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和主流相声界的矛盾究竟因何而起?

以下都是刀刀的悟空问答文章,刀刀的主阵地,有内容、有深度、有态度,来吧,保证让你拳拳到肉、刀刀见血!还是和上面一样给你提供复制标题和链接网址。

2、姜昆和郭德纲的矛盾大吗?——如果不大,能追着打杀七八年吗?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27042750146150659/

3、德云社是不是垄断了国内的相声市场?——都是姜昆等同行衬托的!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33814627145351428/

4、姜昆为什么不容郭德纲?——断人财路、扒人脸皮、毁人声誉能不急?!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26867628693127428/

5、中国曲协和德云社是什么关系?——迫害和被迫害、打压与反打压的关系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16254753163313422/

五篇文章,每一篇都能解答你心中的疑问与好奇,每一篇都能让你痛痛快快吐槽,来吧,朋友!

先去睡觉去了,明天再发长文!


陌上横刀

这个东西吧!说的老郭和主流相声界,好像有什么世仇似的,其实就是利益之争而已!

老郭的性格,决定了其在矛盾中的主导型,用侯跃文先生评价郭德纲的一句话来说:那些年,郭德纲,一路坎坷走来,所以他势必嫉恶如仇。



曾经,老郭在采访里说的很清楚,明白——那些年,我想要跟你们走来着,我想当一条狗,你们不让啊!你们活生生的将一条狗愣是逼成了一条龙,一只下山虎。

龙不凶残,等着被抽龙筋么?虎若不伤人,那与病猫有何区别?

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笔者可是,曾经切身体验过。毕业后,曾在最底层,干了两年。有些人就开始欺负你,想方设法让你相信,自己什么也不是,然后找着各种理由排挤你——为什么?因为你有学历,懂知识,还掌握了实际,那还不挡了人家的道吗?


于是,有些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或者放弃自我,随波逐流,最后成了一个有着深厚知识的兵油子;要么干脆缴械投降,最后成了一个有着满腹怨气还有书卷气的逃兵;或者,换作另一条路——化茧为蝶,逆流而上,鱼跃龙门,最后,远远抛下那些在你后面,交头接耳,抱怨咒骂的主流人群。


这就是老郭那时候的心境,不成功便成仁。你排挤我,诬陷我,取笑我,打击我——我只做一件事——说好相声。

这就是所谓老郭与主流的矛盾,总有人说,你看,老郭就是自己一个人说,他就是一个受害妄想狂——

笔者说一件事吧!

那些曾经对笔者使坏的同志,如今正与笔者,谈笑风生,好似多年的挚友一般——



受人尊敬的对手,永远是与你对面而立,绝不背后捅刀,显然,老郭没有那份福气,遇到令人尊敬的对手。

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文草居士。


文草居士

大家好,我是散人堂主。

郭德纲有句经典包袱,“不是我郭德纲相声说的多么多么好,主要是靠同行们的衬托”。



这句话从何而来?郭德纲的德云社早期非常惨淡,郭德纲自己讲“我是相声界的一个小学生”,一直到九十年代末,郭德纲的风格还不被“行内专家”认可。



直到2000年之后,视频网站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大批作品,才被人们所熟知,并迅速得到大家认可,被大众所喜爱,一时间红遍大家南北。



而此时,“主流相声界”仍然不认可德云社的表演风格,加上郭德纲师父侯侯耀文先生去世,引发的一系列事端,使得郭德纲被“主流界”孤立。



其实就是看见“德云社”火了,郭德纲还不买“主流界”的账,所以,“大师们”才群起而攻之。老郭更是不示弱,大大小小场合,各种言语还击,矛盾愈发激烈,“都不是省油的灯”。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欢迎评论,喜欢请点关注,散人堂主。


散人堂主

郭德纲和主流相声界的矛盾,本质上是一种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竞争矛盾,观念矛盾,派系矛盾。相当于现在一些体制内的垄断经济体,和市场经济体的矛盾。具体例子就不说了。而矛盾的具体化,就是郭德纲和姜昆的矛盾,他们是两个派系的领军人物,代表人物。


要说明这个矛盾的根源,就要搞清一些概念。一个是主流相声界,他们现在都在各地曲艺团里,属于体制内的工作人员,旱涝保收,衣食不愁。所以所出的作品,也都是主流相声,歌颂正能量,引领主旋律。原来的领军人物是马季,后来有姜昆继承,统领了主流相声界。

郭德纲一开始也是体制内的演员,最早是天津曲艺团出身的主流相声演员,师承侯耀文。体制内的规矩,是按资排辈,不按本事来。郭德纲在主流相声界辈份太低,处处受到压制,对于有本事,有抱负的郭德纲来说,他很不甘心。

于是他在思考再三后,决定不过这种安逸但无法体现价值的生活,果断跳出了体制,去北京北漂闯荡。一开始,郭德纲过的很不容易,连饭都吃不饱。这在他的很多相声里提到过很多次他创业的艰辛史,比如有一次只有一个观众,他们也坚持讲完。


不过野生的,总比总比温室的更有生命力。狼总比狗更狠。郭德纲不断尝试,创新,比如他还表演过橱窗里呆好几天。为了迎合观众,甘愿做卑微的事情,俗的事情,所以德云社一步一步的红起来,受到观众的喜欢程度越来越高。反观姜昆为首的主流派,却是江河日下,不但拿不出一部好作品,即使拿出来也一点不好笑,一点不接地气。他们不会自降身价,永远一副说教的样子,观众怎么会买账呢。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开始借着名气接很多不怎么入流的广告,完全不顾基本道义,也受到了群众的反感,具体就不点名了。

主流相声界习惯了高高在上,被人追捧。所以哪里受得了朝堂之外的在野部队超过自己,夺取他们的地位。是的,他们自己拿不出作品,也不能让别人抢风头。所以靠着他们掌握的平台资源,不断打击德云社,打击郭德纲,批判他们不入流,低俗。总之事各种场合,各种诋毁。而郭德纲也是刚烈之人,绝不逆来顺受,而是正面予以反击,说他们是"太监骂嫖娼",我觉得比喻太恰当了。


实事求是的说,在没有郭德纲的德云社之前,相声已经没落不堪,小品已经完全打败了相声。很多相声演员都已经要改行做小品了。正是郭德纲的德云社力挽狂澜,才挽救了相声的生命,使其重振雄风。

郭德纲也打破了相声传统的许多规矩,比如时间上打破最多12分钟的惯例,最多节目可达1个多小时之多。而半个多小时几乎是家常便饭。

郭德纲让相声回归剧场的本源。而之前几乎全部依靠电视传播。

郭德纲把很多相声传统技艺传承下来,比如太平歌词等,更注重基本功,以及相声的礼仪规范。而原来很多的相声演员都是非专业的。

相声是一门群众艺术,理应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带来欢乐。而脱离群众,脱离相声本源的艺术,只会越走越远,被群众多抛弃。

诋毁别人,不求反思的人,只会更加惹人讨厌。


我在农村有别墅

实名回答,我叫高玉琮。首先,为什么把相声分主流,非主流?侯宝林是主流?他在1940年前一直撂地。马季,姜昆是主流?都在乡村里说过相声。郭德纲是非主流?为什么上春晚?早期,相声分:清门相声,以阿彦涛,恩绪(马三立的外祖父),钟子良(陈涌泉的外祖父),戴少甫等为代表。特点,表演者社会地位较高,多为满族旗人后代,有稳定的收入,说相声是为了自娱和娱人。文化素质较高,大多受过良好教育,饱读诗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有自己的判断。作品內容具有积极的社会批判性和文化信息含量,如《八大改行》《扒马褂》《卖五器》《八猫图》《对春联》等。浑门相声,以朱绍文,相声八德等为代表。特点,一,诨,即现场抓哏,发托卖相,击打逗笑等。二,荤,表演内容有低俗,伦理,情色内涵。三,杂,包袱构成广泛涉及历史,文化,风俗,习性等,具动作性和夸张性。四,职业性,以此为生。民国初期,清门,浑门合流。原因,一,很多旗人落魄,为生活所迫而下海。二,浑门相声的低俗受到各阶层的反对,抵制。现在的相声就是二门合流后的相声。

相声无主流,非主流之分。但可分讽刺,歌颂。后者以夏雨田,马季为代表。马季的代表作有《找舅舅》《英雄小八路》《海燕》《画相》等。关于相声能不能歌颂,在1961年举行的全国相声座谈会上,统一了认识:相声以讽刺为主,也可歌颂。马季还创作许多讽刺相声,有《一个推销员》《多层饭店》《五官争功》《百吹图》等(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