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有“骨”的国画更写实?

古人重视万物的“骨”相,比如说希望人做事有骨气,觉得“美人在骨不在皮”…但是在天朝艺术史中,没有“骨”的画,反而成为了传统中国画一大特色。

那么,什么是没骨(mò gǔ)呢

通常,没骨指用墨或色渲染绘画,直以彩色图之,是中国画三大表现技法体系之一。简单说就是去掉传统中国画的墨线勾勒,直接上色描绘渲染。

相比其它技法以墨线造型的手法,没骨画更接近于客观真实,直接以色彩塑造物像的画法,写实感也更为强烈。萌芽于南朝梁的没骨画,在宋元写意及写真画兴盛时期基本定型。

不过,没骨画虽然写实感强,但是一直被院画、文人画的风头抢去了,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尽管如此,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近现代艺术家对没骨技法情有独钟,他们的很多作品都运用到了没骨画技法。

如今以刘曦林先生为领衔的当代画家发扬下,沒骨画又被推向崭新高度。5月12日-5月18日,【国粹华艺——当代没骨画展】在上海华地文化艺术中心开展,其中展出了中国11位当代艺术家的没骨画作品,你能在此次展览中近距离欣赏中国当代没骨画风采。

为何没有“骨”的国画更写实?

这次展览作品来自长期从事工笔画、没骨画法研究的老一辈艺术家林曦明、郭怡孮、刘曦林、李魁正、裘缉木、何水法、霍春阳,也有多年探索工笔和没骨画法的中坚力量贾广健、马海方、萧丽,更有当代彩墨年轻一代画家周午生等。

为何没有“骨”的国画更写实?

林曦明 《牧牛图》 51x39cm(参展作品)

为何没有“骨”的国画更写实?

郭怡孮 《仲夏》 68x68cm(参展作品)

为何没有“骨”的国画更写实?

刘曦林 《荷塘红粉》 50x50cm(参展作品)

为何没有“骨”的国画更写实?

■何水法 《嫣姿》 68x68cm(参展作品)

为何没有“骨”的国画更写实?

周午生 《坠霜秋水》 39x60cm

在此次展览中,同时还设置了艺术、绘画、茶艺等一切关乎美的展览体验,让大众与艺术亲密接触。

为何没有“骨”的国画更写实?

华地文化艺术中心(上海黄浦区复兴中路644号)

将美的理念释放到每个人的生活,是这次没骨当代画展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希望你也能在此,邂逅不一样的没骨风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