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间发生的真实“连升三级”闹剧

现实版的“连升三级”闹剧

“连升三级”是传统相声名段,而在民国初年的《清朝野史大观》里记载的一则故事,其离奇情节比相声里更加搞笑。

道光年间发生的真实“连升三级”闹剧


道光年间,江苏无锡有一个刘姓乡绅,老来得子,视若宝贝,取名玉书。玉书刚刚懂事,家里就延聘了先生教他识字,希望学业有成,将来科举高中,光耀门楣。不曾想刘玉书天资愚钝,从小就没有读书的天分,先生头天教了十个字,第二天他能忘了九个半,气的先生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下干脆一辞了之。

后来家里又陆陆续续托人给他请了几个老师,人家一打听是刘公子,直接连门都不登,当场推了。刘老爷一看儿子也十多岁了,书本功夫确实一窍不通,连起码的之乎者也也是一脑袋浆糊,指望科举看来行不通了,咬咬牙,掏钱替他捐了一个九品候补小官,不指望他多大出息,好歹有个职位,能守住家业就行。

依照当时朝廷条例,候补官员需要到京城吏部衙门报备,等待空缺才能铨选上任。于是家人打点行李,安排刘玉书带着随行仆人上京候缺。道光时期朝政败坏,官场贪鄙不堪,纳捐当官的众多,吏部大堂上每天排队等缺的人都挤到了大街上,没有后台撑腰、银子开道根本无人进不了门。刘玉书实心眼,哪知道这些门道,每天大清早就老实蹲在衙门前排队,天黑了回去,一等竟然等了近20年,成了吏部上下眼里的“名人”。后来广东惠来县巡检(相当于治安队长)有了空缺,吏部官员大概看他可怜,就安排他去上任。

少年熬成了白头,好容易得了实缺,刘玉书喜出望外,赶紧领了公文,第二天一大早兴冲冲跑到皇宫外午门前“诣阙谢恩”。当时天降大雨,满朝文武正要上朝,大臣们看到一个从九品穿戴的小官一本正经的在大雨里冲着皇宫行三叩九拜大礼,莫不好笑,因为当时朝纲松弛,低品官吏诣阙名存实亡,可有可无,何况大雨天里还做的这么隆重。大家指指点点之时,正好掌管军机处的怡亲王过来,看到此景,就随口问了一句那人是谁,有人告诉他是吏部门口的刘玉书,如今得了广东惠来县巡检实缺来谢恩,别人一提,怡亲王也想起了好像听过京城里有这么一个奇闻,一笑了之。

朝会后大家出了勤政殿,怡亲王恰巧看到刚回了京城的两广总督,就想起了早上午门前的一幕,忍不住想笑:“刘玉书要去贵属下惠来县做巡检.....”话说了半截,后面太监喊怡亲王说皇上找他进对,于是收了话头,进宫去了。两广总督莫名其妙,后来一打听刘玉书其人,明白了过来,刘玉书在京城等了二十年没个结果,现在一下子被安排到了广东,怡亲王刚才专门提起他,肯定是后来走了怡亲王的门路,于是心里有了算计。

等刘玉书到了广州总督府报到,总督对他分外垂青:“问亲王安好,离京时匆忙,没来得及拜访。”刘玉书一头雾水,只好含糊其辞,喏喏以对,总督看了更是高深莫测,不敢得罪。上任后不到一年,刘玉书又被安排兼了厘金局的肥差,于是身价飞涨,油水日厚。不久他因为公事去见总督,总督提醒他:“你的品级太低,为什么不再捐个知县呢?”刘玉书听了点拨,又花钱当上了县令。其后几年,尝到甜头的刘玉书渐渐开了窍,在总督的关照下居然成了候补道员的身份。

道员是朝廷里的一方大员,需要吏部考核后由朝廷直接任命,空缺很难得。刘玉书上京候缺时,总督准备了礼物和书信让他代送到怡亲王府上。刘玉书到了京城,去吏部报备后就到怡亲王府求见,因为没有给门官打点,门官刁难他说:“想见王爷的话,明天四鼓来吧。”他听了不敢搭话,只好喏喏而退。第二天四鼓时分,他果然早早守在王府门口,看到怡亲王出来上早朝,赶紧上前叩见,送上了总督的礼单和书信。怡亲王收下后,就在轿上拆阅总督的书信。总督在信中问候之外,大夸刘玉书忠厚老实,办事可靠,已经推荐保举为候补道员云云。怡亲王已经忘记了几年前的事情,以为总督看重刘玉书,所以专门写信托靠自己帮他。入宫见皇帝时,恰好某省道员的职务空缺,道光皇帝问他是否有可信之人能够胜任,怡亲王一时也想不起别人,就做了顺水人情,提了刘玉书的名字。于是刘玉书一天之内就拿到了道员实职,成为官场上的一个奇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