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臺塑企業於 1954 年創立臺灣塑膠公司。 1957 年由日產四噸的 PVC 粉工廠開始生產,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小的 PVC 粉工廠 。 PVC粉廠起家,從中間原材料不斷往上下游拓展。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臺塑集團LOGO

▶▷1. 辦原始臺塑:

1954年,王永慶、王永創立福懋塑膠(後改名為臺灣塑膠,簡稱臺塑)成為臺灣第一家塑膠公司,主要產品為PVC粉,生產規模4噸/日(月產100噸)然而由於下游塑料加工業者對新廠沒有信心、本地市場體量小(月消化15噸)產品成本高等因素,市場難以推廣。

▶▷

2. 成立塑料下游南亞塑料,拓展海外市場:

為扭轉局勢,臺塑決定擴大生產規模,拓展海外市場。臺塑將PVC粉生產規模由由4噸/日提升到40噸/日,以降低生產成本,並於1958年臺塑成立南亞塑料(塑膠二次加工,簡稱南亞)進軍下游市場,臺塑進入垂直整合發展模式新紀元,1963年,再設立三次加工工廠新東方塑料公司,目的是將三次加工品出口至海外市場,至此臺塑成為行業領先者。

▶▷3. 紡織大需求下,臺化生的逢時:

臺塑企業上下游整合穩步向前的同時,及時把握住紡織業的巨大需求,於1965年成立臺灣化學纖維

(簡稱臺化),初期主要為南亞塑料生產的人造革生產粘膠纖維,後續為其織品提供染色及加工工序,並發展為世界生產四大人造合成纖維的領軍企業。

▶▷4. 化纖下游織布染整企業福懋興業:

為提高附加價值及提供下游客戶更完善的服務,臺塑集團於1973年創立織布染整一體化作業的中游產商福懋興業,成為臺灣唯一能同時生產四種紡織用纖維且提供染整加工的企業,也成為世界最大的纖維生產廠商之一。

▶▷

5. 打破上游石化原材料壟斷,成立臺塑石化:

為解決PVC上游原料供給不足問題,公司於1973年首次向政府提出興建輕油裂解廠(即“六輕計劃”),經過近20年努力,1992臺灣第一家民營煉油廠臺塑石化正式成立。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臺塑集團發展歷程

縱觀臺塑集團之發展歷程,臺塑集團專注於垂直整合,打通石化上中下游全產業鏈,省去中間的運輸、交易環節和費用,能源實現有效利用,集團內部之間的分工協作實現整個產業鏈利潤的最大化(中間沒有銷售環節,可以更加專注生產,提高生產效率)

公司完成了從最原始的原油作為原材料,到終端產品全產業鏈佈局,憑藉低成本優勢在臺灣地區、大陸和海外搶佔歐美企業市場份額。

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市值堪比中國石化

臺塑集團經過60多年,相關企業達100多家,上市企業也是有許許多多,其中最重要的公司為臺塑、臺塑石化、南亞塑料和臺化

臺塑石化主要是從事大煉化,為下游子公司提供核心原材料,各個子公司分工協作,完成整個石化產業鏈一體化,打造臺塑石化王國。

主要子公司最新市值方面,臺塑石化市值在集團中位居第一,折算後達到2400億人民幣,南亞科技、臺塑和臺化均在1300億人民幣市值以上,公司化工產業鏈的上市公司合計市值在6600億以上,和中國石化(7000多億)市值不相上下。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臺塑集團核心化工企業關鍵指標(2017年)

▌臺塑:臺塑集團發家企業,PVC粉全球最大

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於1954年臺灣塑膠是集團最早成立的公司,歷經四十餘年之努力,目前資本額為353億,公司目前經營業務及產品包括塑膠原料製品、塑膠加工、纖維製品、電石產品方面。

其中PVC粉年產能130萬噸,不僅系臺灣最大生產廠,若含美國投資公司年產能達230萬噸,是世界上最大PVC粉生產廠。

近十餘年營收穩定:

臺塑近10餘年收入基本穩定在400億元左右,利潤在30-110億元波動,利潤中樞值在70億元。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臺塑近十年收入和利潤變化情況

臺塑核心業務佔比:臺塑產品中氯鹼(PVC+燒鹼)佔比為35%,聚乙烯系列21%,聚丙烯系列17%,其他(碳纖維、SAP等)佔比為27%

市場佔有率高:臺塑各個產品在臺灣地區的佔比非常高,例如PVC粉、液鹼、丙烯酸系列等在臺灣地區的佔比

在60-80%之間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臺塑各個業務組成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臺塑主要產品臺灣地區市場佔有率情況

▌南亞塑料:塑膠產業延伸

南亞塑料公司創立於1958年,當時成立之初主要是為了消化臺塑PVC粉,發展PVC製品,降低PVC生產成本,隨著PVC產量提升,產品價格降低和市場培育成熟,臺塑和南亞塑膠收入和利潤大增,銷量方面臺塑的PVC粉產量由1200噸增加到100萬噸。

1969年進入聚酯領域,後來經過多年發展主要產品有塑料加工、塑料原料、電子材料及聚酯纖維產品等四大類。南亞公司為世界最大塑料加工廠,聚酯產品產量及電子材料之銅箔基板產能亦名列前茅。

營收與利潤方面,

南亞塑料近10餘年收入基本穩定在600億元左右,利潤在10-130億元區間,受到經濟週期影響波動較大,利潤中樞值在70億元。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南亞塑膠近10餘年收入和利潤情況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南亞塑膠核心產品收入構成

核心產品市場佔有率:塑料加工產品市佔率在40%-60%之間;滌綸長絲和乙二醇在臺灣地區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0%和35%。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南亞塑料主要產品銷售地區和市場佔有率

▌臺化:人造絲起家,產品線不斷豐富

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5年,公司歷經五十餘年的努力,已發展成為橫跨石化、塑料原料生產及紡織業上下游一體化生產領域的企業,根據公司官網對臺化公司概況的描述,大體可以將臺化公司的發展歷程歸結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1965年人造絲起家:

公司成立初期,設計產能為日產木漿50噸,並由木漿再每日生產45噸人造絲。

根據王永慶在設廠宗旨中描述,創立時臺灣因環境限制,天然纖維匱乏,為配合紡織工業急速發展,在彰化廠區籌建利用臺灣山林雜木之小徑木或枝梢材製造木漿、人造絲並向下遊發展紡紗、織布及染整加工等一體化的紡織工廠。

1973年新增尼龍絲,化纖廠初具規模:

1973年起又陸續建設尼龍原絲、尼龍加工絲、尼龍織布等工廠,使公司的紡纖產業包含人造絲及尼龍大體系。

除彰化廠區以外,投資設廠地點亦延伸至龍德及新港等地,運營規模持續擴充,成為國內大型化纖生產廠之一。

1987-1994設立PTA、PS和ABS工廠,邁入石化、塑料業:

1987年公司在龍德廠區設立PTA廠,以繼續擴大運營規模,實現產品多樣化、經營多極化的發展,公司開始跨入石化行業。

1990及1994年在新港廠區分別建設PS廠和ABS廠,跨入塑料業。

1995-1999年配套大煉化建設苯酚、PTA、DMF、PP和PC等工廠,進一步豐富臺化產品線:

1995年,公司參與集團的六輕計劃,配合集團石化原料上下游一體化的垂直整合,在麥寮離島工業區投資建設Aroma(芳香烴衍生物)、苯酚、苯乙烯、PTA、HAC、PS、ABS、PP和PC等工廠,產品涵蓋石化中游原料、泛用塑料及工程塑料原料。

1999年,六輕各工廠逐漸完工並進行投產,此時公司的運營逐漸由纖維、紡織轉型為石化、塑料為主

2001以後,進軍海外,調整產品結構:

在2001年,為擴大公司的規模及分散投資,公司進軍大陸市場,並陸續在寧波地區獲准設立ABS廠、汽電共生廠、PTA廠、PS廠及合成酚廠,正式邁入海外投資,目前寧波廠區PTA、ABS、PS產能分別為120、45、20萬噸。公司積極優化產能結構,強化高附加值產品佈局。

2013年,龍德PTA-4轉型生產PIA,市場生產及盈利水平逐年進步。

未來發展方面,公司將致力於擴大差別化產品利基,嚴格管控原料及成品庫存,並積極開拓東亞、中東及美洲等國際市場,減少對大陸市場的依賴。

營收方面,伴隨煉化項目的不斷投產帶來的豐富原材料,臺化收入從2005年的400億,穩步增長到2010年的800億左右,10-13年收入基本在800億以上,13-15年隨著原油價格變化公司收入有下跌,但下跌幅度不大。

淨利潤方面

在20-110億元區間震盪,受到經濟週期影響波動較大,利潤中樞值在60-70億元。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臺化收入與利潤情況

核心產品市佔率高:臺灣的主要產品PX、PTA、粘膠短纖、合成酚、PP和PC等在臺灣地區的市場份額在35-50%不等,龍頭企業的市佔率非常之高,多餘的產品還出口到中國大陸等地區。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臺化主要產品銷售地區、競爭對手及市場佔有率

▌臺塑石化:打破最上游原材料壟斷,成就石化王國

打破上游石化原材料壟斷,成立臺塑石化:

上世紀60年代,受累於PVC原料短缺,臺塑集團被迫進口昂貴的海外原料,1973年,臺塑向政府申請“六輕計劃”,但同年5月遭到否決,1986年,計劃通過審批,1992年臺灣第一家民營煉油廠臺塑石化成立。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奠定公司發展基礎:

1996年,麥寮汽電股份成立,此後各公用發電廠相繼完成建設,1999年為配合油品運輸,成立六輕汽車貨運股份有限公司,為後期的業務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配合基建的推進,輕油裂解廠在這一時期也取得了重大進展,1994年,“六輕計劃”正式動工,1999年輕油裂解一廠完工,實現年產乙烯45萬噸,次年公司開始生產LPG、輕油、煤油等石化產品。

輕油裂解廠集中竣工,公司實現快速發展:

2000年,公司的輕油裂解二廠完成正式運轉,乙烯產能再增90萬噸;

2002年,原輕油裂解一廠擴產完成,一廠乙烯產能由45萬噸擴展至70萬噸;

2007年,年產120萬噸乙烯的輕油裂解三廠正式投廠,至此,臺塑石化乙烯產能已達280萬噸。2007年末,臺塑石化營收已達1579億。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臺塑石化擴張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臺塑石化收入和利潤情況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臺塑石化2016年主要產品收入佔比

臺塑煉油產量佔臺灣地區一半份額:

2008年臺灣地區原油自產量為1.6萬噸,進口量為5294萬噸,進口依賴度接近100%,臺灣地區原油高度依賴進口。整個臺灣地區煉油企業有兩家,中化和臺塑,產量佔比各為50%,兩家公司壟斷臺灣煉油。

產業鏈逆向整合發展模式成就臺灣石化業繁榮:

臺塑集團石化產業的發展屬於逆向式整合的發展模式,石化下游的產業如紡織服裝,塑膠製品,橡膠製品業等輕工業先行發展,之後才開始發展石化上游的輕裂廠,屬於自下游往上游的逆向發展模式。此類型的發展模式造就了臺灣的石化業繁榮。

產能、產量和市場佔有率:

臺塑石化具有2500萬噸的煉油產能,以2016年為例,年產汽柴油等1950方,乙烯產能300萬噸(臺塑石化和中油合計產能為404萬噸)、丙烯240萬噸。市場佔有率方面,臺塑石化汽柴油等在臺灣地區的市佔率為20%左右,乙烯和丙烯的市佔率很高,分別為73%和66%。

臺塑石化的主要客戶是集團客戶,臺化、臺塑和南亞三家佔到公司的收入的40%左右;臺塑石化的石油重要來自於中東地區,如沙特、科威特等。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2016年臺塑石化主要客戶

亞洲化工四小龍|臺塑集團:4家石化類上市公司,合計堪比中國石化

▲2016年臺塑石化主要供應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