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初期,德军并不太强大,那为什么打欧洲打的那么轻松?

舔龙血

一战结束后,德国的军事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尤其是海空军力量被阉割严重。进入到魏玛共和国时期以后,德国虽然在军事力量上仍旧孱弱,仍旧需要偿还高额战争赔款,但是工业生产已经迅速恢复,并重新成为主要的欧洲国家。

1929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很快席卷世界,德国的魏玛共和国也遭到重创,在经济倒退,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社会动荡的背景之下,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在议会选举获胜,掌握了政权,并以振兴军事工业、兴建基础设施等举措之下,促使德国迅速从经济危机中振兴,成为西方世界中第一个、也是比较成功的从经济危机的大萧条之中复兴的大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欧洲第一位,世界范围内仅次于美国。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之下,德国主动破坏了《凡尔赛协定》中德国限制的规定,不断扩充海陆空三军实力,装备先进的坦克、飞机、军舰等,并开进《凡尔赛协定》中规定的莱茵河以东的非军事区,成为欧洲强大的新兴政治军事力量。

二战前的德国的坦克生产

而此时的欧洲,英国在海军上仍占据绝对优势,法国号称拥有欧洲第一陆军,而且法国还在德法边界修筑了号称世界上最坚固防线的“马奇诺防线”,然而与英法与新兴的德国有两点最大不同:

一、纳粹党领导的德国,准备洗刷掉一战失败带来的耻辱,因此十分好战、想战,而作为一战胜利国却因为一战带来的巨大损失,而畏战、惧战,当德国发出战争信号时,英法一直希望使用各种方式逃避战争,从未当战争真的降临时,相比较于准备充分的德国,英法的准备则显得非常的不足,德国吞并奥地利,装作看不见;吞并捷克装作看不见;匈牙利迅速法西斯化,装作看不看,波兰被闪击,看见了,也只是看见了,仍在西线装死。

英法因为畏战,所以不断对德国绥靖

二、作为一战的战败国,一战后德国的军人中冥思苦想着如何对付曾经的敌人,孕育出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军事战术大师,从而探索出装甲集群突破,空军快速进攻的闪击战理论。而且德国将一战中出现的坦克和飞机等装备使用和投送完全融入到闪电战理论,而这些军事理论无疑是要大大的领先于英法的,在德国空军突袭敌方机场,将敌人空军和通讯瘫痪在地面之上,然后装甲集群体系,这在当时国土面积狭小,军力有限的欧洲各国来说是无敌的,反之英法却仍沉迷一战时期的堑壕战这种早已过时的防守反击拉锯战法,战术打法仍然停留在一战时期的平面作战之上。

所以英法军队在面对着德军的闪电进攻时,一触即贵,慌不择路,马其诺防线更加成为笑话,不仅被德军主力绕过,而且遭到德军的空降部队奇袭,于是英法在1940年遭遇德军时,迅速溃败,法国败亡,而英国则依靠强大海军优势撤退回到英伦三岛之上,让大海成为阻挡德军的坚固防线。

号称二战最没用的防线“马奇诺防线”剖面图

英法这些大国尚且如此,其他国家更不足论。

波兰人,在德国吞并捷克时,还不忘从捷克割去一块土地,而当德军闪击自己的时候,还用骑兵去冲击德国的坦克集群。

北欧诸国除了挪威进行有效的抵抗之外,其余的在德军的进攻之下,迅速举起白旗。

荷兰在德国空袭了阿姆斯特丹之后,宣布投降。

比利时和卢森堡只是德国灭亡法国之时,路过,顺便灭掉。


大东北的小豆包

其实德军在二战之初的力量是很强的,不过这个战斗力是结合训练武器装备等综合而言的

,并不是简单的武器装备力量对比。

在1940年的作战中,德军的力量实际上仅次于英法等国,经过30年代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在欧洲大陆上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但是德军的武器装备并没有二战后期时占有那么大的优势,德军的作战主要还是依靠更先进的作战理念和战略战术。

比如在法国战役中,德军的实际力量在纸面数据上是不如盟军的,无论是在战斗机等飞机数量。坦克装甲车辆数量。炮兵武器数量还是兵力等方面,德军都处于劣势,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明显的,那就是德军取得了胜利,迅速灭亡了法国,并俘虏了高达百万的法军部队。

德军当时的装备其实也不是很先进,比如空军的ME109战斗机,其实和当时英军的喷火式战机等性能处于同一级别,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而像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这种武器实际上在1940年就已经落后了,生存能力差,而且攻击力有限,一旦丧失制空权就毫无战斗力。而在陆军方面的坦克方面,德军同样不如英法联军,当时法国的B1重型坦克等,德军的三号四号坦克是很难应对的,只能通过炮兵或者俯冲轰炸机将其消灭。

所以德军在武器上并不如盟军,但是由于德军的战术更为优秀,因此能够击败包括英法联军以及苏军。比如在空军作战上,的均有着更有效的四机编队战术,由两个长机僚机编队组成,要比英军的三机编队更有效,更适合实战。而在陆军方面,德军除了必要的步坦协同战术,还将坦克集中起来,用于突破敌方战线,反观法军,则将很多性能先进的坦克用于给步兵加强火力,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坦克。

所以,正是由于有了更胜一筹的战略战术思想,德军才能在战争初期武器不强的情况下击败盟军,取得了战争初期的巨大胜利。


雇佣兵

1、欧洲国家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平主义泛滥,任何扩充军备的提案都会被无知的议员和老百姓反对,所以,到二战前,除了德国苏联等少数欧洲国家外,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军备水平因为没有足够的重视而荒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缓慢。所以,德国的坦克明显比其他欧洲国家的坦克水平高。

2、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战败了,但并没有元气大伤,德国的本土并没有受到战火波及,所以德国工业基础还在,而法国的却在一战时期损失惨重,北部工业区成为废墟,国内年轻人死伤无数,而且战后国力恢复缓慢,萎靡不振。当时很多参战国家都是这种情况。

3、纳粹德国颠覆了以前的战争模式,实现了军事技术上的革命,发明了闪电战,还将空军从陆军中独立出来,将装甲部队集中使用,进攻时步坦协同作战,大大提高了陆战的效率,德军坦克部队进攻时,根本连俘虏敌军的时间都没有,一日推进近百里,几天就攻占了巴黎,一个月灭亡波兰。而其他欧洲国家还依旧坚持堑壕战,并且坦克部队都是分散装备的,并没有大规模的装甲集群来对抗德国坦克部队,反坦克武器也很落后。虽然德国一开始兵力并不多,但训练有素,装备好,而且后备兵员充足。不可谓不强。

4、德国不强大是一个误区。1939年二战爆发时,德国已经经济实力雄厚,兵员上百万,预备役部队战备水平甚至可以比肩同盟国的正规军,而且国内失业率是资本主义国家最低的,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绩根本比不上希特勒的成绩。到二战爆发时美国的失业率还居高不下,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而德国已经可以说是繁荣富强了。而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情况还不如美国,所以说当时在欧洲唯一能抗衡德国的国家只有苏联了。

5、当时绥靖政策害人害己,一昧对德国妥协退让,使德国的国力越来越强,领土越来越大,而没有对德国的侵略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裁。在德国发动二战前夕,英法和苏联本来可以成立反法西斯同盟,一起对付德国的。但因为彼此的不信任而失去了最后一次遏制德国的机会,而德国也利用欧洲各大国之间的矛盾搞远交近攻,以连横破合纵,各个击破。


那个虫儿敢作声

这个问题不严谨啊。

首先,二战初期的德军很强大;其次,德国打欧洲并不轻松,苏联西部不是欧洲的地盘?

题主应该想要表达的是,二战初期德国的军事力量还不足与和传统大国英法想抗衡,但为什么拿下西欧那么简单。

其实这和德国的内外策略有很大关系:

1、首先希特勒会来事

自从1933年希特勒通过合法选举上台后,就开始为德国的重新崛起殚精竭虑。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希特勒和俾斯麦有的一拼,首先对内,希特勒以日耳曼人种论吸引民众注意,然后打劫劣等民族犹太人,通过大量的掠夺德国开始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经济水平获得了较大增长。

在德国经济复苏后,希特勒又开展了纵横外交,首先就是退出国联,给了西方国家一个大大的意外,然后大军开进莱茵区,德国逐步突破凡尔赛体系的约束。然后德国和日本、意大利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正式建立柏林-落马-东京轴心,开始了法西斯的疯狂赌博。

但是不得不说,德国的成效是卓有成效的, 在德国逐步突破凡尔赛体系的约束后,德国军队扩张到上百万。然后,依靠强大的军力,希特勒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兼并苏台德,将整个德语区纳入统一的德国。

此后德国的步伐逐步加快。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英法等国虽然对德宣战,但除了口号之外没有别的行动,而德军则有步骤地开始吞并周边国家,比如四个小时占领丹麦全境,一封通牒就让挪威投降等。

因为德国计划周全,也就是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以及怎么干,所以德国攻势凌厉,西欧地区迅速沦陷。

2、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

希特勒之所以能迅速膨胀,需要感谢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如果没有英法的一忍再忍,希特勒不会如此轻易吞并奥地利和苏台德。

作为传统的海岛型国家,英国喜欢玩大陆平衡,所以德国突破凡尔赛体系,成为和法国比肩的强国对于英国而言是好事,一方面可以牵制法国,另一方面可以抵挡苏联。

而对于法国而言,此时除了无奈就是无奈,尽管多次反对,多次抗议,但是德国还是一步步走出了凡尔赛体系的桎梏。而当希特勒表现出吞并西欧的野心时,法国人只能躲在马奇诺防线里瑟瑟发抖,几国被德军迂回全部报销。

我们有理由相信,希特勒一直在哄骗英法和苏联,使其认为一个强大的德国会成为制衡对方的工具,可惜,希特勒让所有人大失所望。

而在英法反应过来时,一切已为时已晚,敦刻尔克撤退,实际上是在为绥靖政策埋单。

希特勒的疯狂进攻彻底将英法在欧洲的影响力暴露无遗,脸打得啪啪响。而失去了英法庇护的小国,在德国疯狂的进攻下,也只能乖乖投降,别无选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Yes

首先第一个原因 : 英法已经不想打仗了。德国初期吞并奥地利说实话是人家两个国家自愿的。英法也懒得过多干涉。然后收回了一些一战被割让出去的土地,英法也不想翻脸。

第二个原因: 德国在小打小闹的时候苏联也没消停,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和入侵芬兰,可以说苏联和德国那时候是蜜月期,配合的相当好,英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个原因: 这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每次战争都是最底层的百姓受苦,生命不保还被剥削吃不上饭!但是德国二战是毁灭了犹太人这个富裕阶层,最底层的老百姓在战争初期确实是捞到了好处的!首先把犹太人的企业商店没收了充公,然后把他们赶出他们的豪宅,这些房子很多都给了当地欧洲人,所以纳粹思想迅速在欧洲蔓延!你想想把这些富豪的钱抢了,房子分了谁不激动?而且这些富豪还是犹太人,又不是一个民族,欧洲人干的更起劲!

当然说道这里有人肯定要说我胡说八道了,如果你是足球迷就知道普通欧洲人有多喜欢闹事,可以合法迫害犹太人他们绝对不会手软的!而且事实也是德国纳粹把犹太人的资产能转移的就转移了,不能转移的如豪宅分给了欧洲当地人,所以德国入侵西欧南欧北欧,大家抵抗都不怎么激烈,有好处谁愿意拼个山河破碎?光为了国家尊严?而且德国人又这么能打!

最后说一下纳粹大概是1933年上台,起初也只是想把犹太人的钱抢了然后把他们赶出欧洲,结果到了43年败局已定,当然是害怕犹太人秋后算账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干净!反正历史上大屠杀多了去,可惜的是纳粹的屠刀举向了有钱的犹太人!杀有钱人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历史上有很多次大屠杀,被人们广泛的牢记的只有纳粹屠杀犹太人,现在德国人别说打犹太人了就算骂犹太人也有可能要坐牢!但是请记住二战德国人屠杀的不止犹太人,东欧斯拉夫人也受尽迫害!


qzuser208136142

德军真正强大的地方是日耳曼精神!从战场数据传来信息看,苏德战争后期,苏军与德军的战损比依然有一比一,而当时的苏军是百战将士,德军却是刚上战场的新兵。这足以看出德国强大的地方,那就是日耳曼人,一个真正的战斗民族。

战术的革新与新概念兵法的应用。德军在战争中使用了闪电战。这个一种多兵种高度配合的战术!兵种与兵种之间配合好往往是打胜仗的关键。比如,德军最让人称道的就是空军陆军一起上。打仗的时候,战机轰炸,坦克推进,步兵跟上。这么多兵种一同配合作战,使得德军指挥官的战术应用十分丰富,敌方武装力量跟不上节奏。比如,打法国的时候,法军的装备其实不差,但是兵种配合混乱,几乎就是被按着摩擦的。

其次,德军能打,但决定胜负的却是德国人!我们看过战死伤亡表,德军伤亡人数并不比法国来得少。但是法国却一战便溃。这主要就是因为德国人比法国人更能打!比如,德国在战争爆发前只有五十万兵力,到战争发生后,兵力瞬间提到五百五十万,足足翻了十倍多。而法国的情况也基本一样。法军正规军不弱于德军正规军,但是由普通德国人组成的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就是法国预备役的好几倍了。


优己

一战结束后德国不但割地赔款,还受到各种制裁限制。对这些德国人充满了仇恨,复仇只是时间问题。当欧洲还沉浸在战胜的喜悦中,却沒及时发现新的军事变革。英法虽然有大量坦克却不知怎么用,反尔希特勒却一眼就看到坦克集团的突击力。比这更厉害的是希特勒还能发现大量的有新思想的军事将领。可以说二战初期德国民众和军人都是万众一心的团结在元首周围(元首给了他们希望)。优秀的将领代着士气高昴的军人PK心怀鬼胎的欧洲列强就如同摧枯拉朽。


天河水乡

1.其它国家更差。

2.被德国的外交政策麻痹了。

3.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4.德国的先进军事理念,其它国家军事理念还是一战时期的。

5.闪电战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很多资源,来不及调整。

6.德国的武器装备,兵力配备,人员结构,战术先进在初期都远超各国。


一缕阳光

最主要的原因是欧洲两大强国英法长期的绥靖政策带来的后果,如果在德军侵略波兰时英法能够全力抵抗德军,那么德军就不可能灭亡波兰!另外由于德军于初期侵略的大多数为中立国,国土面积小,国防军事力量太弱!英法又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这才导致初期德军横扫欧洲!!!事实上在一战后,英法已经惧怕战争,不敢打!这才导致绥靖政策的产生!!


Zg输入中

一战给了高傲的德国全民耻辱,有了全民总动员的基础,这种基础首先体现在工业振兴上,第二体现在战争统一指挥行动上,加上德国人天生的服从规则的天性,这个团结基础和个性相乘就发挥成倍的力量。这是任何一个其他欧洲国家不具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