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导语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黄玉明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从一个毫无背景、拿命拼搏的乡下孩子,到一个造就集生产、养殖、餐饮、住宿为一体的老板,从一池死鱼到南投盛名,引来国外专家的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其中又包含了多少努力和辛酸?我们一起去看!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台湾的香鱼有90%产自宜兰,而曾经年产量高达一百公吨的八甲休闲鱼场,就是民国90年代制霸全东南亚的最大香鱼养殖场,此外他更研发出台湾首批黑钻石鲟龙鱼鱼子酱,成为台湾的渔业之光,而这些成功背后的推手,却是一个毫无背景,全靠苦学,拿命拼搏的乡下孩子黄玉明。

黄玉明(中)

家徒四壁的农家子

从鱼池与书本中翻转人生

黄玉明出生在台湾物资最缺乏的民国40年代,排行幺儿,与长兄差了二十四岁,出生时家无斗米,十个兄弟姊妹十张嘴,常常吃的稀饭,无论再怎么捞都是汤汤水水,还有少的可怜的番薯。

读书时更苦,因为家住半山腰,所以硬是得走上一小时的路才能到达双连埤的国民小学,到了国中更是因为宜兰市的学校路途过于遥远,而不得不放弃升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理所当然到了小学毕业后就不再升学了,只能回家帮忙农事。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休学后的黄玉明,为了生计,曾种过蕃薯,养羊,当锯木工人,种水果,养鳗鱼和金鱼、锦鲤鱼,土鸡,还曾经养水鹿,卖鹿茸,甚至不畏火灼,跑到屏东烧火炭,即便是寄人篱下,生病无人闻问,拼到天天流鼻血,但只要有赚钱的机会,再远他也去赚。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来到民宿巴甲爵士庄园,黄玉明已经和住客在泡茶、谈讲古今,人客说想要一只斗鱼,已经63岁的黄董立刻跳进鱼池,捞起一只大的,如此真性情,叫人怎能不动容?他边帮客人酌茶边笑着说,我不是董事长,是校长兼工友,等一下我们去摘菜。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有机菜园也是他最新的事业和兴趣,看渔场,餐厅,民宿,有机菜园,都如此成功,觉得黄玉明不只是当年研发出台湾黑钻石鲟龙鱼鱼子酱的乡下青年,苦学敬天的他才是一颗价值连城的黑钻石。

在工作中,他总找最艰难的工作做,因为他认为做艰难的工作:一可磨练吃苦的精神;二可博得伙伴的喜爱。未来只要有工作机会,自己就不会被排除在外。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到了他18岁时,台湾掀起观赏鱼的风潮,还没研究其中诀窍,他就兴高采烈的借了一笔钱,买了金鱼苗,放养在家中的鳗鱼池,想不到一星期,就死了一半,另外一半,则被鳗鱼得吃个精光。创业首役虽然惨败,却开启了黄玉明养鱼的契机,至少他知道有些鱼就是合不来,不能养在一起。

苦涩的日子,一路跌跌撞撞,到了而立之年,才渐有转机,黄玉明说;“我30岁结婚,老婆娘家算是宜兰望族,想也知道怎么可能舍得把女儿嫁给我,我硬着头皮娶亲,跟别人借钱办喜宴,结婚隔天老婆就变卖嫁妆,帮我还债了,她怀孕时还挺着大肚子,帮忙在菜园种菜,一直到生产前最后一刻,还在菜园里忙进忙出,我老婆只跟我说一句话,其实钱对我来说就只是土,没有价值,就因为这句话,让黄玉明咬牙苦撑所有难关,并不停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发愤图强,一定要成功!”

回想来时的路,黄玉明腼腆又欣慰的笑着说:我老婆没有跑掉,真的很伟大。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除了娶得好老婆,黄玉明养鱼技术也在而立之年有所突破,从一开始的土法炼钢,到买大本的专业书籍研读,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为了读懂天书,精进养殖技术,他决定卯起劲来自学,从不懂日文,靠着苦读字典,逐字翻查,请人翻译,研读书中阐述的技术,再把技术实践在鱼池里,别人可能花三年就有成绩,他却整整花了十年,才逐渐在北部打出知名度。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尽管为了养鱼,在小学毕业后重新拿起书本,但竟也让他读出兴趣,36岁那年背起书包,回到国中夜间部就读。

37岁,买了人生第一块土地之后,考上宜农,终于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书,可以带着家人从山区搬到市区,不用再骑着摩托车在山区林中之路出生入死了。

38岁时,他设立不久的八甲金鱼锦鲤养殖场成绩亮眼,因而获颁十大杰出中青年奖,但他不以此为满,42岁再考上空中大学,一步一脚印累积多方面知识,并在三年后走进了香鱼的世界。

突破农业养殖瓶颈

养出每一条都有卵的香鱼

在养殖观赏鱼和锦鲤鱼极盛期,黄玉明的观赏金鱼,曾创造出“全国三最”,即品种最多,产量最多,品质最佳。他还获邀担任国际金鱼评鉴顾问,出国担任金鱼及锦鲤养殖评审,到后来因为马来西亚印尼市场的崛起和低价冲击,在民国86年,转而投入香鱼养殖。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香鱼,属于冷水性,离开山区,来到平地,温度的拿捏就是生死技术,当时在山区养殖香鱼的渔民甚至讽刺他,八甲那种鱼池要是可以养香鱼,那垃圾桶也可以养鱼了!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失败者找问题点,成功者找转机点,靠着毅力、努力与实力。香鱼养殖到了第五年,也缔造出三大创举:

一是突破平地养殖瓶颈。

二是将一年繁殖一梯进阶到两梯。

三是达到控制香鱼繁殖期,成功突破每条香鱼都是有卵。

从养殖转向服务业

放手交棒让年轻人去发展

香鱼养殖都很成功,他开始思索鱼场未来的走向,民国91年,政府大力推广一乡一休闲农鱼园区计划,促使他不顾亲友反对,毅然将养殖业鱼场转型为八甲休闲鱼场,并大举增设餐厅。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然而餐厅的经营与养殖业的属性大相径庭,不过历经磨合期,却也挖掘出黄玉明唯才适用的优点,头两年受股东牵制,难以掌握餐饮业的运营成本及经营方向,第三年开始,他己斩断所有羁绊,不顾一切找了当时很具争议性的人物来重整餐厅。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黄玉明说,风评好坏不影响管理品质,学人优点及所长,才是关键,结果那两年内,不但成本掌控得宜,打下管理魄力基础,他甚至鼓励餐厅师傅们有机会习得功夫之后,都能到外面另辟天地,只是因为工作环境太好,老板又肯放手用才,所以像现任经理都已经在这里服务12年了。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已逾花甲之年的黄玉明,也从来不惜让第二代接班,这几年,一双儿女都已返乡投入家族事业,女儿专司餐厅内部管理,儿子则发展DIY研发区。所以他不仅不再插手餐厅的事,甚至把香鱼养殖场全权交给一个跟了他16年的小伙子继续繁衍。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我认为养殖业的接班必须要是有能力的年轻人来接棒才做得来,自己儿女没兴趣,交给有潜力也有兴趣的人,依然可以传承”。

所以现在渔场事务几乎全由年轻场长打理,即便香鱼的繁殖量不如以往,甚至十个渔场有八个都在赔钱,但黄玉明仍信心十足地说:“你一定要放手让他做这样他才抓得到要点,做得出他要的品质,才抓得住方向。”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浪漫到连婚礼也能举办

话说八甲从冰凉的养殖场摇身变成为休闲农场之后,就到处暖烘烘又香喷喷!这里一年365天都有新鲜的季节鱼餐,并且稳定供应招牌爆卵香鱼料理。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饱餐一顿之后,沿着步道走走看看鱼场,或是体验有趣的亲子DIY活动,都很具放松效果,甚至也可以跟黄董到有机菜园现采品尝无毒蔬菜,若是看上眼,八甲还能贴心的帮你把选好的蔬菜低温宅配到府。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若不想来去匆匆,不妨住清幽的庄园民宿,远山、小桥、流水,垂柳和飞鸟,一派自然风光,宜人的环境和慢活的步调,让人自然而然将紧绷的肩胛头都舒展开来。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你知道吗?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看上八甲的风景和鲜美活鱼料理,选择在这里举办一生一次的婚宴哦”,说到这些黄玉明脸上的笑似乎比新人还幸福。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积极投身有机菜园

推动台湾有机风潮

这几年,黄玉明走入有机世界,除了在三年前开设八甲爵士庄园民宿,也在鱼场周边买下农地,开启自给自足的有机农夫生活,并为心目中的有机之梦铺路,他说在欧洲,有机蔬菜在市场上的价格只比一般蔬菜高30%,普通家庭都消费得起,而近年来,台湾的有机生活意识虽也抬头,但市场上缺利益导向,将有机蔬菜营造成蔬菜界的权贵,所以价格几乎都比一般蔬菜高一倍。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在我的观念里,有机蔬果要达到家家户户消费得起,才能全面提升有机健康概念,所以未来,八甲将朝向有机农地出租发展,让上班族可以认养土地,并从八甲得到有机耕种的资讯及技术,开心地当假日农夫。

从三餐不饱到拥有丰饶休闲农场,他用三十多年诠释农场转型的密码

真性情的人情味,活跳跳的新鲜鱼菜,是八甲最迷人的魅力,他说以前在日文书里看过日本武士与樱花义无反顾的精神,就勉励自己要像个武士一样拼下去,三十几年过去,很显然,他已成功地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