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耍大刀?不存在的,關公根本不用刀!

在冷兵器時代,一把好的兵器能使一名猛將如虎添翼,戰事未起,首先斬落敵將的腦袋,甚至能夠扭轉一場戰爭的局面,所以在古代雙方將領過招莫不是小心翼翼,一個不小心丟了腦袋是小,丟了士兵的氣勢輸了戰爭,那可真成了千古罪人了,所以凡是帶兵打仗的將領,對所配武器都非常講究,不僅要順手,還要能夠一招制敵。

關公耍大刀?不存在的,關公根本不用刀!

高手對戰根本不會戰上幾十上百個回合,一般都是一招便分出勝負,尤其是對於在馬上對戰的將領更是如此,由於馬奔跑的慣性,雙方交手的一瞬間爆發的力量絕對是難以想象的,決定勝負的關鍵不僅在雙方將領的力量上,更是在於兵器上。

一般來說,馬上對戰兵器越重優勢越大,這點毋庸置疑,可是太重的武器用不起來也是白搭,所以說一個將領的力量能拿多重的武器又變成了一瞬間交手勝負的關鍵,由此看來三國中關公過五關斬六將,手下沒有一合之敵不是沒有原因的。

關公耍大刀?不存在的,關公根本不用刀!

關羽手中的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乍一聽似乎不是很重,仔細想想,八十二斤的重量相當於一名稍微瘦一點成年女子的體重了,讓你把一名成年女子在手中掄來掄去試試,絕大部分人肯定都做不到。

而八十二斤的重量在小說中又恰到好處,不得不說羅貫中情節設定的細膩之處,這極少數能舞其青龍偃月刀的設定,不僅能顯示關羽的勇猛,更能凸顯其真實性,但是小說始終是小說,即使是根據歷史改編,情節肯定也有很大出入。

關公耍大刀?不存在的,關公根本不用刀!

事實上那個時期的關羽根本不可能用偃月刀,雖然從漢代開始士兵作戰兵器已經改為刀,可都是環首刀,偃月刀是從宋代才開始出現,而且不是作戰之用,而是武考時用於舉重的。

其實不光關二爺的青龍偃月刀不存在,其他只要用長柄大刀的也是不存在的,就連呂布手中的方天畫戟也是虛構出的兵器,既然關羽不用刀,那也總該有件趁手的兵器,而且馬上對戰的兵器也不可能短,你總不能讓人家拿著短劍騎馬對陣吧。

關公耍大刀?不存在的,關公根本不用刀!

《三國志》在關羽對戰顏良的時候有這樣一段記載,關羽策馬刺顏良於萬軍之中,這個“刺”說明關羽用的肯定不是長柄大刀,可能用的是長戟或者是矛之類的武器,因為在漢代,這兩件兵器頗為盛行,戟為首選,矛則次之。

關羽使什麼武器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人,他的形象歷經千百年早已深入人心,關公和青龍偃月刀已經緊緊的綁在了一起,青龍偃月刀已然成為關公不可替代的代名詞。

關公耍大刀?不存在的,關公根本不用刀!

仔細想想,這青龍偃月刀在“三國”中的戲份甚至比關羽還多,從一開始出現便跟在關羽身邊,有關羽所在,必有青龍偃月刀,甚至關羽死後還有一段關興奪刀為父報仇的戲份,作者還專門為此刀加了一場“戲”,這也怪不得此刀如此的深入人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