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的肌肉并不大,为什么却有那么大的力量?

这次是纸长情短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李小龙是华人世界里的传奇人物,对中国武术和电影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一百个人心里有一百个不一样的李小龙。题主的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的疑惑,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分析。

首先,肌肉大小跟力量大小并不是正比关系,而是正相关关系。肌肉的生长,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肌原纤维生长,肌质生长,毛细血管生长。肌原纤维增生能使肌肉“变大”,但是幅度有限,肌原纤维决定了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相比肌原纤维,肌质更容易增生,生长潜力也更大,肌质多少对肌肉体积上大小的影响最大,但是对肌肉收缩力量的影响不大,只是提供更多的肌肉收缩的能量。肌肉内毛细血管的多少决定了肌肉的耐力,但是对肌肉体积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训练方法更多的是刺激肌原纤维增生,如力量举,举重等,那么力量的增加会很明显,肌肉的增加相对不明显。如果训练方法更多地是刺激肌质增生,那么肌肉量增加会很明显,力量增加相对不明显。但肌肉大小跟力量大小整体方向是一致的。很明显李小龙的肌肉属于肌原纤维增生较多,所以肌肉整体体积不大,肌肉力量较大。

然后,击打力量跟肌肉的收缩能力不能混为一谈,这种单项的运动表现出来的力量不单纯是指肌肉力量,更多的表现为爆发力。李小龙的击打力量也许很大,但这是一种人体功率的输出,涉及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动作速度,发力技巧,神经对肌肉的募集能力。

最后就是李小龙的力量并不见得很大。李小龙的击打力量可能很大,但上文说到更多的是指爆发力,是人体功率的输出,是运动表现。狭义上力量指的是肌肉在一次收缩中产生的最大力量,也就是对抗阻力的能力。竞技体适能里的力量是指身体肌肉最大的收缩能力即对抗阻力的能力。从一些李小龙留下的老照片里,其本人的绝对力量并不是很大,没有一些“蹲拉推举”等复合动作大负荷的视频,图片记录。网上流传的很多数据都是文字形式的无法证实,甚至一些数据极其夸张很明显是虚构的。

如果把李小龙定义成一个搏击运动员而非演员,那他的训练就是针对搏击所进行的,爆发力是主要目的,力量是次要目的,肌肉则是随机产生多少的副产物。一样的道理,田径游泳等很多项目运动员都有自己强健的肌肉,但这些也只是训练的副产物,运动员的根本目的还是在自己项目取得更好的成绩。

更多健身干货,请大家关注我们!


赛普健身学院官方账号

整体力量的大小,肌肉、神经、血管,各方面功能的协调必不可少,并不是单一的肌肉块能决定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李小龙肌肉块并不大,力量却这么大。为什么感觉健身三五年就能超过他的肌肉块,却无法超越他的力量。

因为,肌肉块容易练,血管、神经不容易练。

而练武功,核心练的不是肌肉,而是神经、大脑!所以,单纯靠练肌肉块,是不可能练出李小龙这样的力量肌肉比的。


有答案提到,肌肉有红纤维,有白纤维。这个并没有错。但事实上,收缩做功的只有红纤维。那么,为什么白纤维发达的人,肌肉力量更大呢?

这是因为,白纤维实际上和肌腱的纤维成分是差别不多的,属于抗拉力纤维,因为红纤维的力量太大,白纤维必须要足够强壮才能顶得住强大的肌肉张力。


那么,影响力量的绝对因素都有哪些呢?

第二,神经对肌肉的超控能力。这是个核心因素。因为神经系统的强大,才是调动肌肉的核心力量。这包括了身体的协调性,做动作时能同时调动的动力肌群的总量,动作前动力肌和拮抗剂的松弛度。

第三,肌肉血供的补给能力。这个在频繁做功的过程中会非常重要。

以上三点属于核心因素。而其他方面,如细胞的摄氧能力、线粒体的功能,则和遗传相关。肥胖,只是影响肌肉力量的相对因素,而非绝对因素。


整体来说,最困难的,就是第二条。也就是我先前说的,练肌肉块容易,练神经难。中枢神经系统发达了,你整个生理机能上升一个层次,身体会出现过去所不具备的功能。例如,“松”。


练什么拳,做什么动作,都会讲求放松。但是对于练武功的人来说,放松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功能。放松,是最难练的。同样肌肉容积,绝对力量和爆发力的不同,很大程度上缘于放松的能力不同。在发动动作前,肌肉越松,神经纤维在发放冲动时可能受到的干扰就越小,神经发放指令时,同步到达肌肉终版的冲动指令就越多,肌肉蓄力时,供应能量的血管受到的压力也越小,能量输送越充分,肌肉越松,开始动作时,动力肌可收缩的肌纤维就越多,而拮抗肌的拮抗力也越小。而因为松,身体对细微动作的把控也会越精准。


所以,练紧容易,练松难。练肉容易,练筋难。练力容易,练脑难。


郭大夫科普时间

李小龙的肌肉面积不大,打击力量大主要因素是;李小龙神经调动肌纤维能力强。

从现代体育学分析一个人的力量大小有四个因素;

肌肉生理横断面积、

②神经调节功能的改善、

③杠杆(骨)的效率、

④肌纤维的组成。

①肌肉的生理横断面增大;肌内生理横断面增大是由于肌纤维增造成的,包括肌凝蛋白质量增加,肌肉毛细胞管网增多,肌肉结缔组织增厚,肌糖无增加等,并伴随脂肪减少。

②神经调节的改善;神经调节的改善包括.

Ⅰ、动员参加活动的肌纤维数量增多。

Ⅱ、改善主动肌和协同肌、对抗肌、支持肌(固定肌)的相应协调关系,对抗肌放松能力是影响力量的重要因素。

Ⅲ、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的改善能增大力量

③杠杆(骨)的机械效率

④肌纤维的组成;肌肉中快肌纤维成分高,肌肉收缩力量也大。

李小龙是最早接触现代西方体育学的武术家之一,而现代体育最重要的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关系的一门新兴科学。具体研究课题有:关节运动幅度与肌肉发力的关系、机械力对骨组织的影响、运动训练时肌肉内血管形态的变化、运动对肌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运动终极形态的变化以及旋转运动和直线加速运动对平衡器官的影响等。

李小龙显然学习过这些理论,他的训练许多器材都是自己设计,而且李小龙本人也有些神经质,他的电影不像演别人,更像是表现他自己,在他的电影里的主人公,都极容易疯狂,愤怒,而这种神经质的人神经调动肌纤维的能力是很强的,试想下有些人在有深仇大恨时,身体的体积并没有改变,而突然力量变大了,就是内分泌系统发生了改变。再就是李小龙从小练恰恰舞、拳击、武术,这些运动都要求主动肌和协同肌、对抗肌、支持肌(固定肌)的相应协调关系要好,才可以表现美感和韵律。

而截拳道本身与其它体育的本质不同,就在于截拳道是研究把全身的力量凝聚成一个点打击渗透到对方的肢体,这些动作也是增加力量的方法之一,长期的练习,肌纤维的成长与排列都会发生改变,越来越按照运动所需的成长与排列。

李小龙的肌肉有棱有角,很多是借鉴健美运动的训练方式,健美,是一种对身体的雕刻,跟传统竞技运动完全不一样,起源于古希腊,十九世纪晚期。


福州禅武

  

  功夫之王李小龙是中华武坛最具影响力的传奇,他的粉丝遍布世界各地,他的声望时至今日依然被后人无比崇敬。在所有影星中,李小龙是第一个将中国功夫带到好莱坞的华人,他还开创了截拳道,被誉为MMA之父,是不可超越的功夫巨星。李小龙曾与各个国家的高手切磋武技,对手们无一不被李小龙如臻化境的实战能力所深深折服。这位身高1米73、体重不到65公斤的男人蕴藏着远超身体极限的惊人爆发力,其中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李小龙的训练方法极为严苛,为了突破人体极限,他会进行诸多大运动量、超负荷的专项训练,并将体脂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数值。

  

  李小龙用杠铃进行上肢力量训练。

  

  李小龙通过木人桩,可以将力量运用做到收放自如、随心所欲,并将所有手法脚法揉合到自由搏击中去。

  

  李小龙在双杠上锻炼耐力。

  

  拳肘并用猛击沙袋。

  

  功夫之王锻炼单臂力量。

  

  付诸耐力训练前,对腿部肌肉放松。

  

  教科书般的咏春拳法,将实战意识与技击方法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李小龙对如何提升重拳力量有过针对性研究。

  

  有意增强手指力量。

  

  与恩师叶问修习咏春拳法。

  

  诠释什么叫真正的“肘过如刀”。

  

  李小龙的肌肉并不是特别发达,担力量素质却强于比自己体重大一倍的拳师。

  

  李小龙是华人永远的骄傲。


用户154844718

李小龙不是神!

如果我们用“《现代医学生理学》分析:为什么李小龙的肌肉不大,并能发出这么大的力量?”相信看完您就能明白。



李小龙的练功设备有拳击弹簧器、铁桩、精武指桩、刀、枪、剑、棍、拳击计量器、臂力锻炼器、眼力训练器、腿力锻炼器等等。还通过电击训练肌肉的力量。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脚”、“沉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绝招。

李小龙的“沉拳”很出名。他曾应邀到加拿大拳击协会专门表演沉拳。他对准拳击计量器猛然用力击去,那计量器上的指针立即指向三百五十磅。当时观众都惊叫起来:“世界纪录! 世界纪录!”因为李小龙以一百四十五磅的体重,发出这样沉重的拳力,实为前所未有。



现代医学《生理学》证实:

一、骨骼肌可有红肌与白肌之分

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性部分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组成,色红而柔软。骨骼肌可有红肌与白肌之分。红肌大都由红肌纤维组成,较细收缩较慢,但作用持久; 白肌主要由白肌纤维组成,较宽大,收缩较快,能迅速完小,成特定的动作,但作用不持久,每块肌肉大都含有这两种纤维。一般来讲保持身体姿势的肌肉,含红肌纤维多,可能理解为我们通常看到的通过健身练就的全身大块头肌肉;快速完成动作的肌肉,含白肌纤维多,李小龙正是注重了这一部分肌的练习并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肌丝滑行理论

目前公认的肌肉收缩机制是肌丝滑行理论:横纹肌的肌原纤维是由粗、细两组与其走向平行的蛋白丝构成,肌肉的缩短和伸长均通过粗、细肌丝在肌节内的相互滑动而发生,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肌肉收缩时暗带长度不变,只有明带发生缩短,同时H带相应变窄。 每个肌细胞内都含有上千条沿细胞长轴走行的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沿长轴呈现规则的明、暗交替,分别称为明带和暗带。细胞内每条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在横向上都位于相同水平,因而整个肌细胞也呈现明、暗交替的横纹。暗带的中央有一段相对较亮的区域,称为H带,H带的中央,即暗带的中央,有一条横向的线,称为M线;明带中央也有一条线,称为Z线。每两个相邻Z线之间的区域称为一个肌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肌原纤维之所以出现明带和暗带,是由于肌节中含有两套不同的肌丝。暗带中主要含有直径较大的粗肌丝,长度约1.6微米,与暗带的长度相同,中间有细胞骨架蛋白将它们固定,形成M线;明带主要含有直径约5微米的细肌丝,每条细肌丝的长度为1.O微米,它的一端锚定在Z线的骨架结构中,另一端可插人暗带的粗肌丝之间,所以暗带中除了粗肌丝之外,也含有来自两侧Z线的细肌丝,M线两侧没有细肌丝插人的部分,形成较明亮的H带。在暗带的横断面上,可看到粗、细肌丝间形成规则的空间分布,每条粗肌丝周围有6条细肌丝,而每条细肌丝周围有3条粗肌丝,因此在每个肌节中,细肌丝的数量是粗肌丝的二倍。细肌丝不仅数量多,而且是肌肉收缩的基本。所以要能让肌肉有很强的收缩力,着意练习数量占优的细肌丝是生理基础。



三、肌肉收缩效能

肌肉收缩效能表现为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或)缩短程度,以及产生张力或缩短的速度。肌肉收缩能力是指与负荷无关的、决定肌肉收缩效能的内在特性。肌肉收缩能力提高后,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 或)缩短的程度,以及产生张力和缩短的速度都会提高,表现为长度-张力曲线上移和张力-速度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横纹肌的收缩效能是由收缩时承受的负荷、自身的收缩能力和总和效应等因素决定的。

四、完全性强直收缩

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同样会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和收缩强度。当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刺激时,可发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出现一次收缩和舒张,这种形式的收缩称为单收缩。在一次单收缩中,动作电位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ms,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毫秒,因而骨骼肌有可能在机械收缩过程中接受新的刺激并发生新的兴奋和收缩。新的收缩过程可以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出现以这种总和过程为基础的强直收缩(tetanus)。而可以肯定的是李小龙通过电击训练就是通过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肌肉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在等长收缩条件下,强直收缩产生的张力可达单收缩的3~4倍。



我们有理由相信,李小龙是伟大的!

【咏春张亮】传播咏春拳学,弘扬中华武术!亦文、亦武、亦医!


咏春张亮


小小孙说

李小龙肌肉表现三个方面均非常突出,一是肌肉的协调性非常强。比喻出力,你可能只用一群肌肉力量,而他则可调用多群肌肉力量作用於一点。二是肌肉的收缩迅速,这有天生一面,也有后天的合理训练。三是弹性非常好,直接表现为抗打击能力强。

天生这个东西有时很难用现时科学分折清楚,比喻钢筋的力量和弹性与现时碳纤维比较就差。天生有时用红肌纤维与白肌纤维(快、慢肌纤维)很难完全盖定,天生神力还是有的。可惜李小龙肌纤维没有作科学试验,如果象爱因斯坦大脑进行解剖分折可能有所发现。

综合李小龙五大特点,其一就是快,看他动作必要是慢镜头,放慢5倍才与正常差不多,这是什么概念,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看天下有几人可。其二就是力,李小龙重拳与美国最顶级拳王重拳之力差不多,单位体重的力皆多厉害。其三就是技巧,李小龙学习了多种拳法的技巧,连舞蹈的合理东西都能融入他的格斗技巧里,并能条件反射式运用他的格斗中。这也是死套路与活套路的差别,现中国古武,只知套路,套路的活用就差太多,每式拆解活用无法做到。其四,天生的预断能力,李小龙近视是明确的,但对对手的动机具有别人无法理解的预判,看他用双节根打乒乓球就知。其五,真正无畏的勇气和信心。

李小龙在某些方面来说为武而生。别人有一项就是不错的天才来说,他五项全部优秀具备。这种人,是百年或千年天才这样来评价才是较合理的。一般人要达到这个要求有点难,所以常人不要与之对比。正如他与爱因斯坦等一样,不同方面的绝出天才,只有你,是特等天才,才有通过大努力,才有可能拥有他那样的能力。


xfl7233890

筋粗者力大!关键是筋,筋,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管你的胳膊有多粗,只要你的筋比对手细,一定不够对方力大。所有的骨骼肌肉都有筋束贯通,肌肉提供能量,筋束才是承力发力。好比一台五吨吊车,你的吊缆才筷子那么细,有个毛用。人体最主要的筋束手筋,脚筋,脖筋,肩背筋,腰胯筋,当然还可以再细分,手筋包括指筋腕筋肘筋肩腋筋,继续细分,每个关节部位的筋都分内外前后四条。比方说一个体重130的搬砖小伙,他的肘内筋一摸就有羽毛球拍的柄那么粗,另一个体重160的高大小伙,肘筋才筷子粗,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筋细者妥妥的被人秒杀。这也就回答了为何李小龙这么厉害,没人能超越他,原因就在于他的所有部位的筋束都粗得异于常人,关键词是所有,从手指到脚趾,从脖子到腰胯。凡是认为肌肉太多影响了速度的,都是因为肌肉和筋不匹配,男性为何比女性力气大速度快?就是因为男性天生比女性筋粗,而不是肌肉多,如果按照肌肉多会影响速度的论调,那岂不是男性动作比女性慢?


155142585569

功夫巨星李小龙,虽然去世了,但名声依然不减,他的硬汉形象一直留在影迷心中,李小龙是电影界的传奇,影响了后来许多武打明星,他不同于其他武演员,他首先是个武术家,拍电影也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自己的截拳道,李小龙爱上武术之后,就一直是个“武痴”那种努力跟钻研比任何人都强。


李小龙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曾公开表演过自己的功夫,他那惊人的单手二指俯卧撑就可以看出他惊人的手指力量,咏春拳绝活寸拳练的出神入化,李小龙曾被《时代》杂志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的偶像与英雄之一”可见当时李小龙的影响力,李小龙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兄》结尾打斗就展示了自己的完美肌肉,以后得电影几乎都显示肌肉,李小龙也对自己肌肉很自信,平时在家就很爱塑造肌肉。


其实李小龙的肌肉比起专业健美人士的大,很多人把肌肉力跟肌肉搞混了,李小龙的肌肉属于力量型,李连杰也曾说过自己不喜欢练肌肉,因为肌肉太大影响出拳速度,李小龙的身体脂肪含量只有3%,因此李小龙的独特训练,锻炼出的肌肉比只懂得塑造肌肉的人要实用的多,李小龙也可以单手举起杠铃,这个恐怕健美的人是做不到的。


香港老片迷

国内常有人吹捧李小龙为“格斗高手”,是现代MMA之父,甚至捧为中国的民族英雄。现代MMA运动真正的奠基者。Helio Gracie(1913 - 2009)上周刚去世。我觉得应该在这个时候把李小龙是不是现代MMA之父的问题说清楚。

李小龙是MMA之父的说法来自UFC老板白大拿(Dana White)。白大拿是一个李小龙的影迷,与李小龙的女儿(Shannon Lee)有很好的私人关系,他经常请Shannon Lee 到现场观看UFC的比赛,并在采访中经常提到自己是Shannon Lee 主管的李小龙基金的支持者。所以,白大拿吹捧李小龙是很自然的事。但是,现代MMA的发展是有着详细的历史记载的。UFC起源于巴西Vale Tudo的比赛。受其启发Rorion Gracie, Art Davie, Bob Meyrowitz在美国创立了UFC。在日本,一些职业摔跤比赛从80年代起开始由假摔向真打转变,直至90年代初创立了Pancrase (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古代奥运会的MMA比赛, Pankration)。看到Pancrase 冠军Ken Shamrock在UFC败给Royce Gracie之后,日本举行了一些Vale Tudo的比赛,并请Rickson Gracie参加。Rickson Gracie和Vale Tudo在日本的成功直接导致了Pride的建立。这些历史与李小龙没有任何关系,是不由白大拿的胡说而改变的。

那么李小龙是格斗高手吗?

李小龙的格斗高手名誉皆为道听途说而来。他自己没有参加过什么高水平的比赛,也没有打败过什么高手。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你能够查到败于李小龙手下高手的确凿信息吗?截拳道的水平又如何呢?每年全球各地都有许多格斗比赛,MMA, Kickboxing等,只要看一下有多少选手在用李小龙的武术,成绩如何,截拳道的真实水平不就一目了然了吗?李小龙迷们如果认为截拳道是什么武术哲学的话,请读一下金庸对独孤九剑的描写,这种超越招式与门派的武功不是更有哲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