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过度医疗?

信口雌黄口水飘

“快乐的小大夫”为您解答,欢喜关注

完美医疗的基础是建立在医生患者之间的信任之上,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才是医生没日没夜诊疗的动力,而医生对患者的信任会使医疗过程中的沟通及处置更为顺畅舒适,不然畸形的医患关系换来的只会是双方的不安全感和随之而来的质疑与指责。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


快乐的小大夫

过度医疗,过度检查,我觉得这是一个全球都存在的问题,分析各种原因,其实不难理解,过度之所以持续存在,只因以下这些原因。

1.如何定义区分?

所谓的过度医疗和过度检查,如何来区分定义呢?“度”又有谁来制定呢?其实明显的过度我们都能看得出来,但如果不明显的“度”,我们又该怎么样来区分呢?如果真的有度的话,体检算不算过度检查呢?

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过度有时候是一种自我保护?

中国的医患关系,全球罕见,大家有目共睹。再这样的情况下,医生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开具更多的检查,其初衷是为了避免漏诊误诊,所以,医患和谐,才能更好地避免过度检查和医疗。

4.过度有时候可能是利益追求?

医生如果是仅仅只需要看病,那医生就太简单了,医生还需要会和医保打交道,医生要处理好病人花费的合理,要药占比达标,要单病种达标,要住院日达标,等等等等,所以,检查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了医生平衡指标,增加收入,避免罚款的一种手段。如此可悲,如何避免?恐怕需要当权者深思。

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需要综合来判断,而不是简单的一言而弊之。

过度的极端就是不作为,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权重,需要有大智慧。


心健康

曾经看过《法制日报》的一篇报道,一名患者在哈医大重症监护室院13天花费了22万,最后人都死医疗费还收着。

这些都是过度医疗,不少专家也分析了其危害,批评了当前的现状。

一位在中国和美国都有行医经历的朋友告诉我,不要动不动就去输液,输液一种侵入性的操作,相当于一个小手术,需要刺破血管,输入药物。影响输液的因素很多,药物、设备、环境、操作的无菌程度,都会影响到输液安全。此外,输液会增大心脏的负担,有心脏病的老人风险更大。而且,输液的药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微粒,如果堵在细小血管中,可以引起栓塞。

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时说,不少医生把诊断过程本末倒置了,问诊几句说,马上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等,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过度依赖仪器,把疑病留给仪器。然而,这些检查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造成永久性伤害,因为强辐射,还可能带来一定的致癌风险。

《生命时报》曾指出,支架滥用也是一种过度医疗,不需要放的放了,需要放一个的放两三个。胡大一教授在《北京青年报》报道中指出,我国心脏支架使用量连续多年增长6万个,但是心血管病死亡率却在逐年上升,这是终身性、最严重的过度医疗。


方立在加州

所谓的过度医疗就是小病明明没啥事,可能打个针,吃个药就好,非得要给整一堆检查、开一堆药,就是属于过度医疗的体现。

过度医疗的现象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过度医疗的背后,是“技术至上”与“以药养医”

移动医疗或能破解过度医疗现象

或许这里面还有患者“急病乱投医”的事实存在,但是患者作为信息壁垒下的弱势一方,也只能被动地相信认知中的专业代表-医生的意见。

而“过度医疗”很难去真正地区别于界定,以及从根本上去根治杜绝。只能说通过道德约束、医药分家、信息透明化、提高医生收入等多方面来共同推进。

移动医疗的兴起,或许就一个契机。

酱紫,通过患者医学知识增长,医生收入提高注重个人品牌塑造,辣么信息对等情况下,医德水平大幅增长,就有可能将“过度医疗”的现象减到最低。


医疗百晓生

医疗从业10年以上,但不是医生,所以从第三方角度看一下这个医患都比较敏感的问题。

说到这大家可能清楚了,为什么我没啥事,医生非要我检查,因为那是临床路径啊,检查没事是排除你的风险,但一旦有事我没查那责任在我啊,你要是医生你开不开检查呢?当然,医疗行业激励制度也是另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这里不展开讨论,因为那不是医生和患者能决定的。

所以这里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如果必须选,你是想医疗不足还是想医疗过度呢?

大家有想法欢迎评论区讨论。


rayfanchn


飘飘妖冶

作为一名患者,本人认为过度医疗及检查已经是我国医疗制度下的顽症,它如巨大的黑洞吞噬着我们本己严重不足医保金,也改变了医务人员甚至是患者的诊疗习惯和理念,是非常严重又必须扼止的现象。

事实上虽然每年医保投入都在增加,但许多患者并没有感到诊疗效果有很大的改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浪费的过度诊疗及检查。

至于说形成原因,如果从医生的理解,当然是出于自保,减少漏诊率误诊率,希望患者能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医疗事故。当然也有一部分病人缺乏医疗常识,总希望从速从快诊疗疾病,也促使医生用了过度诊疗。

在这种利益的搏弈中,我突然想起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那就是"堵",结果水患越治越严重,最后崩盘。


BBxx2

所谓“过度”,必然与利益密切相关。过度医疗,也是利益使然。

据称,美国的健康医疗支出占GDP的20%左右,也就是每年三万多接近四万亿美金。

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卫生医疗支出占GDP的6.5%,也就是超过五万亿人民币

发达国家一般医疗卫生支出大体占GDP的10%左右。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蛋糕,引起产业/利益链的各个环节的争夺乃至非法吞噬就不足为奇了。也因此,过度/无效医疗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先生指出,在美国,40%的医疗是无效的,在我国,这一现象也已经非常突出。

德国医生布莱克先生就撰写了一部著作《无效的医疗》,揭露业内唯利是图过度医疗的真相和手段。

由于医疗属于非常专业的领域,又事关公众健康甚至生命,因此,公众/患者既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又不惜代价救助医疗技术,这就为过度医疗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由于过于专业化,很显然的,遏制过度医疗不是普通民众能够做到的。只能寄希望于医疗产业从业者恪守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给力。


灰太狼44967765


lianxiaoqingqing

滥开宫颈癌筛查



旁边小助手说每个人都开,一天门诊就三个没做的,这不是扯淡?凭什么每个人都查?查了以后她又不能做任何处理,为什么在不科普的条件下,都开这个检查!

生化妊娠都不知道

最后,做过3次彩超,一直没看到胎儿,我问医生是不是没怀孕,她说看hcg数值一定是怀孕了,可能有别的问题,宫外孕之类的,我说宫外孕也该看得到啊,让我们再等再查!



个人建议



不是每一个医生都值得信任,就诊的时候多挂号看几个医生,诊断一致再考虑采取什么方案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过度医疗的几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