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动物尸体形成的这个理论到底对不对?

干彬

本质上这些化石燃料的能量都是来自于太阳能,地球上的绿色植物以及藻类都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来捕捉太阳能,不仅能够供给自身的生长和繁殖,还能转化成有机物储存起来,这些就是最初利用太阳能的生产者,而动物或者人类吃掉植物,就利用上了植物中所储存的能量。

当所有的有机质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之后,就转变成了各种化石燃料,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人类现在利用原油,可以炼制出煤油和汽油等燃料,这些有机燃料的燃烧就能供给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

随着地质变化,很多地区都有石油的渗出,人们最早发现石油的时候,就还以为是岩石里流出的油。现在科学通过对石油成分的鉴定发现,原油是由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混合物,通过地面采集和油井的抽取获得原油,在利用提炼等技术,可以获得多种石油产品。

所以,现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为他们是上百万的地质运动形成的,不可再生,而人类把这些能源大量的开采,燃烧利用,导致了很多后果,例如地质塌陷,全球变暖,空气污染。

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地球上的化石资源可能开采殆尽,所以现在要大力开发各种替代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人类最近百年的发展就耗尽了地球上历经百万年形成的资源,真可以说是地球上的害虫。


量子实验室

不能说“石油是动物尸体形成的”这个理论是唯一正确的,但是这个过程是行得通的、可能的、至少有相当部分的石油是这么形成的,而目前反对该理论的大部分论据都是无效的、错误。

石油的有机成因论是什么?

首先要说一下,石油的“有机成因论”中,石油的来源不仅仅是动物尸体,事实上,该理论中,石油最主要的来源应该是植物和微生物。

而这个理论认为石油的形成是这样的:

1,生物死后(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他们的尸体一部分会被氧化破坏,但仍然有一部分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泥沙等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埋藏物会以有机物的形式,在地下越来越深;

2,在埋藏的过程中这些有机物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化学变化,通过腐泥化和腐殖化过程形成了干酪根(Kerogen),随着埋藏深度的进一步加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干酪根逐步发生催化裂解和热裂解形成了最初的原石油;

3,伴随着地质运动,这些原石油从生成他们的岩石中跑出来并且不断聚合,变成比较大的油气矿藏。

↑中间产物干酪根↑

↑有机成因论中石油产生的过程↑

生物尸体有那么多吗?

人的生命是很短的,甚至于人类的历史就很短,所以在人的视野里,如果没有火山爆发、地震、海啸之类的灾难,大家会认为某一个地方的地形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实际上地面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只是速度太慢了。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土壤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地方是岩石、沙漠,有的地方则是可以种地的土壤?伴随着岩石的风化等等各种复杂的作用,有的地方的土地在不断的加高,而我们上面说的,带有有机物沉积的物质就是这样不断的加厚。

所以如果调整时间快进,我们会发现,一片森林的变化不是某一天突然一个地震把森林埋到了土里,而是随着植物、动物的生存、死亡,森林的地面在缓慢的升高。而就是这个缓慢升高的过程让动植物的尸体进入了土壤并且深埋地下。

这个速度大概是多少?有人推测地面增加一厘米的土壤需要三百年。这个速度确实非常慢,整个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过程中,加厚的土壤可能也就刚刚够超过你的脚踝。但是如果把时间尺度放到地球上有生命的时间,加厚的土壤却可以达到几百公里厚。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因为土壤可以加厚几百公里,所以现在就应该有几百公里高的山,而是说,在大尺度的时间面前,一切小的积累都可以变成可怕的庞然大物。

而且事实上,地表的动植物的尸体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比如说下图中人们在深海里拍摄到的景象,可以看到图片中有白色的雪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海洋里正在下降的生物残渣。当然,还有更多的你看不见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尸体在下降。

而这个生物沉积的过程,也会在海底形成大量的带有有机物的“土壤”或者说淤泥。并且,相比陆地生物,可能这个积累量要更加巨大。

学术界不排斥无机成因论

实际上,石油、煤产生的原因里,“有机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都是有的,并且学术界也不排斥“无机成因说”这种说法,但是:

1,无机成因论要提出足够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2,承认无机成因论只是说可能有部分石油是无机形成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否认了有机成因论;

总之,学术界欢迎合理的质疑和讨论,但不欢迎为追求吸引眼球故意放出的阴谋论和胡说八道。


SilentTurbine

石油是动物尸体形成的这个理论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即使是地质学家普遍承认的生物成油学说也没有说只有动物的尸体可以形成石油。

而是说,植物和动物在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死亡后,尸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沉积、压缩、加热后形成了石油。不过由于把地球所有的生物都转化成石油也没有现有的探明石油储量,可见这一学说也严重问题!

其次,现有的石油成因学说还有碳成石油理论,也不承认石油是由动物尸体形成!这一学说认为地球的地壳里面有足够多的碳,也有足够多的碳氢化合物,这些才是石油的真正来源。而石油中的动植物化石,只是生物尸体跑到石油里面,并不能表明石油形成和生物有关。当然这一学说也有待进一步证明。

可见,石油是动物尸体形成这个理论有很大问题!


地震博士

对于石油的来历,课 本上说的是由远古生物海藻之类的埋葬地下,经数亿年后形成的,由于有大量的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的支持,所以并没有太多人去怀疑。因为科学的本质就是证伪,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从来如此,便对么?”

今天我们以怀疑的态度来聊聊所谓的“正统科学”,话说生物变油理论得从1956的一篇论文说起,当年美国大名鼎鼎的地质学家哈伯特华表一篇论文影响至今,论文中首次提出石油是化石燃料,为了论文更具说服力,他还提出了石油形成的具体时间,是由5亿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龙及藻类等生物经生化反应而形成的。但他所提出的观点并没有科学依据,是一种假设。

1989年,哈伯特在去世前的一次访谈中承认,他承认自己创造化石燃料的说法,主要是为了对“石油峰值论”提供理论支持,即原始生成的石油总量是有限的。

但他的理论却成了近代“生物变油”理论的主要依据,生物学家及地质学家都为他的观点作了大量的补充论点,使其看上去更加饱满具有说服力。

那我们不防提出一个假设,假设当年哈伯特认为石油是地球内部的原始物质,会不会同样有很多生物学家及地质学家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持呢?

200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卡西尼”号飞船用雷达绘制了大约20%的土卫六表面,发现了几百个如同湖泊甚至海洋规模的油田,这些蕴含有机物能源的油田存量是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数百倍。那么问题来了,难不成土卫六5亿年前也存在大量生物,如果有专家勉强怎么土卫六5亿年前可能存在大量生物,但为什么土卫六的石油在地表?


不科学

石油是当今世界使用最普遍的能源和最重要的化工原料。然而关于石油的起源,自从100—200年前,俄国两位有名的科学家分别提出了石油的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以来,学者们也就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学派,各持一说,至今仍争论不休,难分胜负。

世界上第一个试图探索石油成因的是俄国的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早在1763年,他就提出了以下观点:“地下肥沃的物质,如油页岩、碳、沥青、石油和琥珀……都起源于植物。因为油页岩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古代从结果实的地方和从树林里被雨水冲刷下来的烂草和烂叶变成的黑土,它像淤泥般沉在湖底……树脂和石油以它们的(重量)轻和树脂的可燃性表明它们的成因也是同样的。”

石油是怎么形成出来的呢?

无机成因说

1876年,俄国另一位著名人物、化学家门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在地球形成初期可能化合成大量碳化铁,以后又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遂生成碳氢化合物,而碳氢化合物类似于石油。已生成的碳氢化合物沿地壳裂缝上升到适当部位储存冷凝,形成石油矿藏。“碳化说”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曾流行一时,但不久因为在地球深处并没有发现大量碳化铁的迹象,而且地球深处也不可能有地下水存在,此说渐渐被人们所否定。

这一期间,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发现太阳系某些行星大气层和彗星核部都有碳氢化合物存在。它们显然与生物作用无关。俄国的索柯洛夫即于1889年推出石油成因“宇宙说”,认为地球在诞生伊始尚处于熔融的火球状态时,吸收了原始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随着地球不断冷却,被吸收的碳氢化合物也逐渐冷凝埋藏在地壳中形成石油。反对者则指出,地球形成的大气成分与现代大气差不多,不可能存在大量碳氢化合物;即使有的话,遇到高温有熔融状的地球也早就分解了。

人们把“碳化说”、 “宇宙说”称为无机成因说。还有一种无机成因说,叫“火山说”。持“火山说”的人不多,他们认为石油是火山喷发作用的产物,但世界上位于火山带的油矿毕竟是极少数,这种学说无法解释大量的不存在于火山带的油矿的形成。

有机成因说

到了1888年,杰菲尔(Jefil)继承罗蒙诺索夫的有机成因说,向无机成因说“发难”。他认为所有石油都是海生动物的脂肪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不久又有人提出植物残骸在湖或海底受温度压力等影响生成有机质,然后再转化成石油的观点,其中有的强调海生植物的重要性,有的则说陆生植物对石油生成更有利。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古勃金(И.М. Иван Михайлович Губкин)综合两家意见,发表“动植物混合成因说”,认为动植物的混合物经一系列变化更有利于生成石油。石油有机形成的最新理论认为,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有机物包括陆生和水生的生物,而以繁殖量最大的浮游生物为主。它们同泥沙和其他矿物质一起,在低洼的浅海、海湾或湖泊中沉积下来,首先形成有机淤泥,有机淤泥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造成与空气隔绝的还原环境。随着低洼地区不断沉降,沉积物不断加厚,有机淤泥承受的压力和温度也不断加大,经过生物化学、热催化、热裂解、高温度质等阶段,逐渐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20世纪40—5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石油烃类是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成岩作用早期转变而成的。有人在现代沉积物中发现了与沉积物几乎同时形成的烃类物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机成因早期成油说,又称“分子生油说”。

60年代,取代“分子生油说”的是晚期成油说。晚期成油说认为,当沉积物埋藏到较大深度,到了成岩作用的晚期、蕴藏在岩石中的不溶有机物质—一酐酪根(Kerogen),才达到成熟热解而生成石油,因此又被称为“酐酪根生油说”。

然而,无机成因学派并未偃旗息鼓。1951年,在过去40年中一直是有机成因论者的苏联地质学家H•A•库德梁采夫,突然180度大转弯,创立“岩浆说”。他深信地球深处的岩浆中不仅存在碳和氢,而且还有氧、硫、氮及石油中的其他微量元素。它们在岩浆由高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中,自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一系列石油中的化合物。然后伴随着岩浆的侵入和喷发,这些石油化合物在地壳内部的有利部位经运移和聚集而形成石油矿藏。俄罗斯人在远东开发油气时发现,有一些油田深部的饱和度高于浅层。支持他们慢慢就形成无机生油的观点。

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的天文学家高尔德,1977年起,在宇宙说和岩浆说的基础上,多次提出:石油来自地球深处,而且早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时就已产生。他反驳有机说的理由是:世界上油矿的规模比其他任何沉积矿体大得多,已查明的油气储量也比原先根据生物成因说估计的高出数百倍之多;最难以解释的是许多油气伴生氦,但生物对氦的浓集不起任何作用;再有,生物作用说明世界油田分布高度集中的现象(指中东)。

另外,按照传统理论,花岗岩是火成岩,不可能有油气,可是高尔德预言,瑞典中部一个欧洲最大的陨石冲击坑——呈环状的锡利延(Siljan)地区,系由花岗岩构成,却因有陨石撞击产生巨大裂缝,足以使地下深处的碳氢化合物流到地壳表层。为此,瑞典国家能源局在陨石坑里钻了7口500米左右深的探井,居然都见到了少量天然气,似乎证实了高尔德的假说。

有机生油和无机生油最大的差别是,有机生油讲横向运移,无机生油认为以纵向运移为主,即沿断层运移。所谓断层就是通道,无机生油既然是深部成因的,那就应该到结晶基岩里面找油。越南的白虎油田,深入到花岗岩1500米,仍然有油气显示,这是有机生油论无法解释的。至于说公认白虎油田是无机成因的油田,也不一定。花岗岩确实渗透率很低,但裂缝很发育,侧向运移过来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

虽然无机成因说在学术上假说不断,证据频出,但石油业内的主流观点仍是有机成因。


子非鱼gsl

在远古的海洋里,生活着很多水生动物。它们有的体型大,有的体型小,甚至还有很多浮游生物。(36亿年的时间,遗体重量可怕)

当这些生物一代一代的死去,它们的尸骸就沉积在海底。有的骨骼变成了化石,但由于海洋中有很多盐分,它们身上的脂肪和蛋白质不能马上被降解(就好像腌咸鱼一样,可以储存很长时间)


由于海底的水压很大,所以长年累月动物和微生物的尸体就逐渐被压缩。几千年后我们看到的沉积岩,就是压缩的结果。

在强大的压力下,脂肪和蛋白质逐渐液化,变成了石油,存在于沉积岩中。


羁旅前行

摘自知乎:油气的有机成因学说,是经过实验提出理论理论指导勘探勘探成功案例不断完善理论的极富生命力的学说。自从它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指导了无数的油田获得勘探成功。

  1. 有机物残骸分散沉降在水底软泥里,被水底微生物消耗一部分后,被水底自发形成的缺氧还原环境保存下来;【有机质的来源与保存】
  2. 水底软泥逐渐演化为泥/页岩,有机质则经过热演化逐步成为复杂干酪根;
    【从基本生物残骸转变为性质稳定的干酪根】
  3. 长期缓慢沉降的地壳,能够在庞大的面积内,年复一年的积累富含有机物的软泥,并成为地层中体积巨大的泥/页岩(烃源岩)层;【地层沉降形成大范围厚层烃源岩】
  4. 干酪根在不断增大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开始依次发生热解和裂解反应,释放大量油状烃类物质,这一过程得到了充分的实验室证实;【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油气】
  5. 地质沉降过程的继续,伴随着沉积体系的沧桑巨变,不同性质的地层渐次形成;【沉积盆地内形成多种岩石类型,提供丰富的生储盖组合】
  6. 烃源岩逐渐生烃,在内外的巨大压力下将烃类物质排出;【初次运移,或称排烃,将烃类物质从烃源岩里释放到周围储集层中】
  7. 主要在浮力的作用下,油气在储集层里发生运移,直到无法继续上浮为止;【二次运移,直到遇到具有特殊构造形态、特殊储盖组合的圈闭】
  8. 这些圈闭里的油气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幸存下来,活到了19世纪中后期,被人类逐渐发现;【一个个沉积盆地内装满油气的圈闭被发现,一个个大油田拔地而起】
  9. 随着勘探手段和地质认识的不断进步,许多过去被忽略的、未发现的油藏终于又被揭露出来啊,石油峰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我辈石油人的骄傲与自豪,希望与夕阳。】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类消耗油气的速率远大于自然界逐渐生成的速率。油气在经济意义上的枯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新能源的发展与逐步取代油气,势在必行。

-----------------------------------------

关于近期社交平台热议的无机成因的评价:

油气的无机成因学说,它源自于19世纪后期,并且获得了无机成因天然气田的勘探验证。但这个学说的问题在于,它尚未指导一个油田取得勘探成功,反倒失败了不少探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法宝。不管有关研究者多么坚持,提出多么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来丰富无机成因理论,但事实却是残酷的:还没有在地球上发现无机成因能够形成更重的液态烃的任何证据,实验室里没有,勘探实践里也没有。 在另一篇回答里提到的(

如何看待《石油枯竭骗局?“三百年惊天大骗局:石油竟不是埋在地下生物变成的!”》这篇文章? - 知乎

),松辽盆地昌德气藏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个有充分地球化学证据,生产烷烃气体为主的无机成因的,天然气藏。

石油工业并不排斥无机成因理论作为现代油气综合成因理论体系的一个良好补充,毕竟能够发现更多油气是一件大家都喜闻乐见的事情。但是,任何理论的突破都需要建立在详实的科学论证与勘探成功上。

无机成因论恰恰在这两点上令人难以信服。

实际上,在中国石油地质科学界,有关的学术交锋由来已久。在10多年前,就发生过一场无论是层次、规模还是影响力都令人侧目的学术大讨si论bi。讨论的双方都是国内油气勘探一线有多年工作和科研经历的专家,观点对立之尖锐,言辞之犀利严肃,在学术界的讨论中都是罕见的。

讨论的结果,其实是持无机论者要么是

用错证据,要么是对地质证据的理解出现偏差,要么是使用了一些没有证据的言辞,要么是持无机论者的理论还存在漏洞。


京州市委书纪李达康1

不能说“石油是动物尸体形成的”这个理论是唯一正确的,但是这个过程是行得通的、可能的、至少有相当部分的石油是这么形成的,而目前反对该理论的大部分论据都是无效的、错误。

石油的有机成因论是什么?

首先要说一下,石油的“有机成因论”中,石油的来源不仅仅是动物尸体,事实上,该理论中,石油最主要的来源应该是植物和微生物。

而这个理论认为石油的形成是这样的:

1,生物死后(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他们的尸体一部分会被氧化破坏,但仍然有一部分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在泥沙等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埋藏物会以有机物的形式,在地下越来越深;

2,在埋藏的过程中这些有机物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化学变化,通过腐泥化和腐殖化过程形成了干酪根(Kerogen),随着埋藏深度的进一步加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干酪根逐步发生催化裂解和热裂解形成了最初的原石油;

3,伴随着地质运动,这些原石油从生成他们的岩石中跑出来并且不断聚合,变成比较大的油气矿藏

生物尸体有那么多吗?

人的生命是很短的,甚至于人类的历史就很短,所以在人的视野里,如果没有火山爆发、地震、海啸之类的灾难,大家会认为某一个地方的地形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实际上地面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只是速度太慢了。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土壤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地方是岩石、沙漠,有的地方则是可以种地的土壤?伴随着岩石的风化等等各种复杂的作用,有的地方的土地在不断的加高,而我们上面说的,带有有机物沉积的物质就是这样不断的加厚。

所以如果调整时间快进,我们会发现,一片森林的变化不是某一天突然一个地震把森林埋到了土里,而是随着植物、动物的生存、死亡,森林的地面在缓慢的升高。而就是这个缓慢升高的过程让动植物的尸体进入了土壤并且深埋地下。

这个速度大概是多少?有人推测地面增加一厘米的土壤需要三百年。这个速度确实非常慢,整个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过程中,加厚的土壤可能也就刚刚够超过你的脚踝。但是如果把时间尺度放到地球上有生命的时间,加厚的土壤却可以达到几百公里厚。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因为土壤可以加厚几百公里,所以现在就应该有几百公里高的山,而是说,在大尺度的时间面前,一切小的积累都可以变成可怕的庞然大物。

而且事实上,地表的动植物的尸体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比如说下图中人们在深海里拍摄到的景象,可以看到图片中有白色的雪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海洋里正在下降的生物残渣。当然,还有更多的你看不见的微生物和


1522226


6353902879

当然是不对的,也没有哪个理论说石油是动物尸体形成的。楼主这样问,想必是想当然或受外行的指点才这么认为的。

那么,石油是怎么来的?

我们可以反推,就是从现在的石油形态推导出石油是怎么形成的。石油也有老石油、新石油之分,老石油,就是重质石油,例如委内瑞拉的石油,开采成本很高,更老的石油就变成沥青了,再老,就变成油页岩了。所以,石油也有一个生命演化的过程。新石油呢,就是我们常说的轻质石油,也就是优质石油。再年轻呢?可能就是天然气了。也就是说天然气可以变成石油。所以,很多油田,都有天然气伴生,当然,也有纯粹的天然气田,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天然气都有机会变成石油,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变成石油。天然气从哪里来?我们可以看看大洋的底部,现在议论得罪热闹的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他们是同一类物质,只是赋存的地方不一样而已,一个被埋在地下,一个被埋在海底。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可燃冰是石油形成的最初状态,或者说,石油是可燃冰变成的。我们可以想象的出石油形成的过程:可燃冰在海底,在海水的压力下,被海洋沉积物埋藏。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石油。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海洋沉积物主要是石灰岩,我们很少在石灰岩地区发现油田,油田主要是在砂页岩地区出现,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砂页岩具有很好的密闭性,能把石油封存起来。石灰岩很难形成巨厚的岩层,通透性好,可燃冰还没变成石油,就变成气体跑了。所以,现在我们发现的油田有一个特点,大多与古海洋遗迹有关,所以,石油的形成跟海洋密不可分,形成石油的物质肯定跟海洋有关。海洋中最多的有机物是什么呢?当然是各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死亡后沉到海底,在海底缺氧高压的环境下被保存下来,变成甲烷,形成可燃冰,就像我们今天看见的一样。所以,石油在一直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石油形成的各个阶段的实物“海底有机沉积物、可燃冰、甲烷、天然气、轻质石油、重质石油、油页岩。”

最后还要纠正一个问题:煤也不是森林变成的。虽然有些树木成为了煤的一部分,但他们不是成煤的主要物质。主要物质虽然还是植物,就像石油的主要形成物质不是动物,而是海洋微生物一样,形成没的主要物质是草本植物。我们现在依然可以看到煤的形成各个阶段的实物:最初阶段是草炭、然后是泥炭、褐煤、煤,无烟煤。煤最后会变成石墨。所以,煤的形成跟湿地有很大关系,湿地会把形成煤的物质一层层埋藏起来,形成巨厚的煤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