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透過《大明劫》看明末,最發人深省的是孫傳庭這一席話!

明朝末年,是一個動盪不安的大亂世。一方面,無數忠節之士為挽救大明江山前赴後繼;另一方面,方興未艾的滿清政權正在關外摩拳擦掌,等待著入關的機會。明朝從外族人手中奪回江山,最後卻又敗在外族人的手裡。但不可否認的是,明朝是一個崇尚氣節的朝代,所以影視上歷來鍾愛表現明朝的風骨。

這其中,《大明劫》可以說是一部上等的佳作,是一部難得的良心大作!

《大明劫》從服裝、道具到歷史背景,都高度還原了明末時期,國家所遭逢的劫難。慘烈廝殺的戰爭場面,戶戶滅絕的可怕瘟疫,貪得無厭的士紳階級......在影片中通過那灰濛濛的色調,和暗沉沉的天氣,來營造出一種大勢已去、無力迴天的悲涼之境!

從透過《大明劫》看明末,最發人深省的是孫傳庭這一席話!

“天下糜爛,百姓從賊,皆因飢餓,百姓飢餓,皆因無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你們知道什麼是人心嗎?!人心,就是糧食,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備兵員!這就是為什麼他李自成可以輸個十回八回,而我孫傳庭,連一回都輸不起!”

從透過《大明劫》看明末,最發人深省的是孫傳庭這一席話!

多麼慷慨激昂的一席言!

孫傳庭這番話,不僅道出了自己對這些禍害國家的鄉紳的憤恨,更道出了大明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現在,有越來越多人開始緬懷故明,開始貶低滿清,痛斥吳三桂等漢奸。卻不曾想想,我們很多人眼中那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事實上卻並非毀於滿人之手,而恰恰是毀於咱們自己漢人的手上。明朝的滅亡,是亡於人心!

《大明劫》的背景,是公元1642年。那時距離明朝的滅亡只剩下兩年。而那時的明朝不僅要面對日益強大的滿清和農民軍,還要面對腐敗的官僚系統、兼併土地的鄉紳、肆虐的瘟疫、越發嚴重的糧食危機。可以說,明朝那時早已氣數將盡。

而作為帝國的統治者的崇禎,他雖然有中興帝國的志向,卻並非明主。儘管,他和他下面的一些忠臣在帝國的最後時刻,都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自上而下腐爛的國家機器早已到了崩潰的時刻,這其實已是不可扭轉的了。

從透過《大明劫》看明末,最發人深省的是孫傳庭這一席話!

而孫傳庭居中的這一席話,還有更為深刻驚世作用,它深刻的驚醒了我們後人。明末,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本身就是給後世的一響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