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伯德小姐》?

潇泊兔

不请自来!

你好,我是冷哥——《伯德小姐》骚动的青春年华

第 90 届奥斯卡有 9 部入围最佳影片奖,我第一次在颁奖前全部观赏完毕,算是观影的新里程碑。《伯德小姐 Lady Bird 》入围的导演、编剧、主角、配角等大奖全由女性同胞囊括,片名还有 Lady 呢:)而电影本身讲述的就是一部女人们的成长史。

导演葛莉塔·洁薇 Greta Gerwig 之前曾参与多部影片编剧和表演,近期较有印象的是 2015 年的《 NY 单身日记 Maggie's Plan 》,是一个有趣也有深度的女性成长故事。《伯德小姐 Lady Bird 》是她首部独自执导与编剧的影片,不但入围奥斯卡, Rotten Tomatoes 烂番茄指数也高达 99% ,而她芳龄仅 34 ,希望不被此剧光环束缚,未来尽管发光发热吧!

《伯德小姐 Lady Bird 》虽是很生活化的小品故事,但几处转折颇有新意,剧情含括家庭、校园和成长议题,起承转合生动流畅,剧中除了异性与同性恋情外,慢慢酝酿堆叠的友情和亲情更是感人,绽放出闪耀的光芒。

我不懂底片胶卷或拍摄方式的专业问题,只觉影片画质粒子稍显粗糙,优点在于能表现出( 911 事件后) 21世纪初期的怀旧感,但个人不太喜欢这种灰蒙蒙的画面。

题外话,我对听读过的文字、音乐忘得快(连有时候看以前写的电影文也很惊讶那是自己写的),平日只知听过此古典音乐却常不知其名,这回竟很快就确认圣诞节时 Lady Bird 在房间播放的是柴可夫斯基 Tchaikovsky 芭蕾舞剧《胡桃钳 The Nutcracker 》中的〈花之圆舞曲 Waltz Of The Flowers 〉《胡桃钳》童话的背景就是圣诞节平安夜,而〈花之圆舞曲〉在华丽优雅的旋律中展现奔放生命力,很符合 Lady Bird 向往的大学生活。

演员表现都很出色,瑟夏·罗南 Saoirse Ronan 小女孩时代演出 2007 年的《赎罪 Atonement 》就技惊四座,细致五官温柔外貌演出带点反骨且特立独行角色 Lady Bird 具爆发力,她以此片获得金球奖最佳音乐及喜剧类电影女主角。

饰演母亲的萝莉·麦卡佛 Laurie Metcalf 那场女儿搭机前在车上悲伤哭泣的神情,道出母亲的不舍与浓烈的爱。饰演 Lady Bird 好友的比妮·费尔德斯坦Beanie Feldstein 是最佳绿叶,她和 Lady Bird 无意中发现两人男伴竟是同性恋人,悲戚落泪一幕不知怎的竟变成幽默笑点 ~

我观赏过卢卡斯·海吉斯 Lucas Hedges 三出影片了,本片他在前女友面前崩溃爆哭一段张力十足,表现实在精彩。在《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Call Me by Your Name 》中以自然演技掳获我心的堤摩西·柴勒梅德 Timothee Chalamet 戏份不多,但一出现就是焦点。

【骚动的青春年华】

到达成年前的青少年时代,有青春的容颜、年轻的胴体和得以大笔挥霍的时光,可算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这个岁月中的大孩子性格还在「半熟」状态,面对交友、升学、恋爱、与家人相处、性取向…等诸多烦恼,免不了骚动、不安甚至冲撞体制,在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里也难免犯错,伤害亲近朋友或家人的心。

住在加州沙加缅度 Sacramento 的高三学生克里斯汀 Christine (瑟夏·罗南Saoirse Ronan )为自己取了一个名字「 Lady Bird 伯德小姐」(这里的Lady Bird与“Ladybird瓢虫”意思不一样,Christine的竞选海报上画的是鸟头和鸟身。不过,像瓢虫般颜色鲜明外表独特能引起注意的概念倒是相同的),并要求大家要这么称呼她,「 Lady Bird 」代表她与众不同的标记。

Christine 会和妈妈、哥哥、好友对呛,会偷偷丢掉数学老师评定的成绩,还会批判师长或对修女恶作剧,她敢发表尖锐言论,也敢付诸于行动,刚烈性情与「 Lady Bird 」虽有些反差,但谈恋爱时的小女人姿态倒是挺符合的。

Lady Bird 的父母努力工作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她羡慕住在豪宅的人家,但仍讨厌这个居住十多年死气沉沉的家乡,卯足精神要申请纽约的大学远离沙加缅度。她与好友 Julie (比妮·费尔德斯坦 Beanie Feldstein )几乎形影不离,还一起参加戏剧社团, Lady Bird 在此认识阳光男孩 Danny (卢卡斯·海吉斯 Lucas Hedges ),两人坠入爱河。

Lady Bird 的父母个性迥然不同,父亲(特雷西·莱特 Tracy Letts )温和亲切,母亲 Marion (萝莉·麦卡佛 Laurie Metcalf )爱对她叨念又严厉,母女俩常常一言不合就吵起架来,然而,心里却都很在乎对方。直到哥哥的女友Shelly 说出母亲是个心胸宽大有气度的长者,父亲说她俩一样固执, Lady Bird 才看清两人情感的特殊连结。母女如同彼此的镜像,既爱又会互相伤害。高三这年, Lady Bird 经过两次恋爱、演戏、申请大学…的生活洗礼,慢慢理解与接受这样矛盾又深刻的爱。

生在天主教家庭,就读天主教中学的 Danny 其实爱的是男生,他喜欢 Lady Bird 但无法付出对等的爱,和她在一起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性倾向。这个自私行为被揭穿后, Danny 既羞愧又痛苦,但他选择面对 Lady Bird 并寻求原谅,两人又恢复朋友关系。

原以为的真命天子如梦幻一场, Lady Bird 遇到既会玩音乐又是忧郁文青的Kyle (堤摩西·柴勒梅德 Timothee Chalamet )再度心动,火速成了情侣。这一回她与 Kyle 有了亲密关系,却发现淡定成熟的 Kyle 根本不太在乎她。

很想摆脱穷酸印记的 Lady Bird ,刻意去亲近家境富裕的同学 Jenna (欧德雅·罗许 Odeya Rush )而疏远 Julie ,让自己能走进 Jenna 和 Kyle 的生活圈。直到毕业舞会这晚,她才体悟到自己的行为比富家千金 Jenna 和少爷Kyle 还要残忍, Lady Bird 决定要做回自己并回头找 Julie 参加舞会言归于好。

高三生活有苦也有乐,在这段时间来来去去的人都带给 Lady Bird 一些省思与成长:妈妈教她多为别人着想,不要活在只看见自己的世界;得忧郁症的爸爸还能像高山般让她依靠,给了她高飞的勇气;宽容幽默的修女点醒她其实对故乡很有爱。

Danny 和 Julie 让她学习珍惜友情,做一辈子相互扶持的好友。连让她从女孩成为女人( Lady )的 Kyle 也教她眼界要放广,一生还会遇到许多人,思想不必太固着偏执。

青春年华的骚动因子在即将成为大学生前的暑假缓缓趋于沉稳、安定,众人或留在沙加缅度或远离故乡各奔前程,致力彩绘自己的梦想。而学会开车、拥有朋友祝福又申请到纽约就读大学的 Lady Bird ,在获得自信与肯定后,终于又使用自己的名字 Christine 了。

【关于成为父母, To be, or not to be. 】

每个人不管走到人生的哪一站都仍是该阶段的学习者,为人父母者更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教养方式与时俱进,但说得容易做起来困难,尤其现代社会纷纷扰扰变动因素太多,养儿育女既耗神又须付出大笔金钱,更让许多成年人望而却步。

Marion 明明很爱女儿,两人却常出现龃龉,因为 Marion 希望 Christine 好还要更好,不要让别人看不起。但对于 Christine 而言,妈妈似乎无法喜欢她原来的样子,永远对她不满意。就如 Danny 所说「妳妈妈既温暖又可怕」。Marion 不知如何表达对 Christine 的关怀,以至于她的母爱表现方式太严格成为无尽的挑剔,她的母爱施力过重成为控制。这对母女的自我意识太强,也都太执拗倔强,无法先低头或说好话,虽蕴藏浓烈情感却又互相羁绊。

当 Christine 隐瞒 Marion 且违背她的心意即将到纽约读大学, Marion 虽然生气,但女儿这么积极为自己前途奋斗,她的心中既欣慰又开心,最难受的其实是女儿要离巢飞向远方。

回想与女儿在车上听约翰·史坦贝克 John Steinbeck 《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 》有声书、陪女儿去买衣服、看着女儿穿着粉红洋装去过感恩节、欣赏女儿戏剧表演、陶醉于逛豪宅成屋…这些生活片刻,点点滴滴织成绵绵密密的爱。Christine 离家前, Marion 信里写着自己高龄生产得到女娃的感恩与天生的母爱,写着说不出口的赏识与骄傲。

也许距离能让人沉淀思绪且能更理性思考,片末,人在纽约的 Christine 打电话回家,对母亲诉说感谢与爱。

本片坚定的向父母们传递一个讯息:也许小孩无法符合你的要求,或是非你心中想像的善解人意、聪明、努力,但用心陪伴孩子照顾孩子的父母,绝对能够得到上天恩赐的宝贵礼物,这份礼物会在无法预期的时刻里以未知的方式来到你面前。最重要的是,当孩子有一天成为父母,也能对儿女传承你对他(她)的爱。


影评宝宝

在热闹的颁奖季,青春片是最不讨好的。在影评人的既定印象里,强说愁的青春既不能探究人性,也体现不了最新的电影技艺。

而《伯德小姐》却打破了这一偏见,不仅在烂番茄创下了史上最高的99%新鲜度,在昨天的金球奖上亦一举拿下最佳剧情、女主两项大奖。

这部为青春片赢得尊严的电影,女主角却不是我们华语电影偏爱的精致林萧、土豪顾里,甚至和平凡少女林真心也不像。

她做不对数学题,房间涂满少女粉却邋遢;谈恋爱始于颜值,陷于渣男;喜欢大城市的她还对家乡小镇天生偏见。

她出场时唯一的优点,就是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考不上耶鲁。

但就是这个浑身毛病的女孩,在90分钟的片长里让小杀姐从厌恶到喜欢。

身为出生在加州小镇的高三少女,觉得家乡土气也就罢了,还嫌弃自己的名字“克里斯汀”。给自己起名“bird lady”,并倔强的让老师、同学、家人都这样叫她。

成了伯德小姐的克里斯汀,带着飞鸟的梦想一心想去大城市纽约。因为没钱,母亲希望她留在加州读大学。

叛逆期遇上更年期,吵架成了母女日常。伯德甚至想要用支票还清长大所需的钱,就再也不和老妈说话。

而伯德带着青春期的悸动,忙着高考业务还想谈恋爱。先是和剧团遇到的帅哥初恋,但男票居然是弯的!后来又遇上了装处男的情场老手,骗走她的初夜。

两任有钱男友的奢华生活让她悸动。

于是她开始和有钱女生做朋友,和自己闺蜜也翻了脸。但最终因为装有钱人露馅而被diss。

被生活所束缚的伯德,最终又在生活中得到拯救。挚爱她的爸妈最终还是支持她去纽约;面对毕业舞会没有舞伴的伯德,曾经的闺蜜也痛快地给她拥抱。

生活施与伯德多少不开心,就回馈多少温暖与成长。愈加独立的她开始努力提高学分、赚钱贴补学费。理解父母赚钱不易的伯德,虽然没向梦想妥协,但已经懂得生活,迈向成熟。

她的成人礼是用白漆抹去卧室上的粉红,是用身份证去买印着裸男的色情杂志和香烟,是从小乡镇来到大城市。

但如愿来到纽约后,人情复杂、生活忙碌,即使在校园也充满了冷漠与快餐式的交际。

外面的世界精彩又无奈,不经意听到教堂的唱歌声,就恍如回到故园。曾经讨厌的“克里斯汀”,如今又想重新叫回这个名字;曾经想永远不和妈妈说话,如今又给家里打起了电话。

在伯德身上,杀姐看到的是一个少女的成熟过程,从曾经年少爱追梦,到认清世界后无比怀念故乡的云。而《伯德小姐》,之所以没有流入普通青春片过目即忘的宿命,最大的原因就是它无比的真实!

青春片的主题永远是爱情的分合。但伯德小姐的身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家庭、爱情、友情打在她身上的烙印。

没有高大专情的男主角,没有一定会成功的大事业,但每个观众看到伯德,就会不由自主想起曾与父母争吵、与朋友分道、与爱情较劲的自己!

而正是这没有尊严的青春,成就了这部有尊严的电影。因为这种高级的设定,使得这部小成本电影吸引了三位95后影帝影后。

见惯大阵仗的西尔莎·罗南,阔别《布达佩斯大饭店》,把伯德小姐从叛逆到思乡的心路点滴诠释,今年金球奖也慷慨把最佳女主角送给了23岁的她。

而伯德的“前任”们,也有着非凡的战绩。第一位是从《海边的曼切斯特》翩翩而来的卢卡斯·赫奇斯,第二位是因为《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而名噪全球的蒂莫西·柴勒梅德。

看着这没谁的阵容!想想我方的杨幂、李易峰,快30岁演大学生还被要吐槽演技,就无比糟心。

小杀姐羡慕伯德,经过17岁的那一场高考,世界就都变得无比丰满。而这种青春,被《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所绑架的我们,只有看的份!

在羡慕之后,荧幕前的杀姐也情不自禁地给老妈打了个电话。北上广的寒夜,不比纽约有温度,但,家里有。


杀死烂片

青春片走红影视市场,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事情。

起码,这是在释放着一个信号:观影的主力人群,可能开始变老了。

毕竟,最后一批99年出生的90后,已经超过了18岁;而90年出生的第一批,半只脚也已然迈入了30岁大关的门槛。

《芳华》,是老一代人的青春;《你好旧时光》,是年轻人即将逝去的青春。

而青春的话题,则似乎永远是能引起一代人狂欢的不老神药。

连美国人,也不例外。

《伯德小姐 》

Lady Bird

豆瓣8.3

IMDB8.2

影片围绕着一个出身平凡的女孩,小却真的成长故事展开。

没有一点大片相,投资也就那么一丁点。但是却能产生炸裂式口碑,打破烂番茄连鲜记录影史第一记录,甚至被赞誉为“最好的青春片”

秘诀就是四个字:感同身受。

这种对我们生活的渗透感,贯穿全片,并且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上。

受不了老妈把自己批得一无是处,掀开车门就敢跳高速;

亲到自己喜欢的男孩儿,上一秒还在强装情场老手。

下一秒就欢呼跳跃到狂飚鼻血......

这就是我们,既勇敢叛逆,又糊涂二逼的真实青春写照。

ladybird, ladybird, fly away home。

也许每一个人的青春都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吧。

兵荒马乱地自以为胜利,然后不堪回首地收敛起所有的锋芒。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别人口中的“大人”了

忽然,开始我们漫长的对青春的缅怀和感伤。


电影审片官

成长是什么?希望拥有名模般的身材,拥有大房子,拥有完美情人,能够放肆自己的情趣,能够与喜欢的男孩子约会,能够成绩好,父母能够给予最大的支持与空间……成长到底是什么,最近热门电影《伯德小姐》,就能给所有已经成年,未成年人一个答案。

换了名字,换个装扮,就真的能与众不同吗?

是的。或许在伯德小姐眼中上这样的。这源自于对原生一切的抵抗与反抗。

对于父母的误解,对于哥哥与嫂子的误解,对于这个小城的误解,甚至对于报考学校的误解,都让伯德小姐及其的厌烦。

就如同青春期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对原生的自己以及家庭都有一定的困惑。为什么不漂亮呢?为什么自己的家不是大house?为什么梦想不是为了到底上北大还是上清华而纠结呢?为什么女主角不是自己呢?于是内心更容易认同为,我跟别人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那就彻底变得更反叛一些吧。

谈了恋爱,初尝了禁果,是否真的能尝到爱情的甜蜜?

是的。伯德小姐渴望爱,渴望第一次,抱着所有的憧憬与幻想,但是最终她失败了。第一任男友性取向不同,第二任男友不仅活不好,还强装高冷。青春期的女生,爱幻想,爱畅想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是什么样的,幻想第一次是什么样的情形,同时也偶尔会因为身边人而爱上其他人。到底那个时候,我们学会了多少爱,学会了多少爱别人的本事,到不如说我们学会了看清爱到底是什么。

我跟美丽的姑娘做朋友就一定会好吗?

是的。在伯德眼里,跟漂亮的姑娘聊天,以此来接近自己所爱的人,算是一种“本领”。甚至想成为这种人见人爱的人,也是一种渴望。可这样的友谊,未免太世俗化了,毕竟友情带来的是分享是喜悦是开心,而不是相互攀比,相互了无生趣。

到底伯德小姐是如何转变的呢?电影并未给出一个特别明显的转折,并且关于青春期的琐碎贯穿了整部电影。或许她的转变就在每一处细节中。

在发现第一任男友性取向的时候,在捉弄修女的时候,在不参加表演的时候,在那个糟糕的初夜时候,在去赴舞会的途中,在去了解父亲的时候,再去想向母亲表达的时候……在很多时候,伯德小姐抗拒的一切,渐渐变得开始接纳,甚至开始怀念了。

他们并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好,同时他们也没有自己想得那么糟,接受意味着既要接受好的一面,同样也要正式坏的一面,而那些小情节,小自卑,小关注,小梦想,似乎伴随着所有青春期最普通的女生。当她渐渐学会与周围一切和解,并非是看淡一切,而是有信心接纳一切,并全身心地去爱这一切。

都说漂亮的人,才有青春,普通人只有大学。所以青春片中满是帅哥美女,生离死别,堕胎撕逼,少了那些平凡女孩的成长。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平凡女孩的成长注定有苦有泪,当她们克服了所有来自感情与生活的困难,把握了工作与生活,再次自信地走在大街上时,面对迎面而来的普通姑娘,总会回之一笑。谁都有丑小鸭一样的回忆,那个时候叛逆又自我,敢爱又敢恨,也很爱那个时候的自己。

是的,很高兴,遇见来我自己。


二拐胡同

伯德小姐是17岁女高中生克里斯汀给自己取的名字,伯德是Brid的音译,鸟。

在影片开头,出现了美国情感女作家琼·狄迪恩的一句话,“谈论加州享乐主义的人,从来没有在萨克拉门托过过圣诞节”。

本片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和琼·狄迪恩都是萨克拉门托人。

格蕾塔一直以编剧的身份出现,如《爱的阶梯》。她还主演了我非常喜欢的《弗朗西斯·哈》。《伯德小姐》是她的编剧作品,也是她的导演处女作。

在《弗朗西斯·哈》里,她有一次回家过圣诞节,就是回的萨克拉门托。

萨克拉门托是加州的首府,人口45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17人。这些数字置换为伯德小姐的话,就是无聊。

《伯德小姐》最好的一点,就是角度之广阔,尺寸之精准。

故事很老套,关乎一个女孩的成长。时间卡在17到18岁这一年,也就是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这个时间段。

话题也很老套,说的是青春期横冲直撞的挣扎,与周遭世界铜墙铁壁的冲撞。

十七八岁的时候,谁不曾与全世界为敌呢。

不喜欢父母取的名字,厌恶母亲唠叨,恨家乡乏味,不喜欢自己贫寒的出身,甚至会暗暗纠结自己不出众的长相,“为什么我看起来不像是杂志里的女孩”。

无一例外的叛逆,给自己取一个新名字,嚣张地写在成绩单上。和老妈一言不合,就大吼大叫。想考到“有文化气息”的纽约去,起码是东海岸一带。

毫不稀奇的虚荣,把前男友奶奶的豪宅说成是自己家,与穿短裙的Bitch交往,和乐队的男孩上床。

甚至把手臂的石膏都涂成粉色,在学校里挺着不那么高耸的胸脯,走路。

这类青春电影,很容易就拍成残酷物语,似乎这样才是力量。

《伯德小姐》有着类似电影一贯的尖锐,演不了女主角,长相平凡,成绩一般,考不上耶鲁大学,上的是天主教高中,考驾照失败,家境贫寒。父亲患有抑郁症,还失业。母亲是躁郁症,打两份工。

周围是浮夸的女同学,前男友是同性恋,男友秒射,修女老师古板得像一块砖头……她无法不盼望自己化身为鸟,可以纵身飞翔。

在种种关系中,影片最成功的是对母女关系的刻画。第一个镜头就是母女头挨头睡觉,不到十分钟,两人的争吵,如匕首般出鞘。伯德小姐打开车门,跳车了。

母亲毒舌、暴躁,对伯德小姐的评判是,“你考不上”,“你不行”,“你会进监狱”,搞到她“饮食失调”。伯德小姐对母亲这一点恨之入骨,但她没有发觉,她自己全面复制了母亲这一点,她的毒舌毫无征兆地就波及了老师、同学。

她对打着鼻环的哥哥说,“把你脸上的垃圾处理了,你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了”。

她和母亲的战争,毫无预警,随时爆发,一瞬间,乌云蔽日,战火纷飞,但一转眼,就能让两人偃旗息鼓,话题转移到一件漂亮的裙子上。

在更衣室,出现了如下的对话:

“妈妈,我有时只是希望你能喜欢我。”

“亲爱的,我当然爱你。”

“不,我是问你,你喜欢我吗?”

“我只是希望你能够成为最好的那个你”

“可如果这就是最好的我呢?”

《伯德小姐》剧本长达350页,如果全部拍成电影,片长将达6小时左右。剧本原名就是《母亲与女儿》。

18岁生日那天,伯德小姐去便利店买了一包骆驼烟,一张彩票,一本成人杂志。站在家乡萨克拉门托的阳光下,抽了烟,看了杂志,然后,收到了她的入学通知单。

离开家之前,她粉刷了卧室的墙,墙上是她写的男友的名字。她曾看着这个名字,羞涩地笑过,嚎啕地哭过,然后写上新的名字。再然后,刷了墙,离开了家。

她不知道,那些墙上涂掉的字,会一直写在了心里。

《伯德小姐》晦暗也阳光,苦涩也甜腻,残酷也温情,痛苦也幽默。

是无数细微而有力的细节,是动人而恒远的瞬间。

伯德小姐的饰演者是西尔莎·罗南,她的表演真正可以称是细节的艺术。她演出了青春期女孩性格上的公共性,也演出了克里斯汀的私人性。

《伯德小姐》拍出了青春期的恐惧。

随着身高的增长,伯德小姐视野变得宽阔,她觉得自己的视线似乎超出了家庭、学校乃至家乡。她害怕就滞留在这个出生的地方,害怕变成母亲那样的人,但她又没有足够的姿色,拿得出手的成绩去改变眼前的一切。

她的恐惧向外蔓延,变成随时随地爆炸的火药桶。也向内渗透,内心深处的自卑时刻涌出,时刻会淹没了她。她在自傲和自卑之间,做着永无止尽的折返跑,她时刻斗志昂扬,随时筋疲力尽。

少年时,我们很容易就原谅了自身的不足,而对环境的不足,提出更为苛刻的指责。我们以为出走,就可以远离这一切,所以克里斯汀不惜给自己起名叫伯德,她的目的是飞到现实的乌托邦,纽约。

影片最后,她也真的飞到了纽约。这时候,影像艺术的魅力开始体现出来,在纽约,这个851万人口,GDP9007亿美元的大城市后,伯德小姐的身边一直是空旷的。

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熟的时候,其实远没有成熟。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衰老的时候,是真的衰老了。

这个叫克里斯汀的女孩,在家乡时,给自己取名为伯德,她想象鸟那样飞走。在纽约,当她像鸟那样漂泊的时候,她叫回在家乡的名字克里斯汀。

她发现,在纽约喜欢的,还是那种在家乡喜欢过的那类忧郁敏感的文艺男孩。她在纽约开车的时候,想说的是:

“妈,当我拿到驾照后,当我终于在路上开车的时候,我发现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萨克拉门托是那么美的地方。似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弯道,都是那么的美丽。”

我们都曾经以为与家庭出身做的斗争,是奋斗,它是我们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终有一天会发现,与自身的博弈,才是决定你人生宽度的阀值。

人这一生,都在和童年时候形成的性格作斗争。所谓成熟,就是你发现永远也改不掉你性格中最根本的东西。成长就是时刻警醒,学会和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和平共处。

人这一生,就是不断地远行,走得越远越接近他们所说的成功。但最后你会发现,走得再远,也没有走出家乡。走到最后,是为了回到最初走出去的地方。

你曾经极力远离的,是你一辈子都如影随形的,也是一辈子追求的,是母亲、母语、母校,是故国、故乡、故友。

我们一生也改变不了的是我们的家乡胃。我们一生在寻找的是,蜷居于母体时的安全感。


阿郎看电影

事实证明哪怕仅仅是平谈的生活,只要感触够深,情节构思够真实,人物塑造够细腻,就能拍出一部好的作品。

这部目前已经获得五项奥斯卡提名的《伯德小姐》就是最好的例子。

电影里的女主克里斯汀和很多人其实一样,厌恶着现实中的生活,所以总幻想着走向远方,逃离这个现实。

她青春里最大的困扰其实就是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幻想和家庭因贫困给她的桎梏之间的格格不入。

她想到外地去上好的学校,而妈妈却因为不愿承担高昂的学费而希望她在本地念书。她想随性而为,妈妈却总想着让她在睡觉前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她想融进有钱人朋友的圈子里,现实却是自己住在贫民区里只能靠欺骗他人自己住豪宅来维护自己可笑的自尊和虚荣。

我们无法去评价克里斯汀的虚荣和追求是否有错,毕竟我们每个人的青春都经历过这段敏感而又虚荣的时期,我们都仅仅是想得到宝的孩子而已。

我们也无法责怪母亲的吝啬,父亲的失业,家庭的重担都在她的肩上,平常时间多洗一条毛巾的生活琐事都能让这位母亲头疼不已,超市里也总想着打折的商品,尤其是在影片末尾,当女儿准备离开家乡的时候,她在车上拒绝相送的时候,又说了一句“这里停车费太贵了”,让人心酸不已。

一个充满美好憧憬幻想的姑娘,一位操持全家生活的母亲,这段时常争锋相对又时常情同姐妹的母女,向观众展示的才是大多数平常人家的生活滋味,青春印记。

电影里最打动我的还是妈妈说的一段话:“你觉得爸爸和我不知道,你为成为我们家的一员而感到羞耻吗?你爸爸知道,你爸爸为什么让你每天在离你学校一个街道远的地方就送你下车?”

父母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物质条件有多匮乏,还是想尽力地去维护保护子女的精神世界和自尊,这就是世间最接近爱的本质的感情吧。


我是星夜行

《伯德小姐》算是一部现象级的青春片。为什么说是现象级的?因为青春电影前些年无论在欧美,好莱坞,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很热门的片子,无论是走实的,接地气的,残酷的,玄幻的,吸血鬼题材的,还是不接地气无病呻吟的,都能取得不错的票房,可谓很是热门了好一阵儿。

但是火得快凉得也快,欧美那边的青春片一直还在延续着,虽然热度不如以前,但是每年都有一两部口碑之作,总有一部分人是喜欢这种题材的。但是在国内,被一拥而上的烂片给刷倒了胃口,青春片迅速褪去热潮。但是从电影转到网剧,青春题材的热度其实一直还是在的,只是大家倾向于看看免费的,不再想花冤枉钱,不想被骗。

所以,网剧的《最好的我们》《同桌的你》《一起同过窗》《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等几乎每年都会红一两部。这说明,这种题材,只要剧本过得去,演员不作妖,总是有大批的年轻人喜欢看,因为一代一代年轻人,都要在影视剧里对照自己的青春,缅怀一下。

可是网剧火了,电影的青春片类型却越来越少口碑之作,除了《左耳》还过得去的口碑以及不错的票房,就剩下《七月与安生》这部亮眼的电影。那么大批年轻人看了网剧,还是想看电影,因为电影毕竟故事更浓缩,情节更集中,画面也精致。国内没有,那么转向国外。

《伯德小姐》的火爆,就适时出现了。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个年轻导演,这部电影是他的处女作电影。在美国就火遍了,烂番茄的好评目前为止还是影史最高。

很难想象,一个导演的处女作,可以完美到这样。从专业的影评人,到普通的观众,几乎交口称赞,0差评推荐。这电影真的好到这个程度了么?个人觉得未必。

但是这电影的优点又显而易见,新导演,有了一个扎实的剧本。一个女孩的高三,本来就很容易抓人的时间点,剧本里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就是靠演员的演技支撑,导演选对了人,罗南,在《赎罪》里就奉献了远超年龄的演技,如今更加纯熟。加上演她妈妈的是个老戏骨,同学一个一个表现自然,特别是台词方面,密集又句句真实。

最后,电影呈现了无数普通孩子的高三,和成长史。当无数十七岁的孩子向往远方,向往外面的世界,与父母对抗,与世界对抗,最后终于在现实里醒了酒,看到了天亮,知道了星期几,看到了普通无差别的街景,远方终于消除了对焦不实,大家终于在十八岁清醒过来,给妈妈,给爸爸打电话,想告诉他们,自己长大了。

当然,也就从此现实了,开始进入苍白的成人世界……

就是这样普通的成长,可是戳到了无数普通人。因为大家看完才发现,哦,原来大家的十七八岁,都是这么普通、平庸,又自觉精彩。

这样的电影,导演是第一次拍,演员这么年轻奉献了惊艳纯熟的表演,几乎没有破绽,又好像普通得每个人都很相似。那么,鼓鼓掌吧。

这就是个人的电影观感。


巩会计

我是书里闲情,我来回答,我觉得这部电影是对少女怀春时期的较好描述。整部电影其实绝大部分是在讲述主人公Christine的心路历程、内外转变,与其把它当作电影在观看,不如当作一部纪录片。这部《伯德小姐》绝对是近来描述少女时期颇有意思的一部佳作。

电影中的配角也都非常精采,例如Laurie Metcalf饰演的Christine的母亲,她的内心纠结、不同层次的坚强和脆弱,特别是在和女儿的互动之间,常常让人动容又感伤;而堤摩西柴勒梅德Timothée Chalamet饰演的Kyle和卢卡斯海吉斯Lucas Hedges饰演的Denny,也各有不可小觑的表现,特别是堤摩西和《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里面大相径庭的演技,真是令人佩服这位年轻演员。

而我个人对于女主角瑟夏罗南Saoirse Ronan的表演没什么太大的感觉,有时候我觉得她的灵魂没有进到角色裡头,显得略为苍白不自然,也许只是我个人的感觉而已。

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一部部都非等闲之辈,风格也都极为迥异,这部《伯德小姐》》算是比较温馨、简单的叙事剧情类电影,充满著青春的味道,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层面。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萝~



书里闲情

《伯德小姐》大概是去年最好的青春片,没有之一。

作为一部低成本的青春文艺片,电影却打破了「玩具总动员2」保持了长达18年之久的163新鲜的烂番茄好评记录,成为了——

烂番茄史上新鲜度最高的电影。

对于一部青春片而言,能够取得如此之高的评价着实不易。

从剧情而言,《伯德小姐》的故事未见得有什么新意,甚至有些套路,所讲述无非是一名高中少女在青春里所遭遇了的有关亲情,友情与爱情的故事。

这样简单的剧情,实际上要做好却并不简单,毕竟青春片最大的卖点无疑是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引发对于青春的集体怀念。

《伯德小姐》做的最好的一点恰恰是对于青春时期少女心境的刻画的真实与细腻。

就像Lady Bird (小鸟女士)这个名字背后的寓意一样,其实就已经表明了她现阶段人生的矛盾状态。

少女克里斯汀希望能够像一只鸟一样,振翅飞翔,然后降落在自己心之所向,向往自由自在、打破常規的生活。然而在现实里,她所处的保守家庭环境却在不断提醒和要求着她,必须像个端庄的淑女小姐(lady)一样,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最好永远不要跨越。

即使不考虑国籍,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青春的真实写照。

年少时谁都想走上自己羡慕的道路,可却因为种种现实原因无力实现,不断失败,不断放弃,最终我们学会成长。

谁都曾经经历过叛逆的青春,但最终却在青春的伤痛与遗憾里,最终与世界完成了和解。

伯德小姐未必是个好女孩。

她冲动、虚荣、攀比、做事不计后果,但是——

那又何尝不是当初那个幼稚得可笑但又无比真实的我们吗?


迷影映画

《伯德小姐》(Lady bird)提名了第九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我找出了这部电影看。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部故事普通、情节可猜的电影,在我看来也没有太多值得推敲的地方。电影定位为一部喜剧片,女主角克里斯汀是一个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和大多数的我们一样,处于一个叛逆的时期,给自己起了一个非主流的名字Lady bird。她对于未来充满希望,在友情、爱情和亲情中间做着各种选择。和好朋友吵架-和好,遇到喜欢的人-在一起-分开-再遇到另外的人,认为家人不理解自己-最后醒悟后悔。总而言之,我还是认为这是一部极为普通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