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長10倍+,這些企業是怎樣做到的?

我們之前分析過市值是靠業績的持續增長驅動的,回望2017年股3500多家上市公司,有2458家公司的收入增速跑贏了GDP增速6.9%,約佔上市企業總量的七成。但我們今天要講的是那些收入增速超過10倍甚至達到80倍的企業,看它們是如何一騎絕塵做到top10的。

收入增長10倍+,這些企業是怎樣做到的?

一、重組是最瘋狂的收入增速器

如上10家企業中,有7家是通過重組的方式實現了收入的高增長。公司奄奄一息眼看就要倒下了,但併購重組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使得企業的收入有了爆發式增長。

通過查閱企業年報,現將7家公司的重組事項列示如下。

收入增長10倍+,這些企業是怎樣做到的?

這些企業的併購多是基於原有產業基礎之上的,但也有業務跨度較大的企業,比如寧波東力。併購年富供應鏈之前,它是一家傳統制造業,齒輪箱的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的70%多;2017年進軍供應鏈管理服務業務之後,企業收入從2016年的5.12億增至128.7億,因併購帶來的收入足有121.24億。

再比如冠福股份。

公司在收購能特科技和剝離傳統主業之後,又收購了塑米信息。冠福股份原來是做醫藥化工和貿易業務的,併兼有園區經營、黃金採礦等業務,並沒有拿得出手的單一主業。

2017年公司接連併購其它企業,雖然短期內給企業帶來了利潤增長點,但後續的人員配置、管理能力能否跟得上,還真不好說。

連冠福股份自己都說:

收入增長10倍+,這些企業是怎樣做到的?

二、併購帶來了“意外之財”

此處要講的是營業外收入的收入增速的貢獻。

煉石有色上演“蛇吞象”,收購了英國頂尖航空科技公司Gardner Aerospace的全部股權,這是公司2017年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此外,本次收購還給公司帶來了2.8億元的政府補助。

由此可見,併購真的是一舉多得。所以難怪ST新億在年報中表示也要參與併購事項,畢竟,2017年2633萬的營業外收入,並沒有緩解企業的燃眉之急。

收入增長10倍+,這些企業是怎樣做到的?

三、業績增長還能靠什麼?

通過上面的分析你已然知曉,內生式發展不可能帶來收入的突飛猛進,政府補助也只是續命稻草,治的了病治不了命,要想業績有質變有爆發式的增長,還得靠重組。

但不是每個士兵都想當將軍,不是每家企業都想要收入達到百億千億的量級,它們憑藉自身的資源,因地制宜地尋找收入增長的突破口。

收入增長10倍+,這些企業是怎樣做到的?

——比如賣房子。

榮豐控股就是這樣做的。2016年它的收入只有1300萬,2017年它的收入增至2.7億。原因是長春國際金融中心項目給企業帶來了2.62億元的銷售額。

想當年,榮豐控股推出了國內第一個小戶型樓盤,推出了第一家運動主題社區,也是房地產開發商中的老前輩了。如今,能靠一個地產項目讓收入增長了近20倍,足以表明,薑還是老的辣。

——比如受益於週期拐點的紅利。

煤炭、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化工、航空航運、銀行證券等,都是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在行業整體向好的時候,企業也會迎來業績拐點。比如東方銀星。

公司在年報中提到:

“2017 年在全國開展的供給側改革給煤炭及焦炭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2017 年煤炭及焦炭行業下游需求增長良好。公司抓住機遇,大力開展煤炭及焦炭等大宗商品貿易業務。截至報告期,公司 2017 年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46,233,448.05 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1051.58%……”

四、總結

本文之所以選擇這10家企業進行分析,主要是想找出收入極高速增長的驅動因素,這些因素跟企業自身的經營水平關係不大,主要是外力的作用。而且併購可能帶來一時的業務輝煌,但很快這些企業便隕落在了股市中。

所以,我們更喜歡那些依靠自身努力,每年保持15%——30%的增速的企業,腳步不快但是連續性強,穩打穩紮步步為營。泉眼無聲惜細流才是真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