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抗震救灾的勇士,如今你们在何方……

五月的风轻轻吹过,“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走过十年。十年,灾区重现繁荣;十年,当年奋战在救灾一线的官兵也在改革强军的浪潮里换羽重生、振翮远翔。

当年勇者今何在?今朝功绩与谁说?在“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再次呼点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的名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多难兴邦的精神力量……

↓↓

那些抗震救灾的勇士,如今你们在何方……

孟 洋:“9·3”阅兵村里

我想起了抗震救灾的日子

“最明白练兵备战有多重要”、“最清楚如何咬紧牙过难关”——时隔十年,第77集团军某旅一营某连七班班长孟洋,用两个“最”字,概括自己参加“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感受。

当了整整十年班长的孟洋,用牢固的理想信念、过硬的军事素质,以及两个三等功、十余个团以上表彰和“九三阅兵”标兵的特殊荣誉,为过去的十年涂抹上了光荣的色彩。

那些抗震救灾的勇士,如今你们在何方……

△图为孟洋(后排左一)与所在班级

十年前,孟洋刚当上班长,让他不曾想到的是,位置还没坐热乎,灾难发生了:一阵天摇地晃之后,孟洋随团整建制开赴汶川地震波及的重灾区甘肃陇南,这一去就是103天。

在震区,孟洋参与的首个任务是疏通宝成铁路109隧道——这个通往四川灾区的“运输生命线”,被18万立方米的山体坍塌阻隔,成了几乎不可逾越的天堑。

“军地协同、两头掘进,半个团的战友都上了!”孟洋边讲,边指着手指说,“每天要抡超过十个小时大锤,手指侧面都磨出了老茧!那个时候,再没人说平时的耐力训练、肌肉训练是浪费时间了。”他无比真切地感受到了“练在平时、战在一日”的重要意义。

时光流转,当年陇原大地上的新兵孟洋,已经三移脚下驻地、三换手中装备,成长为改革强军浪潮中披坚执锐、淬火成钢的“尖刀班长”。

前不久,孟洋被营连推荐参选旅“练兵备战十大先锋”。备战实战化综合考核的火热气氛中,孟洋又和班上的小战士讲起了十年来的过往:“抗震救灾的任务在十年前,但是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应该在今天继续发扬,在战友间永远传承!”

那些抗震救灾的勇士,如今你们在何方……

△图为2015年8月,孟洋(中)与战友在北京阅兵村。

鲁财旺:抗震救灾让我懂得了

“为人民服务”的真谛

走进云南省腾冲市人社局办事服务大厅,彝族科员鲁财旺并不起眼。在这里,他平均每天要接待一百余名来访群众。

迎来送往之间,前来办事的各族百姓不知道,眼前这位热情周到的办事员,曾经是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因为参与“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表现出色,被四川省政府和原成都军区联合表彰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那些抗震救灾的勇士,如今你们在何方……

△图为鲁财旺在小学为学生上课

谈起十年前的抗震救灾和因此收获的殊荣,鲁财旺憨憨一笑说,“终生难忘”。

当时,鲁财旺和部队机关指挥组常驻震中映秀镇,负责每天到上级指挥部报送当日灾情。就在第一晚报送情况的途中,余震突发,山体崩塌,一块二层楼高的巨石滚落在离鲁财旺不到一米的地方……“我的命是捡回来的”,老鲁没有吓破胆,愣是翻过滚石、把材料送到了目的地。

虽然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但鲁财旺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的热情没有丝毫减退。随后的日子里,他和战友们搭建板房、拆除危房、收割庄稼,还在映秀镇水磨乡帐篷小学当起了临时支教老师。

“白天援建修路盖房,晚上补课教书带娃,真是累并快乐着!”临时的“一肩挑多责”,让今天的鲁财旺十分怀念。

如今,已经退伍三年多的老鲁,成了家乡一名普通公务员。“脱下了绿军装,脱不下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和志向。”在鲁财旺眼里,16年军营的历练里,抗震救灾这一课最难忘,因为这教会了他“为人民服务”五个字的意义。

那些抗震救灾的勇士,如今你们在何方……

△图为鲁财旺正在进行火炬交接

颜建刚:抗震救灾中

感悟“好好地活着”

“一等功臣”,这是77集团军某旅数千名官兵中专属于颜建刚的荣誉,也是他这个十六年军龄的老兵最珍视的财富。因为参加“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表现突出,2008年,颜建刚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

那些抗震救灾的勇士,如今你们在何方……

△颜建刚驾驶冲锋舟

2008年5月13日凌晨5点,驻川某部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带队组建一支水上抢险突击队,火速赶赴汶川灾区。7时许,颜建刚和9名战友在机关参谋的带领下,携带4艘冲锋舟,紧急赶赴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

为了尽快打通到映秀的水上通道,面对余震不断,他们不顾水库大坝出现裂缝、两岸山体频繁滑坡的危险,仔细对大坝周围地形进行勘察,四处寻找可供冲锋舟停靠的码头,开辟了灾区第一条水上通道。

十年后回顾那一幕幕,如今已是指导员的颜建刚说得最多的还是“好好地活着”。在颜建刚看来,好好地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在训练中提高训练水平、提高战备能力。

为了让这样的温度传递下去,颜指导员2013年在芦山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向上级请战,全程参与了救灾。如今,面对改革需要,虽然他已经申请转业,可仍在夜以继日地梳理连史、整理历年的政治资料和连队训练资料。颜建刚说,在位一分钟,就要散发一等功臣的光和热,就要好好活着!

杨成林:当年争着穿的迷彩服

今天成了青春的底色

五一假期一过,听说各级都在寻找当年“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英雄模范,第77集团军某旅四营某连三班班长杨成林就找到指导员:“书记,我来给连队的战友们讲讲我的成长故事吧!”

改革潮涌,组建刚满一年的连队,集纳了来自大小四五个单位的官兵。平日里工作生活在一起的六十多名战友中,很少有人知道,深埋在杨成林班长心间的入伍初衷,和十年前的抗震救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正是抗震救灾,促使杨成林从一名身披“迷彩服”的志愿者,转身成为一名革命军人。2007年9月,杨成林考入了地处绵竹市龙门山脚下的四川工业管理学院。震后第二天,5月13号,学校一放假,杨成林就飞奔回家,看到电视里全是解放军救援的画面,5月15日,他单枪匹马杀回绵竹灾区,当天就同湖南衡阳消防支队一起进入受灾最严重的汉旺镇,“像个战士一样”搜救幸存者、清理废墟。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成林和台湾地区搜救队在龙门山下救出一名老人,与广东特警在灾民安置点执行安保特勤任务,在绵阳市九州体育馆为灾民提供志愿服务,与志愿者“天使医疗队”开设医疗站……在灾区的两个月时间里,杨成林不舍得脱下这一身“迷彩”,心底坚定了一个想法:好男儿要当兵!

2009年底,杨成林圆梦军营,用一身真正的迷彩标注了自己青春的底色。讲起自己从震区大学生到士兵,又成长为一名班长、一名党员的经历,杨成林用十年前的救灾义举砥砺自己:“如果还有需要,我必义不容辞冲在前,让这身迷彩焕发光芒!”

马 俊:救灾让我体会到

作为军人的自豪感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悄然降临。顷刻间,山崩地裂。

灾情发生后,战士马俊当时正在什邡学习。虽然什邡也是受灾区,他们无暇顾及自己,打上背囊作为第一批应急分队向震中映秀出发。

那些抗震救灾的勇士,如今你们在何方……

△马俊向震中映秀出发

应急分队到达目的地后,上级分配的任务是搜寻一所学校。此时学校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夷为平地,大部分学生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得知这个情况后,马俊和战友们在没有任何大型挖掘器材辅助的情况下,徒手从下午三点半一直挖到次日七点多。

在学校一个垮塌的缝隙角落里,他和战友听到有微弱的叫喊声“解放军叔叔救救我”。寻声望去,马俊发现了掩埋在废墟下的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

由于长时间的搜救,加上炎热的天气,马俊感到有轻微的中暑。旁边的同志让他休息一下,他却说,人命关天,不能等。说完又继续展开营救,很快他们将外面的男同学救了出来,送到了急救点,向医生要了防止中暑的药,又投入到对女同学的营救中去……

10年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对马俊来说却影响了他的整个军旅生涯。如今凭借过硬的军事技能成为四级军士长的他,总是这样说:“我一直不想退役,继续选择穿上这身军装,因为我舍不得,担心脱下之后就再也穿不成了。”

那些抗震救灾的勇士,如今你们在何方……

△马俊获得的奖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