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痛經的人,都需要這套中醫專家的調養方子

每一个痛经的人,都需要这套中医专家的调养方子

痛經是不少女性每月一次必經的噩夢,輕則下腹痙攣性疼痛,嚴重時甚至暈厥。

英國曾有一項調查顯示,80%的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痛經,約有14%因痛經嚴重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

每一个痛经的人,都需要这套中医专家的调养方子

為了讓自己好受一點,喝熱水、泡紅糖、止痛藥齊上陣,但效果卻不理想。

受訪專家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教授 趙豔

“肝經病,則月經不調”,清代名醫葉天士認為月經不調與肝經的狀態密切相關,肝氣舒暢,則氣血流通、月經正常。

相反,肝氣鬱結會導致氣血不暢,月經就會出現異常。

經前若有不適,如雙乳脹疼、乳頭刺痛、腰痠痛等,都可以歸為肝氣不舒。

因此,舒肝理氣是經前不適的首要調理原則,可從以下4點著手。

每一个痛经的人,都需要这套中医专家的调养方子

多吃疏肝食物

少吃油膩滋補的食物,多吃些芹菜、茼蒿、西紅柿、蘿蔔、橙子、柚子等能疏肝的食物,還可以用百合煲粥喝。

如果覺得效果不好,可到正規醫療機構診斷後,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加味逍遙散。

泡花茶

玫瑰花、月季花都有舒肝理氣的作用,平常不妨多泡花茶喝,養肝通經的同時還能養顏。

按膻中穴和太沖穴

日常按膻中穴(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和太沖穴(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位之前凹陷處),並前後滑動,按摩20分鐘,有疏肝理氣的功效。

每一个痛经的人,都需要这套中医专家的调养方子

調節心情

保持心情舒暢愉快、心態平和是疏肝的一個重要途徑。女性經期更應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突然發怒等。

“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不通則痛,不榮則痛”。中醫認為,月經期間出現的痛經,多是血行不暢所致。

血行不暢主要表現為行經期間小腹脹痛、乳頭觸痛、心煩易怒、經量少等。

因此,緩解經中痛經應以活血化瘀為主,可以試試3個方法。

每一个痛经的人,都需要这套中医专家的调养方子

吃點益母草

取益母草、紅糖適量,泡水、煎服均可,代茶飲。如果不習慣益母草的味道,可用玫瑰花、丹參代替。

注意保暖

平時穿衣儘量不要露肚臍等部位,尤其在換季時。

做艾灸

艾葉具有理氣活血、祛除寒溼的功效。自行艾灸時,可以使用方便安全的溫灸盒,具體操作方法:

將艾灸條懸放在灸盒的給藥口處,點燃,再把灸盒放在肚臍下方,距離皮膚2~3釐米,每次20分鐘左右。

如果覺得燙就離灸盒遠一些,防止燙傷。

“經過一次月經週期,人體處於血虛狀態。臨床上,不少女性經期後脈象大多比較弱,氣血兩虛的也大有人在。”趙豔表示,這並不代表有病,只是一種正常生理狀態。

但如果不加重視,長此以往會形成氣血虛弱體質,主要表現為經期小腹綿綿作痛,月經量少、時間短、色淡質薄等。

同時,還伴有常常臉色暗黃、精神疲乏、食慾不佳等。

因此,經後應以補氣養血為主,甘味食物、按摩、泡腳都能有所幫助。

每一个痛经的人,都需要这套中医专家的调养方子

多吃“甘”物

平時可以多吃紅棗、豬肝、當歸、紅豆等甘味食物,不僅能提供身體所需能量,也是補氣血的最佳食物。

常按摩三穴

每一个痛经的人,都需要这套中医专家的调养方子

痛經時不妨多揉揉這三個穴位,每次3分鐘左右。

睡前溫水泡腳

中醫強調,“寒從腳起”,建議每晚睡前用40℃左右的溫水泡腳,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也可以在泡腳盆裡撒一些小的鵝卵石,一邊泡腳,一邊用腳踩。

再為大家推薦兩款藥膳:

養血止痛粥

取黃芪20克、當歸1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黃芪、當歸加水煎15分鐘,去渣留汁,放入粳米煮粥,快熟時加入紅糖即可。

阿膠烏雞湯

取阿膠適量、烏雞1只。先將阿膠放入燉盅,加水煮半小時,再放入烏雞燉2小時,調味即可服食。阿膠和小米、大米一起煮粥也可以。

經期還有這些禁忌

  • 腸胃功能不好或體質虛寒的女性,經前和經期應避免生冷寒涼食物,如冷飲、涼拌菜、螃蟹、梨、柿子、西瓜等,以免加重痛經。


  • 經期還應少喝咖啡、茶、可樂,少吃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切忌飲酒。


  • 注意經期衛生,保持外陰清潔。


  • 適當做些舒緩運動,如瑜伽,以防久坐不動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

近期熱門文章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合作垂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