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鬆:低成本大數據助力微觀社會治理

1月27日,2018互聯網大數據與社會治理南京智庫峰會在南京市舉行。南京大學中美文化中心主任、社會學院教授陳雲松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闡釋大數據如何助理社會治理。陳雲松認為,大數據幫助我們洞察社會的大歷史,會說話、會說理、但也會說謊,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宏觀社會治理的分析視野,在提升微觀社會治理層面未必需要龐大的財力投入。


陳雲松:低成本大數據助力微觀社會治理

陳雲松認為,理解大數據對社會治理的價值可以用三個“說”來概括。一是大數據會說話,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可以獲取傳統調查手段不能獲取的信息和指標,從而能夠反映一個相對準確的數據動態變化。二是大數據能說理,以網絡粗鄙化語言為例,對網絡語言使用進行規範的前提是需要調查互聯網中粗鄙化語言的實際使用情況,調查發現,平均每年只有6%是網絡粗鄙語言,而這些詞語往往是曇花一現,很少能稱為真正的主流用語。三是數據還會說謊,以新浪微博粗鄙熱詞在各省分佈為例,數據上看各省網絡粗鄙詞彙熱度不同,但這可能是一些省份網絡比較發達,所以進行詞頻分析關鍵詞設置是關鍵。

陳雲鬆通過一些案例展示瞭如何把大數據用到宏觀和微觀社會治理層面。宏觀層面他表示,如果要調查一個社會公眾的階層意識,傳統的問卷調查方式難點在於並不能進行歷時調查,而互聯網大數據則提供解決方案,通過Google的3000萬種圖書,整理出美國1900至2000年100年來的圖書數據中所有跟“階級”有關的詞彙,通過詞頻指數表現美國社會公眾對階級階層的關注。通過將詞頻指數同美國經濟悲慘指數相關聯,則可以推斷在20世紀美國,經濟景氣程度影響著美國公眾階層意識的程度。

微觀層面,陳雲鬆通過三個南京案例講述大數據在社會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他通過整理500年來英語世界印刷書籍中“大報恩寺塔”的詞頻與“雷峰塔”進行對比,推論西方人更多關注熟悉的“大報恩寺塔”,從而精準向外國友人推介南京。二是在春節期間,通過新浪微博指數分析統計2014年、2015年南京人到雞鳴寺進香的數據,從而在警力佈置上平衡雞鳴寺的安全以及部分警力能夠回家過年的矛盾。三是通過統計各省各地級市公眾對棲霞山關注的數據,分析影響棲霞山旅遊景氣程度的原因,從而對旅遊廣告的精準投放和客源的有力引導起到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