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推行“印太戰略”做出3個重大部署,印度卻暗中退出?

美國為推行“印太戰略”做出3個重大部署,印度卻暗中退出?

澳大利亞則更加關注自己對太平洋諸多島嶼國家的控制力,一直對別國在該地區的正常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抱有神經質一般的警惕,澳媒還一直炒作所謂的“戰略威脅”。法國總統馬克龍5月初訪問澳大利亞,放言要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建立新的軸心,平衡新興大國的影響力。馬克龍還公開點名印度,要求其與法國和澳大利亞一起抵抗所謂的“霸權主義”,維護亞太地區的戰略平衡。

美國為推行“印太戰略”做出3個重大部署,印度卻暗中退出?

美日澳法這些西方發達國家如此追捧“印太戰略”,還試圖將其打造成為一個“精英俱樂部”,可作為整個戰略的核心國家,印度卻反應冷淡。莫迪先後在武漢和索契與2位大國元首會面,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軍事經濟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入溝通,隱約透露出倒向中俄的意味。這2次出訪的一個直接的結果就是印度似乎不再像一段時間以前那樣推崇“印太戰略”,甚至有劃清界限的趨勢。

印媒5月23日報道,負責指揮印度海軍的蘇尼爾-蘭巴將軍公開對所謂的美日印澳“四國聯盟”潑了冰水。蘇尼爾-蘭巴指出,印度是4個國家當中唯一與新興大國在陸地上面接壤的,真發生衝突,恐怕美日澳都不會伸出援手。況且,美日印澳與新興大國之間都有緊密的經貿聯繫,尤其是澳大利亞。鼓吹對抗或軍事圍堵是危險且缺乏理智的做法。

探客認為,印度雖然有時衝動,但並不傻。2017年對峙期間,美日澳除了口頭上聲援,沒有任何實際支持的行動,害得莫迪緊急跑到以色列訂購8000多枚反坦克導彈。這其實就是一次“出賣”。從合作的緊密度上來看,美日印澳4個國家直到2017年11月才藉著第31屆東盟峰會的機會首次舉行碰頭會,離採取一致行動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儘管口頭上都在大談而特談“印太戰略”,實際上美日印澳各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盤,最後就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美國為推行“印太戰略”做出3個重大部署,印度卻暗中退出?

美日澳拉上印度搞“印太戰略”,真正頂在前面的只是印度,離炮火最近的是印度士兵。根據最近披露的影像,在“管控演習”期間,北方強鄰的子弟兵攜帶了輕機、重機、高機,120反坦克火箭筒等武器,得到的指令就是“必須要打贏”。在千鈞一髮之際,得虧莫迪下達了撤軍的命令,否則印度又要增加一個敗仗的恥辱記錄。

如果印度人在前方流血拋屍,真正獲利的將是美日澳等西方國家,他們可以高高興興地開始口誅筆伐、採取各種嚴厲制裁。至於印度的損失,恐怕不會有任何一個西方國家真正在意。與新興大國對抗,百害而無一利。

況且,印度對美軍的“印太司令部”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好感。實際上,早在20世紀70年代,印度洋就被劃入“太平洋司令部”的任務區。1971年底爆發第三次“印巴戰爭”,美軍從“太平洋司令部”的轄區抽調了“企業”號核動力航母、7艘驅逐艦、一艘核子潛艇和20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組成“第74特遣編隊”,公然在孟加拉灣巡弋,逼迫印度停火。當時美軍已經瞄準了印度的軍事目標,準備發動攻擊。在美軍的“核恐嚇”之下,身為“南亞霸主”的印度不得不屈服。這也是三哥至今不能忘記但又難以啟齒的一個奇恥大辱。

莫迪有一個“印度夢”,即保持年均經濟增速在7%以上,到2025年GDP總額達到5000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抗,很顯然無助於“印度夢”的實現。真正獲得漁翁之利的是美國等西方國家。高舉“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容不下莫迪的“印度製造”戰略,這是確鑿的事實。在遵循“實力主義原則”的國際社會,面對西方口惠而實不至的“誘拉”伎倆,印度應該會做出一個聰明的決定。當然,印度也不會斷然拒絕“印太戰略”,畢竟印方也需要美日澳作為名義上的後援,哪怕是扯虎皮拉大旗,也能多一個籌碼。保持一個若即若離的狀態,明著高喊口號,暗中出工不出力,或許將成為莫迪的最後選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