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户为何赚钱难?

草莓味屠夫

蔬菜作为生鲜食材,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健康,“菜篮子”工程一度被政府作为维持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最短时间内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更是设立绿色通道,极大的提高了蔬菜质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蔬菜种植户为何赚钱难?怎样才能更合理的提高收益,增强种植信心。



蔬菜不同于其它种植品种,周期短,不易保存,不耐运输成为弊端,我们这边寿光是个知名的蔬菜批发市场,朋友一家人也是靠种植蔬菜为生,有次谈起无奈的表示,每天车水马龙,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络绎不绝,成交量惊人,但是蔬菜价格一直稳中有降,最主要原因就是保鲜期短,种植户蔬菜采摘后,如果不及时出售,几天就会出现枯萎发黄,很难与市场价格抗衡,只能随行就市,不赔钱就行了。

目前物价上涨,肥料,人工费,农药也在连年上涨,蔬菜虽然种植周期短,在外人眼里应该很挣钱,但是经他这一算细账,零零碎碎的支出使本就利润不高的蔬菜种植只能做到勉强维持,只能寄希望于冬季大棚反季节种植,没有了露天散户种植的影响,这时候的价格才能使其看到挣钱的希望,还要在日常管理中做好病害的防止,不亲自种过,不了解种植户的心酸。
蔬菜种植关乎民生大计,为了稳定市场价格,带动种植户的热情,许多蔬菜种植区的当地政府也是推出了不少惠农补贴,如肥料30%补贴,土地优先承包,享受广告扶持等。


农家老院子

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农村这两年的变化非常大,农业的产业化和机械化的现象也越发的明显。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剩余劳动力不足以承担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业集约化也有了潜在的发展空间,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承包着几百亩的土地。但这些人虽然有着国家的政策补贴,相反他们在农业上的发展并不顺利,甚至利润上并不如种植上百亩以下的农户赚钱多。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呢?毕竟按照常理的话,种植的越多,赚钱的空间也越大啊。

1.过度政策化

很多种植上千亩的种粮大户,他们大多都是以商业化的角度去种植农业,通常这些人在经济上的运作能力更强。也有很多人是为了国家的补贴政策而来,但他们领取政策之后,对农业的发展漠不关心。

2.农业和商业的关系

很多人在种植粮食的过程中一直都是本着小农思想的种植方式,他们只知道传统的手段去种植农作物,却不知道大规模的种植下机械化和产业化更为重要。这时候不能再局限于每亩多少钱的利润,自己的身份要转变成运营商,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高利润。但很多人往往并没有这样的思维,商业化的认知还不够。3.规模化的思维不够

很多人在大规模种植的同时,还是依靠以往的种植方式,并不想着进行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改革,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太多的经历去管理大片的农作物,导致农作物的生长产量低、品质差。而且也没有附加农业的增值心理,只依靠传统的农作物种植赚钱是远远不够的。

想要在农业的种植中打破原有的现状,那么一定要遵循以下几点:

1.管理模式

想要降低种植成本和人力成本,首先就要选择管理模式上的变革。通过机械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最大化的降低管理中所不必要的成本。努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才是转利润化的最好措施。

2、创新是王道

面对同质化的市场和商业运作模式,农业的发展未来靠的是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成立独有的合作社模式,推出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种植培育技术才是王道。

3.合作共赢

往往想要打出自己的品牌特色,需要的是种植大户们的联手合作。这样才能推出区域的品牌影响力,而合作社的发展也需要大家的共同推进。

所以说,大规模的种植,一定要转变现有的思维模式,不能以规模上的扩大和依靠国家的政策补贴而依存。不知道大家有什么高招呢?

关注我,三农财富资讯抢先得!


新农村的日与夜

种植面积太大,以前蔬菜跟天气,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现在蔬菜大棚面积也多了,受天气,气候的影响几乎没有多大的影响了。加上国家精准扶贫,农村除了种植就是养殖了。现在人工成本,物流成本,肥料,农药种子,样样涨价,可是蔬菜价格还维持十几年前的水平。你说能不挣钱难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