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是那個被“陪讀”的隴西孩子!

我也曾是那個被“陪讀”的孩子

隴西縣首陽鎮王家磨人

我也曾是那個被“陪讀”的隴西孩子!

秋葉落了一地,秋風涼了清晨到傍晚的時光。路上的行人都豎起了衣領,我在異鄉的夜裡想念我的故鄉。時光就是這樣悄悄的從眉眼的縫隙裡溜走,但歲月的痕跡沒有褪去,深深的刻下了印章。

我也曾是那個被“陪讀”的隴西孩子!

又一陣冷空氣襲來的時候,老人和孩子,婦女和孩子,她們用小推車推著煤塊送到自己住的地方――一個租來的十幾平米的小房子。這是在隴西陪讀每年必須做的事,一切準備好,煙囪裡面的濃煙過後,火漸漸旺盛了,就可以迎接冬天了。北方的人民就是這樣,骨子裡有著勤勞的本質,為著下一輩漸漸的彎了自己的腰。教育被視為唯一可以讓這種處於底層的人攀升的最公平,最有效的途徑,家裡面的學生成了最重要的事。在我的家鄉隴西縣就是這樣的,婦女或是老人專門照顧孩子們的生活(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家裡面的男性一般都是在家裡幹農活或是外出打工以維持孩子們的開銷。

我也曾是那個被“陪讀”的隴西孩子!

對於這種現象我不好去批判它或是去讚揚他。但在那些被高考支配的歲月裡,時間和精神高度緊張的時,陪我度過這些艱難時光的是年邁的奶奶,我對她有著特殊的愛。

辛勤勞作,跟黃土地親近了一輩子的父輩們,為著讓孩子們脫離這片土地,盡力為他們創造出更有利的學習環境。“陪讀”是父母們的期望,是我們走出去要踏過的溫柔的荊棘。

我也曾是那個被“陪讀”的隴西孩子!

我也曾是那個被“陪讀”的隴西孩子!

從學校到出租屋的那條路走了又走,從嫩綠的春天到飄雪的冬季。有時候身體和心的疼痛夾雜在一起,快要奔潰的情緒在那間小小的屋子,暖氣充滿鼻息,家常飯的香氣將那些挫敗和委屈慢慢消解。在那年被一張張試卷掏空的身體,陪讀的奶奶和一直在我身後的父母將這些空虛都一一填滿。

隴西的冬來的有些急,措不及防間已經裹上羽絨服。出租屋屬於我的床的那面牆,貼滿了各種地圖,貼滿了各種小目標,各種對自己的激勵和對父母的感恩。

我也曾是那個被“陪讀”的隴西孩子!

在我們生活的那片土地“陪讀”成了一件約定俗成的事。是我們努力向上一個階層攀爬的唯一階梯,像是在抓住救命稻草一樣抓住高考。陪讀的家長們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的影響孩子。中午飯吃完他們都走到外面去待著,等到孩子們睡過午覺去了學校自己再去休息。晚上自習結束一般是十點左右,回到出租屋奶奶總是在電飯煲裡溫著我喜歡吃的菜,洗好的水果熱好的牛奶,她用年邁的身體盡力在給我便利。那一個個難熬的夜晚,我在昏黃的燈光下,一遍遍做著數學題目,為著不辜負我的青春和他們付出的愛和辛勞。

我也曾是那個被“陪讀”的隴西孩子!

異鄉的夜晚夜色沉沉的壓過來,現在所有的悲傷和難過再也不會像那年一樣被大人們察覺,我們小心翼翼的隱藏我們的情緒。只是不再讓他們覺得我們還是沒有長大的小孩子,只是想讓換我們接過他們的那片天,即使現在翅膀還沒有堅硬,腳步還沒有踏穩。

我很感激高考那年陪我撐過一個個失眠夜的家人,即使我往後無所成績,我也至少像一個熱血的年輕人一樣奮力奔跑過。那些被“陪讀”的日子,是我在緊張無奈生活中的堅強後盾,我知道往後不管我漂泊在何地,家都是我愛的港灣。

我也曾是那個被“陪讀”的隴西孩子!

(以上均為網絡配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