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山是颇值得画家慢慢品读的天下奇山。秦国健登上黄山顶峰纵览,山中奇峰汇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峥嵘崔嵬。青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在奇峰上斗艳,烟云在峰壑中弥漫,霞彩在岩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在这里升华,赋予黄山超凡脱俗的品质,塑造出它威武雄壮的气概。在黄山面前,沧海变为桑田,它独领天下奇山的风骚。

秦国健常以焦墨作画。焦墨画乃纯焦墨不渗水的一种画法。此画法不受水的干扰限制,对纸张也无过高要求,用墨色和线条的变化,尽情发挥用笔,着意于笔头蘸墨量的多少,熟练地掌握笔的速度、快慢、轻重、强弱、既有情感的充分宣泄,又要有高度的技术、技巧,还要熟练运用笔锋的变化,既表现出刚健浑厚,又要润泽秀美,使人有虬结之趣,金石之美的感受。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年过古稀的焦墨大师秦国健继承传统国画的特点,又结合西方的素描、透视、写实等造型手段,“古今贯通,中西合壁”开创了江南风光与平原风景的焦墨山水画。秦国健运用山水“六远法”让画面很有气势,“六远”即高远、深远、平远、阔远、迷远、幽远。

郭熙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韩拙又说:“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后人合称为“六远”。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一幅具有特色的风景画,使人感到熟悉亲切,且又身临其境。秦国健创作山水画,先亲临考察、采风、取景、写生等,后具体研究景点特色。在构思上先考虑近、中、远景的山头按排,形状各异,秦国健画云雾中隐约模糊的山头,皴法上多用侧锋逆推、抖锋点皱,画山脚较轻,好像山脚在看不清的云雾之中,把景推远,有连绵不断的远景山脉用干墨轻擦轻拂而成,时现时隐,错落有序,层次分明,在气势磅礴中显云雾缭绕、山青水秀。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留白,是中国画构图重要的形式美之一。

秦国健的画作追求国画“遗貌取神”,表达笔不到意到,意不到神到的取舍安排,他运用“留白”丰富内容、扩大气势、加深意境、增加韵律,提升审美境界。画面上山的实体形象与旁边的虚白,观者会自然联想为这是山实体的延伸,也联想为溪流。空白具有形象性,它可增加不同虚似的联想空间,它可作为物象的虚似处理手段。有虚则存实,有实则虚生,越是空灵处,秦国建越靠灵感与感受把握,虚处、疏处,是让画面产生灵气的关键。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这幅画以“川”字构图,整幅画面两边重中间轻、两边实中间虚、两边密中间疏来进行布局,中间以留白为主,这留白,蕴藏着丰富的取舍。中间上下之间留白面积不同,表现水流由湍急到轻快,形成气场,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给人一种自然的力量。如观者细看整幅的右边是实处,但实中有虚,树与山间留有空隙,这样就把瀑布推远,而右下角虽密,但还显得空灵透气,这就靠中间有节奏的留白表现这种奇观。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中国焦墨山水当世第一人——秦国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