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元指數已經成了一個恐慌指標。自4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顯著走高,已從89.4上漲至目前的93附近,漲幅接近4%。
美元的走強讓一些新興經濟市場利率不斷上漲、貨幣大幅波動,阿根廷、土耳其最近都不太平。在歷史上,美元幾次強週期階段都曾導致金融危機。
這次,會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嗎? 美元走強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會給中國帶來衝擊嗎?貓姐給大家分析一下。
01
不斷走高的美元指數和美債收益率
自4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顯著走高,已從89.4上漲至目前的93附近,漲幅接近4%。與此同時,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在不斷上揚,4月下旬,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3%的心理關口,市場一片譁然。
▌為何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威力如此之大?
簡單的說,美國十年前國債收益率,通常又被當做一個錨,或者說是全球金融市場的定海神針,是全球金融資產的定價核心。它的波動,將通過定價邏輯傳導到所有金融資產,包括股市、債市、匯市、大宗商品和房地產市場。為什麼3%會引發如此大的市場動盪?因為這是十年前國債收益率往上突破趨勢線的水平。
果不其然,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後面節節攀升,截止5月17日,最高觸及3.12%,為2011年以來新高。有金融市場人士估計,本輪美國10Y收益率將突破3.5%。
▌到底是什麼原因美元上漲,美債收益率不斷攀升呢?
1)首先,是美國強勁的經濟基本面
數據顯示,去年美國很多州的GDP增長都不錯,內華達州增長3.5%、華盛頓州增長4.4%、亞利桑那州增長3.2%,經濟總量最大的加利福尼亞州GDP增速也達到了3%。美國第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率初值錄得2.3%,好於預期的2%。歷來美國第一季度GDP增速都一般,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已經是2015年以來同期最佳。而二季度,根據美國聖路易斯聯儲GDP Nowcast模型,初步預計美國第二季度GDP將增長3.86%。對於美國這一世界第一經濟體來說,這個增速可謂相當高的了。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通過減稅、基建等各種政策刺激經濟,當前就業充分,形勢一片大好。
2)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
美元美債攀升的另一個原因是通脹的提升。美聯儲5月2日宣佈通貨膨脹率接近2%,已相當接近美聯儲給出的2%的目標區間。隨著美國經濟數據回暖、地緣政治的因素等影響,近期原油價格更是節節上漲,當前布油已經突破80美元。原油價格走勢對通脹水平影響較大,通脹趨勢進一步強化,這也讓美國加息預期也會隨之高漲。短期資金成本升高影響長期資金,這也給美債收益率上行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3)特朗普支持率回升
本輪美元指數的強勁回升,與特朗普2018年以來通過一系列的對內對外政策重拾民意支持,不無關係。很明顯,如果人們預期特朗普會為美國帶來積極的改變,那麼美元走強也是情理之中。
02
新興國家出現危機:匯債雙殺
在本輪美元走強當中,多個新興國家和地區遭受襲擊。
▌1)香港: 近日香港匯率走弱,“港元保衛戰”開啟。
4月12日港元匯率首次觸及7.85的弱方兌換保證起,香港金管局在十三年來首次出手買入港元。5月中旬,香港金管局再次出手買入港元。4月以來,香港已15度出手。
在港元匯率企穩的同時,香港銀行體系的結餘急劇減少,銀行間市場利率急速攀升,並迅速傳遞至存款利率。5月4日,匯豐宣佈即日起上調香港美元存款利率100倍,由0.001%上調至0.1%,為9年來首次調整。機構稱,香港銀行最快5月調升最優惠貸款利率,下半年上調機會很大。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擔憂的指出,去年美國經濟表現理想,但美元兌一籃子貨幣貶值。今年美國加息預期升溫,美元不會繼續轉弱,而是可能變強。
▌2)阿根廷今年貨幣大貶值。
阿根廷央行在4月27日打響了保衛比索的第一槍,但是沒什麼用。5月4日,阿根廷直接將基準利率從27.25%調升到40%,並拋售美元,以此支撐對一瀉千里之勢的本國貨幣。
5月以來,阿根廷比索累計跌幅已經超過15%。阿根廷央行今年已經動用其超過10%的外匯儲備。目前,阿根廷正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申請救助,尋求融資。▌3)土耳其貨幣里拉近日也出現大幅度貶值。
進入5月份以來,里拉兌換美元的累計跌幅高達9.9%,自今年初以來的累計跌幅更是高達17%,成為全球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除貨幣貶值之外,土耳其10期國債價格也創出歷史新低。目前土耳其央行的基準利率高達13.5%,按消費物價計算的通貨膨脹率為10.9%。
▌另外,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等新興市場貨幣,自4月以來截至上週跌幅也高達5%。新興市場的資產拋售狂潮一波接一波,墨西哥、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紛紛提高市場利率來應對美元走強所帶來的衝擊。
03
往事並不如煙,美元持續走強曾引發幾次危機
近期美元升值引起各種波動,讓人們想起了傷心往事:在過去美元幾次強週期期間,都曾導致金融危機。
▌1) 1997亞洲金融風暴
時間回到上世紀90年代初,受波斯灣戰爭、第三次石油危機等各種影響,美國經濟表現低迷,美元指數走弱。但在東南亞,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經濟卻在此期間則實現了10%左右的高速增長,吸引了大量國際資本流入改地區,大量中短期外債進入房地產投資領域。房地產投機盛行,資產泡沫不斷膨脹,外債規模大幅上升。在金融政策上,泰國等國在擴大金融自由化、取消資本管制的同時,仍然維持固定匯率制,給國際投機資本提供了條件。
轉折來了:9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開始強勁復甦,美聯儲提高利率,以應對可能的通脹風險,美元步入強勢週期。從1995年開始,亞洲資本持續迴流美國,採取固定匯率制的南亞國家貨幣被迫升值,出口競爭力削弱。
雪上加霜的是,此時人民幣大幅貶值。1990年時1美元兌換4.7元左右,1995年1美元兌換8.3元。毫無疑問,中國在吸引外資和增加出口方面強大競爭力遠勝過南亞國家。1996年前後南亞國家出口顯著下滑,經常賬戶加速惡化。
1997年泰銖、菲律賓比索、印尼盾、馬來西亞令吉、韓元等先後成為國際投機資本的攻擊對象,資本大量流出,固定匯率制被迫放棄,貨幣大幅貶值,金融危機爆發。金融危機引起的破壞是可怕的,股市重創,房地產泡沫破裂,銀行呆壞賬劇增,金融機構和企業大規模破產。在1997年之前,東南亞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率超過5%。而在1998,卻呈現負增長。
▌2) 香港金融風暴
更為大家所熟知的還有97香港金融風暴。 70年代後期,香港逐步轉型為以金融、貿易和服務為主的經濟體,經濟持續上漲。90年代,香港經濟持續發展,對房地產市場需求不斷增加,房地產價格上漲非常迅速。從1991年開始,香港實施“緊縮”土地供應政策並以低利率進行刺激,房價一路飆升,在1997年8月份在香港樓市達到高峰期。
1997年8月,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風險也傳遞到香港。港幣匯率和港股承壓暴跌,引發了香港市場利率上升、銀行信貸萎縮、失業增加等問題。在房地產市場上,借貸成本上升、居民支付能力減弱疊加市場悲觀預期,香港樓市“跳水式”下跌。1997年至1998年一年時間,香港樓價急劇下跌40%-50%,成交大幅萎縮,房屋空置率上升。有十多萬人由百萬“富翁”一夜之間變成了百萬“負翁”。從股市上看,1997年恆生指數創下16673的高點,一年後跌到6600點,跌幅超六成。從1998-2003年,香港經濟一直處於衰退的泥潭中,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2%、-0.7%、-0.6%和-2.2%。
▌3) 拉美危機
時間再拉長一點,再回到上世紀70年代的拉美,石油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美聯儲和其他發達國家的央行均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在這一背景下,借美元很便宜,開發石油很賺錢,很多非洲和拉美國家都開始借美元去開發石油,經濟快速發展,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80年代,美聯儲新任主席決定提高利率,美元拆借利率從1979年的11.2%提高到1981年的20%,利率變動導致資金流回美國,使以美元為外債的拉美國家償債能力大大下降,最終在1982年爆發了拉美債務危機。從1983年起,墨西哥、巴西等拉美國家和幾個非洲國家先後陷入債務危機。從那時起,拉美國家經濟發展一直沒有起色,一些非洲國家也陷入債務陷阱而難以自拔。
▌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為何在美元走強時會遭受考驗?貓姐總結了一下,這些國家當時都有這些特徵:
❶ 很高的外債。
❷ 金融自由化、國際資本流入和固定匯率制。
❸ 之前都有流動性過剩和低利率的刺激,地產泡沫瘋狂,比如亞洲金融風暴前的東南亞國家房價高企。
❹ 透支性經濟高增長,通脹率高。
04
美元升值會引發人民幣貶值嗎? 如何影響我們投資?
對中國來說,隨著美元升值,人民幣也結束了之前升值趨勢。近段時間來,在岸人民幣從6.24貶值到6.37上下,跌幅2%左右。相對於同期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貨幣逾5%的跌幅,人民幣顯得較為堅挺。國內股債市仍相對平穩。
▌人民幣會繼續貶值嗎?
專家分析認為,短期內不排除人民幣對美元再度小幅貶值,但整體上仍將保持雙向寬幅波動,難以出現長期的大幅度的貶值,理由如下:
❶ 就基本面而言,國內經濟韌性較強;
❷ 國內有足夠的外匯儲備應對匯率波動;
❸ 國內目前的資本管制未有放鬆跡象,逆週期因子雖暫時退出,但並未取消,一旦人民幣出現單邊升值或貶值,央行可能再次啟用逆週期因子;
❹ 國內通脹穩定。
儘管人民幣匯率並無大礙,在國內,一些金融政策已開始在“行動”,如存款利率上行。此前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行業自律上限放寬和央行用定向降準置換MLF就被看作是重要信號。市場普遍預期,今年後續存款利率會上行,進而帶動貸款利率小幅走高。
▌我們的投資者怎麼辦?
貓姐建議,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劇已經成為全球新現象,今年投資一定要保持謹慎。
第二,管理好你的債務和現金流。錢越來越緊是趨勢,管理好你的債務和現金流,家庭資金鍊斷裂,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閱讀更多 投資者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