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何会兵败大渡河呢?

胡椒大神二号

文/炒米视角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里最完美的男人,没有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毁家纾难,领四千客家战士“羽翼天朝”,被封“左军主将”。


石达开是客家人,客家人是在中国南方民系中坚守下来的“南渡汉人”。也是最勇武的汉人的活化石。

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受冯云山影响最大。冯云山毕竟是有文化的,参加过科举,懂得制度建设。怎奈冯云山死得早,最后权力平衡后的架构就成了杨秀清是实际上的决策者,而洪秀全成为“精神领袖”。

而太平天国前期权斗的身影中从未出现过石达开。1852年萧朝贵在长沙阵亡,太平军被清军反包围,石达开挽狂澜于既倒,取得“水陆洲大捷”,跳出包围圈,并且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在这里面就形成了杨秀清战略上的指导,石达开战术上的挺进。


从1853年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开始,到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逼得曾国藩要跳河自尽。

石达开赢得了炒米对太平天国的所有好感。但是石达开这样受到双方都尊重的人,最终兵败大渡河,还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炒米翻开现象看本质,炒米窃以为以下几点:

第一,与“拜上帝教”空想主义的彻底决裂。从石达开崭露头角以来,所占之地,并没有按照“精神病人”洪秀全的空想主义,去搞空想主义建设;而是整肃军纪,恢复治安,赈济贫困,慰问疾苦,使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并制定税法,征收税赋。并且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贤若渴。这是一个“少说些主义,多做点实事”的榜样。因此他不但赢得了炒米的好感,还赢得了江西人民的好感。当时很多人认为如果按照石达开的模式继续下去,兴复汉室天下,也未曾不可实现。然而“太平天国”根子里的病,不可能将这个现实达成。在电视剧《太平天国》里这么一段,说左宗棠化名“高季左”(左宗棠字”季高”)去拜访石达开,让他放弃“拜上帝教”,尊孔重儒;提出“兴复汉室,驱除鞑虏”。石达开佯装不知其是左宗棠。看到这,炒米就表示遗憾了!如果左宗棠得到采纳,结局抑或另一个走向了,

可惜左宗棠的这条计策是无法被洪秀全和杨秀清采纳的,因为采纳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上帝之子”和“天父代言”都是假的,自己政权的合法性也就不存在了。

第二,石达开没有足够的军队,更没有足够的后援。因为他的主力部队并没有带走,而是留守拱卫“天京”,这说明石达开虽然对“洪秀全”很失望,但不愿与洪秀全刀兵相见,都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发生这种情况,着实心痛啊;他宁愿向西开辟新的根据地。我们的政治观念不同,借着你的名义打下的江山我不要了,军队也留给你。我自己带着几个愿意跟着我的重新去打江山。他的做法表面看是负气出走,实则像极当年朱元璋的做法,得了郭子兴的恩惠,所有的部队都给你郭子兴,自己带了几十个人重新打江山;


第三,对西征的形势判断失误。四川的情况完全不同于江西。四川在清朝,相当重要,西北、西南用兵,四川一直都是清朝钳掣各路军马的重中之重的地方。另外,四川各族的土司们也是绝对不容他人染指自己的地盘。也就是说石达开进军四川,缺乏群众基础;


第四,太年轻,缺乏权力斗争经验。
无意中涉入太平天国的权利斗争,他把自己的主力部队全数留给洪秀全,只身离开“天京”,一路向西,逐步随员不过几千人马。

最终弹尽粮绝,竟然轻信崇实与骆文忠,以自己一命,换取几千将士活命。

石之死处,在成都城内上莲花街督标箭道。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气湛然,无一毫畏缩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均默默无声,真奇男子也。

元芳,你怎么看?


炒米视角

后人评判石达开之败,多从军事方面着手,譬如:说他为了等老婆生孩子延误战机的,也有说他没能早点找到突围的路径。

我觉得,这些确实是原因。

但都不是根本原因。

石达开从天京出走,事实上已经是自立门户,但却始终没有另建政权,这才是他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因为你不建政权,就没有号召力了。

我们看太平天国的诸王:天王、东王和西王,都是动不动就顶上大神了,这一套对愚昧的民众来说,特别好使。

大家不要笑话他们,前几年练过气功的、搞过传销的,其实都是一样一样的道理,基本原理都是被洗脑。

石达开显然就没这方面的天赋,他带部队,靠的全是威望和人情。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里最有人情味的一个王,所以他的失败也最让人痛惜。

从天京出走后,石达开带着部队先是南下,然后再西进,短短几年内,几乎把大半个中国给走了一遍。

我就不再查资料了,凭印象大致列举一下,苏、皖、浙、赣、闽、桂、贵、川等这个省,他都去过的。

他这个人还特别忠,虽然与天京的洪秀全闹了矛盾,但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再另立旗号。

其实如果他再立个旗号,干脆自己也建个政权,或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因为只要你有政权了,下面的兄弟们跟着你干,就有名份了,封官拜爵的梦想,至少可以想一想了。

而现在呢,只能是不明不白地跟着石达开转,完全是一支流寇,一支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的游兵散勇。

时间越长,战斗力越涣散,人员越离心,离失败越近。

这是一方面原因。

另一个重要原因,他不该来四川。

当然,这个也由不得他选择,他当时的情形就是跑到哪里算哪里。

为什么我说他不该来四川?因为当时四川的总督是骆秉章。

有意思的是,骆秉章也是广西花县人,和洪秀全是标准的老乡。

迷信点说:在天京你翼王差点被广西花县人杀了,你跑到另一个广西花县人的地盘,能有好下场吗?

骆秉章这个人在四川百姓的口碑,史上排第二位。

第一位是诸葛亮,这个确实没人能取代。

骆秉章对四川的百姓非常好,百姓不会管晚清的统治者慈禧是个什么王八蛋,只要我们的骆总督好,我们就拥护他!

所以,骆带领的剿匪部队是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和支持的,这就更让石达开在四川日子不好过了。

兵源补充难,死一个少一个;兵饷筹备难,只能靠抢掠;行动隐蔽更难,基本上没有军事秘密可言。

此消彼长,胜败立见。

多说几句,骆秉章死后,成都百姓家家门口挂白幡哀悼。

新来的代理总督觉得这阵势有点过了,也感觉不吉利,毕竟自己新官刚上任,满眼都是白幡。

于是责令百姓撤去白幡挽联什么的。

四川百姓的答复却很意思,说:

您放心吧,等你死了,我们绝不这么做。


骆秉章是真活在当时四川人民心中的,石达开死在这样一个人物手上,其实也算是一种福气。


风谈天下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赫赫有名的人物,最终败于大渡河之战。大渡河宽约300多米,深30多米,水流较急有大大小小的漩涡。为何会兵败大渡河?




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两万大军来到四川省。




一、天气因素:途经大渡河想要渡河必须要有船,石达开下令从附近山上砍伐木材造船,大军连日穿行在山林之中,人困马乏。就地整顿,第二天渡河。谁知大度河的河水,无雨自涨,在没有下雨的情况下河水越涨越大,对于当时迷信的人们来说,以为是天意,所以对军心的打击很大。




二、地理原因:石达开当年到达紫打地后,面前是大渡河,右边是松林小河,松林小河再向右是土司王应元所辖的松林地。石达开如果过了大渡河,可以向成都进军;如果过了松林小河,可以经松林地来到泸定。石达开的身后是马鞍山,他把大营扎在此处,粮草也囤积在营中。如果后路一断,就会被三面包围,一面是大渡河。




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利于石达开。


天青色物语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真的可以算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他的封号里有个翼字,翼即翅膀,可是造化弄人,1863年他始终飞不过大渡河,最终殒命于四川。



1851年太平天国永安建制的时候石达开被封为翼王,年仅20岁,距离他16岁出山也才短短四年。这样的年纪与在电视银幕上以中年大叔形象出现的他区别还是很大的。成为翼王之后更是南征北战,节制西征。多次攻破清军的包围,1855年,年仅二十多岁的他在湖口和九江大败清军,逼得曾国藩投水自尽。除了军事才能,他还兼具政治才能和战略眼光。在攻陷城池,获得地盘后制定法律,定赋税,建立地方政权。定都天京以后,诸王享乐,生活奢靡,而他自己却出淤泥而不染,极为可贵。



天京事变以后他的家人和很多部下受到牵连,被北王诛杀。但在内乱平定以后他却克制住自己,不滥杀无辜。只是1857年,为了避免天国再次内讧和避开来自洪秀全的猜忌,他出走天京,前往安庆。同年清军围攻天京,洪秀全诏他回京,他没有回去。但是,期间他把自己最精锐的一批将领和士兵派给洪秀全参与天京解围,使天京之围得解。自己则继续转战浙江,只是之后他的军事生涯开始不断遭到失败。征浙失败以后,宝庆会战也以失败告终。



不得已他只能带兵退入广西,1861年9月又由桂入川。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石达开和整个太平天国已经开始面临严峻的守势。史书记载石达开天京事变以后带走大批精锐,但是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发现,当他出走西南的时候,这些精锐大部分还是留在了天京周围。

石达开到达大渡河的时候面临的严峻情况是多方面的,兵源不足,粮草不济是重要的原因,其后更是大批清军的追赶。虽然只要渡过河就有生的希望,而且他刚到大渡河的时候并没有清军,只是准备次日渡河的他却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雨,河水爆涨,没法行船。三天以后对面的清军赶到,他虽然多次组织强渡,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兵败被俘后于1863年6月27日在成都被凌迟处死。



可以说,石达开大渡河兵败,首先便是天京内乱以后埋下的祸根,他的出走离开削弱了力量,又因自己和天京本部距离太远,没法相互救援,最终沦为瓮中之鳖。一个是他战略决策和军事上的失败,在他军事生涯的后期,他自己主动或被动的放弃了之前稳扎稳打的策略。导致战线过远,过长,没有经营好打下的地方,他的这些动作与自己当时的实力并不相符。最后一个就是运气,他的运气太差,感觉就像老天冥冥之中让翼王覆灭于大渡河一样!


二二相偶

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起义后,封洪秀全为天王,扬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石达开为翼王。开始了攻打清军的征程,后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先后战死。又封秦日钢为燕王。

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到天京后,扬秀清与洪秀全的矛盾开始激化。扬秀清认为自己军功最大,最会打仗,是洪秀全外其王的实际军事领导人。洪秀全称万岁,他只九千岁,不公平,他要与洪秀全平起平坐,称万岁。在拜上会时洪秀全称上帝儿子,上帝派他来传教,领导众人,我扬秀清则说自己上帝,有时装神,逼迫上帝儿子洪秀全。这一次,在朝堂上当着洪秀全和大臣面,故技重演,要洪秀封他也万岁,洪秀全被迫答应,于是起了杀心,要杀死扬秀清。

于是洪秀全想到北王韦昌辉,因为有一次,韦昌辉哥哥犯了军规,要打二百军棍,于足韦昌辉替哥哥向东王扬秀清求情,免除二百军棍,扬秀清未给面子。

于是扬秀清与韦昌辉言和意不和

产生了矛盾,积怨很深。1856年九月二十日,天王洪秀全下圣旨派人送给北王韦昌辉和燕王秦日钢让他们带兵进京灭掉东王扬秀清,于是他二人带二万精兵直扑东王府,杀掉东王及手下上万人,血流成河。韦昌辉和秦日钢一商议,把石达开家人十几口人也杀掉,再杀石达开,以后只有他两人为王。便把石达开家人也杀了。

石达开得到天京事变消息,马上带兵五万进京,找到天王洪秀全,说韦昌辉,秦日钢太过分,杀了东王扬秀清及将士,还杀死了他家人,必须法办韦昌辉,秦日钢,于是洪秀全下令杀掉韦昌辉等人。石达开老婆随军末杀,家人都被杀光了。翼王石达开成了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他提拨手下阵玉成,李秀成,叫天王封二人为王,洪秀全也提拨他洪家另两兄弟为王。用以制衡石达开,防止他军权太大。由些天王洪秀全与翼王石达开也产生矛盾。后石达开带领太平天国二十二军队负气从天京到安庆。后清军进攻天京,洪秀全要石达开回兵天京,石达开只用陈玉成,李秀成带几万兵马回京抵抗清军。

后清军进攻安庆,安庆失守,石达开率领十几万太平天国军,往山区转移,被清军国追堵绝,到达大渡河边,石达开拿出二十万两白银给彝族首领,同他们借个道,过大渡河,首领头人当时同意了,石达开派侦察人员过河观察,发现河对面沒有清军,正收集船只准备大部以过河。石达开随军妻子给石达开又生了一个儿子。其它儿子被韦昌辉杀了。这个儿子到来,老来得儿子的喜悦冲昏了石达开头脑,决定暂停渡河庆祝三天。可就是这三天时间,给清军包围石达开创造了机会,清军花重金买通了彝族首领头人,同意联合灭太平军。三天过后,正遇暴雨,大渡河水狂涨,水大流急。彝人和清军突然进攻,加上粮草用尽,一时大乱渡河,十几万人太平水中弱死清军杀死,被俘也被杀死。石达开及太平军全部灭亡了。

后来,红一方面达到大渡河,蒋介石说,让朱毛红军成为笫二个石达开。但红军在毛泽东正确指挥下,刘伯承与彝族头人小叶丹结为兄弟,他们帮助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淀挢。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蒋介石让红军成为第二石达开计划破灭。


蔡哥谈

其实,石达开的失败,也是太平天国的失败,太平天国的失败,更是我国历史上所有农民起义军的缩影和宿命;因为,严格意义上来看,农民起义就没有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气呵成的必然成功,就是有成功的个例,也是有一个缓冲和过度的阶段才得以实现成功;

也许有人会说西汉的刘邦,明朝的朱元璋,他们都是农民起义军成功上位的皇帝!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农民起义军不假,他们最后也都做上了皇帝;

比如:刘邦起义以前有项羽相燕的义军,项羽相燕以前有陈胜吴广的义军;秦朝到了刘邦这路义军突起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朱元璋起义以前有陈友谅和张士诚的义军,陈友谅、张士诚以前有郭子兴、孙德崖的义军,郭子兴、孙德崖起义以前有刘福通和韩山童的义军,到了朱元璋义军强大的时候,元军的元气早已大伤!

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全国只有这一支比较有规模的起义队伍,并且还在入住天京(南京)以后,整个队伍也和以前的农民起义军一样,内部为了争权夺势,内讧内战不断,甚至都了相互残杀、血流成河的境地。


石达开西征的初衷也是为了自保和自立,那个时候的太平天国对满清也不具有太大的威胁,再加上石达开在指挥上也有较多的失策,错失了最佳突围的时机而惨败,最后兵败大渡河落个被清军凌迟处死的下场!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历史上,各个朝代暴发的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

一、秦朝:

1、陈胜、吴广发起的农民起义;

2、项羽、相燕发起的农民起义;

3、刘邦发起的农民起义;


二、西汉:

1、绿林农民起义;

2、赤眉农民起义;

三、东汉:

1、黄巾农民起义;

四、两晋:

1、杜弥发起的农民起义;

2、孙恩发起的农民起义;

3、卢循发起的农民起义;

五、南北朝:

1、赵广发起的农民起义;

2、盖吴发起的农民起义;

3、破六韩拔陵发起的农民起义;

4、莫折大提发起的农民起义;

5、杜洛周发起的农民起义;

6、鲜于修礼、葛荣发起的农民起义;

六、隋朝:

1、翟让、李密发起的瓦岗农民起义;

2、窦建德发起的农民起义;

七、唐朝:

1、西原农民起义;

2、袁晁发起的农民起义;

3、方清、陈庄发起的陈庄农民起义;

4、裘甫发起的农民起义;

5、庞勋发起的农民起义;

6、王仙芝发起的农民起义;

7、黄巢发起的农民起义;

8、阡能发起的农民起义;

八、宋

1、王小波、李顺发起的农民起义;

2、宋江发起的农民起义;

3、方腊发起的农民起义;

4、八字农民军起义;

5、红巾农民军起义;

6、邵兴农民军起义;

7、钟相、杨幺发起的农民起义;

8、魏胜发起的农民起义;

9、红袄巾农民军起义;

九、元朝:

1、刘福通、韩山童发起的农民起义;

2、郭子兴、孙德崖等发起的农民起义(朱元璋后来加盟);

3、张士诚发起的农民起义;

4、徐寿辉发起的农民起义(陈友谅后来加盟);

十、明朝:

1、贵州、湖广农民大起义;

2、刘六刘七发起的农民起义;

3、高迎祥、李自成发起的农民起义;

十一、清朝:

1、古州苗民起义;

2、白莲教农民起义;

3、天理教起义;

4、捻军起义;

5、太平天国起义;


求图55

【石达开血溅大渡河】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后,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便另有图谋。杨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将自己由“九千岁”封为“万岁”。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洪秀全诛杀东王,天王不肯。后来,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纲铲除东王。随后韦昌辉偷袭东王府,杨秀清和家人被杀,以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被杀,史称“天京事变”。

石达开在前线听到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急忙赶回阻止,并痛斥韦昌辉乱杀无辜,但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石达开逃出天京,京中家人与部属全部遇难。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但天王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将自己的两个哥哥封王,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前往安庆。从此,石达开再也没有返回天京。

1857年9月,天王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持“义王”金牌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天王,表示无意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天国作战。此后,石达开辗转各地,孤军作战。

石达开欲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于1863年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准备渡河。但此时天降大雨,百年不遇,河水暴涨,无法行船,太平军多次抢渡不成,被清军包围,粮草用尽,陷入绝境。

清军派人到太平军营谈判,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向清军“求死”。经协议,石达开投降,押往成都,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剩余两千武士保留武器。但后来清军背信弃义,剩余两千太平军被全部屠戮。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四川成都被凌迟处死。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但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叹为“奇男子”,连四川布政使刘蓉,都赞叹说:“临刑之际,神色怡然”。

就这样,石达开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甲历史

一、与石达开被逼远征的政治背景有关。

石达开被逼远征,征战多年不得回京。当初带出的军将,在粮草充足的时候,尚能听从命令。时间一久被清军围追堵截,战事不顺,军心涣散,纪律松弛。而且,石达开离京之后,仍打着天王的旗号(那是闹内讧,天王不得民心),没有确定自己的绝对权威。

二、战略决策的失误。

部队转战多年,这些年的流寇式作战,部队时期低迷,当初老部下也所剩无几。石达开贸然入险境,而不自知,兵家大忌。左侧松林河,南高山紫打地(安顺场),后面来时之路更是两山夹一沟险地。

三、清军防守严密,只等石达开进口袋。

清军提前知道石达开要渡河,四川总督骆秉章镇守大渡河,剿灭多股起义军,让石达开孤立无援。重兵把守大渡河,又重金收买土司,把守松林河,砍山上大树,以阻挡大军归路。清军兵强马壮,又有彝族土司帮助,熟悉地形,石达开军士气低迷,又不熟悉地形,和进了陷阱无异。

四、与彝族关系不好。

石达开急切渡河,时间紧迫,没有提前与彝族搞好关系,导致清军先一步与彝族建联,重金收买地头蛇土司。彝族土司实行坚壁清野政策,提前把船只、粮草都藏了起来,石达开就只能砍树制筏,寻找粮草,导致三天后,大渡河涨水,错过渡河的最佳时机。

五、石达开”舍命三军“,断掉希望。

石达开渡河兵败,四万人马锐减八九千人,如果要是继续突围就有生还的希望。但是石达开优游寡断,看到军士伤亡太大,不忍心。所以给骆秉章去信谈判,“舍命三军”,被骆秉章假意答应,后不光陪了自己性命,还赔上了二千精锐军士的性命。


奔走的草原狼

石达开又称“石敢当

”,是太平天国著名的将领,在起义初期攻城掠地,屡建奇功,为太平天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天京事变”后,他率众脱离洪秀全,转战广西、湖南等地,最终在大渡河全军覆没。

一个叱咤风云的任务,在出走天京后,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大渡河一役后身陷绝境,最后惨死在清军的屠刀之下。不知道是不是在天京的几年,打仗的手感待没了,出走前后的石达开简直判若两人。

石达开的失败有多种因素,但从军事上讲,他在大渡河的失败归结起来只有三点:

天时

石达开抢渡大渡河之时,正好赶上了大渡河的洪水期。真是人赶上倒霉,喝凉水都能噎到。洪水期的大渡河河水暴涨“十余丈”,加上大渡河的河道又十分复杂,石达开可以说根本不能无法渡河。

地利

石达开率领的本就是孤军,一没支援,二没后勤,可他却贸然进入紫打地绝境。前无出路,后有追兵,石达开彻底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人和

石达开进入紫打地境内后,一路烧杀劫掠,这引起了当地彝民的强烈不满,当地土司王应元率领部族拼命抵抗。本来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石达开还有一线生机,可他将这最后的机会也给抛弃了。当年毛主席就曾说过“本来彝民和石达开的关系,开始是友好的,但因石达开疑心太重,把关系搞糟了。”

仅从军事上讲,石达开从其失去“天时”“地利”和“人和”之时起,就已经注定了他的悲剧。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历史学斋

极度荒淫头晕胀,无边享乐眼花昏。这句形容后期的太平天国再合适不过。


定都天京后天平天国领袖不思进取,固守半壁江山,并沿袭了封建专治政权,制定严格的尊悲等级制度,导致领袖与部将矛盾重重,随后“天京事变”中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展开冲突,石达开全家被韦昌辉杀害。天京事变后,天王洪秀全对万达开的威望产生忌恨,便广封同姓王,石达开权力逐渐被架空。万达开面对此况要么消沉至再遭杀生之祸,要么发动政变自立为王,要么远征不归。便率十万之众远征(无后援,脱离大本营)

石达开先后辗转于江西,渐江,湖南,广西,云贵,艰苦征战四年,大小征战数百次,且大都是且败且行,没有建立根据,军中时常缺粮军心不振,石达开执意入川,而四川是清庭战略要地有重兵把守,又有湘军踞守,清军兵力占绝对优势。此次又选择大渡河为进军路线,消息走漏被清军察觉,在部队一半过河后万达开已察觉不对,紧急撤回部队,此时又暴发山洪,此后被清兵合围。石达开数次突围未果,为保全余部,石达开写信给敌将骆秉章愿以自己一人之死换下投降残部之性命,此后石达开被残杀,放下武器投降的太平军也被残杀。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其根本原因是其太平天国政权封建化,和内部不和,直接原因是孤军深入,战略失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