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到底是什么东西?

吊炸天的小猫

如意如意,如我心意。

具《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修真器用章》记载:“如意黄帝所制,战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辟众魔。”

实则古称的如意有多种的含义,是黄帝战蚩尤的兵器,亦是和尚讲经时的道具。

最后还是搔杖。

若追溯起源,确实是与民间的“不求人”有所关联,

家中床头的柜子里还放着一个“痒痒挠”

当然,论形态与艺术感是远不如这荔枝木的如意就是了。

如意的样子自古便有多种,而这如意便是似灵芝

随形而雕,宛如神赐一般

取一段自由生长的木材,在手中仔细端详。

直到能在脑海中勾勒它的形状

手起刀落,是如意,是灵芝

对于看雕刻物,最惊喜的莫过于每一次仔细看它都能有新的惊喜。

如要我点出来的话,是如意根部的小孔,是大灵芝下的小灵芝。

若是我拿到这件雕刻品,我定会在小孔中穿上红绳

挂在一个随手便可取下的地方

暴殄天物?不,请不要这么讲

搔杖是下里巴人,雕刻是阳春白雪

所以它们便不可结合到一起吗?

这种俗气与高雅的结合才是我们的生活

老荔枝木质地坚硬,自然是雕刻的好材料。

木头本身所带有的节段

是生命的体现

没有将它磨平而是特意的保留下来

光亮的色泽是复刻的生命力

我们总爱一些来自于自然的物件

那可算是对于自然的向往

触摸它身上的纹路,是对你的赠语

中国人是讲究的,

对数字上,对语言上,对名字上

又常说到“吉祥如意”

便是带有着一种深深地祝愿

如意如意,如你心意

是万事安康,是心想事成

我仔细地想了想,这本就不是需要用大段的文字去描绘的东西。

它虽是雕刻,但只要将它摆在那里,不必细说你便知道它是什么。

是仙人手持之物,是皇家大典器物,是市井小民常用物。

怕是没有什么能同它一样,是俗不可耐,是雍容大雅

如意这名儿也是因为能够到手所不及之处而取得

我将灵芝如意四字含在口中,在舌间流连不舍。


物有腔调

有人会说,如意是挠痒痒的么?

哈哈,当然不是啦。


下面空空来介绍下如意的来源和用途。

【如意的来源】

如意,顾名思义,即如人之意。如意首形状如心、如云、如芝,长柄宛曲,一柄在握,赏心悦目。

如意由“笏”发展而来,就是朝臣上朝用以记事的笔记本,为了增加美观便在上面绘上祥云的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如意的功能变化】

在古代,臣子们常进献如意祝贺皇室寿辰,皇族也拿如意赏赐王公大臣,如意渐渐成为上层人物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后来,如意因其特有的雅致,成为崇尚古风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赏物件。

一直以来,如意被赋予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承载祈福平安等美好愿望的贵重礼品。

【如意的寓意和用途】

在古代,如意在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

作为防身器物,如意在战争中用于代麾作指挥之物,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

人在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

皇帝登极大典上,主管礼仪的臣下必敬献一柄“如意”,以祝政通人和,新政顺利。

在皇帝会见外国使臣时,也要馈赠“如意”,以示缔结两国友好,国泰民安。

在帝后、嫔妃的寝室中均有“如意”,寓意帝后平安大吉,福星高照。

可见,一件小小的“如意”,是集宫廷礼仪、民间往来、陈设赏玩为一体的珍贵之物。

【如意的摆放方法】

如意不能摆放在窗口、门口,要把它放在卧室或是一些较隐秘的地方。

家中若有长期病患,可将如意摆放在床头,左右各一只。

如意还可化解工作中的不如意,防止小人口舌。

【精品如意鉴赏集锦】

古董白玉富贵缠身如意摆件

琉璃玉兔吉祥如意

绿檀龙凤呈祥如意

民国象牙九龙如意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如意

沉香长寿如意

古董白玉缠枝富贵摆

空空说:如意的收藏,往往同时具有保值增值和祈福纳祥的预期。随着近几年,国内各级市场的兴盛,尤其是拍卖业瓷杂器物的火热,如意的成交价格不断攀升,刺激了人们投资收藏如意的积极性。


南红讲堂

如意名称缘于秦汉时期已有的一种搔痒和掏耳器具,因手不能到处以其代劳,可尽如人意,故有如意之雅号。清宫御用的如意可以分为金属如意、玉石如意、竹木如意、百宝镶如意等几大类,另外还有各种材质组合的如意。

宋代高乘撰《事物纪源》认为,如意始于战国时期。而清代乾隆皇帝认为在商代已有如意了。他曾有一首《咏商铜如意》诗云:“一柄曲拳代谈者,嶙岎古色错金银。谁知子氏犹尚质,已有欣于如意人。”唐人所著《酉阳杂俎》记载:三国孙权时“……掘地得铜匣,长二尺七寸,以琉璃为盖。又一白玉如意,所执处皆刻龙虎及蝉形,莫能识其由……”这是目前所见我国较早的有关如意的描述。

金双喜字如意

金双喜字如意 如意长28.3、头宽10厘米,金质,柄体扁平。首、中、尾均錾刻双喜字,尾部栓红色丝穗,丝穗上亦结双喜字结。此如意和慈禧太后手书的龙字卷轴同置于一匣内,是光绪皇帝大婚时所用。这柄金双喜字如意是晚清时期如意用于婚礼庆典的实例。据记载,如意至迟在同治大婚(1872年)中已经成为陈于凤辇、欢床及帝后互致的仪式用具。影响所及,民间也以如意作为订婚的信物。此如意以模压配合捶揲、焊接等工艺成型。

白玉嵌石五蝠捧寿如意

白玉嵌石五蝠捧寿如意 长39.8厘米,此柄如意是在白玉器身上镶嵌各种玉石组成的纹饰,首部中央嵌团寿图案,五只蝙蝠展翅环绕其周,此为“五福捧寿”图案,是被广泛使用的吉祥寓意题材。“五蝠”象征“五福”,分别寓意长寿、富贵、健康、君子之德及寿终正寝,是祝福长寿之意。

墨玉嵌白玉八仙福禄寿图如意

墨玉嵌白玉八仙福禄寿图如意 如意长39.5厘米。墨玉在玉石中是稀有品种,用大块墨玉雕成的如意更是凤毛麟角。此件如意所用的墨玉,黑如墨,亮如漆,色泽纯正而极少杂色,是墨玉中的上品。如意器身修长,线条优美,首部及柄身均用白玉镶嵌,首部雕福、禄、寿三星,柄身另有八仙图,尾端处理成三角形,系黄丝穗。

五代时期的齐高祖曾赐隐士明僧绍竹根如意,梁武帝曾赐昭明太子木犀如意。大约从唐代开始,由于受到宗教的影响,如意改变了它原有的性能,由使用工具逐渐向礼器和陈设器方向转变。自宋代开始,文人雅士们将如意与古琴,爵、壶等青铜器并列一起,作为博古器玩陈设在文房案头。明清时期,如意作为当时最好的吉祥物品之一,其制作愈发精细,品种也颇为繁多。特别是清代帝王对如意的推崇,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竹雕灵芝纹如意

竹雕灵芝纹如意 长35.9厘米。此柄如意首部曲柄翘首,呈天然灵芝形,在圆细突结的柄茎上方,还有两个小枝附在主干旁向左右侧伸,细看实为两个小灵芝。芝首上的自然根结略作刮磨,使芝朵显得灵秀逼真。此种竹根如意轻盈小巧,其雅逸之趣及天然之灵气令人欣喜。

沉香木雕八仙庆寿图刻“万福攸同”如意

沉香木雕八仙庆寿图刻“万福攸同”如意 长56.5厘米。如意首呈心形灵芝状,柄略宽,中间拱起。通体以松枝、寿石图案为背景。如意首部雕饰突额长髯的寿星,一手托如意,一手持桃,盘腿曲膝端坐正中。两旁伴有八仙中的汉钟离、韩湘子。柄中部吕洞宾、李铁拐同立。柄下方由上到下依次为张果老、曹国舅、兰彩和、何仙姑。它们手持法器,端坐在流云之上,神态各异。柄上还浮雕4个委角方框,框中分别刻有阳文楷体“万福攸同”四字。柄尾系有用红丝编结的寿字和黄丝缠成万字的黄丝穗。

一柄柄被称作“如意”的精致物件。形似长柄钩,钩头扁如灵芝,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等,在我国是一种代表吉祥的珍玩与日常摆设。人们取其为如意之名,当祈求吉祥如意,幸福来临。


文藏

根据《释氏要览》卷中,于“如意”项目记载:“梵语称作阿那律,秦模如意。指归云系古之山杖,以骨、角、竹、木刻成人手之形状,柄长三尺许。脊痒或手无法致之处,用以搔抓,因能如人意。故曰如意。皆云:如意制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样,又如此方篆书之心字,故名。

又云:今之讲僧执目对,可如人意,故名。

由比可知如意有三种用途:一是能随心所欲地搔抓手抓不到的部位,故称如意。 二 者因其山部如篆字的”心“字,表制心,故菩萨皆执之。 三者将祝辞写在上面,遗忘时可随时查看,使用起来随心所欲,故得上名。

在华严三圣的造像中,佛陀右侧之普贤菩萨即是手持如意骑象之造型。此为如意,也是礼佛及禅林中的重要法器。

让我们共同学习分享佛教知识,让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这个问题的答案,摘自李正觉先生编著的《佛教图文百科全书》。梵音绕耳,佛香扑鼻,冉冉升腾灵魂得以升华。慈悲摄受有缘人,愿苍生皆得成佛!


济世新篇

如果哥记得没错的吧,如意好像并不是我国的,是从印度阿三传过来,然后祖先貌似把如意当挠痒用。。而且如意玉质的,应该不会很累。。。好了,这时候要展现哥强大的文章库了。


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 “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

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讲僧持之记文于上,以备遗忘。古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 如意是何时从印度传到我国的,无据可考。

《晋书·王敦传》记载:孙权曾得如意柄,“每酒后,辄味魏武帝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段故事:“梵僧不空,得总持门,能役百神,玄宗敬之。

……又与罗公远同在便殿,罗时反手搔背,不空曰:‘借尊师如意。’殿上花石莹滑,遂激窣至其前,罗再三取之不得。上欲取之,不空曰:‘三郎勿起,此影耳。’因举手示罗如意。”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可见晋唐时代,我国已有如意,是用来搔痒的。

古代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少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

如意的品类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清代的皇帝、皇后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公大臣之物;民国时代,如意成为贵重礼品,富有之家相互馈赠,祝愿称心如意。


如果老铁们也喜欢文玩,可以点击右上角关注“菩提哥”,哥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一些文玩知识、趣闻!不好看的话,别打哥,哥只是个传说!


菩提哥

黄帝用什么兵器战胜了蚩尤

如意,是抄写经文的工具吗?

如意,为道教法器之一,道门以如意之形比照汉字“心”字,称“如意,心之表也”,如意之造型有三点,首尾两点作云形,或灵芝形;中央一点作圆形,象征“道化三清”之意,又喻一心尊三宝(即道宝、经宝、师宝)。故道教宫观神灵造像中有天尊手捧如意像。如意在道教的斋醮法事中应用比较频繁,一般法师举行斋醮时,若代表天尊说法讲戒,则多手持如意。



论及如意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称如意为抄记经文的工具。果真是如此吗?

中国古代确实有相同功能的器具,那就是“笏”或称“朝板”,比较偏远的山村里称“手板”。此物原来是文武百官拜见皇帝时候端在胸前的一块有弧度的“大尺子”,其具有遮挡臣子的面部以防惊吓皇帝,同时具有暗自记下皇帝讲话重要内容的作用。道教科仪中,代表自己朝见天尊也多使用“朝板”。



笏,宽约四到六寸,记录只言片语并非难事。但是,在如意这么细的手柄上写上字,几无可能。



如意:本是黄帝时代的兵器

从道教的记载中看来,如意的原型乃是一种兵器。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约五千年前,黄帝与炎帝两族合盟之际,蚩尤发兵攻打炎黄部落,当时黄帝部落,得到了西王母及其弟子九天玄女的指导,而其中就包括了一种勾形兵器,这也就是当时如意的原型。后世为了纪念这一战胜了蚩尤大军的法宝,取名为如意。后世将之缩小,而制成礼器,有防非洁己、慑服群魔之意。明代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所载:“如意,黄帝所制,战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辟众魔。”



因此,如意是一样道教独有的,历史悠久的法器。


月鹿山人



如意最早是兵器“黄帝所制,战蚩尤之兵器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修真器用章》所以如意自带辟邪的效果。



如意用骨、角、竹、木、玉、石、铜、铁等制成,材质多样;有两种形制:一种柄端作手指形,古称“搔杖”今俗名“痒痒挠”“不求人”;一种柄端作云头、“心”形,强调吉祥含义,没有实用价值,纯粹陈设珍玩。我们现在常说的如意指的是后者。


杏坛花开

如意,旧时中国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大约出现于战国之时,又称“搔杖”。我国南北朝对此物的称谓不同。

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痒,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又有柄端作心字形者。和尚讲经时,也持如意,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201721温暖


看看这如意怎么样,有收藏价值吗?


石怀仓1

北方比较干燥,所以皮肤容易痒,特别是背。老百姓用竹制的,贵族有钱有势讲排场,就用玉翡翠玛瑙啥的做。挠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