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书是值得反复看的?

聶先森

司汤达《红与黑》

十七岁那年,那是我少年时最郁闷的时光,偶然借了一本《红与黑》,用了数个夜晚读完。虽然还无法全部理解这本书,却深深地陷入于连的故事之中,他的全部经历与所思所想,内心的郁闷的叛逆,竟在我这中国少年的心底产生巨大的共鸣。也许,放到今天我已没有耐心读完《红与黑》全文,但司汤达已成为第一个影响我的经典作家。

张承志的《心灵史》

二十二岁那年,第一次上网看到了张承志的《心灵史》,便被这部很难归入小说还是历史的作品所折服。或许大多数人初读此书,都会感叹居然有这样的历史?我们无法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历史,所以才是一部心灵史。从荒凉倔强的西海固,到亚洲大陆另一端的圣地,《心灵史》将自我复制近亲繁殖的中国历史,与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神话联系在一起,也深深影响到了我未来的人生。

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

还是2006年,土耳其人帕慕克获得了许多中国作家觊觎许久的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我的名字叫红》引进中国。很难把这本书归入哪一种类型,从故事背景可算历史小说,从凶杀破案内容可算作悬疑或推理小说,从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来说,又是一部很感人的爱情小说——超综合类型的小说,这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优秀的小说能给人以灵感,阅读《我的名字叫红》的过程中,无数灵感在我脑子里飞扬。几乎每一句作者的精妙之语,都能给我打开一扇隐秘的灵感之门——非常感谢奥尔罕.帕慕克!这就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一个伟大的作者既存在于他生活的现实时空,同时也存在于他作品的文字之中。我能够在文字里发现他的思想,发现他的视角,聆听许多教诲。从这个角度而言,作者可以在文字中永生。


蔡骏

总有一些书你明明知道内容,但就是愿意花费时间看了又看。其实一个人反复读哪些书,比曾经读过什么书,更有意义。

1、《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2、《百年孤独》作者:[哥]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

4、《小王子》作者:[法] 圣埃克苏佩里

这是一部畅销全球的经典童话,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小王子》不仅赢得了儿童读者,也为成年人所喜爱,作品凝练的语言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现出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部童话小说。

5、《汪曾祺散文精选》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6、《天蓝色的彼岸》作者:[英]艾利克斯・希尔

《天蓝色的彼岸》是2004年在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国艾利克斯・希尔,译者张雪松。该书讲述了关于生命与死亡的寓言。本书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欧美和日本广为流传,感动了世界各地无数的读者。本书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荐,并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人性寓言”。

7、《沉思录》作者:[古罗马] 奥勒留

《沉思录》原为古罗马皇帝奥勒留自我对话的记录,行文质朴,不尚雕琢,然而由于发诸内心,灵性内蕴,故充塞着一股浩然之气,令人高山仰止,有一种深沉的崇高之美。正因为它出诸内心,不加掩饰,所以我们方能窥见作者如何在忙碌的人生路上,以自己的经验为材料,沉思人生大义,领悟宇宙迷题,从中升华自己的智慧和心灵。

8、《围城》作者:钱钟书

《围城》是中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就凭这部唯一的长篇小说,钱钟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小说大师级人物。本书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来,有多少人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深深长叹,为它久久思索。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钱钟书的深入骨髓的洞见,通达超脱的生存智慧足以让读者品评再三。。

9、《瓦尔登湖》作者:[美]亨利·大卫·梭罗

《瓦尔登湖》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妙历程。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淡定地享受人生。

10、《傲慢与偏见》作者:[英]简·奥斯汀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PS学习社

每个人反复看的书要看个人喜好,每个人是不一样。先推荐几本:

1 《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罗兰

这本书适合年青的时候看,我一个闺蜜说这本书给她很大的精神动力和鼓励。杨澜也说过类似话。我这个年纪还有其它人也提过这本书。这些人的相似之处就是不甘平凡,非常努力。那时候没有网络,是个读书的年代,特别是名著。

很长的一本书,我看过前两本,没看完。因为我害怕奋斗,呵呵。但是,人是应该奋斗的,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不管想要的是什么,不要让这一生白白度过。

2 《幸福之路》,罗素


摘其中一句:

“快乐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可能广泛,让你对人和物的反应尽可能友善。”

3 《如何阅读一本书》,两作者的名字太长了。看图吧。

堪称关于阅读的教科书,对阅读做全方位的指导,介绍四种不同层次的阅读,也介绍了读不同类型的书使用不同的读书方法,等。1940年初版,时至今日依然非常受欢迎,流传广泛,说读书人应该人手一本也不为过。看了这本书以后会发现,之前自己的阅读方式多么浅陋,走过多少弯路,又错过了多少好书的精华。

不枯燥,很生动,甚至很优美。读这种逻辑和条理非常清晰的书是一种享受。





下面是我个人反复读过的书:

1 《唐诗三百道》(现在)

2 泰戈尔的《飞鸟集》《园丁集》(以前)

纯个人爱好,耐读,解闷。艺术经典,优美。

所有的经典,不管哪方面的,都值得反复阅读。看个人爱好,选择,以及你和作者的缘份。


第一个水边的海伦

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赏,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有的书只要读读其中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所以不同的书是有不同的读法的,而一生之中,总有一些书,值得一读再读。”那哪些书值得反复看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类。

第一,思想哲学

深奥的思想哲学总是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咀嚼,一次又一次的品味方能得到真谛。

例如,中国诸子百家中的道家代表作《庄子》。

或许少年时读的一头雾水,而中年时便豁然开朗。或许顺风顺水读时觉得消极避世,而只有走投无路时才会读出柳暗花明。

更何况,《庄子》中蕴含着的深厚哲理,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读完,读透。《庄子》谈“道”,“道”是什么?老子的“道”是“老子尚欲言有无,别修短,知白黑,而措意于天下“,那庄子的道又是什么,或者,不读个百遍,是难以见其义。

第二、史学

不读史书,难以懂得一个民族的印记,也难以理解一个民族的未来。而沉淀多年的历史,又怎能不细细咀嚼。

史书之中,我喜欢《史记》,初读时只是为一个个灵活的人和事而震撼,感动。再读时为司马迁笔下的春秋大义惊讶,一字之间,褒贬已出。非为是非。

一读再读的咀嚼,方才见得岁月峥嵘,看到属于史学家的铮铮傲骨。

第三、文学

没有诗和远方的滋润,未免总会乏味。

关于文学,四大名著自然部部都是经典,尤其是《红楼梦》,红学家研究了一辈子。当然,还有一些西方巨作,例如《神曲》、《百年孤独》等等。在这里推几个最近读过值得再读的书,放在床头随手翻翻,也可以滋润心灵。

1、《我们仨》杨绛

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是留学时的自由与真挚,是特殊时期的相互取暖,是病痛无情中的含情脉脉,相聚相失,是只有死别没有生离的承诺,而死别,也突然而来。

读罢方知——世间好物不坚守,彩云易散琉璃脆啊!

2、《诗的八堂课》江若水,商务印书馆

诗的八堂课,也是人生的八堂课,毕竟,诗的本质便是人生。

博弈、滋味、声色、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

字字句句都是诗歌,句句字字都是人生。

初读之后,让我潸然泪下的是乡愁。大概不仅仅是离乡之苦,更是心灵家园的丢弃。连根拔起的空阔感大概才是令人苦涩的难以下咽。我们这一生,都在返乡的路上,却大抵,再也回不去。

3、《白鹿原》陈忠实

读完之后,我想起来《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律师说的一句大实话,“她有什么罪过,她唯一的罪过就是太美丽”

她的妖娆会唤起太多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在宗教道德文化,特别是那个恪守礼教的原子里容不下,在被教化阉割过的文化里,无法面对自己欲望的男性,将这些被否定的欲望统统投射在了这个唤起欲望的女人身上。

于是,前夜才在窑洞炕上睡过的鹿子霖,也依旧毫无愧色的对田小娥举起了刺刀。

“女人不过是糊窗子的纸,破了烂了,揭掉再糊一层新的。”

人如草芥,女人更如草芥。原子上的女人如同粮食,在“宫寒”的时代下,等着主人收割。

而唯一不甘心的田小娥,也仅仅是飞蛾扑火,被压在了塔下。

藏在白鹿原这个大背景下的女人,作为他者的形象要何去何从,一直萦绕在心。

当然,专业书籍,是必须一读再读方可吃透的。

如此看来,这些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或思想之深奥,需要用一生来参透,或文质兼美,一生读来都可养心。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值得反复看的书很多,而每个人喜欢看的书又不同,我反复看过多遍的书有很多,选其中的几本说说。

1、《红楼梦》是我看过最多遍的一本书。

读第一遍时,我还不满13岁。在准备升初三的那个暑假,随手拿过哥哥在看的《红楼梦》来翻看,这一翻就被吸引了。当时文中一些描写的句子,还有诗词啊,我都看不懂,就直接跳过去,只看故事情节,不求甚解。

三年后我的文言文的阅读基础提高,我看了第二遍《红楼梦》,这一遍我基本上看懂了。但是文中复杂的人物关系还是让我头疼,于是,边看边写人物关系表,弄清楚人物之间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最后总结成一张表,把所有的人物关系都在这张表里呈现出来。


又过了两年,当我心里偷偷的喜欢上一个男孩的时候,我迷上了诗词,"诗言情″嘛!翻出《红楼梦》开始研读其诗词,看一首抄一首。

从最前面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好了歌》开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以及对联、偈语等,而后面诗社众人做的诗中,潇湘妃子的诗是我的最爱。 因为已经看过两遍,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已很熟悉,突然就明白了每首诗的意思,而且猜测每首诗背后的隐藏意思成了我的一大乐趣。

比如"一从二令三人木″写王熙凤的命运,贾琏对她的态度,一″从",顺从,″二+令"=冷,冷淡,三″人+木″=休,休妻。 就这样一首一首的读,一首一首的抄,抄满了一本笔记本。没读懂的做上记号,前后文对照再读,直到读懂书中所有诗词、对联、偈语的意思,相当有成就感。

参加工作后订阅了《演讲与口才》,里面常举的例子是《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王熙凤怎么指桑骂槐、怎么拍马屁不露痕迹,黛玉、宝钗说话语气、风格如何不同。

如第二十七回,薛宝钗在滴翠亭戏彩碟时不意听察到宝玉的丫头小红和贾芸的私情,情急中她笑着叫道: “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见了两人后又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哪里了?”嫁祸于人、工于心计的特点。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之后,“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

后来黛玉来探望“心中虽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吧!" 宝黛之不同立见。为此我又看了一遍《红楼梦》,专研究对话。

其后,87版《红楼梦》电视剧至少看了两遍,新版却一遍都看不下去。

二十年后,女儿上高中了,开始读《红楼梦》,我又陪她看了一遍,顺便研究一下里面的美食。

结论是:大观园的奢华没感觉,可是里面的美食却极尽奢侈。例如茄子丁的做法: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削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这种做法绝对不是我们一般人吃得起的,哪怕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买齐了原材料也没有闲工夫做。

美食没口福享受,倒越来越多的发现书中的人名,使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如贾政、贾敬,"假正、经”,"元迎探惜四春″谐音"原应叹息″等等。

通过谐音还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命运遭遇和作者的爱恨褒贬,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创作意图都蕴含于名字之中。如“潇湘馆"——"消香馆","衡芜院”——“恨无缘″,"甄士隐、贾雨村"——交代了本书是"真事隐、假语存”等。

近来在学写作,准备从谋篇布局、细节描写、人物刻划等写作技法方面入手,再读一遍《红楼梦》。

每读一遍《红楼梦》我都会学到很多东西,都会有新的收获,真的是百读不厌!

2、金庸的《神雕侠侣》《侠客行》《鹿鼎记》《天龙八部》是休闲放松时的佳作

金庸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每当工作压力大,心情不佳时,翻看这几本小说,总会为其天马行空的想象所折服,当然其环环相扣的情节,维美的爱情,哪怕是段正淳和韦小宝的滥情也觉得是美的。读两遍后,随手翻一页都可以继续往下读,确实是解压的好帮手。


3、值得所有人反复看的,还有你的专业书——毕竟吃饭的饭碗得捧牢了。当然还有各类实用性的工具书等。

浩瀚的书海中,一本书是否值得反复看,取决于读者的个性喜好以及需要从中汲取什么营养,是知识性的,情感性的,还是哲理性的,亦或只是休闲娱乐性的?比如同是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我都看过两遍,而《水浒传》我怎么也没兴趣看第二遍。

亲爱的读者,你反复看的书又是哪些呢?


有书肖潇傻洒2018



初次读红楼,只会看热闹,把它当言情小说来看。当时的脑子里是这样的形式:

男主角:贾宝玉

女主角:林黛玉

第三者、恶毒女配:薛宝钗



小红、贾蔷、柳湘莲等等都是什么鬼,果断翻页忽略……

第二次读,还是放在主角上面,不过,人物开始放大了一些,如王熙凤、贾母、贾涟、李纨等。

然后慢慢读,有的会收集一些里面让人感动的诗词句子,还有一些经典人物的外貌描写等等。



反正,历久弥新,每次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心得。最后看了一些红学专家对于《红楼梦》的解读,政治阴谋,曹雪芹的真事隐藏,假语存,等等。

二、《小王子》


「他们没有根,活得很辛苦。」


一本富有哲理的书



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特别喜欢保尔·柯察金

《钢铁》是保尔一生的奋斗史,对于此书,总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就是不屈,奋斗与信仰。这也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所缺少的,保尔的成长历程再次证明了人一定要有信仰。



四、《茶花女》、《巴黎圣母院》

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

一个如白茶花一样纯洁的高级妓女,

一个丑陋的敲钟人

悲剧上演,让人感慨颇多。



还有许多经典的书籍,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悦言红楼

我是个实用主义者,对我来说,小说、诗歌、游记等等,这些基本上都是一遍过,看时虽然荡气回肠,看完都是过眼云眼。


它们是消遣,是放松,在我书架上大都没有长时间停留,每月每年都会清出一些小区互相分享,或者送给本地图书馆。


然而在我书架上高踞的,是一些实用类的工具书和学术研讨类的书籍,这些需要保留、除尘,并时时翻阅参考。


大到各类简史、行业专题研究,中到大大小小的字典,小到各种软件应用手册,或菜谱,或驾驶指南。


这些实用书我们大部分人应该都需要过,时不时还要查阅,它们就是值得反复看的,也必须要反复看的。


怎么看?就象我们知道,从阅读方法来说,有些书适合泛读,有些书是必须精读的,那么必须精读的就是题主问到的此类书了。

一.简史和行业专题研究类的书籍,比如我书架上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经济学原理》(美)曼昆等等。


不但要精读,还要对此主题找很多书来做系统阅读,要做大量笔记,才能对这个主题有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这些书往往在其专业领域能出现许多伟大的作品值得收藏。


二.各类字典就不用说,我们学各种语言一本字典都不能离手,这些属于辅助类书籍。


三.软件应用手册、菜谱、驾驶指南,基本上都是在说明各种使用规则的工具书。这是个不断学习的时代,我们经常在特定时候需要很专注并高频率的阅读此类书籍,并一字一条的照着做,有的还要考试,比如考驾照时的笔试。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作者的灵魂对话,每一本书,也都是作者知识精髓的凝聚。


对于这些需要反复看的书,我们要多做笔记,而每看一次,我们都会有新的、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希望我贡献的这个答案对大家读书有帮助。


有书知道

那我觉得值得我反复看的只有《围城》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为什么说是反复看呢,因为书中的内容我读一篇是看不懂的,钱钟书写的文字非常值得咀嚼。而且文字优美且富有哲理,所以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多看几篇。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

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胜吾家。

假使爱女人,应当爱及女人的狗,那么真心结交朋友,应当忘掉朋友的过失。

这些句子都很值得咀嚼,让我们慢慢的理解这种意思。


其次文章的故事情节非常非常的丰富,很值得我们去多看几篇。

方鸿渐是小说的主人公,在钱钟书的笔下这个人物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不是主人公有多么的优秀,而是描写的太真实了,让我忘不了。对女人的爱慕,对生活的无奈和懦弱。和自己的内心对一件事的思想过程。真的特别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得学位是为了把论文哄过自己的先生;教书是把讲义哄过自己的学生。

信口胡扯,而偏能一语道破,天下未卜先知的预言家都是这样的。


有几个死掉的自己,埋葬在记忆里,立碑志墓,偶一凭吊。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细细分析这些话,觉得非常有哲理。怎么可以把生活说的这么真实。字里行间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生活。

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去仔细的认真的咀嚼。


小朋有话

1.萧红的《呼兰河传》,描写东北民俗画的水墨丹青。同时也将作者淡淡的乡愁洇透在所描写的每一个小人物身上。里面也透着那刻骨的孤独和悲凉。文字干净如雪,内心凛冽似刀!值得静静的一读再读!


2.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太过残忍,用一本书将生活赤裸裸的揉碎了摆在大家面前。什么爱情,友情,事业,抑或是家庭最终都逃离不了生活本身。一旦其中任何一方比例过大,生活就会失衡。哪有什么永垂不朽?最终只留下孤寂和死亡相伴!

3.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当大家都不相信爱情的时候,他老先生用他那生花妙笔将人世间所能经历的爱情通过本书全部展现开来。不论是浓烈的、精巧的、刻骨铭心的、逢场作戏的、短暂的、长久的抑或是“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记你容颜”还是柏拉图式的,里面都已说尽。而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男主在阅尽622个女人之后对自己历经沧桑而等了五十多年的心上人说出那句“我为你保留着我的童贞”。



4.诗歌,经典诗歌要经常吟诵,他是可以解忧排难的!


豆农先生

对我来说,反复看的最多的是《红楼梦》,很多人问我,你反反复复的看能看出什么来呢?你看《红楼梦》有意义吗?他带给你些什么变化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经常看这个有什么益处,只不过能多认识几个生气不常见的繁琐的汉字而已。但我就是喜欢看,一遍又一遍,时间长了,我发现《红楼梦》里有很多乐趣,每当读完一遍再次从头读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不同的见解。有时候很讨厌书里的某个人某一件事,就不想看了,没过两天又会特别的想念。现在终于意识到这不是一本书一个故事,而是陪我消磨时光的一个老朋友。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回答的很不靠谱。但我喜欢《红楼梦》,他值得我反复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