有个超前意识和预防为主。最佳的结果是真的“无为”:浪费了您的心血,坏事没有发生。但是,一旦真的发生了,您这“无为”的“突然间发力”,是能够让您周围的民众眼前一亮的。如果真“无为”,我认为也不属于“浪费时间和精力”:作为立足社会的心理保健操练习练习,也是有备无患的嘛。

太极拳的意境你了解吗?浅谈太极拳的“意境”!

正雷太极书院陈林波老师授课中

学太极拳的要领:不能“千篇一律”是太极拳的根本。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不搞“一刀切”——追求同一性。十个感冒病人看病,西医的药方有“同一性”:用药基本相同。中医就很可能是写出了10张完全不同的处方。越是高明的中医,越是“对人下药”,而不是西医的“对症下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太极拳既然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理念,就肯定是不是类西方的广播体操一样,动作需要统一、整齐。

动作的幅度适合自己的身体条件,是太极拳的重要理念。从10岁的儿童,到90岁的老头,都适用,这才是所谓的“太极拳”。许多有深厚功力的老人,虽然姿势不优美,但是动作明显有“气”,其实,他们的功力,甚至远远超出了比赛中的“太极拳冠军”——靠手腿的外形动作取胜的年轻人。总而言之,以一套拳下来,感觉舒适就“对”,不太舒服,则是动作有点小毛病需要纠正。其中最主要的“错误”是:动作可能超出了你个人的适用程度,或者说,70岁的“您”,把自己当30岁来要求动作的幅度了。

太极拳的动作:

一是“圆”天“圆”地(详见“阴阳太极图”)、圆弧、平圆、立圆;小到手臂转圆,大到手臂挥圆等,处处有圆。据说“云手”是最巧妙的“中国圆”:以腰为“轴”、以腰带手、两足点起点落。身体高度要始终保持不变。挥手要“上不过头,下不过档”。“云手”大致有3个圆:圆l:以身体中心线为圆,Ii,,肩为半径;圆2:以身体中心线为圆心,手背为半径外缘;圆3:以脐上8公分为圆心,上臂为半径。

二是舒缓:慢动作(就像慢动作电影一样);各人动作的快慢,决定于各人呼吸的速度。内功越深厚,呼吸就越深长,动作也就越迟缓。跟录音带打拳是好事:大家一起上。但是,保持每个人自身的特色,则是关键:不求一律(动作有差异),但求一致(意念一致)。

三是自然:能做到什么位置,就是到什么位置,不求好看,只求一套拳打下来人能够浑身舒坦。就像是“水”:容器是方的,就是“方”,圆的,就是圆。90岁的老人,动作幅度就是这样“小”:符合他的“自然”条件。

四是连贯性:每个动作的结束,都为下个动作的发生做了准备。行云流水,要有似水流淌的意境:顺“水”势而为。所谓的“顺事随缘,”就是这个意思了。

五是随动:腰动带腿、手一气呵成。不是手“自身”想要朝东,而是腰腿的动作,决定了手要朝东。

六是虚实分明:尤其是脚掌,实脚掌一定要支撑得住主要重量(承受70----100%的身体重力);虚脚掌要虚足(30%以下):甚至是零受力——不受任何力量,处于随意出脚的状态。“松柔、绵缓、圆活、连贯”“上下相随、左右协调,重心平稳,步法轻灵”,以舒适自然为唯一目标。

上面就是我对太极拳意境的一些感受,请专家和拳友们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