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入獄,即使是大敵已臨,也難逃百官的流言蜚語

導語:崇禎二年(1629)十一月,皇太極率領後金十萬軍隊繞道蒙古進軍明朝京城。當時的明朝百官都以為有關寧錦防線,大明江山便可無恙,殊不知皇太極的野心是吞併明朝。袁崇煥此時正在鎮守關寧錦防線,後金軍隊的突然出現也讓他大驚失色,為了馳援京城,關寧鐵騎與袁崇煥一起踏上了一條詭異的朝堂之路。

置之不顧

後金軍隊十萬人突破京城附近的馬蘭峪、大安口和喜峰口要塞,所過地方勢如破竹,明朝大將趙率教戰死遵化城,明朝的京城岌岌可危。後金的大軍出現使明朝的江山社稷陷入風雨飄搖之中,原本碩大的明朝現在變得非常脆弱,強大的後金軍隊直接將屠刀瞄準了明朝的咽喉部位,一場危機就此開始。

袁崇煥率領的關寧鐵騎於十一月十日抵達薊州,到達北京近郊,而袁崇煥也打算在這裡抵禦後金大軍的入侵,因為依靠城牆來打擊後金軍隊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後金軍隊並沒有理會薊州的守軍,而是直接將目光瞄準了京城。後金軍隊兵分兩路,直取京城。

袁崇煥入獄,即使是大敵已臨,也難逃百官的流言蜚語

袁崇煥像

袁崇煥無奈,只能繼續跟著後金軍隊的步伐,因為以目前袁崇煥的實力,他率領的關寧鐵騎向後金軍隊發起進攻,無異於是以卵擊石,而最終的結果也是杯水車薪。在後金軍隊囂張的氣焰下,京城近郊成為了後金軍隊野蠻行為的抒發地,對京城近郊進行了大肆的燒殺搶掠,這使躲在京城城牆內的王公貴族異常氣憤,他們沒有想到國難降臨,而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受損而生氣難過。

袁崇煥也很無奈,他很想有所作為,但是他的實力還遠遠不夠。此時他已經想到了制敵之策,依靠京城城牆來抵抗後金軍隊,一定可以打退後金軍隊。可是他沒有想到,京城的勢力錯綜複雜,這件事情不是由他決定的。而京城內的王公貴族已經對袁崇煥恨之入骨了,因為袁崇煥的不作為,導致他們遭受了巨大損失,京城裡關於袁崇煥負面的傳聞已傳的到處都是。

身先士卒

袁崇煥沒有考慮京城內的形勢,即使他考慮了,也難以想象那些視野短小的小人是如何評判他的。這些細節本可不說,但是袁崇煥就是因為這個細枝末節而身敗名裂的。袁崇煥的想法只有一個,就是保住京城,擊退後金軍隊。

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煥到達京城城下,請求率領軍隊入城。二十三日,崇禎接見了袁崇煥,與袁崇煥一起的還有滿桂、祖大壽、黑雲龍及部分官員。這次會見,就已經決定了袁崇煥的去留。

袁崇煥入獄,即使是大敵已臨,也難逃百官的流言蜚語

《大明劫》劇照

紫禁城平臺上,崇禎看著袁崇煥,將自己身上的衣服披在了袁崇煥身上,袁崇煥目瞪口呆。接下來崇禎開始鼓勵袁崇煥的所為,但是袁崇煥不知為何還沒有認清當時情況,繼續在崇禎面前述說著後金如何如何強大,皇太極是如何如何的有野心,這使崇禎大驚。因為他對袁崇煥的信任已經動搖了,如今袁崇煥還在講後金強大一類的胡話,無疑是印證了蜚言的真實性——袁崇煥已經投靠了後金。

袁崇煥入獄,即使是大敵已臨,也難逃百官的流言蜚語

己巳之變

但是崇禎現在還不能處置袁崇煥,他還需要袁崇煥去與城外的後金軍隊抗衡。而袁崇煥也並沒有投靠後金,因為他如果已經投靠後金的話,他就不會親自上陣,與後金軍隊交戰。

袁崇煥始終沒有接到率軍進入京城的命令,但是他必須率領關寧鐵騎在城外與後金軍隊短兵相接。在戰鬥中,袁崇煥身中數箭,好在盔甲厚,對袁崇煥並沒有大礙。

十一月二十七日,京城九門換防,袁崇煥接到了守衛九安門的命令。在這一天,後金軍隊對京城發動了最後一波攻勢,可是在城牆與明軍將士的奮力抵敵下,後金軍隊的進攻又一次失敗。而皇太極也不得不選擇開始撤退,因為他們還沒有能力攻破明朝的京城。

七宗罪

後金軍隊已退,袁崇煥將成為京城的中心人物。在王公貴族的憤怒中,他們將仇恨發洩到了民族英雄的身上,而不是選擇與後金軍隊相抵敵。這就足以證明這些王公貴族是多麼的短視與無知,而大明王朝也將在他們的無知中走向覆滅。

袁崇煥入獄,即使是大敵已臨,也難逃百官的流言蜚語

朱由檢像

十二月一日,崇禎再次在紫禁城平臺召見了袁崇煥,與袁崇煥一起的還有袁崇煥的親信祖大壽。"為何殺害毛文龍?""為何置敵於不顧?""為何擊傷滿桂?"崇禎的三個問題使袁崇煥啞口無言,很快,等待袁崇煥的便是黑漆漆的大牢。在平臺上,當場脫去了袁崇煥的官服並將他置於獄中。

在之後,朝廷總結出了袁崇煥的"七宗罪",第一,誇下海口,聲稱"五年平遼";第二,行事乖張,換掉滿桂,提拔祖大壽;第三,違反朝綱,未經崇禎複核,殺害毛文龍;第四,言而不信,上任一年,遼土未復一寸;第五,置敵於不顧,使敵入犯京城;第六,擅自帶兵入京,擾亂京城治安,破壞國都安寧;第七,誇大其詞,於帝前述敵之威。

袁崇煥入獄,即使是大敵已臨,也難逃百官的流言蜚語

《大明劫》劇照

九個月後,袁崇煥在獄中結束了他一生。對於袁崇煥的死,爭議還是很大的,雖然袁崇煥在關寧錦防線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是當袁崇煥再次執掌關寧錦防線時,卻犯下了擅殺毛文龍的大問題。而其之後,對於遼東的形勢,也未做出大的改觀,又何提收復疆土呢?究竟是什麼原因使袁崇煥發生了改觀已不得而知,但是袁崇煥對於相關事情的反應已經證明了袁崇煥是一個愛好虛榮的人。至此,對於袁崇煥的教訓也只能教導後人不要太在意虛榮,而要幹真正的實事,否則德不配位,必自斃。

結語

袁崇煥從光輝到沒落的一生,講述了大明武將悲慘結局的一個縮影。在明朝年間,武將要麼戰死,要麼在朝政風雲之中斃命,能善終的人是少之又少。但是明朝的武將卻又是能打的,從明初到明末,武將自始至終都在維護明朝的江山社稷,但是朝廷的文官卻不是很爭氣。朝廷上,為了個人私利的爭奪,可謂是你放唱罷我登場。在威武的武將下,嘈雜的文官中,明朝的歷史由此續寫著,也必會有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