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人数学比西方人好,那为什么几乎所有的数学公式都是西方人发明的?

一群拼搏的人

“都说”的事儿也未必是真的。实际上只是中国人的“算术”好,由于汉语是单个字儿,九九乘法口诀说起来就是一首韵律感极强的儿歌,其实不懂得它的内容的小朋友也可以背的滚瓜烂熟。等你开始数了,那么用它去算简单的数字就很快。

中国许多古代的数学书,实际上只是算术,或者只是解决一些算术问题。比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是2元1次方程,可以非常快速的用算术来解决。但是算数仅仅是数学里面极小极小极小的一部分,不足以代表数学。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非常好的数学家,在很多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贡献。比如有《算经十书》,包括汉唐一千多年里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但之所以是“十书”,因为它们是不成体系的。缺少逻辑作为骨架,中国传统数学发展乏力,研究很容也相当薄弱,应用有限。(比如黄仁宇就批评中国传统社会不是建立在数目字基础上。)

中国数学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算术被局限在实用范围,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普遍信奉象数之学神秘主义,又觉得天地造化,莫逃其数。面对复杂的自然现象,古人可能会想到其中有规律可循,但始终不得其门而进。“道可道非常道”。

当徐光启和利玛窦翻译完《几何原本》之后,就认识到了希腊数学“公理化体系”的重要性。徐光启指出,学习了《几何原本》之后,指出人人都应该学习,而且又认为相见恨晚。实际上我们今天在中小学学习的几何学知识,就来自于《几何原本》的初级部分,可惜,我们只讲了知识,注重做题,没有侧重思维训练,有失偏颇。

《几何原本》有多重要呢?徐光启认为,有了这本书,当时其他的古代算术书都可以扔掉了。别忘了这只是两千年前古希腊人的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是一切相关学科的基础,人人当学。实际上,它也是欧洲学术的基础之一。

后来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了微积分,随即产生了数学分析、代数、解析几何、数论等数学的各种子学科。《几何原本》和物理学在牛顿手里结合起来,成就了经典物理学的开端,形成了新的数理传统。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建立在他一百年黎曼发明的貌似无用的黎曼几何基础上。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只会算术,在数学领域里等在计算机领域里只认识了0和1,还有广阔的天地没有认识呢。


松鼠老孙

一直以来我们都会觉得中国的数学是在世界排名非常靠前的,因为在中小学生奥赛或者数学竞赛中中国总是出类拔萃。但是不论是各种数学奖都没有中国人的身影,那是因为数学解题能力和数学能力是两回事。中国的数学注重基础教育,我们学完乘法学除法,几何代数微积分,但是都是在学习,而不是在创造。在高中结束的时候,基本上这些年轻人数学水平的最巅峰时刻,但是依然和生活没有半点联系,唯一有帮助的是买菜不用向外国人一样带计算器,谨防缺斤少两。

更是有一个理论说:40岁之下的数学水平中,中国绝对相对水平可以排在世界的前列,而论专业性或者40岁之上的终身或者长期研究数学的专家和学者中,中国却是寥寥无几的。因此可以说,美国为首的数学强国他们的数学顶尖人才对于数学的勤奋和热爱是远远超过我们国家的专业学生的。这是怎么造成这样的结局的呢。

国外的基础教育对于数学的要求是有层次区分的,对于技术学校的学生或者文科生理科生之间数学的难度相差很大,他们更早的区分不同潜质学生的学科内容,这样能更加专注的让学生花更多的精力培养更多的爱好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领域,这也就是很多国外教育先进的地方和优势。我国是个数学普及做的非常完备的国家,但是因为创新性不足,导致对于很多数学公式或者定理公理都没有什么很好的成绩。


旅日

先看世界数学史的分期,

第一个阶段是数学的萌芽时期, 在公元前600年以前,由于社会经济的需要需要,计算产品的数量和劳动时间的长短以及测量建筑的大小和土地的面积,还有优良的历法,但是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是片段零碎的 ,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必要的逻辑。

第二个阶段是希腊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 到公圆600年,在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严谨性,他的成就是辉煌的,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第三个阶段是初等数学时期 ,公元600到17世纪中叶,在这个阶段 ,欧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在文艺复兴之前 ,在基督教神学权威和金愿哲学的教条思想统治下,欧洲的科学技术停滞不前, 生产 墨守成规,数学水平很难说 已经超过了 公元前六世纪的 埃及,但是在别的国家如亚洲的印度,印度数学的贡献 ,主要在三角学算数代数等领域,在代数方面对于二次方程, 特别是不定方程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四个阶段是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漫长的中世纪 已经结束, 文艺复兴带来了人民的觉醒,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大大解放,资本主义手工厂工业的繁荣,和像机器生产的过度 促使科学技术,数学极速前进发展 ,航海方面为了确定船的位置, 需要更加精密的天文观测,军事方面,弹道学成为研究的中心课题,准确时钟的制造,运河的开凿,堤坝的 建筑 ,行星的椭圆轨道理论, 等等都需要复杂的计算。

第五阶段时近代数学时期 19世纪20年代到2次大战,

第六阶段是现代数学时期,电脑进入数学领域 ,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数学渗透 ,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 同时出现大量新的应用数学科学科数学整体化的趋势 日益加强,纯粹数学不断向纵深发展

中国数学史首先是先秦萌芽时期 从远古到公元前200年

二是汉唐 奠基时期 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000年

第三 宋元全盛时期 1000年到14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涌现出一批划时代的人物,相比欧洲的中世纪,成就的辉煌是前所谓未有的,沈括发明的具体数高阶等差数列问题的, 秦九韶的 大衍求一术及高次代数方程的数值解法。郭守敬 是元代的 水利学家天文专家兼数学家,创立的三次内插法,贡献是推进了 球面三角 学,宋世杰的天元术推广成四元术,四元素就是四元高次方程 理论用天地人物表示四个未知数 有些题的次数高达15次,

第四明清西学时期 14世纪初是1840年

第五 近代数学时期 1840年至1949年

第六 现代数学时期

中国学者开始步入国际数学界,有一些领域已达到或超过世界水平,但大规模的开展超世界先进, 国家则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数学 进入世界 河流,成为世界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通过世界数学历史和中国数学历史时间发展的变化, 就能看出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与融合,明白这样的对比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在每个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有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原因去影响数学得历史发展进程,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做过相应的贡献,只是大小不一而已。


初中数学研究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所有的现象呈现出以前,一定有着无数暗潮涌动。如果你看过科学发展史就会发现,很多重要工作都是几乎同时独立做出来的,如同江水入海,不可逆流,无法阻挡。

典型如微积分,哪怕狭义相对论,也有庞加莱闵可夫斯基之类打底。不是爱因斯坦也会是别人,走到那一步,只要还有人在前行。

“都说中国人数学比西方人好”,是这样么?

在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之前,历朝历代统治者更重视的是国泰民安。与自然科学相比,在授业解惑时,他们更重视的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因而滋养了丰富深沉的人文底蕴。

除此之外,“重农抑商”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发展史上也引起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得以持续经营,整个社会生态达到动态平衡。商品经济的缓慢发展使得普通百姓对数字和计算的需求并非热切。因而对数学学科规律的阐释和发现也一直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广泛重视。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20世纪初,或上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

就西方来看,阿拉伯数字于12世纪传入欧洲,之后的

工业革命标志着西方国家步入了资本主义社会,大机器生产刺激了商品的交换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水平和科教水平大大提高,有了丰富优秀的经济学成就和自然科学成就。

因此在那时,西方数学,或者说自然科学产生了很多著名的公式,他们以简单的形式揭示了自然界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璀璨成果。

“都说中国人数学比西方人好”,现在看来应该是指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方面,我们国家一直处于【超前】状态。幼儿园学英语,小学学奥数,初中学乘公比错位相减,高中学微积分……我们的孩子拿下一个个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的金奖银奖,不可谓不聪明。但提前过多的灌输,有时候也会适得其反。

所以现在我们讲求【素质教育】而非填鸭式教育,就是希望能够更多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兴趣,而不是成为一个竞赛机器人。

是的,现在我们的孩子,普遍来讲,要比西方国家孩子们的数学好。但我们更希望,以后能让他们的名字不仅是刻在一枚枚奖牌上,而是被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希望以后,我们的孩子不只是在基础知识,而是在高端领域,成为人类科学发展的带头人。


学霸君家长汇

在中小学阶段,中国人的数学水平肯定比西方人要好一些的,因为中国的学生刻苦,而且大部分很勤奋。但中国的学生主要是学习知识,很少有自己去探究知识的,没有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到了大学与研究生阶段,中国学生的水平就不一定突出了。西方有的数学家,在大学或者研究生阶段就已经很牛了,比如flatings、milnor与nash这样的数学天才,为什么他们能那么牛?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数学是真爱,而且他们研究数学没有什么生活压力——经济条件好啊,至少可以为兴趣而奋斗。而中国学生研究数学,很多是为了把它当作一个敲门砖,谋取权力或者金钱,所以,在数学研究上,中国人相对就功利化了,也就很少能出大师。这就是丘成桐院士一直说的,做学问要有真感情。如果没真感情,那肯定也成不了大师。

还有,就是中国数学的断层,文化大革命等事件使得数学断层了。

另外一方面,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释道一体的模糊思维的影响,所以逻辑不是很清晰,中国人的思维都不是数学思维。而且,中国文化强调中庸,对数学创新也不利。


潇轩

同学群曾经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祖冲之是怎么发现圆周率的?我说是他师傅教他的。

我们国家古时候那些修皇帝墓的工匠,墓道里面修了机关,有些会射出毒箭,有些有陷阱。这些机关有些是要用齿轮传动的。这些设备的安装,肯定是要经过周密计算的,所以我国早期修皇帝墓的工匠头,那个师傅,肯定会圆周率,不然做不出这么精密的机关来。

但我们国家的这些数学,是师傅教徒弟,一代传一代。一个师傅,教几个徒弟,如果遇到战乱啊,或者其他什么意外,师傅徒弟都死了,秘籍就失传了。

老外不一样,老外这些东西有学校。我记得阿基米德就是在阿历山大那边的学校读了几年数学,回国才成为伟大的数学家的。


春暖花开003

洋学引进前中国没有数学,加減乘除都是珠算,没有筆式。珠算的乘除靠囗诀,乘法口诀就是小九九,除法背用归法口诀,都是用算盘打。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数学。过去宣传的勾股玄定理,即勾三、股四、玄五,是指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边,符合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定理,只是木匠打尺用的,都没有上升到理论,都是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中国中世纪以后逐渐落后,不硏究科学和科技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知识份子学习和硏究的就是四书五経,之乎者也亦然哉,舞文弄墨。中国孩子数学见长,小九九外国沒有,对孩子学习运算很有帮助,再一点我感觉和天赋也有一定关系


老人新手新手

近200年,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后,数学开始极大的促进了生产生活。人们也第一次认识到科学的魅力与伟大,那时候是数学的萌芽时期。

到了二战爆发,各国都在为战争做准备,数学也派上了大用场。当时的德国,美国,苏联,波兰,英国都是现代物理科学与数学发源地。第一批奠基人。比如欧拉公式、牛顿莱布尼子公式、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法拉第电磁感应、洛伦兹力、普朗克、布朗运动、波义尔定律等等。几乎是不可攀登的顶峰。

而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列强的抢夺与入侵,所以近代科学一直停滞不前。这就是我们没有著名数学公式的主要原因,时运不济,可见文明的首要因素是生存啊。

到了现代,一些当时留学的知识分子,国学大师,数学鼻祖,都广泛的接受西方的先进科学,并且传到了当时的各个大学。我们的数学水平也慢慢的赶上来了,而且在我们整体智商较高的情况下也开始了迅速的发展,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在数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


帅帅的电子攻城狮

中国人的记性好,这个是因为中国汉字的原因。 这个汉字很复杂,而且读法和写法没有任何关系。 字母文字不一样,基本是能读就能写,所以不用怎么记写法。可以拼写出来。 西方文明,包括科学,定理之类的文化,都有这个特点,都是在寻找方法,可以只记住很少的一些东西,如定理,真理等。其它的内容就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如逻辑,如四则运算,如拼写等方法推理,引导...出来。 从而可以减少,减轻,减压,模式化对世界的认识。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很有效,它后来就是发展成了科学。 它的特点是,不凭记忆和经验。这些都是浮云,靠不住的。也不凭权威和压力。 他对于无论什么问题,都是从头开始的。都是新的。 如计算2乘3这个问题。 不是想都不想,直接口诀23得6 而是从乘法的定义,从头开始加出来的。 虽然很笨,但是确每人用每人的方法。 每天用每天的方法。 或许就会有新的发现出来了。 这就是创新。 所以他们经常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大的发现,发明出来,年龄大了,思维受记忆和经验影响了后,反而在创新上不行了。 中国汉字就不用说了。从小就要记汉字,背课文,看原来人写的东西。 而且要求花很多时间来写好,写标准。 背好,特别是要咬文嚼字背得标准。 崇善记忆,崇善标准和绝对的模式。对怀疑,对奇思妙想,对打破,这些行为是绝对的禁止。 以无为,以安稳,以和谐为中心。 所以鲁迅先生说过“汉字不灭,中国不兴”。 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道理的。


大象无形0

中国人发明了两个窥测宇宙世界的数学理论,标准尺和二进制。所有的数学理论建立在标准尺基础上,然后用二进制计算推导。从记载来看,中国人建立了最早的几何学,通过左与股准确画出南北回归线的位置,根据投影定律,能准确推算星宿的位置,并通过尚不清楚的平面定位法准确画出黄道赤道的位置,又发明一个叫罗盘的东西,确定山川形胜高度位置。只可惜,这些用来愚民,标准尺变为神话,罗盘只测风水,算盘单纯沦为工具。我尚不能预言罗盘在将来成为哪种伟大的计算工具,从算盘是计算机来看,罗盘是远高于算盘的一种计算工具。从公元前1076年,西周建立王制以来,中国的科学几乎陷于停滞,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也无法改变。民主和科学总是结伴而行的,民主有多远,科学就有多远。祖训也是这么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