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四大名著”的声誉是怎么来的?|问答

本文是回答“悟空问答”的网友提问,头条ID“启风说史”。

所谓“四大名著”是1949年后才有的说法,《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能有今天这么高的声誉,也不完全取决于它们的文学价值。

上世纪70年代,绝大多数书被禁止发行。1971年7月,周恩来在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上做出批示,“把《鲁迅全集》和《红楼梦》《水浒》等古典名著封起来干什么?这不是滑稽得很吗……有些旧书可以重印,图书馆应该清理、开放。”《水浒传》《红楼梦》获得出版许可。

不久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央要求各地书店投放《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以显示中国图书市场的繁荣。中央通知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将这些书向尼克松将要访问的北京、上海、杭州分别投放1000部、700部、400部,其他15个城市各发20—50部,并规定“只卖给外国人,不供应国内读者”。

所谓“四大名著”的声誉是怎么来的?|问答

图:如今“四大名著”版本繁多,数不胜数

这种做法引起了一些不好的反响。周恩来指示:“马上通知上海、杭州,不能那样办,那样办是错误的。如果没摆出来就不要摆了,已摆出来,卖光算了。”这几部小说随即重印,至1972年4月,《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印了20万部公开发行;到年底,这四部书共计印137万部;1973年,《红楼梦》又加印50万部,依旧供不应求。

1975年8月14日,毛泽东要求,对《水浒传》“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都要出。把鲁迅的那段评语印在前面。”15日凌晨,国家出版局就收到姚文元传达的指示,很快北京、上海等各地,出版了大量各版本的《水浒传》。

所谓“四大名著”的声誉是怎么来的?|问答

图:当年有很多批《水浒》的书

由于“书荒”的原因,“四大名著”几乎成了人们的必读书。在“1978—1984年期间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书”的调查结果中,位列前三名的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排在第五名。

因此,这四本如果写在今天,无论如何是不会有这么大“名著”声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