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經濟學家不會成為大富翁?

易安小童

老師問:對人類毫無用處而人類又不能擺脫的是什麼東西?


學生:蒼蠅!

老師猛搖頭

學生又答:蛔蟲。

老師繼續搖頭

學生又答:經濟學家。

老師微笑回答:總算是說對了!


草根大熊

經濟學家,就像律師、瓦工、會計師等一樣,是一種專業工作。但不是每個律師都有一個大型事務所,也不是每一個瓦工都成了包工頭,更不是每個會計師都成了企業的老闆。一樣一樣的,經濟學家,只是研究經濟問題的專業人員而已,與企業家毫無關係。

其實,題主的問題,換個角色,更貼切。那就是管理學教授。你看啊,德魯克,牛大了吧?全世界企業家都信奉的權威,可是呢,德魯克沒有成為超級富翁,也沒有成為大企業家。他只是研究企業家很深刻而已。

經濟學家,是研究經濟深刻;管理學教授,是研究企業管理的方法很深刻,研究企業家的特徵很深刻。遺憾的是,這兩個職業的人,很少自己成為企業家的,也很少自己成為超級富豪的。

為什麼呢?拿企業家這個身份來說,不是說懂經濟懂管理就行了,而是要有企業家的拼搏精神、冒險精神、創新精神。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都可以指出這些精神的重要性,但他們自己卻不具備這些精神。

再拿大家都知道的炒股票來說吧,即便是具備信息優勢、分析優勢,也不代表能夠在交易上就有優勢。畢竟,交易考驗的是心理和魄力。經濟學家同樣克服不了內心的恐懼和貪婪,就像費雪這個超級大經濟學家在股市中一敗塗地一樣,很多經濟學家在股市上沒有什麼建樹。著名的長期資產管理公司,有責諾貝爾獎得主的超級陣容,照樣失敗。行為優勢,比信息和分析,重要得多。

當然,也不能那麼悲觀。經濟學家,就像其他職業的人一樣,一旦成為大企業家了,人們就會忘記他的經學家身份。就像一個瓦工成為包工頭或房地產老闆了,不會有人叫他瓦工。很多大富豪,是具有經濟學家的底子的,只是他們放棄了做經濟學家。他們的經濟學素養,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

可見,還是有不少經濟學工作者成為負翁的。著名的凱恩斯就很有錢啊。最近臭名昭著的郎鹹平也很有錢啊。前段時間北京大學講網絡課程的薛教授,一年也賺了幾千萬啊。只是,很多富翁,我們忘記了他們曾經也是很辛苦的爬格子寫文章的經濟學家。

最後,祝願每一位能夠用正確的經濟學思想,指導自己的財富人生。


孫建波

幾年前,馬雲在演講時曾經表示,企業家不能完全聽信經濟學家的預測。這什麼意思呢?並不是說經濟學家不行、不好,而是說企業家是直接與市場接觸的,最能感受到經濟變化的,所以,企業家應該對未來的經濟發展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而且更能把握住各種機會。而經濟學家在這方面就不具備優勢,這也許就是經濟學家成為大富翁比較少的原因之一吧。

經濟學家往往都是通過對過去經驗的總結,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利用已有的經濟學原理和模型來分析,進而總結一些商業模式,探索一些可以用於當下和未來的經濟模式。這種做法顯然並沒有錯,就如同股票的K線圖,就是利用以前多年的數據來建立相應的一些模型,進而總結一些認為值得買入的K線形態和K線組合,然而,市場總是在發展變化的。有的時候K線組合也不見得靈驗。所以經濟學家總結的模式也一樣,建立在以往的數據分析下,但同時要接受當前的市場考驗,這就有可能出偏差。

另外,經濟學家們的研究方向也各不相同,有的研究宏觀經濟學,有的研究圍觀的,有的研究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經濟學,有的研究經濟與消費相關的,有的是純粹的學院派,而有的卻偏向於應用。所以,他們本身的出發點不同,就註定了很多經濟學家不可能以市場為主,不以賺錢為第一要務,所以,他們很多也成不了大富翁。

不得不說,經濟學家、股評家為什麼這些年屢屢遭到抨擊,認為他們對經濟的預測、對股市的預測往往不準,這是為什麼呢?一方面有市場變化的複雜性,正如前面說的,而另一方面,那就是他們對於自己的判斷不用付出特別大的成本。如果讓經濟學家去參與企業經營,讓他投入一大筆錢,比如讓他真的按照自己的言論去買房,這個時候,他可能就是另外一種保守謹慎的態度了。一個人的建議和言論,如果與他的利益有關,會讓他付出高昂的成本,利益共生,那麼他的決策就會相對嚴謹、相對靠譜,否則隨口一說,似是而非話語隨便說。

經濟學家很多不參與經營,這也是他們成為大富翁較少的的原因。但是,反過來看,很多成功的企業家、金融家,他們都有經濟學背景,甚至本身都是經濟學專家。這就如同,受過高等教育的未必都找到最好的工作,獲得最多的財富,但是有錢有好工作的,其中很多都曾經受過好的教育。


坤鵬論

經濟學家既然懂經濟,為什麼沒有出現比較牛的大富豪呢?幫人創業、開店的邦主淺談2點。


1. 專注領域不同,不是所有和“經濟”有關的都能賺錢。

普通大眾認為,既然是經濟學家,那應該所有有關經濟的事情都應該瞭解才對,但實際上就算是經濟學家,專注的細分領域也不一樣。有的偏理論,有的偏應用,有的偏宏觀,有的偏微觀,也有研究勞動經濟學的.....越往深處學習,方向就越細分。研究方向不同,差別還是很大的。不是所有和“經濟”有關的研究都能掙錢,大多數經濟學家的研究都是不賺錢的,但是會對整個社會有貢獻。

2. 實踐出真知,不具備大富翁的“特性”

在一個領域研究的再深,沒有實際操作能力,面對的很可能還是失敗的結果。反而一些有經濟學背景,但稱不上經濟學“家”的,在實踐中把經濟和金融融會貫通,獲得成功。比如股神巴菲特,大家對他的印象就是炒股,但他是正經的經濟學出身,還是優秀的經濟學碩士。

另外,富豪們不可缺少的就是冒險精神,多數學者不具備這個特性。在成功的道路上,也不是有“知識”就能成為富豪的,比如運氣...不穩定因素太多,而這些不穩定因素往往是專家們不能控制的。(經濟和金融,差別很大,不能混為一談

最後,雖然經濟學家不一定能成為富豪,但是富豪們多少都有經濟學的背景。而一部分的經濟學教授,也是很多公司的懂事。所以經濟學不是不能致富,而是學以致用。人的精力也有限,經濟學家們把時間都放在研究上,其他方面也就弱化了。


開店邦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不過,我必須先糾正一下題主這個問題的前提,即經濟學不會成為大富翁。這個題設是不對的,我們確實在現實中看到不少經濟學家,通過某些渠道賺了許多錢,成為「大富翁」。


去年到今年,最為著名的例子,當屬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法經濟學教授薛兆豐老師,他通過在國內的知名知識付費平臺「得到」上講授經濟學課程,獲得了5000萬量級的毛收入,假如他能得到其中的50%的分成,那也是2000萬量級人民幣的收入,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大富翁」了。還有著名經濟學家朗鹹平教授,也是身價不菲,大家可以從他近些年的離婚官司的報道中略窺一二。再如,國內知名經濟學家王福重,通過微博上的付費問答,也獲取了不菲的收入。即便是在當今社會,他們也是名副其實的「大富翁」。所以,說經濟學家成不了大富翁,這個命題本身並不成立,那些處於經濟學家群體這個「金字塔」頂端的人,其中不少卻是當之無愧的「大富翁」。


不過,當我們觀察經濟學家整體的收入水平時,確實比不上那些影視明星們,也似乎配不上他們稱號中的「經濟」二字。所以,將題目改為「為什麼經濟學家難以成為大富翁」或許更為合適。這之所以會成為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我想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們是研究「經濟」的專家,而「經濟」意味著收入,可是這些在研究「經濟」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人,居然沒有大幅提高他們的財富,這難免令人不解。


其實,要理解其中的玄機,也不難。經濟學家,當然以研究現實的社會經濟問題為自己的主業,然而無論其研究什麼,他們最基本的身份是一個學者,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使用已有的經濟學理論來解釋現實的經濟現象,或者預測經濟的走勢,或者通過對經濟現象的分析來發展經濟學理論。既然是學者,自然所做的都是偏理論性的工作,他們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教學和論文發表方面;直白地說,他們所擁有的,都是「口上功夫」(教學)和「紙上功夫」(科研)。而賺錢需要的是一種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能力,這和單純的理論研究截然不同。經濟學家,儘管沾上了「經濟」二字的邊,但是他們學者的身份,決定了他們只是理論家,而未必是實踐家,在這一點上,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文學家等其他領域的學者,並無本質區別。



我相信,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制度的完善,以及人們觀念的轉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以及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心理學家等各種「家」,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實現他們的價值。


常四荒學經濟

自古至今中外學者眾多,真專做經濟學研究也就是近一、二百年的事,也就是經濟學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個分支。上海復興公園有一座馬克思、恩格斯雕像非常吸引人。馬克思除了思想家身份確定,經濟學家的身份也沒人會懷疑。


馬克思一生的經濟狀況很糟,炒股也虧,晚年靠恩格斯接濟,貧病交加,但,儘管經濟狀況很囧,理論影響全球,形象光彩奪目,智慧光芒四射。

這裡,要定義清楚財富的含義,純粹指錢,則不應該將做學問和做買賣(包括實業)放一起比較,因為他們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人,就同反過來問,為什麼富翁沒有經濟學家學問大一樣。

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不可相提並論。

經濟學家畢生精力是用來探尋經濟規律,通過分析大量的人類活動,看到絕大多數人沒看到甚至習以為常的東西,指導人們由或然向必然,由被動向主動,避免更多的人因為對規律不瞭解犯錯。比如馬克思發現剩餘價值規律,指出資本家致富手段不是自己聰明,而是通過“剝削剩餘價值”積累起財富,這為社會主義反剝削反壓迫理論,建立更好的制度奠定了經濟學基礎。

真正的經濟學家不愛財富愛學問,但願題主所指的經濟學家是這樣的人,他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個人致富,而是為實現人類共同富裕的理想指明道路。


布衣吳新建

經濟學家所用的數據都是已生或死的不變數據,恐怕具有馬克思那樣的洞察力,能將死數據復活推導出經濟週期來的人就不多了。即便是馬克思也沒有講到經濟週期的時間越來越短,馬克思不可能預見科技上的發展速度。如今的經濟週期是科技發展的速度而來的。經濟學家與科技的學術領域分科,對科技發展估計不足,參照借鑑不夠,沒有哪一位經濟學家敢於上股市套利去的。他們的機械思維遠不及股民的直覺,讓他們怎麼發財?經濟學家只能在宏觀上通過數據推導出經濟的大勢走向,但無從去把握轉折上的節點。等發現,已經是晚了。只能是被動應戰了。科學上的學科融合的需求已經很明顯地出現了,在於科學家能否消除文人相輕的傳統觀念了。沒有科學的辯證思維的頭腦,科學的主觀意志只能給自己擋道。


李198588733

眾所周知,社會中的經濟學現象、社會中的經濟行為分析等等有關於經濟學的一切,都是經濟學家的思想結晶。那麼,經濟學家能夠解釋社會經濟學的一切,為何都是社會普普通通的一員,並沒有成為我們所說的大富翁。而且這並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現象,很有意思,小青年就這個現象做了一些功課,有以下兩方面關係。

第一:理論上的高樓,行動上的矮子。

毫無疑問,經濟學家都是經過專業的學習以及專業的訓練,才有資格當上經濟學家,他們的經濟學理論可謂是一套一套的,就連很多大富翁大佬都沒有他們豐富,可是有個致命的缺點,阻礙著他們成為大富翁。

只是理論上的高樓,理論上的矮子。

經濟學家說起理論來,可以講到天昏地暗,滔滔不絕,而且聽起來總是很有道理,可是不幸的是,他們只停留在理論上,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他們喜歡分析經濟學的一切現象,喜歡研究背後的經濟學緣由。儘管知道了是這樣的原因,但是卻沒有行動。

第二:理論限制了行動。

經濟學家理論豐富,這是沒有毛病,但是這個限制了行動。

經濟學家能夠分析各種經濟學背後的主要原因,同時他們也知道了風險,經濟學的風險,他們會評估各種風險,正是如此,在分析原因時候,評估風險問題,判斷得失,從而使他們沒有行動,不敢去行動,他們不希望做冒險的事情。


穿著花褲子的小青年

首先這是一個偽命題,不是說經濟學家不會成為大富翁,可以調整為:經濟學少有能成為大富翁的。不是說所有的經濟學家就沒有成為大富翁,現實當中還是有很多,比如像郎鹹平,王福重這類人,在互聯網,知識經濟時代同樣也是身價不菲。能夠被大家捧為為經濟學家的,已經是社會頂尖精英階層了。當然也有純粹的叫學院派經濟學家,理論家,這類人的追求的價值取向不一樣,不一定是他的財富積累來判定人生價值了。

經濟學家:一般都是理論家,理論上的判斷,理論上的邏輯,他是學前人的經驗,判斷未來的趨勢,沒有深入到市場當中去的,也存在對經濟形勢存在誤判的。

企業家:一般都是從底層一步一步做出來的實幹家,在經營企業,創造財富當中才慢慢領會經濟邏輯,或者通俗叫賺錢邏輯,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賺錢。這種經商頭腦的人有一定的經濟理論基礎,最重要的是實踐,只有實踐出來的才能叫真知,他們能夠冒險,他們能吃苦,他們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他們情商很高,他們能夠左右政治為自己謀利等等特徵。

簡單講:就叫一個是絕大多數是理論派,一個是實幹派,所以他們最終的累積財富肯定不一樣。


道法支付

如果經濟學家必然成為大富翁,那麼這個世界將是怎樣的一個世界?是不是人人都去專研經濟學了,自然科學被荒廢了,恐怕連土地也荒蕪了沒有人種了吧,極端荒謬、不可想象,這樣的世界上帝創造不出來。

但是,大富翁們都比較重視經濟學家的觀點、論點。政治家也會也會聽取經濟學家的意見。

也由於有了經濟學家的推動,財富的分配才更趨於合理和公平。

經濟學不是研究發財的,而是研究經濟秩序和資源分配的,是研究原理和規則的。

撰寫《致富經》的人窮困潦倒,教人如何買彩票的人,他自己不買彩票,這些現象都很正常,因為類似的行為無不具有市場。假如沒有人買經濟學家的帳了,連富人也不理經濟學家了,就沒有人去學經濟學了。沒有人天生非幹什麼不可。

也有不少經濟學出身的政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