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1个县,是洱海的发源地,人口近30万

洱源县,隶属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邻鹤庆县,南接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西界云龙县,北连剑川县。

云南省1个县,是洱海的发源地,人口近30万

洱源县境,西汉之前属西南夷地,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后设置郡县,今县境属叶榆县(治今大理市上关镇)辖地,直至南梁末年叶榆县废。北周时,今县境属南宁州辖境,隋朝时属南宁州总管府辖境。

唐朝初,洱海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经过相互兼并,形成了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即“六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三诏在今县境内;麟德元年(644年),在今县境内置浪穹州、邓备州、舍利州。南诏(即蒙舍诏)灭了其他五诏后建立南诏国,将浪穹、施浪、邓赕三诏合并为浪穹州,今县境属浪穹州辖地。大理国时,今县境分属宁北赕、邓赕、凤羽郡。

云南省1个县,是洱海的发源地,人口近30万

元宪宗七年(1257年),置浪穹、邓川两个千户所;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邓川州,领浪穹、凤羽两县。明朝时,撤销凤羽县,并入浪穹县,浪穹县隶属于邓川州(州治今洱源县邓川镇),清朝沿袭不变。

民国元年(1912年),浪穹县改称洱源县,邓川州改为邓川县。

建国后,洱源县、邓川县同属大理专区,1956年起同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1958年10月,洱源、邓川、剑川三县合并,成立剑川大县;1961年10月,撤销剑川大县,原洱源、邓川两县合并为洱源县至今。

云南省1个县,是洱海的发源地,人口近30万

洱源县名取自“洱海的发源地”之意,全县总面积2614平方千米,下辖6个镇、3个乡,2016年末全县总人口29.76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