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什么年龄可以退休?

飞利达磨具一孙长有

喜欢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农家闲人

农民一辈子从事的工作就是务农了,而退休应该是在工厂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的一种待遇了。那那农民退休又是从何说起了呢?

退休会成为热门的话题,这应该与最近讨论最多的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年龄问题”有关吧。我们知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均寿命相较于以前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是随着我们人口不再大规模的增长,人口红利的消失,有些企业出现了用工荒,我国也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象限;二是我们人口结构的改变,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进行,慢慢的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两个问题的出现必须深刻的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延长退休年龄也是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知道退休一般指的都是企业的员工,很少有人会讨论“农民退休年龄问题”。那农民退休又是一个怎么的问题了呢?

其实退休关系到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活上来的来源,一个是退休后的生活。下面也从这两个方面来简述一下闲人的观点。

第一,退休后生活上的来源。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一辈子辛勤劳作,可是到头来手上能存下来的钱也并不多,有些人甚至还欠债。在农村,大部分的收入是靠土地的产出,收成好的时候,土地还能收成个几千;要是赶上收成不好的时候,一年到头就是白忙活了。这种靠天吃饭的日子最难把握了,不像在城里务工的人,能多劳多得。就这样算下来,一个农民即使活到了60岁,其实手上的积蓄也不会多,要是真的退休了,拿什么来保障以后的生活了。所以,即使是60岁了,我们依然能看到在田间地头很多农民在劳作,甚至有些农民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是在田间地头劳动。

再者,在农村很多农民的收入是以家庭来计算的。一个家庭就是农业生产为主,家庭的支出也基本上来说田间地头的农作。一家几口人都是靠那几亩田地的收入生活着。很多人会以为在农村会没有什么支出,其实这也就是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的想法了。在农村大大小小的红白事,过生日的,太多这样的人情世故需要随份子了。一年下来大大小小的事情不下20场,一场下来少的随个200远,多的上千远。要是要有个结婚嫁娶的,不提前准备5w、10w的根本就结不下来婚。留钱养老又能留几个钱呢?

很多人会说现在不是农民也有新农保了吗,农民不是也能享受退休生活了吗?确实现在农民有了新农保,到了年纪后确实能有了一定的收入了,但是一年也只能领取不足1200元养老金,这点收入也是杯水车薪,勉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一旦生灾害病,生活又将“不保”。在农村养儿防老一直就是传统的老思想,等老子老了,儿子自然就会养自己的老子,那老农民不就退休了吗?可是哪有那么容易了呢,大部分的老农民都是为了自己的子女操劳一辈子,为的就是自己的后代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在农村农民大部分农民都是干了一辈子,退休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奢望。

第二,退休后过什么样的生活。

在农村,农民的生活简单,一辈子出来务农,养鸡养鸭的,其实也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可言。最多的应该就是到牌场去打牌了,这应该也是很农村真实的写照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应该是相当匮乏的。比不上城里的退休老大爷老大妈还能跳个广场舞,去图书馆看看书啥的。在农村,老了下不了地,很多农民就要带孙子了,想要真正的退休是不可能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人觉得农民“退休”也是越来也有可能的事了。首先是农业发展出现了新的业态,公司化的运作会有越来越多的职业农民出现,当农民也会是新的职业选择,到时候农民也能像工厂里的工人一样,朝九晚五,做五休二,到时候退休就是有这种可能了。其次是国家对农村的投入越来越大,咱农民辛辛苦苦一辈子到了晚年,也应该安安稳稳的退休安享晚年。让所有的老人,不分城里老人还是乡下的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也是一辈子奋斗的事业。


农家闲人

 农民是没有退休一说的,那么农民何时也能“退休”呢?

最近,关于退休年龄成为热门话题,但讨论得多的是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年龄问题”,很少有人讨论“农民退休年龄问题”,不是人们不讨论,而是农民压根就没有“退休”一说。

众所周知,尽管农民一辈子辛勤劳作,但到老时也余不了多少钱,有些人甚至还欠债。所以,农民不到实在不能劳动了,都不会停止劳作。然而,当真的失去劳动能力,如何安享晚年却成为许多年老农民的一块心病。而子女为了赡养父母推卸责任乃至拒绝赡养的情况,在农村许多地方时有发生,成为一道无法回避的社会“道德伤痕”。

现下农村,除了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对年老农民养老给予制度安排外,多数地区农民养老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不说农民子女没有充足的经济条件供养年老父母,单是为父母治病(人老了难免生病)便是子女不堪承受之重。所以有人提出,农民养老应从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可是,人们又忽略了一个“养老要素”,即没有经济支撑的养老,无论哪种模式也难维持。也就是说,年老农民要有“养老收入”——退休金,否则,即便社会养老模式完善,也难以支付庞大的养老开支。

农民养老问题说了很多年,国家也在积极推进农民养老问题,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但按照现行“新农保”标准,农民老了一年只能领取不足1200元养老金,这点钱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一旦生灾害病,生活又将“不保”。

退休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我们在讨论“退休年龄问题”时,不能也不应该将农民排除在外,而且更应该将目光投向老无所依、老无所靠的农民。农民之所以“不到实在不能劳动了,都不会停止劳作”,说到底还是老无所养。毫无疑问,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如何让农民也能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更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一道迈不过的槛。


十年一品温如闫

现在在城市工作的人都知道,他们在自己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只要符合自己的退休年龄,他们就可以安享晚年,享受公司给予的补贴生活,一个月并且也是好几千,也是不少呢,对于他们安享晚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退休的最新年龄公布,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三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退休之后,城镇职工每月还可以领取高额的退休工资。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在说农村的退休年龄,但是他们真的会有退休年龄吗?

现在的农村基本上就是一些老人妇孺在家,他们也是要自己的吃饭的,如果不种田,能够保证自己的生活吗?答案是不能,他们是要有一定的生活来源就必须要自己种田的。农村老人没有同城市老人一样,能够参与社保,农村老人只有满六十岁以上能够领取不到一百元的养老金;说实话,现在社会这点钱真的够吗?很多的老人不愿意给自己的子女生活增加负担,所以他们会选择继续种地养活自己。

所以,农村人没有退休这一说法,因为他们一直都在不停地劳作中度过,除非是自己的身体支撑不住了,不然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自己做点农活,攒点钱来养活自己,不依靠子女;在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在田地里弯腰做事,而城市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却是在公园散步锻炼等;这就是为什么农村为什么没有退休的说法。

我想现在有很多网友的老一辈,他们现在也是快70岁,但是他们依然种着自己的土地,自己的身体也是非常的硬朗,每年赶上收割,都会自己辛劳去弄,说真心话,很多年轻人都讨厌掰玉米,那个叶子太难受了,胳膊上好多的口口,一点都不舒服。

现在社会现状是年轻的农二代靠体力在外打工,年老的6、70岁的老农在自家耕地上辛苦劳作。“日起而作、日落而息”。现在国家在乡村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们农民养老问题。已经年满60岁老农能够免费领取国家每月发放的人均70元的基础养老保险金。

中国长期以来实施以农业推进工业,以乡村支撑城市的发展战略。城市建设有悉数的社会保障系统。每月有固定退休金、养老保险以及构造完好的新农合社保。农业户口取消后,许多年青的农二代陆续搬往城市。这应该是最主要的要素之一。

95年之前,农村生产的粮食低于市场价格,每斤小麦只要几分钱。上交悉数粮食的70%以后。因为气候要素以及技能要素,农民生产的粮食只够自身食用。粮食不购,农民朋友吃什么呢?我记得很明白,山芋和山芋粥或者野菜、榆树叶压的饼。

“退休”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农民能够“退休”,但还是得靠自己养老。农民退休之所以没有社会保障,是由于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下的社保。随着老龄化现象逐渐严峻。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兀。


志搏云天

农民没有退体,也没谁给农民规定到什么年龄退休。因为农民是种地人。他又不是工厂的工人,退休了,还可月月领取几千块,用来养活全家老小。而农民现在退休,现在就没饭吃,没钱花。为了过好自己一家人家,能干只管干,能挣只管挣,直至干到把房子盖起来,把媳妇娶过来,把孙孙添出来,会跑了,会叫爷爷了,自己才肯松下一口气。反正自己感觉还不能退休,干不动重干轻,养猪,种菜,看护庄稼。直至干到走不动,爬不起,重病 跌倒,剩下最后一口气才算尽职尽终。



农村土秀才

我的家乡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民的退休年龄是女的50岁,男的60岁。据说现在的退休年龄有变化,现在未退休的基本都要提高退休年龄。2012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提出,我国应逐步延龄退休,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2015年10月14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了"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在新疆有部分人是没有退休工资的。其中有部分是因为他们是新疆地方上的,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交社保,因此,后期没有退休工资。还有一部分是工作在兵团,但是在2000之后没有申请职工之说,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交商业社保,一般交的越多,以后退休的时候,就拿得退休工资就越高。因此,这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像是以前的那种兵团批准交的社保,一般都是按照自己的工作年限来交的。先现在要是以前没有交过社保,达到退休年龄之后,可以一次性补齐以前的缴费年限。


农医生

农民一辈子都在跟土地打交道,他们可以什么年龄退休呢?

国家并没有对他们设置统一的退休年龄。

我们关于退休年龄的文件是这么规定的,关于企业工人退职退休的有关规定,没有包含农民。

不过,我们国家后来专门实施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倡议,农民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每年缴纳一部分钱,到达60岁之后就可以享受养老金待遇。

当时国家设置的档次很低,从每年100元到2000元不等,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农民没有参与。

后来,2014年国家统合农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之后,要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居民,可以一分钱不用缴纳直接享受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

这样,我们国家到达60岁之后的农民就有了一份保障。这份保障待遇比较低,毕竟我们的农民实在太多了,国家没有相应的财力支持。

目前最低的标准是每月70元,这是国家在2015年规定的标准,中西部地区,还是有中央财政全部承担。东部地区中央财政承担一半。不过,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和财力情况,也对城乡居民的基础养老金进行了高额补贴。

目前青岛是150元,北京市是610元,上海市是850元。

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是这么计算的。

农民也可以储蓄一部分钱到居民养老里。这个钱不会亏本,万一居民去世,会把个人账户里,没领完的钱全部给继承人。

另外,国家还在今年又要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标准。预计会突破百元大关了。

而且与养老保险相适应的,是我们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原先又叫做新农合。每人每年只需要交纳一两百元,得病的时候就可以享受到住院待遇。实际上,国家每年还要补贴450元以上,今年国家又提升标准到490元了。

所以,国家并没有要求农民像职工一样自己缴纳太多的养老保险,国家会用自己的财力情况,对农民进行适度的保障。希望我们的农民老了之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幸福度过晚年。



暖心人社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0岁退休,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男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退休。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

七、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新农保或城居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在本意见印发之日前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不用缴费,自本意见实施之月起,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距规定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逐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规定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死亡的,从次月起停止支付其养老金。有条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丧葬补助金制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每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进行核对;村(居)民委员会要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工作,在行政村(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等领取记录进行比对,确保不重、不漏、不错。alsjs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修改《﹤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部分条款的通知》苏人社发[2013]239号 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省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2﹞142号)关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地方城镇户口、蓝印户口、自理口粮户口等各种户口性质,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统称为‘居民户口’”规定,结合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经研究,决定将原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苏劳社险﹝2007﹞24号)第十二条第一项修改为:“男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其中,45周岁前在管理或技术岗位上工作、45周岁后仍在管理或技术岗位上工作过的女工人,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的女参保人员,保留养老保险关系的女失业人员,年满55周岁)”。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以上修改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执行。原按照《﹤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实施意见》(苏劳社险﹝2007﹞24号)第十二条第一项“……农村居民户口的女参保人员,年满55周岁”规定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不再改办。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暨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社居发〔2014〕177号 七、2014年12月31日以前已经参加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本市户籍参保人,仍按照《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京政发〔2008〕49号,以下简称49号文件)规定的领取条件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八、2015年1月1日以后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本市户籍人员,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且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京政发〔2008〕49号 第十四条 参保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自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次月起,按月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一)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 (二)本办法施行之日,男已年满45周岁、女已年满40周岁的人员(不含本办法施行之后外埠迁入本市户籍的人员),按年缴纳保险费的。alsjs



  


阿廖莎hlj

讲真,我被这个话题吸引到了,不过作为生命不息,劳作不止的农民,他们真的有退休年龄吗?又没有退休工资,不干活生活保障从哪里来?

所以,就目前来说,探讨这个话题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退休这个词暂时还不适合农民,除非像我的老奶奶,年轻的时候干起农活来,一点也不输给男人们,耕地、播种、收割啥的样样精通,村里人提起她,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一直到七十多岁,她还像年轻人一样在农田里忙碌。

按她的话说,忙碌大半辈子了,真闲下来反而会浑身不自在,身上不是这个疼就是那个痛的,我在田地里忙活,反而感觉更充实些。

一直到八十多岁的时候,老奶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这才算“退休”了,每天都得有人看着她,生怕她走丢了,看着她老人家每天在院子里转来转去的样子,真是感觉好心痛,院墙的一角,堆放着一堆草药,那是她秋天的时候拔的。

老奶奶的退休实属无奈,父亲说,这下倒好,她老人家不能干活了,弄得我也不能干活了,得天天在家里照顾她呀。真是一个人退休,两个人都失去了通过劳动赚钱的机会。

如果是这样的退休,农民宁愿不退休。


佰秀农业

农民在什么年龄可以退休?

农名的养老问题大家现在都很关注,其实退休这个词主要还是看您到底有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缴纳的是哪个类型养老保险。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0514560686846439724, "vid": "a26fa5ca89da433cb77235cc7cff4c22\

天笑讲职场

虽然现在我国正在将农民实现从阶层到职业的转型,但也还在初级阶段,大部分的农民都还没有达到一个“职业”的状态。而退休一般对应的某个职业来讲的,今年是农业户籍制度全面取消的开局之年,但真正要落实到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农民身上,其中牵扯到的可不只是一张户口纸这么简单,其背后的整个教育、医疗、养老等保障系统能否跟上更为关键。

在这里,笔者将“退休”理解为“不用下地干农活儿”这个意思,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一方面,生活条件好一点的农民,可以随时选择“退休”,不用再下地干活,把土地出租出去即可,自己日子也落得清闲,但在“退休金”这一块还是比较尴尬,到了60岁的可以领养老金,没到的继续交着新农保,靠着自己的存款或者子女的赡养过日子。

另一方面,对于生活条件一般的农民来讲,也许年龄很大了也不得不还在田地里耕作,因为农村的生活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不劳作就无法生活。要问这些人会在什么时候“退休”真的是无解的,也许要到实在干不动的那一天吧。

“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群体的出现,确实有望将农民职业化,但目前来讲这类人群毕竟是农民中的少数,且各个地方在其培育及职业规划上也还处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状态,也没有明确说像其他职业一样纳入到“60岁退休”的范畴,也就是说,要真正实现农民的职业化,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农民工种管理体系,还需要走较长的一段路程,而这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讲,老了怎么办?目前主要就在于按时缴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到了可以领保的年龄,领取一定的养老金,以及考子女的赡养了,至于退不退休,看自己想不想继续劳作,不想的话其实把土地流转出去也是一种不错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