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亭豐臺橋村的由來

題圖為配圖,和本文無關

樂亭豐臺橋村的由來

清朝道光年間(後期),北京豐臺鹽務局到大清河拉鹽開闢了一條官道,正好從發源於灤縣彎曲入海的小清河下游經過,在此修了一座橋,當時這裡沒有人家。從三里外的東北方向大撈魚莊搬來一戶,哥仨,老大耿粹,老二耿磨,老三耿琢,其父耿元府——已亡。一地既然有了人家就得有個稱謂,比如附近的趙家鋪、劉家鋪,李家房子等,小清河常年受大海潮汐的沖刷深且陡,以往過往的行人涉水或踏冰常有淹死的現象,有了橋便有了太平,取其吉利喚做太平橋。不巧得很,在此路脈西北方五里處有幾戶人家已把莊名叫做了太平莊,為不犯衝風水與脫俗,於是校名豐臺橋——即豐臺人修的橋,既有紀念意義又在全國獨一無二。更重要的是——現在說,它成了中國鹽運史上的一個永久的佐證。

這座橋的暢通,就像一座基石,一下子就奠定了豐臺橋的百年輝煌。倴城以南的小清河成了這裡唯一一座能通重載的樞紐(在《革命老區豐臺橋》已述過)。兩岸的交流,尤其是重鎮,如:新寨、馬頭營、胡各莊、柳贊、坨里、嶺上等必直線過路,彷彿這裡是輻射的太陽。

耿氏三兄弟看準商機,開起了酒店,生意日火。開始蓋房子置地。荒灘曠野只要有了財力,一樣能變得柳暗花明。

1852年來了一家逃難的,山東人,有個閨女,非給留下,隔了一年(1854年)便與老二耿磨生下了耿家第一代長子耿老際,另外哥兒倆也相繼有後。哥仨一共生了八個兒子,這就是豐臺橋非常有名的耿氏八大家。

在耿氏演變成八大家的同時,新寨西地有一個名叫劉老勝的,到下窪——柳贊等地賣布,途經豐臺橋,看準了風水,便駐足搬遷過來,他把地擴到了邱家鋪西南,王莊子東北——大片。開始種麻,第一年打下的麻籽便宜的沒人要,第二年又全部種上,結果又便宜的沒人要,又全部種上,面積氣吹似的擴大。第三年下來可不得了,由於前二年賤到了極點,種者少得可憐。劉老勝一下子發了大財,光麻籽打了三間廂房房屋裡還裝不下,來了商販幾乎是要多少錢給多少錢,從此劉老勝也開始大蓋房子置地,並生了二子,長子劉老子,次子劉老興,二人都不是等閒之輩,尤其是劉老子,在其鼎盛期方圓五十里幾乎沒有不知道的,可以說是豐臺橋的霸主,五十多歲說了一個十八歲的小老婆——交際花,黑道、白道、鬼子、八路、中央軍,在他的手下全能擺平。

光緒三年(1878)從馬頭營西地(套裡)來了一個木匠——趙老會,給劉老勝家蓋房子——落下了戶。此人生有三子,老大趙樹柏,老二趙樹桐,老三趙樹森,這一家竟成了豐臺橋第一大財主,上世紀二十年代趙家就趁四輛德國造汽車,在東北不會開,僱傭蘇聯老毛子。此功首屬老二趙樹桐,其人有氣敢殺人,無錢敢做大買賣,其一子趙文輝曾為鐵酈縣縣長。老三趙樹森的長子趙文成又是國務委員陳俊生的老師。

劉老勝發家後,大撈魚莊有哥倆,老大張老東和老二張老沛來給他家做活,後來闖了關東,不久就發了大財,成了豐臺橋第二。也大量置地,蓋房,房基地窄,想擴,買鄰居耿氏空地願用大洋一塊一塊地擺滿——在外傳說一塊大洋是一蒲蓋子(用麥秸編的墳形大鍋蓋),而耿氏卻根本不缺那點錢——不賣。

這就是耿劉趙張構成的豐臺橋的百年骨架,民國期間達到了輝煌的頂峰,給我們樂亭的歷史添了一抹絢爛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