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让韩信吃过两次“鸡”的这个人,竟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

1.

韩信自还定三秦、攻下魏国后,声名日震。而这一时期,刘邦新败彭城,退守荥阳、养精蓄锐。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又提出新的作战战略:

由自己率兵北上攻赵、燕,东击齐,之后南下会师,合兵克楚。

曾让韩信吃过两次“鸡”的这个人,竟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

刘邦许之,并令张耳带兵三万,与韩信同往。

张、韩二人率兵北上,一举先将位于赵国西北的代地拿下,之后将精兵输送于荥阳,以供刘邦抗楚,而韩信则又就地招募兵勇,出东南、往攻赵国。

却说赵国在得知汉兵来犯后,立即命陈馀为大将,在入赵的咽喉处——井陉口摆开阵势,准备迎敌,兵力号称是二十万。其实由此来看,赵国在兵力和地利上都占着绝对的优势,而还需进一步强调的是,井陉口这个地方号称是“天下九塞”之一,是太行山进入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

曾让韩信吃过两次“鸡”的这个人,竟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

2.

对于眼下的敌我形势,韩信自然能看得透彻,也因此,他并未冒进,而是在距井陉口30里处就安下营寨,寻找时机,并不断派出侦察兵前往打探敌方动静。

而敌方阵营内,陈馀对自己的打法是十分自信:占据地利,以逸待劳,兵力十倍于敌。他还心思着借这一战好好压一压韩信的锐气……

曾让韩信吃过两次“鸡”的这个人,竟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

但是,有人却持不同观点,并还直接献策于陈馀。他说:“韩信、张耳去国远斗,连战连捷,势不可挡,这对我们来说确实不利。可是,兵法还有'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之言,故以臣来看,韩信此番必是想速战速决”。

“而既然韩信想速战速决,那我们自然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将军您在此深沟高垒、坚壁清野、勿与战,打一个'耗'字。除此以外,井陉口此地隘道狭长,车不得方轨、骑不得同列,如此一来,韩信的粮草必在大军之后。倘将军能给臣三万奇兵,允臣从小道袭其粮道,那一旦得逞,韩信前不能战、后不能退,不出数日,便可将韩、张二人首级献于麾下。而若否,将军恐败”!那人继续说道。

不得不说,斯言在理。且献此计者之人,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但可惜的是,对于该计,陈馀却断不采纳,因为其向来以儒将自居,不耻用此奇计,且说道:“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而韩信之兵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倘今面对这一小股敌人就避而不战,那诸侯必将说我陈馀胆怯”……

曾让韩信吃过两次“鸡”的这个人,竟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

3.

韩信派出的侦察兵在不断的搜集情报。幸运的是,李左车之计不被采纳这一关键信息也已知悉。韩信于是果断进兵,背水一战,大败赵军,斩陈馀于泜水之畔。

息战后,韩信下了两道军令,其一是擒拿赵王,其二便是下令活捉李左车。

因为有重赏,所以效率高,不久,李左车就被擒于帐下。韩信见状后,赶紧离座解其缚,并西向师之,问之以破燕、齐之计。

曾让韩信吃过两次“鸡”的这个人,竟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

李左车先是报着慷慨赴死之心,不卑不亢,后见韩信以礼待之,诚心求教,所以也就“贤臣择主而事”了。他说道:“将军破魏下代、今又未出半日,便克赵二十万之军,将军之名,已震天下。但是,话再说回来,将军连番作战,士卒疲劳,倘今挥军燕城,那燕国必会倾其力保城,如是若久攻不下,粮草难济,将军就会有倾覆之危。如此一来,弱燕不服,齐又称强,刘项之争,胜负难定”!

韩信听罢,亦深以为然,于是诚挚地问道:“然则奈何”?

李左车继续道:“为将军计,不如按兵不动,安抚赵民,休养生息,而暗中再派一说客往燕,陈以厉害,以军威招降,燕国必不敢不从,在所谓上战不战。如是单剩一齐,已不足为虑,旦暮可下”。

韩信从其计,果然燕国宾服。

就这样,因为李左车,韩信在两场战役中成为了最后赢家,套用时下流行之语来说的话,即是李左车使韩信吃了两把“鸡”。

曾让韩信吃过两次“鸡”的这个人,竟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

文 / 起叔

图 /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