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读《合肥街巷故事》

作者 完颜海瑞

李云胜在喧嚣的市声中沉静下来,在现代化高楼林立间穿街过巷,往返穿越时光的隧道,抚摸、触动古今的脉动,寻找合肥历史与当代的交叉点;他寻幽探微,稽古考证,捕捉流逝的光影,粘连迷离的碎片;他坐拥书斋,浮想联翩,以合肥人的话语、俚语和文学语言,写成《合肥街巷故事》一书,发古之忧思,抒今之豪情。他像说书人那样,娓娓道来。书的内容不仅是写街巷,还有战火硝烟、英雄烈士,还有文人雅士、翰墨飘香,还有寺庙祠楼、书院学府,还有士农工商、吃喝玩乐……

方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淮右咽喉,江南唇齿”,“淮西有事,必争合肥”。一千多年来,合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合肥街巷故事》一书中展现了三国、唐宋、明清以及近现代期间,在这座古城中烽火硝烟鼓角争鸣的战争故事和活跃其间的人物身影……曹操、孙权争战合肥所留传下来的许多遗迹、故事,至今依然脍炙人口,逍遥津、教弩台、藏舟浦、筝笛浦、斛兵塘、廻龙桥……被历代诗人竞相吟咏传诵,在这本书中都有精彩的叙述……合肥历史上出现的惟一的王杨行密便是从这块土地上开始征战伐唐的,他和他的孙女百花公主在合肥、在蜀山、在百花井巷、在吴山庙都留下许多遗迹和传说;而宋、金在合肥的那场惨烈的争夺战,我的先祖金兀术麾下的侵略军被岳家军打得落花流水,赶出合肥,溃逃败北;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在合肥、巢湖与元兵展开鏖战;明代末年的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和清代的太平军先后攻陷合肥,留下了许多传说,赵千户巷的奇迹为八大王抹上一笔仁慈的亮色……

《合肥街巷故事》对历次战争绘声绘色地作了细致的描述。读者可以隐约听到那远去了的鼓角争鸣、杀声呐喊。

这本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展现了合肥上空曾经闪烁过的历史文化明星,直到今天,那耀眼的光辉、那厚重的文化积淀,足以列入中华文明的宝库。曹操的吟诵;陆游、辛弃疾的诗篇;李白和陈鸿寓居合肥时写下的诗赋;宋代包拯在他读书的香花墩上曾经写下的“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勾……”的名句;被誉为“盛唐之李杜”的南宋词人姜夔在合肥赤阑桥畔与歌女双娇的坚贞爱情,留下了二十四首千古传诵的诗词。“淝水东流无尽期,当年不合种相思”,姜夔写合肥的诗词是历代诗人咏诵合肥数量之最;明末理学名臣蔡文毅公是地地道道的合肥人,位列九卿之重。李云胜在“蔡文毅公祠堂今安在”一节中介绍道,蔡文毅对宋明理学有深入精到的研究,他融会贯通诸子百家之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儒家学术……“后人公认在‘庐州三公’之中,蔡文毅公的学识才华,当列三公之首而无愧也”,书中写他退食回合肥讲学,折服了上门挑战、侃侃而谈的二位桐城理学家的故事……还有“江左三才子”龚鼎孳和顾媚的俊采风流、诗文儒雅、以龚姓命名的龚湾巷“让他三尺又何妨”的雅量家书、风光如画的稻香楼中的诗兴文趣,以及龚氏宗祠一门后人的辉煌……此外,唐宋以来,无数文人对合肥教弩台、镇淮楼、思惠楼、逍遥津,藏舟浦、筝笛浦、包公祠、大蜀山等留下的名篇佳什,传诵宇内。

在《祠堂物语》中,作者对合肥的著名祠堂,在《包公祠》《蔡文毅公祠》《孔氏宗祠》《段家祠》《龚家祠》《赵中毅公祠和刘公祠》《江公祠》《高家祠堂》《报恩祠》《李鸿章家庙》等等篇什中作了深入探访,讲述了每座祠堂的兴衰浮沉,峥嵘岁月的精彩故事,姓氏的荣耀、历史的辉煌、名垂青史的峥嵘人物……还附带点出了老合肥的六观、八寺、二十六庙、九宫、二十六庙的具体名称,遗憾的是限于篇幅,书中多数没有具体介绍。

合肥自古以来便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本书《学堂物语》一节,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勾沉、叙述文昌宫、文庙、大书院、小书院、合肥一中、九中,庐州府学,合肥四中,县学、正谊中学、洋学堂,合肥八中,以烈士命名的三所小学,以及中国科技大学、合肥联大等名学府的缘起、变迁,这些名校涌现出的风云人物和学者名流名播遐迩。

方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推崇孝道是合肥人的优良传统,代代胤嗣,这本书在三孝口街、升仙桥、六谷祠、孝肃桥等等章节中,昭彰了这些地名关于孝敬先人的美丽动人的传说。

古城合肥的市街,虽频遭战火而时兴时衰。由于水陆交通便捷,商贸繁荣。茶楼酒肆、商号名埠、特色糕点、风味小吃……留下了许多胜迹、名号,直至今日仍家喻户晓,有的则一直保留至今天而发扬光大。

(完颜海瑞,满族,著名作家,一级编剧。原合肥市文联主席,安徽省第六至九届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长篇小说《归去来兮》、《天子娇客》、《神鹰》、《神剑》等五部,诗集《抱冰斋诗词曲》,散文集《江山空锁》,剧本《常金花》、《女儿志》等六部,电视剧剧本《梅姐》、《天子娇客》等多部及《完颜海瑞文集》(八卷)。曾获全国长篇历史文学作品二等奖,安徽文学一等奖、二等奖,全国新诗、传统诗佳作奖,安徽电视剧灰喜鹊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