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意大利入侵中国“闹剧”

1899年10月,重建后的北洋舰队接到中央命令:做好南下浙江沿海的准备,要对即将入侵的意大利舰队予以痛击。北洋上下士气高昂,大型主力驱逐舰海天号舰长刘冠雄表示:“义(意)人远涉重洋,主客异势,劳逸殊形,况我有海天、海容、海筹、海琛等舰,尚堪一战。”北洋舰队司令(统领)叶祖珪命令各舰做好相应的战斗准备。

1900年意大利入侵中国“闹剧”

在天津小站的袁世凯也同时接到命令,率领他的新建陆军秘密向山东沿海集结,准备抗击意大利人可能的入侵;山东巡抚毓贤下令全境严防任何意大利人以任何名义进入。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陆海军第一次动员起来,准备打一场国土保卫战。

面对大清帝国的强硬,意大利人相当郁闷:当他们好不容易从地图上选中浙江沿海的三门湾,并且发现那里还无列强问津时,他们本以为只要稍加恫吓,中国人就会乖乖就范。

当时正被内政和外交弄得焦头烂额的意大利,实在太需要一点点好消息,来振奋一下低迷的民心士气。其国内矛盾重重,民众与政府严重对抗,政府甚至向示威群众开枪;而对外方面,装备精良的意大利军队却在阿杜瓦战役(Battle of Adowa)中败给埃塞俄比亚,“不敢想象,一个文明的欧洲国家的军队会在一名非洲酋长和士兵的手中遭到如此巨大的灾难。”意大利随即被迫退出埃塞俄比亚。

1900年意大利入侵中国“闹剧”

在非洲大丢颜面的意大利,决心在东方找回自己的尊严和利益。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们派遣到远东想打开中国大门的驱逐舰,名字居然是“马可?波罗”号。这位身怀利刃、心怀歹意的“马可?波罗”,在中国沿海转来转去,选中了浙江的三门湾,这不仅是个天然的良港,而且最接近中国的生丝产地,而此时,丝绸工业是意大利的支柱产业,必须依赖中国的生丝供应。

1899年2月,意大利向中国政府发出了照会,要求参照旅顺、大连湾先例,租借三门湾为军港,同时要求修筑一条从三门湾通往鄱阳湖的铁路,并浙江南部列为其势力范围。

但意大利人没有想到,中国方面因为事先得到了法国透露的情报,对此照会干脆就不拆看,原封退回。这下子意大利人感觉受了奇耻大辱。

1900年意大利入侵中国“闹剧”

在国内好战派的鼓动下,意大利政府同意向中国政府提交最后通牒,但在罗马向其驻北京公使马蒂诺发出这一电报之后,因英国愿意帮助意中调解,罗马又立即发出了第二封电报,要求驻北京公使不必提交最后通牒。但不知何故,两封电报到达的顺序被颠倒了,马蒂诺以为那封后到的递交最后通牒的是最新指示,立即强硬地向中国政府提出:如果在4天之内不接受意大利的要求,意大利将与中国断交,其舰队将攻取三门湾。

意大利的最后通牒成为西方各大报的头条新闻,而罗马外交部并不知情,还在竭力辟谣,弄清情况后,意大利政府尴尬万分,只好下令马蒂诺立即撤回最后通牒,并且回国述职。

新任公使萨瓦戈勉强上任,来收拾马蒂诺留下的烂摊子,他带了4艘军舰同行,到达上海后便不再北上,意在施加压力。此时,意大利内阁在国内政治危机中倒台,新上任的外交部长一改前任的强硬立场,希望只要能让意大利体面下台阶,哪怕只租借到一个小小的加煤站,就可以息事宁人。但萨瓦戈却认为事到如今,只有与中国强硬到底。萨瓦戈带着舰队在上海干等了一个多月,中国方面对他冷处理。在罗马的严令下,他只好到北京任职,却痛苦地了解到中国政府已做了全面开战的准备,慈禧太后在宫廷会议上表示,一把黄土都不给意大利人。

1900年意大利入侵中国“闹剧”

列强们纷纷与这一事件进行“切割”,意大利陷入孤家寡人境地,其海军当局也表示,面对中国的军力,意大利没有能力开战。无奈之下,外交部最后严令萨瓦戈放弃任何进一步的行动。

这场“闹剧”最后以中国的完胜而告终,包括北洋海军在内的军事动员与反威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此次胜利,彻底断绝了欧洲众多小国想跟在列强身后从中国龙身上咬一块肥肉的念头,阻止了中国外交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