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分文理科后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什么影响?

澕殇璃莘

分享个人的感受,我是典型的理科生。当然在20多年前读高中时文理分科,自己更倾向于读文科,父母要求读理科,因为在那个时候,父母认为文科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躲避学习压力的港湾,文科没有好的专业,文科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好的工作。

但从大学毕业的很多年之后在反思自己走过的文理科混杂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是我发现,虽然自己内心对文学历史,艺术很感兴趣,但迫于现实的高考压力和找工作的压力在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两者混杂在一起,对我的生活其实有很大的影响,学习理科扎实的基本功,对我的逻辑思维很有帮助,但对文学艺术和历史的兴趣却让我更具备发散性思维。

从一个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只有文科和理科兼顾,从而真正的实现跨学科的能力储备,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时,又会变成对应试知识点的学习。

个人认为,未来的教育一定会跨越单纯的文科和理科的划分,会从孩子成长的角度,会从孩子个体和世界和平共处的角度,从基础的学科教育到实现通识教育之间,一定还有很多年的路要走。

其实我个人认知理性的思维真的很重要,逻辑思考判断,与此同时感性的是思维,让我们能够感受这个世界美好的存在。

和我同龄的同一届的很多好朋友都是因为父母的要求学习理科,但当我们聚会时我们依然会感谢父母当年的坚持,我的很多朋友即使学了理科,大学毕业之后依然从事和他们兴趣相关的工作,但理科生的学习经验,让他们在职场走得更快。

所以我觉得不再文理分科,对孩子的教育来说是好事,但对整个教育系统,对孩子的父母来说会面临更为巨大的挑战。我个人比较支持,不再文理分科。


九斗学生心理

影响极大。2014年我就说过,这次高考改革是1978年以来教育制度最大的一项改革,牵动从小学到大学整个教育体制。由于现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是断裂的,通过高考来衔接,未来,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会进行不断的渗透。

高考录取不分文理,不仅对大学的招生方式产生影响,对大学的未来教学模式都会产生冲击。高考志愿填报不是现在的专业了,而是专业类。高考录取取消文理,自选选考科目,大学专业类设置选考科目。高考取消文理的影响,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非三言两语能说完 。

高考录取消文理,但大学的专业是分文理的。在录取中就面临一个很大问题,不同考生报考某个专业类,选考科目不同,如何设置录取标准?比如大学某一个专业类的某个专业从全国各地招进来,可能选考科目都不同,需要在大学进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和现在大学通识教育不同。大学整个教学计划都得调整。

高考录取不分文理,自选选考科目。未来中考和高考模式相同,科目选考。最大的问题是在小学,意味,小升初之后,面临科目选考,选择大学和大学的专业,这太残酷,违背了教育规律,一个初中生如何来确定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学科兴趣?小学阶段到底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和中高考改革接轨? 高考录取不分文理顶层设计很好,但如何实践,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涉及到未来人才培养的模式。


大智若

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后会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什么影响,我不敢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会某些学生带来福利,但同时也势必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甚至是与初衷背道而驰。

取消文理分科,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扬长避短

取消文理分科,加大考生选择的自由度,让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选择擅长科目,有利于考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给很多学生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高考多年来都在实行文理分科“3+3”政策,文理分科虽然可以使考生文理分工更加明确,大学选择专业方向性明确,但同时也带来一定问题。文理分工明确,大学选择专业方向明确,也代表其局限性很强,很难再有“弃笔从戎”的可能性,这是对我国高校人才资源的一种束缚和浪费。

同时文理分科必然使得文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理科生的政治、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这与我国高校宗旨培养复合型人才存在出入。

加剧中国学生“重长轻短”的现象

取消文理分科,虽然有利于考生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考生在不擅长领域知识的匮乏现象。

文理分科,之前文科理科都实行“3+3”政策这就意味着,只擅长其中两科甚至一科的考生不得不加强对不擅长学科的学习,这就使得考生的文科或理科知识相对更加完备。但取消文理分科以后,考生只选择自己擅长的3科,虽然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优势,看似更加综合全面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得考生的文科或理科知识不够完备。

取消分科,虽然使考生报考志愿的选择面更大,但也相对增加了考生对所选专业存在错误认识的风险。


高考是否取消分科有利有弊,但始终只是一个方式方法,最终目的还是要培养综合性人才,


掉掉小硕

中国真的不应该分文理科,这样的体制既能保证高考选拔人才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照顾个人的特长和爱好。

我高中时是理科生,但我的文科比理科学得还好,那我是怎么学文科的呢?我是把文科的地理、历史当做课外读物来读,觉得非常有意思。当我学习累了的时候,就开始看地图,经常看,百看不厌。最有意思的是看历史,经常对历史书中的名人着迷,非常尊重这些人,希望以后成为他们这样的人。历史和地理结合起来看更有意思,把历史事件中的地图和中国地图对照来看,把古代地名和现代地名对照看,就能找到历史的变迁,有时候就感叹,真是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啊!

历史和语文结合起来就更有意思了,把历史事件、名人故事和语文中相关篇章结合起来看,尤其是古文,更能深该理解古文的意境,了解作者当时的环境和相关事件和文章创作意图,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只是单纯背诵好理解多了。在写作文时,对历史事件的把握和名言的恰当运用更加准确并运用自如,作文水平和高度不是一般中学生能比得了的。

学好地理和历史,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视野是多么地开阔,思路是多么地宽广啊!当你做题做累了的时候,捧起一本历史和地理书读一读,既放松了心情又缓和了紧张的情绪,真是一举多得啊!

实际上地理算文科有点牵强,地理不是只看地名和方位。季节变化、地理板块、季风、洋流、等高线等,都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和数学、物理等关系密切。理科不好的人学不好地理。所以只学文科怎么行呢?历史中的考古等更需要现代科学知识为依托,得用放射线测量,那是特理仪器,不懂物理学不行。

所以通识教育很重要,什么都应懂一点,为将来术业专攻打下基础。说明再通俗一点:学点科学知识,家里小事不求人,比如家里的电器坏了,简单的可以自己修理,不用到处求人了。

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科,符合时代潮流,为大势所趋,关键是政策上应增强指导,别让好事走偏了。


征途2157

想当初,我那一届也是需要文理分科的,具体就是开学大家先文理都试读两个月,两个月之后,再根据你的需求选择班级,文科班或者理科班。中国高考几十年的思路,大家觉得没有什么。可事实不然,高中教育也还算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基础教育一分科就不基础了,我攻文科,你攻理科,基础教育都不好,整体起点不高,高中分科就直接影响到国民的整体素质了,造成了大量人才残缺不全。

上高中,不仅仅要学到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思路的开发和素质的提升。我们高中就分科,我选择理科,而文科的知识基本上就学不到什么,而学不到的又恰恰是一个人必备的基础知识,一个人的常识,所以,高中分科,理科之外的东西我们基本一无所知。

青少年时期的思维是要多维度去开发的,人的年龄越大,你的思维活跃度就越小,年龄越大,思维多维度开发就越困难,所以说,高中分科就导致了思维多维度开发不完整,不成熟的思维定型了,日后怎么去开发潜能?

文科生和理科生分科就具有了差异化,文科生浪,理科生呆,这个大家不反对吧!尤其大学。我这样一说,又是整体素质差了,文科生典型不踏实、不实在、浮夸,说的一套做的一套,什么是理论,什么是实际都不能结合,思维幼稚。理科生呆呢就是死呆、钻牛角尖、僵硬。我们的高中分科教育就培养了这样极端差异化的人才。

我相信同学们是拒绝分科的,世界不应该这样,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不会在高中阶段进行文理分科吧!

现在中国也会逐渐取消文理分科的,因为弊端太大了。应该从实际出发,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中国古代这么强大,还是倒闭了,为什么?就因为“文以治国”!


哐当哐当

高中阶段不再分文理科,从本意上来说,对青年人的知识结构进行完整塑造,应该是好事。将来学文的,也具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和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意识。将来学理的,也多了些较好的形象思维和一定的人文知识和思想。应该说,执行的好,对于人格和能力的完整塑造和教育应该有益,对社会的整体发展和文明进步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是,现行的高考3+3模式这个指挥棒,似乎使这一良好愿望正在走偏。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偏文的地理、历史、政治科目中,学生抛弃较难学的历史;在偏理的化学、物理、生物科目中,学生抛弃更难学的物理。然而,历史是人文科学之源;物理是自然科学之母。这样两门极其重要的准基础课程,在高中阶段,被“聪明”的国人,以“田忌赛马”的方式惨遭淘汰。须知,对现代人来说:知历史才可以明未来;懂物理才可以识科学。人为地抽掉这样两根重要的肋骨,对未来意味着什么?

历史是曾经的存在,是固化的人文。不懂历史,就无以谈经验和教训,就无以谈文化、文明和道德,就无以找到正确的未来。历史可以使人,用有限的生命在时间上延伸无限的认知。对个人,不懂历史就像孙悟空,滋生自私自利、无法无天、胆大妄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历史是对生命和知识的延展,无论学文学理,做人都需要。 再说物理,虽然难学,但它是自然科学之母。对学生个人来说,如果 继续接受理工科高等教育,高中阶段欠下的物理课债,你必须在大学补上,因为大学普通物理是必修课。老师和学生都承认,2017级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入学时基本只有初中物理水平,哪怕大学老师关心、同学帮助、自己努力也难以弥补巨大的学力差距。如果结束高中教育参加工作,从事技术类工作,没有高中阶段的基础物理科学知识,将来恐怕做一个合格的高级工人都难以胜任。往大了说,对国家而言,群体缺乏科学知识和科学意识的社会和民族,能有光明的未来吗? 因此,充分发挥高考内容的指挥棒效应,促进高中文理合一后教学科目内容的均衡开展是教改后的核心问题。
文理不分科后,应该在必考语文、数学、外语的基础上;再增加物理、历史两门必修必考课,分数权重可以低一点;在其余四科地理、政治、化学、生物科目中选修选考一门。这样的体制既能保证高考选拔人才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照顾个人的特长和爱好。


杂家论谈

分不分都没什么,我反正不太看好现在的教育形式。

所谓的减压就是作业越来越多,不喜越来越多,为了高考,简直了, 为何不能换一种教育形式?一定要像这种批量产的形式?考了好大学不一定有好工作,考不好大学,也不一定没有好工作。

一切主要看事在人为。

我认为现在教育如果你要培养孩子思维就得用另外一种方式,现在弄的在学校争锋的多了却了。

为何不弄一个全国统考?呵呵。为何要弄这种形式?读个高三几乎没有体育课,这就不说了,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普遍不好,赢弱不堪。感觉一戳就倒,现在的教育环境真的是一点都不好,老师也有很多变质了,教育业也很腐败,虽是传道受业解惑,却是背后收钱盈利,课上有些不交,让私下去补习等等。呵呵。有必要,我们补习过吗?没有,虽然最后考的成绩不是太好,但是我并不后悔,我的过去我的童年要比现在的孩子庆幸太多。

不分文理,那就是九科都要学,这我倒是不介意,多点学的无所谓,若果真的是传授知识,我认了,一节课45分钟,最多也就15分钟的只是其余全是废话或者全是作业,做题,本来很简单就能讲明白的,却要将一节课,课后作业也颇多。中国的教育是刷题刷出来的,从来不讲究太多思维,真搞不懂,短时间刷出来的成绩,用完就忘了,也就没有必要啊。

我认为从小学到高中应该彻底改革一番,真的童年是孩子的童年,而不是全是作业补习的童年,学知识的年纪,真的教授给孩子知识以及思维,这才是最主要的,那些死知识可以通过讲授传授给孩子们啊,自学也行,最主要的是方法和思维。学习方法以及想问题的思维。

除过死知识之外,我觉得最应该考的是孩子的思维,看待问题的思维。比如对一些问题的想法看法,相信这些问题的答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财富,很多收入,那些由全国孩子的思维想法,或许会创造一个新的时代,基于我们新的启发。

【跑偏了,抱歉】


发扶风

不分文理是好事。

不硬性画圈规定文理的考试科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选择。是件好事情。

1.更有利于孩子特长的发挥。

有原来学理科的孩子特别不擅长生物和化学,因为选择了理科,不学也得学。现在好了,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剩下的x可以自由选择,自由搭配。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孩子的特长科目的优势。

2.对于没有规划的孩子来说,更迷茫了。

由于所选择的科目,跟将来考大学的专业相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前进行职业规划,要提前了解大学专业以及专业所看中的高中科目。这对有的孩子来说,特别迷茫。

这就更考验家长的格局和见识了。

3.相关的职业规划和升学指导机构会更火了。

由于家长和孩子的迷茫,学校指导又没有针对性,所以就会求助于相关的专业机构。这样专门进行职业规划和升学指导的机构,生意会十分的红火。

会有越来越多的就学生提前进行职业潜能测试,以便科学的认知自己。

我是“禾页老师”,感谢您的关注,一起交流教育话题。

欢迎您的关注和评论,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禾页老师

不分文理确实是是好事,至少在高中阶段真的不需要分,现在各地高考改革进行得火热,3+3的模式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答主们可以各自想象,结果只能交给时间去告诉我们。

下面说说感受过分文理的过来人的看法:

选理的我至今再也不需要...

作为一个分文理中选了理科的本科选了工科的过来人,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是:

我至今再也不需要配平一个化学方程式也忘了怎么配,

至今再也不需要计算染色体遗传中子女遗传到红绿色盲这种问题,

至今再也不需要去用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去思考一个磁场运动问题。

是的我软件专业的确实不需要做这些事情,但是不得不承认:

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化合价的奇妙是文科生永远感受不到的,

生物的交叉遗传和x与y染色体是文科生永远无法理解的,

物理的牛顿三定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神奇是文科生永远无法想象的。

这段拙劣的排比见笑了,我只是想说理科学科可能我们以后确实用不上,但是带来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残留会给我们的三观带来深远的影响。



不分文理会带来的影响

前面废话太多有些跑题了,不分文理会带来什么游戏?我们只能来憧憬一下,没有人能明确给出答案:

积极影响:

高中生的学科选择自由度大大提升,不需要强迫一个爱好历史的学生去学生物,不用去强迫爱好化学的人去学政治。

高中生学习难度略降低,不用强迫一个理科爱好者一定要去计算物理的天体运动问题,不用强迫一个文科爱好者去判断地理的亚热带气候还是地中海气候。

可能有的消极影响:

高中生学的文不文理不理的,跑去大学学个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挂科一片,比如前阵子答过一题中说复旦大学沪浙高中生大物挂科率百分之三十。这意味着大学课程的开设和高考改革应该调和。

高中生压力不降反增,你不要以为不选物理就万事大吉了,大家都选生物,但是只有那些排名top30的才有竞争力,基数一旦大,那你进top30可就不容易了。



宇文哥哥的寄语

高考改革是好事,不分文理是好事,但是高考的目的是上大学,上大学的目的是学好专业,高考课程和大学课程应该调和对接,才能让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这篇问答走心了,无论阅读量怎么样,给“热心哥哥宇文笑”点个关注好不好?

热心哥哥宇文笑

传统的文理分科的学习,让许多学生接受的知识不全面,比如文科生对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很单调,而理科生对历史,政治,地理显得很无知。这样培养出的人才,知识层面明显不够宽广。

不再分文理科,这当然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接受层面。但是,如果新的规定还是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的话,那么新规还是不行。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讲,如果在新规的要求下,学校换汤不换药,只是重抓学生高考要考的科目,对于其它的科目只是让学生应付学业水平考试的话,那么分科与不分科有什么不同?

以前,分科的时候,我们重抓自己高考要考的科目,而对学业水平只是应付,这就是文理分科带来的不好的后果。现在,不分科了,学生,学校还是以往的做法的话,那么中国教育还是停留在原有的阶段。

所以,中国教育到最后是否有所变化,关键在于新规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而不是过去那种单一的人才。从一些教育的实例上来看,全面的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很明显,国家的一系列规定也是向这个方向发展,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