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和文科生之間,真的有一條鄙視鏈嗎?

理科生和文科生之間,真的有一條鄙視鏈嗎?

01

不同學科間的所謂鄙視鏈,其實是一個老話題。

比如錢鍾書在《圍城》裡就曾描述:

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外文系看不起中文系,中文系看不起哲學系,哲學系看不起社會學系,社會學系看不起教育學系,教育系的學生實在沒人看不起了,於是就看不起他們的老師……

重理輕文,是近代以來很突出的一個現象。

在今年熱映的電影《無問西東》中,就有類似的橋段。

民國時期的清華學生吳嶺瀾英文學和國文學都考了滿分,物理成績卻不及格。

他之所以非要選擇念實科(理科),只是“因為最好的學生都讀實科”。

可見,那時候重理輕文就已經非常嚴重。

02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首先是因為我們曾經輕視自然科學太久,直到被洋槍洋炮打醒了之後,才明白了只靠人文學科不行。

然後,在一窮二白的國家搞建設,尤其急需理工科的人才,培養人才時產生了一定的導向性。

而現在科技大爆發和互聯網大發展的時候,理工科推動經濟發展和創造財富的優勢也越來越明顯。

反映到學生就業方面,一般來講理工科要比文科找工作更容易,平均薪酬水平也更高。

這些原因,使得人們把心理的天平更多地傾向於理科。

03

當然,肯定會有人舉出反例,比如馬雲是英語專業畢業的,俞敏洪是西語專業畢業的,都是不折不扣的文科生。

甚至,復旦大學胡安寧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學吳曉剛還合作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有錢人家的孩子更可能學文科,窮人家的孩子更可能學理工科。

有文科的學生也留言說,自己的老師告訴他們理科生以後就是做事的人,而文科生就是管理他們的人。

例子可能有些極端,但確實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顯然,被鄙視的文科生並不一定就是弱者,甚至,他們同時也在鄙視理科生。

04

其實,被鄙視還是受尊重,不在於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而在於你的專業水平高低,是否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有過人之處。

易中天、于丹是文科生,但從收入和名氣上講,他們要甩很多理科生幾條街。

季羨林、任繼愈是文科生,但他們照樣可以成為世人敬仰的大師。

只要把自己的專業學好,在所學的領域內搞出名堂,不管學什麼科都是人才。

相反,如果不求上進,天天喊著“六十分萬歲”混日子,那麼不管學什麼科都會受鄙視。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我們不必像吳嶺瀾一樣,文科極強、理科極弱還非學理科不可。

事實證明,他改學了文科之後,照樣很有出息。

不管學什麼,只要我們努力做到最好,就會成功。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記住,真正處在鄙視鏈末端的,不是文科生,也不是理科生,而是不努力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