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学校公开课的时候,孩子拼命举手十几次没被叫到,他同桌却被叫了两次,这是为什么?

路透摄

我是一名教师,来为您解惑!

先劝一句:公开课,家长别把它当成一回事!

公开课,又被广大学生和教师叫做“表演课”,为什么?都心知肚明,仅仅是为了表演而已。从导语设计、讲授环节、提问环节,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层层设计,处处安排,都是事先排练好的。使用到的学生“演员”答得流畅,其他学生便是“配角”。这也就能说明,为什么你的孩子举手十几次,但是没有被叫到。到是他的同桌被叫了两次。为什么?

因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而已。

一切都是为了保证“演出效果”而已。

因此,家长其实大可不必为此闹心了。该闹心的其实是老师罢了。

其实,所有的老师都明白,公开课是公开课,它不能代表实际的上课情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经常是一堂公开课下来之后,教师会接下来的课上,把公开课的内容重讲一遍。那公开课上的花弄虎哨的东西,并不实在,即便它反映了某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使用了哪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了哪种先进教学原理。

但最终的效果是,它不实用!

不实用在学生接收效果上,课后的作业反映上,及应试时卷面结果上。

一堂公开课,从准备到上课,老师要准备一星期以上,学生要排练两三场!

所以,家长不必闹心,公开课,不过是教师为了配合学校或某专家而演的一场“戏”罢了。

你想,老师都没把它当回事,家长又何必问“WHY”呢?大可不必因为孩子在课上没被叫到,就跟老师去斤斤计较了。

想看真实的情况,其实可以向学校申请看看“推门课”,那更能体现出老师的正常教学和教学水平,更能看到孩子的真实表现。


世纪晨陽

这位老师的做法让人感觉很不舒服,这样的公开课,学校不是向外界展示了老师的优秀,而是出了丑。作为举手十几次而没被老师提问的孩子的家长,不必自我检讨,因为这和你没有关系。

这件事情,至少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这个老师眼里没有这个举手十几次的孩子,对这孩子有漠视的心理。听到这种说法,作为这位孩子家长的你可能很伤心,也许会在检讨自己之后,对老师产生质疑,甚至背地里骂老师,这都能让人理解,因为这位老师的做法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为什么老师会对你的孩子漠视?这应该是天长日久形成的。或许你的孩子,在平时上课,也是经常举手,但是老师让他回答,他总是回答错误,或者是回答得是风马牛不相及,久而久之,虽然他举手,老师就不再叫他了。即使偶尔的时候,他真的会,老师也把他忽略不计了。或许是你的孩子从来就没有举过手,而这一次因为他的家长——你在这儿,他为了表现自己,或者是他为了不想让你知道他不会,才频频举手。但是此时是公开课,为了不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老师不敢贸然,让一个从来不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

二是,公开课暴露了自己的本质,公开课其实是一种表演课,一种秀,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公开课、观摩课、优质课它们都是一路的,都是老师和学生经过排练后,而进行的一种华而不实的课。

公开课的表演和艺术表演完全不同,艺术表演给人以真实感、给人以美感、给人以享受,而公开课的表演,让人看着不舒服,让人觉得虚假、做作和机械化、形式化。

公开课大都是经过多次排练,一堂课的程序基本上被固化、模式化,老师讲什么、怎么讲,学生怎样回答、谁来回答,都是被事先安排好的。你的孩子举手十几次,没有被叫到,而他的同桌却被叫了两次,说明老师在讲课之前,根本没有安排他回答问题,但是可能安排让他举手了,只不过是为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效果,让你的孩子一直当陪衬罢了。

一堂公开课就是机械化地把重复上过多次的课,经过稍微的修正后再重复一遍。哪些经常上公开课的老师,走到哪里,都是变换着讲自己重复讲了多遍的课。

所以要想了解一个老师的真实课堂情况,那就是不打招呼随时推门听课,听一堂没有“准备”的课,一堂没有包装的课,一堂自然的课。

老师为了自己设计的课堂效果,而不顾及实际情况,不顾及学生十几次举手被忽略的感受,实在是这堂公开课的最大失败之处,一心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却不知是一直在毁自己的形象。


敏教育

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呢?

我是一名从事中学教育十多年的教师,参加过很多很多次公开课。无论是做为授课者还是旁听者。公开课前的准备工作和课后的教学分析、反思,也经历不少。我先从我的切身经历来分析。

首见,要先确这是一堂公开课,和平时的上课是不一样。套用教师们常说的一句话,要是每节课都用公开课的标准来上,教师和学生都会累死。这说明这类型的课是从展示教学为主,供业内人士的观摩、学习和相互进步。既然是展示,那决定了在一堂45分钟的时间内,要教学明确、脉络清晰地把课程的设计、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精神风貌、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的活跃性等等,全部展示出来。这一环扣一扣的演示决定了中间不能出现较大的纰漏。

孩子拼命举手没有被叫到,其实是教师心理最佳人选优化过的结果。不是孩子不出色,而是教师需要一个他认为更出色的,甚至都有可能是事先安排好的,我之前就在办公室见过有开课之前的教师,写好问答环节的小字条发给特定的学生准备,下面你明白的,然后那个回答的学生,问题中又隐含重难点,供教师层层递进的教学。如果中途叫了你孩子回答,可能就打断后续教学任务了。

就算不是事先准备,教师仍会叫个稳妥、保险的人来答题,做为观摩课的需要也是无可厚非的。业内也有一定约定俗成的规矩,一个学生哪怕回答再好,公开课也不反复提问到。这是教学公平均衡的原则,展示出每人都有参与进来。毕竟学生的人数总会大于问题的数目,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没被点到也正常。

当然,还有一些有新教师的公开课,原本就是上给领导和老教师看的,供业内人士提供指导和培训的,类似于考核课的,他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或者其他原因,也会紧张的,所以兼顾不到个体学生的差异,也值得理解。不是吗?

公开课每个教师都经历过,自然也有公开课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尽量不提问坐在一众听课教师旁边的学生。学生有教师在一旁会紧张,毕竟是未成年人,这和有的司机一有人坐旁边开车就紧张一个道理。

总之,是一堂生动的示范和展示的课,有参与就好了,不要太在意结果。


老龟丞相

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当时真的是很生气。但冷静下来想,找找原因对症下药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情况一:孩子平时就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已经习惯了他不举手,所以提问后下意识的就没有关注到她。

我也是一名教师,有的时候上公开课,自己也稍稍有些紧张,提出问题后,总爱叫平时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来回答,这样老师心里更有底。而且有的时候也是无意识的动作,主要是已经习惯了叫他们。

所以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平时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可以跟老师多沟通多交流,询问真实的情况。让老师以后在课堂上也多关注孩子。主要还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抓住课堂,在课堂上多和老师互动,是最明智的选择。

情况二:孩子总是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举手,而比较难的问题并没有举手。

老师提问比较容易的问题时,举手的孩子特别多,老师当然看不到您的孩子。而提问比较难的问题时,举手的孩子比较少,那么举手被叫到的命中率的命中率就会高。

最忌讳家长回家后跟孩子算总账,对孩子行为要多鼓励赞赏,多看到孩子的优点。

不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去比较。比较是一切悲剧的根源。比较也会造成孩子人格缺失,心态失衡,更不利于孩子成长。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那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长眼中要多看自己孩子的优点。聪明的父母,特别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点,从而加以放大,让孩子满怀信心的继续发扬。

每次家长到学校探访后,回家都要夸孩子。让孩子在学校更自信,更有力量。

我是“禾页老师”,感谢您的关注!


禾页老师

孩子在公开课上努力给老师捧场,可见是个情商很高的孩子,和老师的感情也比较好,仅凭这一点,家长就可以放心了。

公开课举手多次没有被叫到也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但是既然家长问到了,不妨多方分析一下。

公开课对老师来说很重要,学生,不过是"群演"之一而已。

既然对老师很重要,所以表演的成分很多,甚至有排练的现象,所以,多次被叫到,也不过就是排练时,学生的答案刚好是老师顺畅讲课所需而已。也就是"情节"需要,老师在意的是需要这个答案,而谁来说,对老师而言并不在意。

既然是表演,就要有好的"舞台效果"。例如:有的孩子的说话声音小,平时老师可以耐心倾听引导,但是表演时就会影响课堂效果。所以公开课时没有没有叫到并不重要,主要还是看平时的课堂。

公开课多数是新老师"露脸"的机会,平时讲得再好,没人知道。公开课则不然。所以老师很在意公开课,自然会比较紧张。在紧张之下,没照顾到某几个孩子,实在不必往心里去。

实在话,纯手打,入心即好,题主不要挑剔说话直白。


人生是一道题

题主是一个家长,对孩子非常关注的家长。
看来事情是这样的,学校公开课,孩子举手十几次,却没有被叫到,而他的同桌却被叫了两次。孩子对这件事上心了,并且还把这件事告知了家长。家长也很当回事的在头条上提出了问题。
我个人觉得这个家长太敏感了。

试想,班里有多少孩子?孩子举手多少次?是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叫到?一节课的容量也就是四十五分钟,甚至小学时四十分钟。这其中老师需要讲解,之后再提问。那么,一节课能提问几次?

这些问题都想明白了,对于这种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我觉得这个孩子是个小学生,因为老师没有提问自己就觉得伤了自尊。

另外,为什么同桌被叫了两次?原因也是很多的。也许是老师看到这个同桌平时不怎么举手现在举手了,也许是这个学生的座位里老师近等等。

在很多学生举手的情况下,老师叫那个学生回答问题其实是非常随机的。

最后我要说,做家长的,需要引导孩子,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从其他学生的角度出发。叫你回答问题,或者不叫你回答问题,我们都需要好好学习。如果因为这次老师没有叫你回答问题,你不好好学习了,那么老师下次叫你回答问题的时候,你自然就回答不出了。这样,老师叫你回答问题,你总是回答不出,那么老师就不叫你了。

家长不该纠结这些问题,而应该纠结孩子怎么样才能热爱学习,怎么样才能主动学习?即便是老师没有精力关注孩子,孩子自己能不能主动学习?

我是头条卜玉霞,关注教育,写走心的文字,说掏心窝子的话。谢谢关注,欢迎留言转发。

卜玉霞

这有什么why不why的,很正常啊。老师上课提问学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问到的,因为那样就没法上课了。老师上课提的问题,难易度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问题,一般要提给不同的学生。比如,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老师一定不会提问班里的尖子生,那个问题比较难,老师也一定不会提问成绩不好的学生,这是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被教育界广泛认同的。这样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但是,毕竟课堂时间有限,不能把问题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老师一般会这样做:今天上课举手的某同学没能得到回答的机会,下一课一定会给他创造机会。您的孩子上课拼命举手十几次,这是好事,一定得鼓励,老师没有提问,也许是老师在公开课上比较紧张,没有注意到。怎么办呢?没事,来日方长嘛,回家后您可以告诉孩子,让他上学后和老师说:“老师,昨天上课我举了十几次手,您都没叫我,我都伤心了。”我相信老师一定会鼓励他,当天就会给他机会,让他回答适合他回答的问题。

老师在处理班级的教育教学问题的时候,会尽量做到公平合理。但老师也是人,不可能万事都照顾得那么周全。一旦有不周之处,绝不是看不起谁家的孩子,更不是故意为难哪个学生。家长发现了问题,就可以和老师沟通,或像我上面说的那样,您的孩子很可能自己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实际上,老师们都是非常理解家长们的心情的,因为老师同时也是家长,即使眼下不是,过不久也是了。老师这种双重身份,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同行,也能更好地理解家长。只要家长不提出过分的要求,老师都是比较好相处的。


松涛盛语

很明显,公开课是有剧本的,表演的成分很大,而在剧本里,你的孩子没有安排台词,就算你拼命想说话,老师也不会给你机会,因为那么多人参加公开课,不按照剧本来,万一你的孩子回答问题不对或者说出奇葩的答案来,岂不是让老师下不来台?

发生这种情况主要还是体制问题吧,也不能完全怪老师,就跟春晚也会提前录好一些节目做备份或者还有些歌星假唱一样,为了求个稳妥才弄虚作假。



不管大人的想法是什么我只想说老师的做法对这个孩子的打击还是比较大的,老师知道是公开课,孩子也知道是公开课,老师想在公开课上表现自己的教学水平,孩子也想在公开课上多表现自己,所以才会拼命举手,希望老师提问自己,但是老师却视而不见,并且还提问了孩子的同桌,更加彰显了老师的不公平,不要以为只有大人能见到其中的猫腻,孩子也是很敏感的,绝对能从这件事当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不公正的对待,孩子可能会感到困惑,可能会积极性倍受打击变得以后不再轻易举手问老师,这对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大的伤害。



超级女儿奴

我是一位老师,也上过很多公开课。我来跟大家分享老师上公开课时的心里活动。题主就会知道这是为什么了。

首先, 其实不管是初次上“战场”的新老师,还是“久经沙场”老老师上公开课都会紧张。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在所难免的。一紧张就会忘记本节课谁回答了问题谁没有回答,也无暇去计较这些细节了。



其次,都想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回答比较全面,甚至是声音比较洪亮等等有这些优势的孩子,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都比较大。


最后,想满足自己的小小虚荣心。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虚荣心老师也不例外。老师一般都会把自己班上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所以想大家夸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素质高。所以他要确保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孩子能答对。

我们当然知道作为一位老师要兼顾全班同学,其实我们平时也是这样做的,在平时的常态课中那些成绩差一点的孩子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次数更多。因为我们要确保他们已经掌握了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反而是成绩好的被叫到的可能性少一些,老师对他们放心。

我们的最终愿望是让公开课常态化,常态课公开化


米米教书育人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因为我就是这个老师,在学校的公开课上有位女生一直举手我没有叫她。

这是我们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比赛,每个年级挑出一名老师讲公开课,我们年级是我,学校的几个年级主任当评委,我提前在别的班试讲过一次,算是提前准备准备吧。

当这节课讲完后有个主任跟我说,你课讲的太好了但就有一点,我身边坐着的那位女生一直举手,你没有叫她回答问题。

当向我提出这样建议的时候,我是知道的,教这个班两年了,平时上我课举手的人我都叫,我从来没有因为哪个学生回答的不好或者回答不沾边而吵学生,都是很客气的跟他们说,好,请坐。

但是,那节课这位女生我没有叫,是因为我想把这节课顺利的讲下来了,不偏离课堂,是这样的,这位女生上我课经常举手,性格也很活泼爱动,我也经常让她回答,但是大部分回答的不是题,会跑一边去,跟这节课完全没有关系,有时还惹得全班同学一起笑,但是对于她的积极性我一直是肯定的,然后就是努力的把课去拉回来。

但是这节公开课就不这样了,因为一节课45分钟,我有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必须要完成的,因为讲的是数学,是不希望回答跟数学没有关系的内容,这样会浪费时间,如果回答的惹得全班同学笑,那会使公开课讲的不正式,所以我没有叫她。

之后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即使是公开课我是不是也应该去叫这位女生,即使偏了我有能力的话也可以去拽回来?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依然是尽量照顾到全班同学,积极回答问题,课上不注意听的,有不同想法的,有好的建议的,等等,都尽量兼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